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行路难三首》中的用典

2022-02-03 16:34王晨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行路难用典李白

摘 要:李白的《行路难三首》创作于仕途遭受挫折的逆境之中,这组诗中用典繁多,拓展了诗歌的时空境界,构成了诗歌的多重文化意蕴;充分体现诗人既满怀悲愤却又不失豪迈,既失意落寞却又希冀向往的复杂多变、波澜起伏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不甘平庸的人生态度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政治理想,对黑暗腐败政府的失望和政治理想破灭的自我慰藉以及微言大义、余韵悠长的行文风格。

关键词:李白 《行路难》 用典

一、用典概述

(一)用典的含义 用典,也称用事,是一种常见于诗歌写作中的修辞手法。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专著《文心雕龙》第三十八篇《事类》一章中阐述:“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a翻译为:所谓“事类”,就是在文章本身的写作之外,利用有关故事来表明意义,引用古事来证明今事。这里所说的“事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引用前人有关的事例或史实,二是引证前人或古书中的言辞。用典也就是运用典故,关于“典故”一词,《辞源》中的释义有两个义项:一是古义,与现代汉语里的“故实”相当,指的是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二就是现在常用的意义,即“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基于上述理论,我们通常将典故分为事典与语典。事典比较好理解,是指被引用的古代典籍中的各类史实与故事;语典则要在被引古人或古书的言辞基础上再加一个离开源出语言环境就无法理解的限定,这样能更好地将用典与普通的成语、词语和一般引用语句区分开来。

(二)用典的判断依据 理解了用典的含义之后,如何区分李白诗中所出现的古人、古事或相关言辞是用典还是只为怀古而作,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判断所引用典故的目的是不是为了援古证今,以及所引用的古时言辞是否有明确的来历出处。明确了用典的判断标准之后,接下来就能对李白《行路难三首》中所引用的典故进行具体分析。

二、《行路难》组诗中的用典品析

笔者对李白的《行路难三首》中出现的典故进行了统计,其中共有用典二十处,其中十四处为事典,六处为语典。

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他不走科举入仕之路,而是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想效仿管仲、张良、诸葛亮等人献策立功,以此来吸引帝王的注意,从而达到入仕的目的。他也确实做到了,天宝元年(742),唐玄宗下令征召李白供奉翰林,然而两年后这个政治理想就破灭了。本组诗就是创作于这个时期,天宝三载,李白看透了朝廷的黑暗,明白自己不会被君主委以重任,也不甘于做个应诏填词的侍从之臣,再加上奸佞谗言迫害,最终被迫辞官离开长安。b“行路难”原为古乐府《杂曲歌辞》的篇名,含人生之路艰难及离别悲切之意,李白创作的这组诗也充分体现了这个阶段他思想和创作上的一些变化。

(一) 《行路难(其一)》 在《行路难(其一)》中,诗人共用典七处,其中三处是化用的语典,引用了四个事典。首先开篇第一句“金樽清酒斗十千”就是语典,化用了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名都篇》中的“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采用一种夸张的叙事手法描写了洛阳的贵族少年游戏、宴饮的生活,讥讽时人生活奢靡无度,只知斗鸡走马、骑射娱乐,不思报效国家。而李白化用其中描写丰盛奢华的宴饮场景诗句,也是在以古照今。时下长安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但统治阶级已经腐败堕落,看着眼前精心准备的美酒佳肴,他想到统治集团里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耽于享乐,而自己却要被迫离开长安,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由此也引出下一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没有什么饮清酒、品珍馐的心情,满心都是迷茫惶惑。第二句诗也是一处语典,化用的是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其六)》中的首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鲍照此句诗是直抒胸臆,表达他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只能拔剑击柱来发泄一下,后半部分则在自我慰藉中表达对生活的执着。李白化用这句诗既是在抒发自己因官场失意导致的内心苦闷抑郁,也在为之后情绪转为积极打下基础。同时,李白更注重运用细节性的动作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停”“投”“拔”“顾”这几个动作鲜明地在我们眼前塑造出一个因对黑暗贪腐的官场不满,且因自己政治理想破灭而茫然落寞的诗人形象。

第三句诗“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也是一处语典,化用鲍照《舞鹤赋》中的“冰塞长河,雪满群山”。在《舞鹤赋》中,作者触物生情,即物写志,以鹤的身受羁绊寄寓了一个文人才士有志难骋的悲哀。c 李白化用这句诗表面上是景物描写,实际上是借“渡黄河”“登太行”意象来象征诗人追求政治理想的道路。想要渡过黄河,却遭寒冰堵塞大川;想要攀登太行山,却是大雪布满高山。“冰塞川”“雪满山”象征诗人在实现理想道路上所遇到的挫折和坎坷,这条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总是遍布艰难险阻。诗人借自然景象比现实境遇,以世路艰险比仕途艰难,与上文中的“心茫然”相衔接,表现了壮志难酬之难。

