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2022-02-04 17:12刘河燕
广西社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英模共同体中华民族

刘河燕

(长江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8100)

201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1]。英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具体表现。英模教育通过宣传英模人物和英模事迹,可以使人们崇尚英模精神、学习英模精神、践行英模精神,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应大力弘扬和传承英模精神,积极开展英模教育,让英模精神成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断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英模、英模精神与英模教育

(一)英模

“英模”是英雄模范的简称。英模的概念在学界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不同的专家学者因其所站角度、学科背景不同而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差异。李晨阳认为,英模是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敬佩的英雄与模范[2]。李蕊认为,英模是指那些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展现出突出能力或品质、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获得社会主流认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引领作用的先进人物或群体[3]。张明师认为,英模是指经党和政府批准、认可和宣传的、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英雄模范人物[4]。魏勇认为英模应是“具有道德或精神引领功能的英雄模范典型或先进集体”[5],认为英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赵裕旺则在魏勇的观点中重点强调,英模在道德或精神领域内都有引领效果的英雄模范人物[6]。孙云对英模人物进行了分类,将“为革命牺牲的英烈;工业、农业、商业等行业的劳动模范(延安时期称之为劳动英雄),模范生产者(延安时期还成为模范生产工作者),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以及集体获得该项奖励的组织或团体;战斗英雄;道德模范”[7]等四类人作为英模人物。这些观点在表述上虽然不尽相同,但在本质内涵上是一致的,即英模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被党和政府认可并表彰的,忠于职守、有突出贡献的,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引领作用的英雄模范。

(二)英模精神

英模精神是指以英模人物为主体、英模价值观为核心,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英模行为、英模品质、英模道德和英模信仰等的总和[8]。英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象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英模精神为其传播和实践的载体,二者的关系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9]。不同时代的英模精神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这适应和满足了不同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了不同地域社会群体的精神文化差异,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团结了各族人民的人心,凝聚了力量,增强了其包容能力和整合能力,并引领时代向前发展。英模精神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其一,强烈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属于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方位,其表现形式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样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家国情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撑。其二,革命英雄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是指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是要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勇气概。革命英雄主义始终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个人的利益和荣誉归于人民。其三,立足平凡的岗位,坚持不懈的努力。无数英雄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学习、忘我工作、大胆改革、勇于献身,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谱写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光彩篇章。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英模精神是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的重要精神动力源泉。

(三)英模教育

英模教育是指通过树立、宣传特定的英模人物或群体,引导社会成员学习英模精神,效仿英模行为,努力形成与英模相一致的高尚品质的教育活动过程[10]。国家对英模人物进行褒奖、对英模事迹进行宣传、对英模精神进行阐释,引导全社会崇尚英模、学习英模、效仿英模、弘扬英模精神、践行英模精神,就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英模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共性

(一)共同的文化基因

从文化基因来看,英模精神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一致,都来源于中华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大认同之一的文化认同的作用高度一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最为深刻的认同。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式。而英模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对中华文化的坚持、继承与发展。英模精神根植于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英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种具体形式,属于红色文化中最为亮丽的一种,是社会主义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硬核。英模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同时又催生了新一代的英模。英模精神是促进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武器,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源泉。可见,英模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

(二)共同的精神特质

从文化的本质属性上看,英模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共同的精神特质,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在社会主义阶段的特殊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英模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不竭的人力资源和强大的社会凝聚力。英模高尚的道德品质、感人的事迹、光辉的形象、高贵的精神,都深刻影响和引领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并被社会民众不断地宣扬、学习、效仿。英模身上有着“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11],这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这些品格往往能够为社会民众高度认同和广泛接受,易于感召、吸引、引导社会民众,从而在聚民心集民意、增强社会内聚力方面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正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一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共建美丽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英模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

英模是诠释时代精神、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的载体。英模精神蕴含着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提升全民族精神境界的价值。英模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英模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体现在:英模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效的实践载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一)英模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效的实践载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所有民族工作向此聚焦,在社会现实中体现出来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安定有序、和谐美好、团结一致、守望相助,各民族人民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美好情景。这个美好情景的实现需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进“五个认同”,促使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实现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自觉,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由理论认知到实践认识再到理论升华,最后指导实践的不断反复的过程,而英模教育恰好是实现这一个过程的有效载体。众所周知,无论是英模人物,还是英模身上闪耀的光芒,都是各民族人民所接受、喜爱、传颂的,在英模教育中弘扬英模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为直接的生动实践。2009年,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联合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这些英模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经历和事迹,但他们都蕴含同样的榜样精神特质。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真谛、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为各族人民树立了榜样,也引领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完全认识、理解、接受到自觉践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借助特定的媒介如英模教育,促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理论到实践不断转化、不断强化。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形式,英模教育肩负着这一历史使命,在无形中承担了媒介的角色。因此,英模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实践载体,它可以引导社会民众对英模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内心尊崇,不断地凝聚人心,使英模成为各族人民的精神引领。

