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甲下Bowen病1例

2022-02-01 10:48何虹巧吴亚光
皮肤病与性病 2022年6期
关键词:角化指甲表皮

何虹巧,吴亚光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0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因“左手食指甲下黑线半年余”于2019年8月26日就诊。患者约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其左手食指指甲出现一宽约0.2cm黑色线条,边界清楚,无明显的痒痛感,患者未予以重视。此后皮疹随时间缓慢加深加宽,约3~4月增宽至0.3cm后不再增长(图1)。此过程中患者诉偶有压痛,无破溃、糜烂、出血、结痂,无瘙痒等自觉症状。既往体健,否认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手食指指甲可见一宽约0.3cm黑色线条,边界清楚。门诊诊断中写道:“甲黑线:甲母痣?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入院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大小不等,可见核大深染及多核瘤巨细胞。真皮浅层有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建议做S100、CK、Ki67、Sox-10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诊(图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阳性,Ki67:40%阳性,S100:阴性,Sox-10:阴性(图3、图4)。

图1 左手食指甲外侧缘及周围皮肤可见条状不规则的黑色斑片。

图3 皮损Ki67免疫组化染色显示40%阳性

图4 皮损SOX免疫组化染色阴性

图2:诊断:Bowen病(甲下)。

图2 皮损活检组织可见表皮层有大量增生细胞团块,细胞极性消失,异形性明显,有病理性核分裂。

治疗:扩大切除及光动力联合治疗。皮疹被治愈,伤口愈合良好。

2 讨论

Bowen病(Bowenowen disease,BD)亦称原位鳞状细胞癌,是一种潜在恶性的慢性进展性表皮内肿瘤,最早由Bowen在1912年首次报道[1],其发病的病因及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报道[2],放射、3价砷化合物、免疫抑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慢性皮肤炎症被认为是其致病因素。Bowen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国内已报道的Bowen病大多发生在阳光暴露部位,如面颈部、四肢、躯干等,亦可见于生殖器、肛周、手掌等,而单发于指甲下的却罕见报道。 Bowen病是一种表皮内鳞状细胞癌,有低度恶性的可能,多数患者终生保持其原位癌状态,3%~5%患者可能会演变为浸润癌[3]。一般跟长期接触砷剂或者慢性日光损伤有关,也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系,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一般以中老年多见,好发在颜面部、躯干、四肢远端以及黏膜部位。主要为单发,但有少数也可以表现为多发,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暗红色斑片或者斑块,圆形、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表面有鳞屑、结痂、渗出,把鳞屑和结痂去除之后可以看到下面有潮红的糜烂面,有颗粒状或者肉芽状,很少出血或者不出血。本例患者的特殊之处在于Bowen病的发病部位较特殊,且单发于手指甲下的Bowen病,在国内属首例报道。Bowen细胞的出现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其病理典型表现为角化不全伴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全层出现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细胞排列紊乱,形态大小不一,细胞核大而深染,基底膜完整,有时毛囊皮脂腺也可受累,甚至可退变或跳跃而形成多病灶[4]。虽然本病大部分的诊断可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鉴别,但个别情况还需要借助免疫组化鉴别检查。本病例中Bowen病部位特殊,应与甲母痣做鉴别诊断,通过S100免疫组化检查阴性排除恶性黑素瘤的可能。由于Bowen病的病理表现具有其特征性,在与其他临床表现类似的疾病如脂溢性角化、基底细胞癌、湿疹样癌、日光性角化等进行鉴别诊断时可发挥重要作用[5]。Bowen病属于原位癌,首选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又包括:单纯切除、莫氏显微外科治疗及切削电灼术[6]。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物理疗法(冷冻、刮除)、光动力治疗及皮损内注射干扰素等。本病的痊愈为临床治愈3年[7]。由于甲下Bowen病相对罕见,目前未有前瞻性研究或随机对照、低成本的随访方案。本病采用ASCRS推荐AIN患者每3~6个月接受1次随访[8]。本例患者采用的是手术扩大切除及联合光动力治疗方式,目前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截至目前没有复发,已达到临床治愈。

猜你喜欢
角化指甲表皮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指甲钳的收藏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水果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