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测算研究——以福建省江坊村为例

2022-02-04 07:43胡淇淇
广东蚕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供给

虞 瑶 胡淇淇 韩 欣

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测算研究——以福建省江坊村为例

虞 瑶 胡淇淇 韩 欣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

目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不断深化,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不断缩小。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江坊村进行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情况的实地调研,文章从公共服务满意度和基础设施满意度两个方面对江坊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体系进行分析,结合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江坊村村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对基础教育、公共教育和便民服务等突出问题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江坊村;公共服务满意度;农村居民;乡村振兴

对于当前农村发展而言,农村公共服务是农民最基本的需求,是当前农民群众亟须解决的问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从2012年到2021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从4.54万亿元增加到8.34万亿元,年均增幅为7%,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我国仍存在部分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大的问题。拓展优质服务资源辐射范围,以及促进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是中国城乡振兴领域的热门话题,目前已经有大量文献研究了公共服务供给问题[1-3]。但是,现有的研究更多是强调公共服务供给角度,忽视了村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农民作为农村发展的主体,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享有者、衡量者,政府在进行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若没有切实考虑农村群众的需求,缺少农村群众的参与,必然会使得决策质量下降,进而造成公共服务满意度的降低。因此,了解农民对当下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明确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向,鼓励参与,对于实现新时期农村的振兴和与人民合作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学界内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一方面,一些学者通过使用CGSS数据或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农村公共服务的研究分析。侯江红等(2017)运用全国综合调查数据(CGSS2013),对城乡居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进行多元回归检验,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原因分析[4]。霍强等(2019)通过对云南省贫困地区239户家庭调查发现,要提高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必须要加大设施建设力度,满足群众需求,实现有效脱贫[5]。许源源等(2020)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5)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制度视角构建了“制度结构—个体行动—贫困形成”的分析框架,进一步阐明了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对相对贫困治理的推进作用[6]。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从不同视角切入,从政策理论等视角对农村公共服务展开研究。王婷(2021)基于乡村振兴视角,提出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主要存在有效供给不足、供给有失公平以及各类供给主体存在缺陷三大问题[7]。张俊(2017)将“村干行为”纳入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分析框架的评价范畴,弥补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特征化缺失的不足[8]。何政蓄(2021)基于多元共治视阈,在以乡贤会为切入点的基准上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公共服务基本格局和新型发展路径[9]。范柏乃等(2016)脱离政府内部流程局限,以公众对公共服务绩效的感知为重要研究变量,得出公共服务供给对感知绩效具有正向影响[10]。范逢春等(2014)基于协同论基本原理,以三大子系统作用于农村公共服务六大环节,以此规范五大治理主体运行[11]。杜春林等(2015)提出我国乡村公共服务供给呈现出碎片化态势,通过构建治理路径与框架,以期实现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整体化[12]。

本文利用课题组在福建省江坊村的调研数据,了解村民对当前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村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倾向,然后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明确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向,进而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可行性政策建议。

2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2.1 基本概念

2.1.1 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平等意味着所有公民都能以公平和可获得的方式获得大致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一章中,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发展指标包括公共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优抚安置、残疾人服务九个方面[13]。

2.1.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要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14]。为了更加细致地了解村民的需求以及满意度,本文首先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劳动就业水平、医疗卫生建设、公共教育及基础教育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饮水设施建设、文化娱乐建设、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十个方面进行研究。

2.2 理论依据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人才会有意愿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15]。明确村民的各项需求对于探索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方向入手,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十个方面划分为两个因变量,进而探索影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因素。

2.2.2 满意度理论

满意度是个人对一件事物的主观感受,最早关于满意度的研究是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学者从研究顾客满意度出发,较为出名的有美国ACSI模型、瑞典顾客满意度晴雨表指数测评模型以及我国的CCSI模型。随后由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政府将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延伸至公共产品的公众满意度,以便更好地提高公共组织或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本文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主要是指农村居民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观心理满意度,反映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农村居民自身需求的匹配程度。