接下來李白连续引用了四个事典来表现自己复杂的情绪变化。“闲来垂钓碧溪上”出自《吕氏春秋》:“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即姜子牙隐居时在磻溪垂钓,遇到周文王被他重用。“忽复乘舟梦日边”所用典故出自《宋书·符瑞志》:“伊擎将应汤命,梦乘船过日月之傍。”这个典故是指伊尹在被求贤的商汤任用前,曾梦到乘舟绕日月而过,后来就被商汤重用为宰相,辅佐了四位君王,乘舟梦日也就成了即将被重用的征兆。李白以吕尚隐居时遇文王受聘,辅佐武王兴周灭商和伊尹梦到乘舟绕日而过的两个典故来表达他渴望被贤明的君主发掘重用,能够有机会发挥政治才能的积极入世的思想。然而,这种激励的情绪还没持续多久,诗人转头就在残酷的现实中清醒,他叹道“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其中“多歧路”出自《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衣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亡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回到现实的诗人想起自己当下的境遇,被权贵排挤,不日就要离开长安,实现政治理想的日子看起来遥遥无期,人生之路何等艰难,歧路纷杂,前途未卜。此时诗人既有积极进取的志向,又为艰难的人生之路所忧虑,陷入彷徨境地。

但李白没有就此沉寂,而是笔锋一转,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进行自我勉励。此句所用典故出自《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里也可以看出李白情绪之波澜、内心之矛盾,虽郁于困境,但对未来仍抱有美好的希望,充满强烈的自信,去追求自由的理想生活。这一句诗奠定了全诗积极乐观的主旋律,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句渡过困难时刻的经典人生格言。

(二)《行路难(其二)》 这首诗中李白共引用了五处典故,其中四个事典,一个语典。第一处用典诗句是“弹剑作歌奏苦声”,典故为冯谖弹铗,出自《战国策·齐策四》。齐国人冯谖穷困潦倒,生活无以为继,就去孟尝君田文门下做食客讨口饭吃,孟尝君好客养士座下门客三千,虽冯谖说自己既无爱好也无能力仍收留了他,但冯谖不满于旁人怠慢和粗茶淡饭的生活,就倚门弹剑唱歌要鱼、要车、要养家,孟尝君逐一满足他的要求,于是冯谖大受感动,竭尽全力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帮助孟尝君巩固地位、树立威信。所以李白用馮谖弹铗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怀才而受冷遇,心中的不平之感,希望能有一个像孟尝君一样求贤若渴的明主来善待他重用他,使他能有机会发挥政治才能。但是李白有自己的品行操守,他既不屑于做和“长安社中儿”一样斗鸡走狗结交纨绔去打开仕途这样的事,也不愿意为了攀附达官贵人而卑躬屈膝、奴颜媚骨。李白是不畏权贵的人,一直秉持着“平交王侯”的思想,他向往的是古代那种相互尊重信任的君臣关系。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这里引用了两个历史名人典故,韩信和贾谊。前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d韩信早年落魄时曾受胯下之辱,被市井民众在大街上耻笑。后者出自《史记·屈原贾谊列传》:“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e贾谊少年得志,二十一岁就出任博士,由于才能出众被汉文帝赏识而接连提拔,却遭冯敬的人嫉妒诬陷被汉文帝疏远外放长沙。李白连用这两典何不是在以古人之遭遇诉自身之愤懑呢?诗人以此来诉说自己被长安小人轻视耻笑,被当朝权臣迫害打压的郁郁不得志。

第四个典故出自《战国策·燕策一》:“于是昭王为(郭)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说的是燕昭王为招揽天下贤才帮助他兴国复仇,尊郭隗为师,高筑黄金台吸引大批有才之士来燕。《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当邹衍来燕时,昭王亲自拿着扫帚为他清扫前路,担心飞尘扬起还用衣袖挡住扫帚,非常恭敬尊重。正是因为燕昭王这样礼贤下士,重视人才,才有剧辛、乐毅等名士为他效命,复兴燕国。“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但是燕昭王早已死去,这种理想的君臣关系在如今更不可能存在,李白将昭王与现在的君王对比,只剩下失望。

这一切都是对“行路难”的具体描写,印证李白在开篇所写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大道像天一般宽广,唯独我看不到出路,于是李白感叹“行路难,归去来”。这里的“归去来”可以从语典角度进行理解,语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既然在长安已经无路可走,那就同陶潜一般辞官归乡,回归到自由的理想生活中,同时也有抒发自己洁身自好,不与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之感。

