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及脑钠肽的影响

2022-01-21 14:28邢爱华斐文娟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4期
关键词:滴丸稳定型益气

邢爱华,斐文娟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 吕梁 032200)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冠心病急性事件之一,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该病持续时间更长,疼痛感更强烈,可演变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疗法,二者协同应用,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及聚集。芪参益气滴丸具有益气通脉、活血止痛功效,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6~78岁,平均(65.38±5.24)岁;病程2~12年,平均(8.45±1.28)年。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45~80岁,平均(65.42±5.16)岁;病程2~11年,平均(8.32±1.4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IRB-2017-289)。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照«内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制定:原有稳定心绞痛性质及程度出现改变,心绞痛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增加,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时也可能发作;近1个月出现,轻微体力活动也可能诱发心绞痛。包含上述3项中的1项或者多项,同时伴心电图ST-T段改变即可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②中医诊断结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胸痹心痛心血瘀阻证制定:主症包含心胸疼痛,且痛处固定,如刺如绞,入夜尤甚;次症包含面色晦暗、心神不宁;舌质紫暗,伴瘀斑,脉弦涩,舌苔薄[2]。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认知功能正常,配合研究;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者;合并其他急性脑血管事件者;合并血液系统病、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者;合并意识、认知障碍或精神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期间均需卧床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并结合其病情营养心肌、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以及其他对症治疗。心绞痛症状严重者,采用硝酸甘油片(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37021445)0.5mg舌下含服;呼吸困难、发绀者,必要情况下采用吸氧治疗。

2.1 对照组 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37023270)口服,每次100mg,每日1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123115)口服,每次75mg,每日1次。连续治疗2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芪参益气滴丸(天力士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 20030139)口服,每次0.5g,每日3次。连续治疗2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超声诊断系统EPIQ5(飞利浦超声股份有限公司)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舒张末期容量(LVEDV)。②脑钠肽(BNP)。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3.2 疗效评定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后依据«中医心病之心绞痛诊断与疗效标准»[3]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量化积分,依据疗效指数[依据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100%]评定临床疗效。显效:疗效指数≥75%;好转:疗效指数为40%~74%;无效:疗效指数≤39%。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心功能、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SV、LVEDV及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高于治疗前(P<0.05),LVESV、LVEDV及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LVESV、LVEDV及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BNP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BNP水平比较(±s)

注:1.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S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DV,左室舒张末期容量;BNP,脑钠肽。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LVEF(%) LVESV(mL) LVEDV(mL) BNP(n g/L)观察组 43 治疗前 51.48±5.76 121.26±24.48 188.75±25.42 213.68±35.78治疗后 59.65±5.84△▲ 82.48±20.75△▲ 156.32±19.28△▲ 98.72±24.65△▲对照组 43 治疗前 51.54±5.32 121.30±23.72 188.80±24.32 214.02±34.36治疗后 55.10±5.78△ 102.42±23.68△ 174.45±20.38△ 135.72±24.96△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心绞痛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是该病的常见症状。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存在不稳定病变,在冠状动脉阻塞及管腔狭窄的前提下,心绞痛症状进一步恶化的结果,若未及时救治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集聚,降脂并稳定斑块,进而控制心绞痛发作,延缓其病情进一步发展[4]。但上述治疗方案效果有限,且存在不良反应。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虚或阳虚,标实为痰浊、血瘀、寒凝及气滞。血瘀是心绞痛发病的重要因素,血脉痹阻,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最终导致该病的发生[5]。芪参益气滴丸中,黄芪补中益气,丹参通经活络、止痛祛瘀,降香、三七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可发挥益气通脉、止痛活血功效。研究表明,芪参益气滴丸能有效改善心绞痛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减少其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时间,并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BNP是反映心肌缺血状态的指标,若心肌缺血或伴随心功能不全,BNP水平会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芪参益气滴丸能降低患者的BNP水平,这可能与芪参益气滴丸能保护心肌细胞、改善能量代谢、减轻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关[7]。

综上所述,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但本研究尚存在样本量较少、研究时间较短、未开展远期随访、未纳入安全性指标等不足,需要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滴丸稳定型益气
穿心莲内酯滴丸
UPLC-MS/MS法结合模式识别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11种成分
HPLC法测定蒙药新Ⅰ号滴丸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厚朴花滴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