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茎蜂成虫在隰县玉露香梨上的发生动态及防控

2022-01-28 13:02史高川杨苏龙席凯鹏邱毓蓉陶民刚成文星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香梨玉露成虫

史高川,杨苏龙,席凯鹏,邱毓蓉,陶民刚,王 萌,成文星

(1.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山西 运城 044000;3.隰县人民政府,山西 隰县 041300)

隰县位于吕梁山南麓,是典型的山区县,该区域自然资源和环境禀赋优良,是黄土高原优质梨果生产的核心地带。玉露香梨是以库尔勒香梨为母本、雪花梨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新梨品种[1]。该品种选育成功后首先在隰县进行试种与推广,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截至2019年底,隰县玉露香梨的种植面积达到1.53 万hm2,以县域为单位居于全国第1 位。近年来得以出口至美国、加拿大等国,得到国际市场认可[2]。玉露香梨已成为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梨茎蜂(Janus piriOkamoto et Muramatsu)属膜翅目(Hymenoptera)广腰亚目(Chalastogastra)茎蜂科(Cephidae)铗茎蜂属(JanusStephens)[3],又名梨梢茎蜂、梨茎锯蜂,是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4]。目前,该虫主要以产卵危害梨树的新梢,以产卵器将梨树的新梢锯断,危害逐年增大,已从梨树的次要害虫转变为主要害虫,其严重影响树体成形和树冠扩大[5],并进一步影响到梨果的产量[6-8]。梨茎蜂成虫发生时间短、速度快、危害大,主要发生期与玉露香梨的花期重合,且传统的化学药剂防控容易伤害到梨花,因此,该虫的防控难度较大。如何科学防治梨茎蜂成为玉露香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关于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控研究报道较多,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教研组研究认为,梨茎蜂成虫对糖蜜和糖酒醋液没有趋性,对光也无趋性[9]。梨茎蜂成虫有一定的趋色性,应用黄色黏虫板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10-11]。一些学者利用黄色诱虫板对梨茎蜂进行诱杀试验[12]。赵志新等[13]研究认为,杏黄色黏虫板平均黏虫量最多,诱捕梨茎蜂效果最好。张勇等[14]研究认为,将黄板悬挂在树冠1.5~2.0 m处防治梨茎蜂效果较好。牛荣改[15]研究认为,梨茎蜂一年发生1 代,危害春梢最严重的时期在盛花期后10 d 左右。关于成虫发生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的报道不多、不够详尽。王德浩[6]研究认为,梨茎蜂成虫的活动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金玲莉[16]报道了梨茎蜂危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及梨树抽梢有很大关系。关于成虫发生危害在树体间的分布未见报道。本试验结合前人研究的结果,研究分析山区环境下梨茎蜂生物学发生规律与气象资料结合的特点,旨在对成虫发生规律,成虫发生规律与降水、风向、温度等气象因子相关性及成虫在树体间的分布等方面进行探讨,明确梨茎蜂最佳防控期及防控模型,以期为山区环境下梨茎蜂成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位于山西吕梁山区隰县午城镇、城南乡、寨子乡、陡坡乡4个乡镇。海拔920~1 250 m,年平均降水量500 mm 左右,年平均温度4°C。地形平整、土层深厚、梨园管理精细、树势中庸、连年稳产。梨茎蜂成虫在隰县1 年发生1 代,在梨树盛花期后危害新梢最严重,危害时间达到20d 以上,几乎所有的梨园都有发生,发生程度有历年加重的趋势。5 个试验点均分布在隰县玉露香梨主要栽植区域内,分别位于隰县东西南北中5 个方位,每个试验点之间相距20 km以上,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1.2 试验方法

1.2.1 梨茎蜂成虫对不同品种梨新梢的危害 试验地选在隰县午城镇习礼村不同梨树品种的混栽园,调查3 a(2018 年4 月中旬至2020 年4 月中旬)的梨茎蜂成虫对不同品种梨树新梢的危害率,每个品种随机选择10株,3次重复。

1.2.2 梨茎蜂成虫发生动态监测 试验设置3 个点,分别为城南下王家庄、寨子东原、陡坡韩家坪,每个点面积0.33 hm2以上,树龄10 a以上,树形开心形、株行距3 m×5 m。距地面1.5~2.0 m处悬挂杏黄色黏虫板,每667 m2悬挂45张。于2019年4月1日至5月20日即梨树开花前到幼果期间,随机选择连续10张黏虫板作为调查黄板,每日10:00调查梨茎蜂成虫数量。气象情况由当地气象局提供。

