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新品种“豫早4号”的选育

2022-01-24 07:40杨新峰王嘉祯
北方蚕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蚕卵柞蚕杂交

杨新峰 王嘉祯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0)

柞蚕业生产不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产业链条长,而且具有资源可再生,产品纯天然等特点。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兼南北之长,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自然条件宜柞宜蚕,是典型的一化性柞蚕生产区。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变型,蚕业科技资金投入减少,导致科研力度减弱,造成品种单一、退化严重、抗病、抗逆力下降,加至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柞蚕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更加明显,极端天气、鸟害、虫害、微量农药中毒等给柞蚕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蚕农放养量和经济效益不稳定,不丰收年景经常发生,使全省柞蚕放养呈逐年下降趋势[1],严重影响了河南省柞蚕业的保护和发展。因此选育一个强健好养、发育快、易繁、增产效果明显的一化性柞蚕新品种迫在眉睫。

2014年开始,我们利用河南柞蚕品种着手进行杂交选育,历经6年10代,最终成功选育了一个孵化齐、眠起齐一、食叶活泼、体质强健、好养,早熟性状突出的一化性柞蚕新品种“豫早4号”。

1 选育经过

1.1 亲本的选择

豫早1号,豫早3号。豫早1号、豫早3号是河南省为解决春季柞蚕摘茧与冬小麦收割争夺劳动力选育的早熟品种,也是深受河南蚕区蚕农欢迎的柞蚕品种。

1.2 选育过程

2014年课题组利用河南柞蚕品种豫早1号、豫早2号、豫早3号、33、101、豫6号、河41、豫大1号[2]等品种进行单杂交,饲养260区,根据饲养结果和实验要求选定符合选育目标的豫早1号×豫早3号的181区为育种材料。2015—2017开始着手柞蚕181(暂定名豫早4号)选育在我院柞蚕母种繁育中心进行实验室试验和在南召县、鲁山县开展区域试验。2018—2020年在南召县、鲁山县、方城县进行农村生产试验,以101品种作为对照;为了加快育种进程,通过一化二放进行了4年秋季试验。同时2019—2020年按照河南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安排进行了农村饲养鉴定。

2 选育结果

2.1 新品种豫早4号实验室比较试验

2015—2017年,新品种豫早4号每年单蛾区饲养,饲养150区;对照种101饲养20区,主要调查生命力性状和产量性状。各项成绩见表1。

表1 新品种豫早4号与对照种101实验室主要成绩

从3年来平均成绩可以看出,新品种豫早4号表现出体质强健、早熟性状突出,比对照101全龄经过缩短3~4 d;单蛾产卵量增加11.15%、收蚁结茧率提高2.64%、虫蛹统一生命率提高6.05%,这些性状指标以及全茧重都优于对照种101,说明该品种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2.2 新品种豫早4号繁种试验

2015-2017年在南召县、鲁山县进行了新品种豫早4号农村繁种试验,各项成绩见表2。

表2 豫早4号与101繁育实验结果

3年来,在南召县、鲁山县累计投放新品种豫早4号种蛾12 310头,平均单蛾收茧92粒,比对照种101增产11.79%;全龄经过缩短3~4 d。符合选育指标。

2.3 新品种豫早4号农村生产试验

2018年至2020年春季,在南召县、鲁山县、方城县共计投放新品种豫早4号2 060 kg蚕卵,其中在南召县调查了60 kg蚕卵,鲁山县调查了35 kg蚕卵,方城县调查了30 kg蚕卵,以101品种为对照,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新品种豫早4号春季农村生产实验结果

新品种豫早4号春季千克卵产茧量339.95 kg,对照种101千克卵产茧量314.91 kg,增产7.95%;3年累计投放柞蚕卵2 060 kg,新增蚕茧51 582.40 kg,按每千克柞蚕茧70元计算,新增361.0768万元。全龄经过新品种豫早4号比对照种101缩短3~4 d。

2018年至2020年秋季,在南召县、鲁山县、方城县共计投放新品种豫早4号670 kg蚕卵,其中在南召县调查了20 kg蚕卵,鲁山县调查了5 kg蚕卵,方城县调查了5 kg蚕卵,以101品种为对照,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新品种“豫早4号”秋季农村生产实验结果