(二)英模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任何社会的思想意识都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如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中华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汲取养分,进而不断地成长、发展。英模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模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进和实现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十分关键的地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资源。英模精神不仅仅是英模人物的感人事迹和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更是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集中体现。每一位英模人物的事迹都不尽相同,但都凝聚着可贵的价值取向与道德理想。英模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集中表现出来的是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集中表现出来的是奉献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集中表现出来的是开放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集中表现出来的是开拓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展现出人性的光辉,是英模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可见,英模教育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四、英模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路

英模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英模观,崇尚英模、尊重英模,增强对英模的感情,仿效英模,践行英模精神,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报效国家,奉献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以英模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通过了解英模人物和精神,树立起正确的英模观;通过积极正确的宣传,掀起学习英模的热潮,形成弘扬英模精神的氛围;在实践中践行英模精神,传承英模精神。

(一)走进英模,了解英模,树立正确的英模观

认识什么是英模,才能做英模。我们可以通过宣传英模、学习英模、走进英模等英模教育形式,让人们对英模人物和英模精神具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树立正确的英模观,进而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培植崇尚英模、崇敬英模的真挚情感,厚植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情感。同时,积极宣扬革命英雄主义,宣传革命英雄故事,引导人们学习英模精神,培育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创新的意志品质。

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发生的时候,无数白衣战士不怕牺牲,逆向而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12]这些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守在身边、干在身边,可亲、可敬、可爱,在关键的时候“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13],他们既是平凡的人,又是可歌可泣的人,他们的行动、事迹为广大民众树立了榜样,也凝聚了广大民众的人心,从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走进英模、了解英模的过程中,我们“要关心、关怀、关爱英雄模范”[14],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鼓励、待遇上保障、人文上关怀,把真情和温暖送给英模。英模是真挚、质朴的,是形象生动的。因此,宣传、感悟时代英模的感人事迹,有助于民众克服虚荣心、嫉妒心和个人英雄主义等不良心理和错误倾向,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的英模观。

(二)掀起学习英模的热潮,营造全社会弘扬英模精神的氛围

英模人物故事需要不断宣传,英模精神需要不断弘扬。英模精神要结合时代特点和时代需要,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让英模精神代代相传,永不过时,永不褪色。我们要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包括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掀起学习英模的热潮,营造全社会弘扬英模精神的氛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蓄积正能量。

在英模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特别要加强青年的英模教育。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5]我们对青年进行英模教育,应积极开展英模教育系列活动如举办英模事迹报告会、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让青年了解英模人物、感受英模精神,促使英模教育落到实处,切实让青年感受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同时,要培养青年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不断引导青年主动担当起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深化其民族责任心,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16]英模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的情感表达,应深深印入青年的脑海中,这也是青年教育的发展方向。

新时代要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努力营造崇尚英模、学习英模、争当英模的良好社会风尚。英模教育的具体形式可以是讲英模故事、画报、绘本、影视作品,谈学习英模的感想,等等。各地各级宣传部门应出版发行关于宣传英模事迹的图书、图片、音像、报刊等,文艺部门可组织文艺专家学者以集中创作与长期创作相结合的形式,创作与英模有关的文学、歌曲、舞蹈、影视等系列作品;应成立英模教育讲师团,到各地作巡回报告,如到中小学校、高校、社区等地讲英模故事,举办英模报告会,从而弘扬英模精神。这些活动可促使英模事迹、英模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颂,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同时,不断提高英模的影响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让英模不断释放光芒,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榜样。

(三)在实践中践行英模精神,传承英模精神

在英模教育中弘扬英模精神,应让英模精神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强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17]。践行英模精神,应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起点要高、落点要实,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远处着眼、近处入手,最终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在学习生活中、工作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务实和扎实。

具体来说,要想在英模教育弘扬英模精神的过程中实现思想自觉到行动自觉、在具体的实践中产生真切的价值感,需要向英模看齐、争做英模。人们认识英模、了解英模,进而被英模精神感化,这比较容易实现。但英模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效仿英模、传承英模精神,成为新时代的英模。“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18]这就需要人们把理想信念转化为行动指南,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实践动力,做到知行合一,并在强化学习英模的过程中注重实践性和实效性。践行英模精神,应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从小事做起,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应坚守工作岗位,不断开拓创新,做到精益求精,在实践中不断践行英模精神、传承英模精神,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猜你喜欢
英模共同体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江西寻乌:三举措开展英模教育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吴天祥亲给拾荒助学老人送大米和鲜花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