1.2.3 梨茎蜂成虫在树体的空间分布及防控 试验在陡坡乡还珠村进行,位于山区垣面之上,垣面总面积13 hm2左右、地势平坦。其中,玉露香梨10 hm2左右、玉米3 hm2左右,试验点面积1 hm2,近似长方形,东面为沟(深50 m、宽50 m),南面北面紧连玉露香梨园,西面为2 m 宽田间路,路西为玉露香梨园,树龄5 a、树形自然纺锤形、株行距3 m×4 m(图1)。

在梨园内距地面1.5~2.0 m 处悬挂黄板,设置4个不同处理,每667 m2分别悬挂0张(对照)、30张、45 张、60 张黄板,3 次重复试验。4 月1 日悬挂黄板,5 月15 日随机调查每个处理连续10 株树,每株树冠的东、西、南、北及内、外膛6 个方位的新梢折断分布,计算新梢折断率。气象情况由当地气象局提供。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5.0 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方差、LSD、回归、单样本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梨树梨茎蜂成虫的危害

从表1可以看出,梨茎蜂成虫对不同品种的梨树新梢危害差异显著,危害玉露香梨最严重,危害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玉露香梨>酥梨>晋蜜梨。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不同梨树品种间萌芽时间不同有关,萌芽时间从早到晚依次为玉露香梨>酥梨>晋蜜梨。

表1 梨茎蜂成虫对不同品种梨新梢的危害(2018—2010年)Tab.1 Harm of Janus piri adult on new shoot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pears(2018-2010)

2.2 梨茎蜂成虫的发生动态规律

采用SPSS 25.0 分析软件,根据时间与发生量的单因素关系,得出梨茎蜂成虫发生的动态消长规律。从图2 可以看出,3 个点的梨茎蜂成虫发生动态消长规律基本一致。成虫发生动态从4月8日即初花期前1 周左右开始,高峰期在4 月14~24 日,其中,4 月18 日达到最高峰,4 月25 日成虫活动基本结束。3个点共诱捕到成虫124头。

2.2.1 梨茎蜂成虫发生动态与气温的关系 梨茎蜂成虫的发生与气温变化差异显著,早春随着气温的上升成虫开始活动,达到高峰期,然后开始下降,呈倒V 字型(图3)。日平均气温10.7 ℃时诱到首虫;日平均气温达到14.3 ℃,成虫活动进入高峰期,诱虫20头;日平均气温达到21.9 ℃,成虫活动达到最大,诱虫129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成虫活动逐步减弱,直至结束。

2.2.2 梨茎蜂成虫发生动态与降水变化的关系梨茎蜂成虫在隰县发生的主要时间为4月6—26日,天气情况为多云天气7 d,小雨天气9 d,小雨转晴1 d,晴天4 d。晴天日平均诱捕梨茎蜂成虫62.5头,小雨转晴日平均诱捕梨茎蜂成虫22头,小雨日平均诱捕梨茎蜂成虫19.4头,多云日平均诱捕梨茎蜂成虫17.6头。梨茎蜂成虫发生量随降水情况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晴天>小雨转晴>小雨>多云(图4)。

2.2.3 梨茎蜂成虫发生动态与风向变化的关系试验期45 d 内,西北风41 d,无风4 d,平均风速2.7 m/s。由图5 可知,悬挂黄板组和对照(不悬挂黄板)均是西北方向梨茎蜂成虫折断新梢率(30%、33%、34%、31%)高于东南方向梨茎蜂成虫折断新梢率(17%、20%、16%、19%)。结果表明,梨茎蜂成虫发生动态与风向变化的关系差异显著,上风向处发生较重。

2.3 梨茎蜂成虫发生动态的空间分布

用SPASS 25.0进行单样本统计分析,外围新梢折断数平均为50.17 个,内膛新梢折断数平均为13.67 个,西面新梢折断数平均为20.58 个、北面新梢折断数平均为20.58 个,南面新梢折断数平均为12.33个,东面新梢折断数平均为10.25个。说明外围新梢折断数明显高于内膛新梢折断数。

2.4 梨茎蜂成虫发生动态与黄板防控相关性模型

2.4.1 不同数量黄板梨茎蜂成虫危害新梢数比较 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方差统计分析,重复与梨茎蜂成虫新梢危害数量的关系,主体间效应检验F=0.821,P=0.484>0.05,因而可以认为重复与梨茎蜂成虫新梢危害数差异不显著。每666.7m2悬挂黄板数与梨茎蜂成虫危害新梢数的关系,主体间效应检验F=78.413,P=0.000<0.05,因而可以认为每666.7 m2悬挂0张(CK)、30张、45张、60张黄板数与梨茎蜂成虫危害新梢数差异显著。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每666.7 m2悬挂黄板数与梨茎蜂成虫危害新梢数的差异进行多重比较。

