金萍退热散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2022-01-21 14:28张敏青于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4期
关键词:外感体温证候

张敏青于 瑾

(1.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2.山东省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济南 250012)

儿童发热可以是单纯的临床表现,也可以是其他急性病证的伴随症状,发病率极高。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机体功能较成人还未完善,如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明显弱于成人,体温极易因外界环境影响而波动,因此必须给予适当处理,否则可能出现抽搐、惊厥等临床症状,损伤儿童神经系统,进一步影响其生长发育[1]。给予抗生素及解热镇痛剂是现代医学的常用退热方案,临床疗效也得到充分验证。但小儿脏腑娇嫩,对疾病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均较低,持续、过度服用抗生素及解热镇痛剂会损伤肝肾、胃肠功能,间接降低患儿的疾病抵抗能力。中医外治疗法治疗疾病具有独特优势,更符合现代医学的治疗趋势[2]。中医认为,小儿外感发热多为风热证,小儿属纯阳之体,一旦遭受外邪侵袭,则更易入里化热。我院专家团队结合几代人的临床经验,遵循“邪郁发之”理论研制出的金萍退热散,具有疏散风热、解肌退热功效,将其外敷于患儿额头,经皮肤吸收,可取得较直接的退热疗效,现整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济南市中医医院住院的外感发热患儿60例,体温均>37.3℃,病程均<3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6岁,平均(5.23±0.15)岁;入院平均体温(38.6±0.11)℃。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6岁,平均(5.16±0.28)岁;入院平均体温(38.4±0.13)℃。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温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制定:恶寒、发热、鼻咽部不适、鼻黏膜充血、咽部充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出现核左移,淋巴细胞比例增高[3]。②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由外感邪毒所致急性发热,表现为体温升高、咽痛、口渴、脉数等[4]。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急性起病,病程<3d;监护人知情同意,自愿加入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合并心血管、肝、肾、脑等严重并发症患儿;疗程中自行加药或疗程难以判断,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方法。布洛芬混悬液[(天大药业(珠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10980251,60mL∶1.2g)]口服,1~3岁患儿每次口服4mL,4~6岁患儿每次口服5mL。若持续发热,可4~6h服用1次,每日不超过4次。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额部外敷金萍退热散。组成:金银花10g,柴胡30g,浮萍10g,薄荷6g,青蒿6g,打末后取适量加水制成糊剂,外敷于额头,外用纱布包扎固定,贴敷4h,每日1~2次。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体温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0.5h、1h测量患儿腋下体温,比较两组患儿1h内退热效果。②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小儿外感发热症状分级量化表拟定[4]。发热:<37.5℃,计0分;37.5~38.0℃,计2分;38.1~39.0℃,计4分;>39.0℃,计6分。流涕:无,计0分;偶有流涕,鼻涕量少,计1分;间断流涕,鼻涕量稍多,计2分;频繁流涕,鼻涕量多,计3分。喷嚏:无,计0分;偶有喷嚏,计1分;间断喷嚏,计2分;频繁喷嚏,计3分。咳嗽:无,计0分;咳声清浅,偶有咳嗽,计1分;间断咳嗽,次数不频,计2分;频频作咳,影响睡眠,计3分。咳嗽:无,计0分;咳时偶有少量痰涎,计1分;咳时有痰,喉中少量痰鸣,计2分;咳时痰多,喉中痰鸣漉漉,计3分。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拟定。临床痊愈:4~28h内体温恢复正常(腋温37℃,不再回升);显效:24~48h内体温恢复正常;有效:48~72h内体温恢复正常;无效:用药72h以上体温不降,病情进展。临床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体温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h,观察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不同时间体温比较(℃,±s)

表1 两组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不同时间体温比较(℃,±s)

注: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体温 治疗后0.5h体温 治疗后1h体温观察组 30 38.4±0.13 37.8±0.53 36.8±0.49▲对照组 30 38.6±0.11 38.1±0.36 37.3±0.37

(2)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外感发热患儿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外感发热患儿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观察组 30 7.33±2.49 4.80±1.73△▲对照组 30 6.56±2.28 5.50±2.23△

(3)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外感发热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外感发热是临床常见病,多由外感风邪所致,现代医学多将其归于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至咽部之间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小儿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该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5]。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或其分类升高即可诊断为细菌感染,可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卫外功能差,寒温自调能力不足,故极易发病,又由于小儿神气怯弱,肺脏娇嫩,“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一旦感邪,会在短时间内发病,且夹惊、夹热、夹滞、夹痰等[6]。外感邪气多从阳化热,因此外感风热证在临床中最为常见。清·吴师机«理瀹骈文»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刘黎玲[7]观察在涌泉贴敷对小儿上感高热的疗效,发现贴敷4h、6h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选用金萍退热散额部外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金萍退热散中,青蒿清热祛湿,金银花清热解毒,浮萍发汗解表,柴胡解肌退热,薄荷宣散风热,均以透邪外出为要,体现了“邪郁发之”的治疗思想。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青蒿含有倍半萜、二萜、黄酮、苯丙酸、香豆素、黄酮和挥发油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具有抗疟疾、抗肿瘤、抑菌杀虫、解热抗炎、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8];金银花水煎液对大肠埃希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9];浮萍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10];柴胡有效成分挥发油、皂苷可通过下调下丘脑环磷酸腺苷(c AMP)和脑腹中隔区血管升压素(AVP)的含量而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11];L-薄荷醇型薄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肺炎杆菌的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整方合用,对小儿外感发热能起到很好的抗炎抗病毒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金萍退热散外敷1h后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退热效果确切。另外,本方法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患儿避免了口服中药汤剂的痛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外感体温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支楠教授治疗外感温热病经验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