2.3 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特征

本文数据来源于对福建省南平市江坊村大部分村民开展的问卷调查。江坊村近年来在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引领下,实现了从一个缺乏规划、落后乡村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改变。通过实地对村民进行访谈调查,调查不同性别、不同收入以及学历等特征的村民,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06份,收回有效问卷306份,有效率100%。通过Stat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索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基本变量频数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基本变量频数统计分析(N=306)

表1数据反映了此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样本中有51.31%为男性,48.69%为女性。超过4成样本的学历为初中,有30.39%的样本学历为高中/中专/技校/职校。从家庭人口分布来看,样本大部分家庭有3~4人,占比为56.54%,其次家庭有5~6人的比例是33.01%。在家庭人均年收入方面,10 001元~15 000元的样本最多,占比为26.8%。

3 实证分析

3.1 信效度检验

根据Stata信度分析可知,信度系数值为0.778 9,大于0.7,综合说明数据信度质量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效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知值小于0.05,KMO值为0.833,大于0.8,研究数据非常适合提取信息(从侧面反映出效度很好)。

表2 效度检验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了解村民对现有公共服务建设的满意度情况,课题组对村民进行了各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问卷选项包括“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基本满意”“非常满意”,并且依次赋值1分~5分。本文采用均值和标准差对10项满意度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公共服务满意度均值比较(N=306)

根据表3可知,在各项公共服务方面,均值最高的是道路建设(3.595),其次为饮水设施建设(3.484)、社会保障体系建设(3.163)。但劳动就业水平建设、基础教育建设以及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得分较低,均值介于2.32到2.76之间。由此可知,村民对江坊村所提供的基础生存设施的建设相对满意,而对教育、便民等公共服务满意度较低。

3.3 因子分析

本文运用Stata 16软件对数据进行满意度因子分析,利用相关负数矩阵区别正负特征根,并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后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其可以反映出公因子与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因子分析结果

本文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根据公共服务社会化特征,观察各因子反映的对应变量,以因子的显著性为依据,将上述十个变量归纳为两大类: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和基础设施满意度。

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包括基础教育建设幼儿教育、医疗卫生建设、文化娱乐建设、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公共教育建设五个方面的满意度。基础设施满意度包括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饮水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劳动就业水平建设五个方面的满意度。

3.3.1 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因子分析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可知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0.840 8×基础教育建设幼儿教育+0.599 9×医疗卫生建设+0.757 8×文化娱乐建设+0.835 3×公共教育建设+0.764 3×便民服务设施建设。为了与基础设施满意度可以进行同一范围的比较,对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得分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将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数值控制在[0,10]区间。

3.3.2 基础设施满意度因子分析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可知基础设施满意度=0.634 7×道路建设+0.792 7×农田水利设施建设+0.699 4×饮水设施建设+0.595 7×社会保障体系建设+0.461 7×劳动就业水平建设。

为了与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可以进行同一范围的比较,对基础设施满意度得分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将数值控制在[0,10]区间,二者相互对比如表5所示。

表5 公共服务满意度因子分析结果

3.4 回归分析

在统计学中,线性回归(linearregression)是利用被称为“线性回归方程”的最小平方函数对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建模的一种回归分析。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得到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注:*、**、***分别表示各变量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性别、学历、家庭人均年收入对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口数对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具有负向影响。性别、学历、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基础设施满意度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在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家庭人口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家庭人均年收入在5%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在基础设施满意度调查中,性别、家庭人均年收入在5%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江坊村的家庭人口数大多在3~4人之间,占比高达56.54%;其次为5~6人的家庭人口,占比约为33.01%。家庭规模越大,家庭构成越复杂。家庭人口数增加时,家庭成员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总和随之增大,造成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与家庭需求不能完全匹配,导致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降低。当村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增加一个档次时,基础设施满意度增加0.186,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增加带来了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增加,这与唐婷(2019)[16]所提到的农村家庭总资产及各分项资产的增值均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结论相符。

