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正街相关小说与其历史发展情况的多方面观照

2022-02-04 22:42郭雅旖
今古文创 2022年4期
关键词:观照商业小说

【摘要】 改革开放后随着政策调整,汉正街小商品市场逐渐发展兴盛,形成了独特的“汉正街模式”,获得了“天下第一街”的美誉。在这期间出现了一大批白手起家的汉正街商品经营者,他们的经历以及汉正街的真实发展状况影响了土生土长的汉派作家的创作,由此许多汉派小说在创作上多方面与汉正街历史相观照。因此,本文将针对《风流巨贾》《从汉正街到洛杉矶》《汉正街的女人们》等以汉正街为叙事重点的小说与汉正街的历史观照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汉正街;小说;观照;历史;商业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4-0044-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汉大学2021年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时期以来、汉派小说中的‘汉正街’叙事研究”(S202111072038)的研究成果;江汉大学2021年度校级重点学生科研项目“新时期以来、汉派小说中的‘汉正街’叙事研究”(2021zd032)的研究成果。

新时期,即改革开放之后,武汉作家逐渐形成了以武汉都市为题材的写作风尚。其文类齐全,体量巨大,当代武汉都市文学创作几乎可以与北京、上海鼎立为三。基于此,武汉学术界早有“汉派文学”或“汉派小说”的提法。而此时的汉正街,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汉口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新时期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发展很快,也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这深刻影响着新时期以来汉派小说创作。以《风流巨贾》《从汉正街到洛杉矶》《汉正街的女人们》等为例,这些作品都从多个方面用对汉正街历史进行了观照。其中主要体现在人物从商经历与汉正街真实人物事件相似,汉正街文化商业风貌与汉正街发展的相同,以及小说反映的现实与客观上汉正街滑落的历史相符。

一、主要人物从商经历与汉正街真实事件相似

改革开放后,汉正街获得了国家政策支持,商业发展由此不断繁荣,涌现出一大批经商者。1979年4月,国务院批转有关部门关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1979年10月2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武汉市工商局向首批103位汉正街的个体经营者发放工个体工商户执照,这103位当中诞生了许多后来名噪一方的富商。

对于作品创作与汉正街的历史观照从人物设定开始分析——小说主要人物从商经历与汉正街真实人物事件的历史观照,首先便体现在白手起家这一设定上。小说《风流巨贾》的作者王仁昌及其兄弟王仁忠,便是改革开放后汉正街最早从事个体经商的勇士之一。从赊销雨伞到实行家庭股份制,再到采用“资本营运”的方案成功批发棉织品,王仁昌从亲身经历演绎着汉正街一带富商白手起家的传奇经历,而小说《风流巨贾》便是通过他们兄弟二人的经商经历改编而成。除此之外,在小说《从汉正街到洛杉矶》当中所写的也是主人公从一个毫无身份背景的普通工厂职工,到最终成为汉正街与洛杉矶小商品贸易的富商的发家故事。

历史观照主要体现在小说中主要人物其职业身份的转换经历与汉正街发展史上许多真实人物的经历相似,历史上许多汉正街商人并不是将下海经商作为从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而是在从事了其他职业、经历了职业生涯的曲折起伏后,才找到汉正街从商的正确道路。汉正街103位最早吃螃蟹的个体户中的饼干大王徐明芳便是如此。徐明芳在年少时,靠扎洗把(墩布、拖把)挣钱,扎了四五年终于进入一家军工被服厂当工人,结果没干多久就被除了名,而后他才又在武昌光明百货商店租了一节柜台开始做起生意。[1]而小说《从汉正街到洛杉矶》主角亦是如此,小说中讲述了该主人公从最开始一名普通的工厂工人到离职去往电大读书,再到专门从事汉正街的服装生意,这样的发展经历是与汉正街历史上许多人物的从商经历相映照的。