用SPSS 25.0 软件LSD 方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每666.7m2悬挂45 张与30 张黄板、60 张黄板,P=0.238>0.05、P=0.185>0.05,梨茎蜂成虫危害新梢数差异均不显著;每666.7m2悬挂30张与60张黄板,P=0.031<0.05,梨茎蜂成虫危害新梢数差异显著。因此,可以认为,每666.7m2悬挂45张、60张黄板防治梨茎蜂成虫,防效较好。

由SPSS 25.0软件t检验分析可知,新梢危害数的估算边际平均值(图7),悬挂黄板0张新梢折断数最大,悬挂黄板30张新梢折断数明显减少,悬挂黄板45 张新梢折断数十分明显减少,悬挂黄板60 张新梢折断数量更少,危害得到了有效的防控。因此,新梢危害估算边际平均值效益是每666.7 m2悬挂45 张、60 张黄板能达到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有效防控。

每666.7m2悬挂30 张、45 张、60 张黄板防效分别为60.2%、67.4%、75.6%,悬挂45 张、60 张黄板防效高于30 张防效,同时,还需辅以药剂防治,以提高防效。

2.4.2 不同数量黄板与梨茎蜂危害新梢数相关性的模型 用SPSS 25.0 软件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可得到线性图(R2=0.876,P=0)、二次曲线图(R2=0.890,P=0)和三次曲线图(R2=0.892,P=0)。从图8 可以看出,二次曲线的R2、三次曲线的R2均大于线性R2,二次曲线图、三次曲线图的拟合度高于线性拟合度,二次曲线图、三次曲线图模型可以接受。再结合本试验的需求,最吻合的方程为二次方程Y=82.176—1.022X+0.003X2。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梨茎蜂成虫对不同品种的梨树新梢危害从高到低依次为玉露香梨>酥梨>晋蜜梨。对玉露香梨新梢危害最重,因此,玉露香梨防控梨茎蜂危害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研究发现,梨茎蜂成虫的发生与气温变化呈倒V字型规律;梨茎蜂成虫发生动态对树体新梢危害的空间分布为外围新梢折断数显著高于内膛新梢折断数;梨茎蜂成虫发生随降水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晴天>小雨转晴>小雨>多云。因为试验期间没有中雨、大雨的天气,与天气变化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曹素芳等[17]在梨树冠内外围悬挂黄板防控梨茎蜂进行了研究,但没有分析试验的气象条件,也没有说明产生该结果的缘由。笔者研究认为,风向对新梢危害数有一定的影响,悬挂黄板防控梨茎蜂应悬挂于玉露香梨树体空间外围上风向处。

本研究发现,梨茎蜂成虫4 月8 日在隰县开始发生,高峰期在4 月14~24 日,4 月18 日达到最高峰,4 月25 日基本结束。金玲莉[16]研究表明,该虫发生的高峰期为最佳防治期,一般悬挂黄板的时间为落花后。笔者认为,成虫在4月8日即初花期前1周左右开始发生,此时玉露香梨还未出叶。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教研组[9]研究发现,梨茎蜂成虫雄虫的平均寿命为20 d,雌虫的平均寿命为13 d,应尽早防控,最佳防治期为成虫初发期与高峰期,因此,悬挂黄板防控梨茎蜂的时间应从梨树初花期前1周左右开始。此结果与前人研究不尽相同。

悬挂黄板是防控梨茎蜂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张勇等[14]研究认为,每666.7 m2悬挂20~30 张黄板进行防治经济有效。本研究表明,每666.7 m2悬挂45张、60张黄板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67.4%、75.6%。与前人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原因可能与当地山区特殊的气候或梨茎蜂的虫口密度有关。因此,防控梨茎蜂悬挂黄板数要根据该虫在当地发生动态的危害来判断,可依据每667 m2悬挂黄板数与成虫新梢折断数的二次回归方程(Y=82.176—1.022X+0.003X2)进行计算。

本研究分析了山区模式环境下,梨茎蜂生物学发生规律与气象资料结合的特点,旨在明确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确定最佳防控期和防控模型,结果表明,该虫发生规律与降水、风向、温度等气象因子均显著相关,特别是梨茎蜂成虫动态发生,在梨树初花期前1 周左右开始监测到梨茎蜂始虫。目前内地尚未见文献报道,在新疆库尔勒地区香梨上有梨茎蜂新种类的报道,玉露香梨的母本是库尔勒香梨,因此,推测是否在当地玉露香梨上存在该虫的多种分类发生的情况,尚需对该虫的分类进一步研究,为防控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猜你喜欢
香梨玉露成虫
玉露香梨“赛美人”
隰县玉露香梨发出第一张全渠道授权证书
寒露感怀
七夕
巴州库尔勒香梨全面采摘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立惠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