村民性别在基础设施满意度中相关显著性(<0.05)最强,其次为村民家庭人均年收入(<0.05),而村民受教育水平在基础设施满意度中相关显著性最弱。当村民性别为男时,基础设施满意度增加0.440。这是由于男性对公共保障体系的感知程度低于女性,当男性认为基础设施符合一般需求时,基础设施满意度便增加;而女性则会从更多方面对公共保障体系予以考量,她们对基础设施往往有着更加细致的要求。当村民家中人均年收入增加一个档次时,基础设施满意度增加0.150,这是由于收入水平提升,促使家庭幸福感增加,潜在幸福感的增加会间接带来公共服务体系满意度的提升。总之,在解释变量方面,可以看出:家庭人口数量越多,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越低;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越高;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基础设施满意度越高。

4 结论与启示

结合上文的因子变量归纳体系,从总体来看,基本反映出江坊村在基础设施满意度上取得较好的表现,但在劳动就业方面还存在着明显不足;而江坊村的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则存在较大欠缺,基础教育、公共教育和便民服务都是其亟待改进的部分。

为提高村民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满意度水平,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

4.1 引进优秀师资人才,推进农村教学建设

目前江坊村的农村学校建设和教师结构存在不合理性,教师待遇较低。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关注“三下乡”支教政策和优秀教师引进计划,努力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壮大农村师资力量。要鼓励当地大学生开展教学辅导志愿服务工作。加大对当地教学建设的宣传力度,破除家长对农村教育的思想桎梏。同时,利用农村地形、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

4.2 提供可行性政策支持,创新劳动就业方式

当前江坊村村民存在就业难、就业累的问题,农村青年趋于向外界城镇流动,余下村民大多年龄处于40岁~65岁这一区间,在就业方面尚处被动地位。政府应采取多方举措助力村民就业,增强村民就业能动性。以特色资源为依托,对农村旅游目的地进行打造,协助当地村民种植瓜果类农产品,为发展休闲采摘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农闲的10月—12月期间,鼓励当地居民打造“农家乐”及观光采摘旅游业。开拓农产品电商化新路径,进行电商平台入驻、短视频直播,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创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1]周艳,李文雅.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果:基于12省172村的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0):46-49.

[2]杨培华.新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路径[J].农家参谋,2021(22):7-8.

[3]万子怡.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商会组织参与研究:以芜湖市温州商会为例[J].商业观察,2021(26):47-49.

[4]侯江红,刘文婧.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对比分析: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81-92.

[5]霍强,王丽华.农村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及供需偏差研究:基于云南农村贫困地区239户家庭的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5):342-346.

[6]许源源,徐圳.公共服务供给、生计资本转换与相对贫困的形成: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20,17(4):140-151,175.

[7]王婷.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4):10-11.

[8]张俊.村干行为对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8):31-37.

[9]何政蓄.多元共治视阈下农村公共服务发展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1(15):170-171.

[10]范柏乃,金洁.公共服务供给对公共服务感知绩效的影响机理:政府形象的中介作用与公众参与的调节效应[J].管理世界,2016(10):50-61,187-188.

[11]范逢春,李晓梅.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动态协同治理模型研究[J].管理世界,2014(9):176-177.

[12]杜春林,张新文.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从“碎片化”到“整体性”[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7):9-19,110.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1).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J].农民文摘,2021(6):3-14.

[15]龚金保.需求层次理论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顺序[J].财政研究,2007(10):33-35.

[16]唐婷.家庭资产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

D630;D422.6

A

2095-1205(2022)12-150-04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2.45

福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革命老区县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原中央苏区县为例”(S202110389089)

虞瑶(2001- ),女,汉族,福建南平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公共事业管理。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供给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