新品种豫早4号秋季千克卵产茧量415.56 kg,对照种101千克卵产茧量361.14 kg,增产15.07%;3年累计投放柞蚕卵670 kg,新增蚕茧36 461.4 kg,按每千克柞蚕茧50元计算,新增182.307万元。全龄经过新品种豫早4号比对照种101缩短3~4 d。从春、秋两季成绩来看,豫早4号秋季增产幅度更大,说明豫早4号不仅适用于河南省春季饲养,同时也适用于一化二放地区秋季饲养。

2.4 河南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安排的农村饲养鉴定

2019—2021年连续2年,在南召县、鲁山县进行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安排的豫早4号农村饲养鉴定。成绩见表5。

表5 新品种豫早4号农村生产鉴定主要成绩

由表5中可以看出,新品种豫早4号的龄期比对照缩短3~4 d,单位产茧量比对照种平均提高8.92%。

蚕期表现情况:南召、鲁山两鉴定点新品种和对照种,在养蚕过程中新品种比对照种体质强健、发育齐、好养、早熟性状突出,增产效果明显。

2.5 新品种豫早4号杂交组合评比试验

2016—2017年将豫早4号与现行一化性优良品种33、101、豫大1号、豫6号等分别配制正反交组合,以豫杂5号为对照,每个杂交组合饲养30区,进行卵量育,每区5 g卵,各项成绩见表6。

表6 新品种“豫早4号”杂交组合评比试验结果

从2年实验成绩可以看出,豫早4号×33杂交组合表现出杂交强势,饲养成绩均高于其他杂交组合。其中收蚁结茧率比对照提高19.32%,虫蛹统一生命率提高4.75%,千粒茧重提高2.65%,产卵量提高4.09%,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2.6 新品种豫早4号百粒茧缫丝试验

2021年委托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对豫早4号进行了百粒茧缫丝实验,结果见表7。

表7 豫早4号百粒茧缫丝成绩表

从表7可以看出,豫早4号有绪率71.33%,比对照种101有绪率提高4.66个百分点;豫早4号茧丝长1 067.31 m,比对照种长出317.28 m,提高了42.30%;豫早4号解舒率64.38%,与对照种101相当;解舒丝长687.14 m,比对照种长出203.24 m,提高了42%;回收率61.50%,比对照种101提高了9.16个百分点;百粒茧纤维公量108.04 g,比对照种101增加了15.66 g,提高了16.95%;鲜茧出丝率6.93%,比对照种提高了1.35个百分点。豫早4号丝质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

2.7 豫早4号的主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豫早4号品种为黄蚕血统,一化性,四眠五龄。卵壳乳白色,椭圆略扁,蚁蚕头壳红褐色、体黑色,五龄期蚕体背香蕉黄色,体侧金瓜黄色,气门上线淡棕色。雌蚕体长74.16 mm,体幅18.52 mm,体质量24.65 g;雄蚕体长68.86 mm,体幅17.36 mm,体质量19.81 g。茧淡黄褐色,长椭圆形。蛹黄褐色,少数淡褐色。雌蛾山鸡黄色,雄蛾火岩棕色。克卵数104粒,卵期发育有效积温为122 ℃。实用孵化率91.93%,普通孵化率96.90%,不受精卵率2.03%。蛾羽化齐,交配性能好。

3 讨 论

豫早4号为一化性柞蚕品种,其体质强健、发育齐、好养、早熟性状突出,增产效果明显,对丰富河南省柞蚕品种资源,提高蚕农养蚕积极性,促进河南省柞蚕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品种适合河南省等一化性柞蚕地区饲养推广,为使其好养食叶快、发育快、结茧早的优良性状能充分发挥,选择饲料时,特别是4—5龄盛食期,一定要选留足够的适熟叶;整个养蚕过程中要适时匀蚕和移蚕;由于该品种蛹期发育有效积温少,在暖茧时刻应根据出蚕时间比常规品种晚加温2~3 d,尤其在配制杂交种时更应注意;在选留种茧时应选留早中批茧,严格淘汰晚批茧,以防止品种退化。

猜你喜欢
蚕卵柞蚕杂交
柞蚕饰腹寄蝇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研究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杂交水稻“泰丰A”高产又好吃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高温蒸汽对蚕卵微粒子病感染防治的研究探索
孵化蚕卵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蚕宝宝的后代
杂交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