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矫治器对慢性牙周炎正畸患者近远期牙周状况的影响

2022-01-26 08:22金伟明杜奥博徐婷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矫治器牙槽骨牙周

金伟明,杜奥博,徐婷

正畸患者由于长时间佩戴矫治器,菌斑更容易附着且难清除,容易导致各类口腔疾病。据统计,70%以上的成人正畸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1]。因此,正畸力大小的加载以及矫治器的选择,均应有利于菌斑的控制。Damon Q 矫治器和普通的直丝弓矫治器都属于固定矫治器,但由于其托槽的颊舌向和合龈向尺寸较小,边角更加光滑圆钝,托槽间距和移动时摩擦力较小,被认为比传统直丝弓矫治器更适用于慢性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2-3]。隐适美所代表的活动矫治器因其美观舒适等优点而被大众所认知,更由于其能够随意拆卸的特性,在牙周病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比较上述3 种常用矫治器对慢性牙周炎正畸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于浙江省义乌市口腔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成年慢性牙周炎患者200 例,根据使用矫正器的不同分为A、B、C 组。其中A 组65 例,B 组73 例,C组62 例。纳入标准:(1)年龄>25 周岁;(2)初次检查结果检出牙周炎;(3)牙周探查深度≤6 mm,2 mm<附着丧失≤4 mm,且探诊出血;(4)X 线片显示牙槽骨存在水平吸收和角型吸收,但均未及根长的1/3。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全身性疾病者;(2)伴有唇腭裂者;(3)存在显著颞下颌关节疾病者;(4)无法耐受矫治器治疗者;(5)高龄、妊娠、严重精神疾病等群体;(6)在本研究开展前6 个月内已经接受过同类或相近治疗者。3 组性别、年龄及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牙龈退缩指数(GRI)及牙齿松动度(TM)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3 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牙周基础治疗以消除之前牙周炎所伴随的相关症状,并维持治疗后的牙周基本情况≥3 个月。待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像学表现显示为静止期时,则可按分组进行相关的正畸治疗(A 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B组采用Damon Q自锁矫治器,C 组采用隐适美隐形矫治器)。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两年的正畸治疗,加力间隔则视患者情况不同而确定为4~6周。所有患者定期进行复诊,观察并记录其口腔卫生以及牙周状况,并视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于戴矫治器前、正畸治疗1 年、正畸治疗2 年进行牙周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PD、临床附着水平(CAL)、牙龈退缩程度及临床附着水平和活动度,并进行放射学检查。每颗牙的检查位点为该牙的颊面远中、颊面近中、颊面中央以及舌面,每个位点测量3 次后取平均值作为该牙的牙周指数。所有患者取11、12 两颗牙牙周指数的平均值作为牙周状况各项指数的最终值。所有患者均在3个检测时间点进行牙槽骨的CBCT 检测,记录牙龈炎症指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不同时间点牙周状况比较治疗1 年后,A、B两组SBI、GI、BOP、PD和CA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60,均P>0.05),PLI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5,P<0.05);C 组与A 组PLI、SBI、CAL 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57,均P<0.05);C 组与B 组PLI、SBI 和CAL 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25,均P<0.05)。治疗两年后,A、B 两组SBI、GI、BOP 和CAL 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15,均P>0.05),PLI、P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95、2.874,均P<0.05);C 组与A组PLI、SBI 和CAL 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89,均P<0.05),C 组与B 组PLI、SBI和CAL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77,均P<0.05)。见表2。

表2 各组不同时间点牙周状况比较

2.2 各组不同时间点牙槽骨密度比较治疗1 年后,3 组牙槽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高(t≥22.713,均P<0.05);治疗1 年后3 组间牙槽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13,P<0.05)。治疗2 年后C组牙槽骨密度高于治疗前(t=62.779,P<0.05),较治疗1 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5,P>0.05);治疗2 年后A、B 组牙槽骨密度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21、0.302,均P>0.05)。见表3。

表3 各组不同时间点牙槽骨密度比较 mg/cm3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病情发展缓慢,患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大众忽视[4]。成人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牙龈颜色改变、探诊出血、牙周袋加深、有附着丧失、牙齿移位以及影像学检查可见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5]。研究表明,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通过采用正畸结合牙周序列治疗来控制牙周炎的发展[6-7]。众所周知,慢性牙周炎的始动因子是牙菌斑,有临床研究证明,通过正畸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牙周炎患者的菌斑指数[8]。由于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矫治器种类繁多,加之牙周炎患者情况特殊,采用何种矫治器使牙周炎患者得到更为优化的正畸治疗则成为了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Damon Q自锁托槽属于固定矫治器的一种,其与传统的普通托槽相比具有一定的优点,例如产生的摩擦力较小而使牙齿移动的阻力变小,从而加快牙齿移动速度,缩短治疗时间。再加之其体积较小,边缘圆钝,对于维护口腔卫生也有一定的帮助。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矫治器相比,使用Damon Q 自锁托槽的患者龈沟液内的炎症因子明显较少[9]。隐适美隐形矫治器属于活动矫治器,与传统矫治器最大的区别就是无托槽设计,患者能够自行摘戴。由于其美观、舒适、使用方便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使用透明矫治器前,应首先明确病因,若病因是牙周病,则必须先进行常规牙周治疗,若为自发性的,则必须对牙周进行包裹。有临床工作者将隐形矫治器和传统直丝弓矫治器对牙周炎正畸患者的牙周状况进行为期6 个月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差别不大,但隐形矫治器更有利于维护患者牙周健康状况,对牙周炎正畸患者更为适用[10]。

本研究结果显示,A、B 两组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炎正畸患者的牙周状况影响无明显差异,治疗1 年后,PLI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这可能与矫治器的外形是否有利于口腔的自洁作用以及菌斑的黏附有关;治疗2 年后,A、B两组固定矫治器除了PLI 有差异,探诊深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对处于进展期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其正畸治疗选用Damon Q 自锁托槽是有一定优势的。本研究C组采用的隐适美隐形矫治器与采用固定矫治器的A、B两组相比,在PLI、BI以AL 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也间接证明了间接矫治器对牙周炎正畸患者的牙周维护是有利的,患者可以通过自行摘戴的方式协同口腔卫生维护。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过2年的正畸治疗后,C组的牙槽骨密度比A、B两组要高,这说明长期的正畸治疗过程中,活动矫治器对牙周状态的维护效果要优于固定矫治器。

牙齿的最终位置主要取决于嘴唇、脸颊、舌头和牙周膜之间的力的平衡,牙周病患者的牙周组织被强大的软组织力破坏,从而破坏力的平衡,因此需要正畸矫正力的出现来再次实现力的平衡[11-12]。有研究表明,夹持器夹板的固定作用对连接组织的附着和骨再生有积极作用[13]。通过上述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推断出,不同矫治器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影响其疗效的因素主要是矫治器的存在对患者口腔自洁作用的影响,在这一点上,活动矫治器的表现要明显优于固定矫治器。但是也有研究指出,使用隐形矫治器时,由于其一体式覆盖长期压迫牙周组织,会引起牙龈退缩的发生,容易发生因矫治器边缘不光滑、患者摘戴方法不当而导致的牙周组织损伤[14]。同时,由于受不同医生采用矫治方式的差异、托槽黏接时周围黏接剂是否去净、以及矫治程序等影响,均会影响最终效果。

猜你喜欢
矫治器牙槽骨牙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临床性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上颌前突正畸后牙槽骨形态变化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美观的影响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不同垂直面型骨性Ⅲ类患者切牙牙槽骨骨量的研究
正畸患者如何刷牙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