主要人物的历史观照还体现在汉正街崛起后一大批女性商人涌现,而小说也有女性视角的叙事,描述的正是汉正街女商人的故事。改革开放后,首批下海经商的个体户中有不少成功致富的女商人,吴振春便是其中的代表。1989年汉正街小商品服装大楼筹建第二天,吴振春便筹资完成入驻,而后创办自己的服装加工厂。她作为女商人代表,经营规模和影响力一直不断扩大。[2]在《汉正街的女人们》这一小说中一共讲述了18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全部是汉正街的从事不同商品经营的女商人,大致情况如下表:

表1 《汉正街的女人们》主人公职业概况

《汉正街的女人们》十八个故事皆以女性为主人公,且十八个女性皆是汉正街上的生意人,该书的出版反映出女性经商的社会趋势,与新时期下汉正街普遍化、大众化的商业发展趋势相映照。

二、小说中汉正街文化商业风貌与其历史发展状况相同

汉正街作为武汉市汉口镇上有着最悠久历史的中心街道,清代便凭借其优渥的区位优势被称为“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门,万里唯意”,而商业兴盛正如清代汉阳人徐远志的《汉口竹枝词》所云“石镇街道土镇坡,八码头临一带河;瓦屋竹楼千万户,本乡人少异乡多”。

汉正街市场恢复时,恰逢农村日用小商品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农村商业网络架构并不健全,农民买东西十分不便。因此,起初汉正街市场便针对农民需求广且资金有限的特点,销售以全、低为营销方向。全,指的是商品种类齐全,农民所需要的小型百货、五金、文具、服装等日常小商品都具备;低,指的是价格低廉的低档商品,与农村的消费水平相适应。

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农村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对其他生活用品的需求在不断扩大,装饰品、工艺品之类的需求也逐渐提升,同时城市居民来到汉正街购物的人数不断增多。因此,90年代初适应市场发展状况,对自身销售定位进行了调整,将服务城乡人民生活作为自己的服务宗旨。随后,經营的商品多达十多大类,六万多个品种,低档商品不减,中高档商品不断增多且畅销。与此同时,经营者也由杂卖转为专营一两个品种,由此产生了许多“纽扣大王”“袜子大王”“皮包大王”等具有个人服务、工艺特色的专营大户,“汉正街模式”便是如此形成、发展。

表2 汉正街90年代初商业发展调整概况

汉正街相关小说在描绘汉正街人物从事商业活动的过程中,有许多带有地方特色的“俚语”表达,这些语句实际是汉正街特色风貌的客观反映。二十世纪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他指出看待语言时,不能将其作为孤立、静止的描述符号,应将其看作是动态的人类活动。语言的丰富内涵于日常生活的不同形式中,它源于人们的生活,而又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将汉正街模式下产生的具有地域及商业特色的汉正街俚语作为小说中汉正街文化商业风貌与汉正街发展的历史观照表现之一。下表为笔者选取的《风流巨贾》中的11条典型俚语,其中以“挖地脑壳”“迷子”为代表,这些属于行话用语。

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和游戏一样,人们应该遵循事先定好的规则去,不过偏离规则的现象也的确存在。规则的变化是规约性起作用的结果,而规约性也意味着规则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社会有不同规则。借助语言符号表达具体意义是一种社会规约,意义是社会变化发展的产物,是文化的外在反映。[3]表中的行话用语即汉正街的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流中结合商业交易实际而形成的语言规约,这些话一出口,汉正街的人便知道是圈内人。除此之外“商业心理学”“合同法”“贸易公司”等词汇在汉正街实际运用中的含义并不同于当今社会的权威定义,而是在一定时期内,汉正街模式下商业发展的映照。“私人借贷、付印子钱”“绑着玩”“联购分销”反映的是随着商业规模不断扩大,汉正街的商家们针对交易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适应市场状况而获利的汉正街交易特色,这些用语与汉正街的商业发展也相映照。