(三)《行路难(其三)》 李白诗歌经常使用古代隐士的典故,他赞赏敬佩品性高洁的隐士群体,但彻底的归隐又与他的处世理念不符。因此,虽然这首诗中李白的隐退之意相比前两首更重,但这隐退只是暂时的离开官场,有机会的话他还是会选择出仕。

这首诗共有八处用典,除最后一句为语典外,其余都是事典。第一句“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中,前者出自蔡邕的《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许由以清节闻名,养性于山河,听到尧要让位给自己,觉得听到了不好的话,于是去河边洗耳朵。许由洗耳这个典故指的是以接触尘俗的东西为耻辱,心性旷达于物外。后者出自《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不肯继承王位,逃走去归附西伯时发现西伯已死,武王正奉命前去伐纣,他们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在周灭商统一天下后,以此为耻并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采野菜充饥,最后饿死山上。后世用 “首阳采薇”来说人坚守气节。但是李白引用许由洗耳和伯夷、叔齐首阳采薇两个典故是反用,他不认同这种自诩清高的弃世隐居态度,他在《笑歌行》中也曾引用这两个典故“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更体现了诗人对这种价值观的批判。因此诗人说“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人不露锋芒地活在世上以无名为贵,何必要将自己比作云月般孤傲清高。

李白受《老子》中的“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思想影响很深,于是他接连用五个典故进行对比来说明“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子胥弃江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称霸诸侯,却在阖闾死后不被夫差重用,甚至被赐剑自刎,尸体被装在皮革做的袋子里抛入长江。屈原沉湘典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被顷襄王放逐,抱着石头自投汨罗江而死。“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前者所用典故为陆机的华亭鹤唳,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尤悔》:“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呼?’”陆机在河桥大败,被卢志构陷谋反而遭杀害,临刑叹道:故乡华亭的鹤鸣还能听到吗?后用“华亭鹤唳”表示怀念故土而感慨生平,悔入仕途。后者所用典故为李斯的黄犬之叹,出自《史记·李斯列传》:“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李斯一心向秦却被陷害惨死,后世以黄犬叹等表示蒙受迫害,后悔莫及之意。本诗最后一处事典语典皆出自《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李白连续引用以上四个没有及时身退而不得善终的历史人物典故与最后引用的张翰的莼羹鲈脍之典作为对比,正反用典比较,深刻表明他对功成身退的认同赞赏,这也是他对黑暗现实的一种反抗途径,自寻出路,以此作为慰藉。

三、用典的特点

用典若是过多且生僻就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后人理解掌握。李白用典却不会如此,正如裴斐先生评:“李白惯于用典亦善用典。其用语典之推陈出新及暗用事典之了无痕迹且不说,即明用事典亦挥洒自如,若出诸己。他很少在枝节上用典,也很少用僻典,总是采用历史人物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还经常将二人以至数人的事迹加以拼合、重叠或连缀,藉以表白自身的处境和心境,纵横捭阖,随心所欲,仿佛古人任其差遣,因而用典虽多但无獭祭之弊,却大大丰富了诗意的蕴含,加强了感情的力度。” f

李白的组诗《行路难三首》用典繁多,包括政治人物、隐士、文人作家等事典以及出自诸子散文、史书和前代诗赋等语典,种类多、跨度大,这也从侧面映证李白的勤学广博,他在创作时以典故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作为沟通古今的桥梁,借历史上的人和事来表达自己相似或相反的境遇和情感,使诗词包罗万象,思想纵横古今。

用典是为以古证今,而《行路难》组诗中所表达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个体与群体的对立,则深刻体现了李白既悲愤又豪迈,既失意落寞又希冀向往的复杂多变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黑暗腐败政府的失望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的自我慰藉,彰显他不甘平庸的人生態度。

a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14页。

b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年版,第71—75页。

c 王筱云、韦风娟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9散文卷3》,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372—373页。

de 许嘉璐、安平秋等:《二十四史全译·史记》,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155页,第1085页。

f 裴斐:《李白与历史人物》,载《看不透的人生:裴斐学术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版,第181页。

参考文献:

[1] 赵应铎.中国典故大辞典[M].上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5.

[2]王守谦.战国策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3]韩建永.李白诗歌的用典[D].西北师范大学,2006.

[4]王腾飞.李白诗歌用典研究[D].暨南大学,2010.

作 者: 王晨,浙江海洋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学科语文。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行路难用典李白
拟行路难(其六)
两手
朋友
用典犹如用比兴
习近平用典
诗仙李白的归宿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书法展作品赏析
赏一赏纳兰性德的词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