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因素、成绩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

2022-01-24 06:26谢云丽
大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专业技能效能

谢云丽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云南 昆明650500)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幼儿园师资紧缺问题依然严峻[1],一项对15所院校2036 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64%的学生表达出毕业后会转行而非从事幼教工作的意向[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时的信心不足、心理冲突等问题凸显[3]。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生涯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个体因素和学校因素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从而为高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特点有效开展就业辅导、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幼儿园一线就业提供实证数据支持。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成功完成职业决策任务所需能力的一组动态的自我信念[4]。Lent、Brown 和Hackett 基于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提出的社会认知职业生涯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后文简称SCCT)认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影响个体职业兴趣、职业目标定向、职业发展成就预期与职业满意度的关键性因素,而性别、个人成败经验等个体特征与环境因素都会通过学习经验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5]。对于未来将成为幼儿园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学业成绩是否会影响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由于专业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理论知识学习之外,每周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练习钢琴、舞蹈、绘画等专业技能。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是理论知识水平还是专业技能水平对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更大?由此,提出本研究的前两个假设:

假设1: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业成绩能预测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学业成绩较好的被试,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较高。

假设2:专业技能水平比理论知识水平能够更好地预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

Lent 和Brown 在提出SCCT 理论后,尽管大量研究对SCCT 理论中的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但已有研究多运用该理论中的CSM 模型分析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兴趣、职业发展成就预期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对个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如何通过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尝试将个体因素和学校因素同时纳入回归模型探讨其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其中学校因素重点考察学校课程设置、学校师资水平两个变量,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对学校师资水平评价越高的被试,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假设4:对学校课程设置评价越高的被试,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彭永新和龙立荣(2001)修订的中文版《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以团体施测方式对昆明市两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一至大四共计426 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19 份。该量表共39个题项,分为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五个维度;量表采用李克特5 点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水平越高。经统计检验该量表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4,五个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79、0.849、0.842、0.809、0.761。

三、结果分析

(一)描述统计结果

本研究对所有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被试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均值为3.26,标准差为0.54;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五个维度的均值分别为3.31、3.22、3.32、3.14、3.2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理论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师资水平、学校课程设置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五个维度与学业成绩、学校课程设置、学校师资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与学业成绩、理论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学校课程设置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水平。但学校师资水平与收集信息、制定规划之间的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水平。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及相关矩阵

(二)学业成绩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

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作为因变量,运用简单回归分析考察学业成绩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结果如表2 所示。学业成绩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达极显著水平(B=0.174,p<0.001,R2=0.038),且学业成绩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维度的预测作用均达显著水平(见表2)。假设1 得以验证。将理论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作为自变量采用步进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由于理论知识水平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未达显著水平(β=0.069,t=1.316,p=0.189),将其从回归模型中剔除;专业技能水平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达极显著水平(β=0.232,p<0.001,R2=0.092),且专业技能水平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维度的预测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假设2 得到验证。

表2 学业成绩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三)学校因素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

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作为因变量,学校课程设置、学校师资水平为自变量采用步进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由于学校师资水平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未达显著水平(β=0.058,t=.977,p=0.329),将其从回归模型中剔除,假设3 未能得以验证;学校课程设置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达极显著水平(β=0.166,p<0.001,R2=0.038),且学校课程设置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维度的预测作用均达显著水平,假设4 得到验证。

(四)个体因素与学校因素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回归分析

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作为因变量,学业成绩、学校课程设置作为预测变量采用步进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业成绩和学校课程设置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且纳入回归模型的两个预测变量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均达显著水平,回归方程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解释能力为0.061。

四、讨论

(一)学业成绩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业成绩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显著正相关,这与潘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被试的研究结论一致。根据SCCT 理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源于个体在职业相关背景因素中如何识别、理解并解释个体成败经历。本研究采用主观自我评价的方式获取被试学业成绩信息,正是从被试角度了解其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成败体验。数据分析结果验证了Lent 和Brown 的观点,即主体对其学业成绩的认知影响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与理论知识水平相比,专业技能水平能够更好地预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此结果与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就业招聘均强调专业技能的现实状况一致,进一步丰富了前述理论——个体成败经验不仅来源于理论知识学习,学生对专业技能水平的认知也是成败经验的来源,并进而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二)学校因素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在考量把哪些因素作为学校对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外部影响因素纳入回归模型时,本研究借鉴教育学中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三要素的划分方式,将学校课程设置作为体现教育影响的测量变量与师资即教育者一起纳入模型。尽管学校课程设置、学校师资水平与被试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正相关均达显著水平,但学校师资水平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并未得以证实。其原因分析如下:第一,与外部因素相比,个体自身因素尤其是职业或学业成败经历对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二,当前各高校之间形成了差异化发展格局。而通过了解学生是否毕业于211 或985 高校来判断其专业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直观的判断依据。因此与师资相比,学校课程设置更容易外化为可感知的外显变量,对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也更突出;第三,依据SCCT 理论模型,师资等外部因素对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是以学习经验作为中介变量。本研究尝试以学业成绩作为中介变量建立模型来分析外部因素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机制,但模型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SCCT 理论中关于个体因素和外部因素如何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具体作用机制仍待研究检验。

未来研究可以考虑将更多个人因素与外部因素纳入模型,考量在校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发展完善SCCT 理论中有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影响因素的模型,剖析专业技能水平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具体作用机制。高校在开展就业辅导时,可以针对学业成绩水平不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学生开展专项就业辅导,有效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幼儿园就业。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专业技能效能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地方机构改革“+”与“-”——减的是机构,加的是效能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