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1-26 08:22黄娟芳阮政文吴丽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功能心血管优质

黄娟芳,阮政文,吴丽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最有效术式,但患者术后易出现心律失常、血肿痉挛等心血管事件,且由于部分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较重,影响术后恢复[1]。常规护理模式具有固定流程与模式,虽可有效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医院护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其无法达到高质量护理标准,难以满足患者多样化护理需求[2]。风险护理强调利用现有医疗资源规避未来潜在风险;而优质护理则主张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通过高质量身心护理措施提高患者适应能力。本研究探讨风险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2 月期间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75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2020 年1—12 月期间在本院行PCI治疗的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设为研究组。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3],且NYHA≥Ⅰ级,接受介入手术治疗;(2)年龄≥60 岁;(3)心电图可见Q 波、ST或ST-T 动态演变;(4)于本院接受PCI手术;(5)检查报告等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2)水电解质紊乱;(3)其他脏器功能损伤;(4)存在严重意识障碍,依从性差。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告知PCI、冠心病知识及饮食、作息、检查注意事项,并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术后常规监测患者并发症、体征,叮嘱术后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术后活动四肢。

1.2.2 研究组 患者围术期接受风险护理联合优质护理。(1)专科护理小组:由本科室护士长及2 名以上冠心病手术专项护理经验≥3 年的护师为核心,另以自愿原则选取3~4 名护士成立专科护理小组。小组职能包括:护理方案的制定、护理流程的细化、护理方案的执行、护理效果的观察与评价,以及护理方案的再改进。(2)风险护理:①风险因素收集:由小组成员搜集文献、整理资料后,协商探讨冠心病患者PCI围术期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结合临床护理经验验证各因素对患者的潜在风险。②术前风险排查:术前严密监测辛辣、油腻、高糖食物以及感染、高/低血压、电解质/内分泌紊乱等风险因素,并每天记录各项风险因素的监测结果,发现异常时及时告知主治医师,以免影响PCI 的治疗效果。③术后风险监测:术后监测患者血管穿孔、高/低血压、心力衰竭、穿刺点感染及下肢水肿等并发症情况,发生相关并发症时应在主治医师指导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水肿患者术后48 h 可用温热湿毛巾进行热敷。(3)优质护理:①优质心理护理:失眠、紧张、抑郁等情绪会对患者治疗及康复效果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建立友好的良性关系,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同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必要时给予心理治疗。②优质康复护理;待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后,经由主治医师许可开展康复运动训练,前期可开展慢走、踱步、静坐等超轻量运动以免拉扯伤口;待患者身体进一步恢复后可开展臂、指、腕、膝、肘关节的屈曲训练、后伸训练、外展及拉伸训练等。术后7 d 内训练时长为10~15 min/d,术后7~14 d 训练时长为15~25 min/d,出院后训练时长为20~30 min/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观察3 个月,最终随访日期截止2021 年3 月。(1)心功能:干预前后采用飞利浦EPIQ5C 型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受试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采用深圳理邦SE-1201型心电图机检测心率(HR)。(2)生化指标:干预前后采集患者空腹时肘中部静脉血3 ml,采用循环酶法检测三酰甘油(TG)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试剂均由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心理状态: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4](Cronbach’s :0.916)评估患者焦虑情绪,该量表共20 项,采用4 级评分,分值越高焦虑情绪越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4](Cronbach’s :0.879)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该量表共18 个计分项,分为睡眠质量很好(0~5 分)、一般(6~10 分)、较差(11~15 分)、很差(≥16 分)。(4)心血管事件:记录患者干预期间冠脉穿孔、心律失常及冠脉痉挛发生情况,总发生率=各事件之和/总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构成、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LVEF、HR、LVDD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HR、LVDD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TG、Hcy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TG、Hcy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PSQI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AS、PSQI 评分比较 分

2.5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两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53,P>0.05),见表5。

表5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变,导致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死亡,而引起的心功能异常性心血管疾病,若未采取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5]。PCI 手术可直接疏通冠状动脉梗死部位,扩张处理血管,从而缓解冠脉梗阻状况,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但PCI 手术易对患者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及微环境平衡造成影响,从而引起冠状痉挛、穿孔、闭塞及对比剂肾病、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如何从护理角度出发,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降低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临床讨论的热点[6]。传统护理模式由于缺乏精细化、具量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护理流程,难以在现阶段的临床实践中达到理想护理效果。

冠状动脉腔狭闭、栓塞等引起的心肌细胞缺氧、缺血是造成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异常的直接原因;因此微循环障碍发生风险是衡量冠心病患者预后适量的重要指标。TG、Hcy 等指标异常均会增加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障碍风险[7]。本研究显示,干预后研究组TG、Hcy 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HR、LVDD低于对照组(均P<0.05)。这是由于风险护理联合优质护理比传统护理模式更加系统、科学,同时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性护理,促进患者血脂代谢及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进而降低Hcy 水平。本研究还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A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汪里萍等[8]的研究基本相似。这是由于风险护理联合优质护理从心理、环境、饮食、输液、健康教育、风险监测及康复训练等多个层面开展护理,全面提高了患者诊疗期间的就医体验及质量,减轻了患者负性情绪。综上所述,风险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微循环障碍发生风险,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预后质量,护理操作简单且不受医院规模的影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心功能心血管优质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优质父母”不能靠培训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