表3 《风流巨贾》特色行话节选

小说中汉正街文化商业风貌与汉正街发展的历史观照还体现在《风流巨贾》等小说中,作者将汉正街所具有的本土文化与汉正街商业发展相联系。小说《风流巨贾》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特色“过早”文化,即武汉人早上习惯在街上买早点来吃早餐,这些早点不仅货真价实而且花色品种繁多,“老武汉”也难说全。作者在文中将汉正街商品种类齐全与面窝、粉面和糍粑对比,重点指出面窝有“米面窝,豌豆面窝,糯米面窝,苕面窝,黄豆面窝,夹面窝,无心面窝,糍粑夹面窝”,这些面窝随着农作物上市早晚而时刻变化着,正如汉正街上随时令变化而调整的服装款式。除此之外,作者指出汤面大致是带汤的、热干两大类。又因浇头各异,又分肉丝面、牛肉面、三鲜面、大肉面、羊肉面、鸡丝面、酸辣面、阳春面,宽粉、细粉、炒粉、糊汤粉。糍粑有糖糍粑,盐糍粑,绿豆糍粑,糍粑包油条,炸糍粑,蒸糍粑,煮糍粑,炒糍粑,扯糍粑等。

小说中作者又列举了汉正街市场上传统“五小”——小百货、小五金、小塑料、小玩具、小针织品,就有:各色纽扣、大小钢针和棉线;发卡、发网、毛巾、纱条和领片;蛤蜊油、雪花膏、拉毛领、假领、各式鞋子和鞋垫;夹子、拈子、瓶起子、挖耳、挖千和汽眼;锅盆碗盏、响铃、陀螺和满地转等等。汉正街人每天在“过早”的习俗中体验百态滋味,而创造制作这些花色繁多的美食其背后心思之奇妙、做工之精巧也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影响着从事多样化商品经营的汉正街商人们。

服装在汉正街这诸多经营品类又是十分兴盛的,早在五年前就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汉正街服装商圈通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1万多家中小服装企业聚集于此,男装、女装、童装、面辅料全面发展,设计、生产、销售、物流协同配合,城市核心批发商圈与城市周边工业园已形成庞大的产业体系,在此背景下汉派服装与杭派服装、粤派服装共同形成三足态势。[4]创作源于实际,小说中作者塑造汉正街经营的人物形象时,对于其具体经营定位也反映了汉正街商业经营状况。《风流巨贾》《汉正街的女人们》《从汉正街到洛杉矶》三部小说一共20位主人公,除了《汉正街的女人们》中有4位主人公经营其他品类,其余16位无一例外都是有过服装经营经验甚至以此发家的。这些主人公的服装经营模式多是:根据季节及市场导向,从其他地方乃至其他城市低价批发服装到汉正街,借助聘请的模特,或是自己充当模特来进行宣传销售。这些小说人物定位及销售模式设定客观上与汉正街上经营服装的人们的真实经历相映照,“女装大王”梅玲、“皮艺大王”陈永镒包括前文提及的吴郑春等人,大多都是默默无闻的没有资本的小商贩出身,借助各自积攒资本的方式,通过上述模式而不断扩大经营最终成为一代传奇人物,小说人物便是基于此。

三、现实回顾与发展守望

改革开放后汉正街获得“天下第一街”的名号,而汉正街模式也成为中国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创新的模范。但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发展日渐滑落,最终被义乌所代表的新兴小商品市场所反超。汉正街“跌落神坛”背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城市中心区经营成本上升,汉正街在此影响下失去价格优势;商居混杂导致业态升级困难,汉正街始终停留在粗放劳动密集型的经营模式;交通拥堵导致物流成本高昂;互联网浪潮的冲击等等。[5]但是在外在因素影响的背后,也存在许多意识层面的内核性问题,如诚信缺失等。

受客观环境和汉正街市场运营模式影响,汉正街准入门槛较低,进入退出频繁导致商人良莠不齐,部分易萌生不讲信用、获取短期利益的契机,逃避惩罚也较为容易。[6]除此之外,由于资金信用、商人信用方面管束欠佳,有少数商人为了获利不择手段,如商业欺诈、偷税漏税,无端拖欠打工者的工资、业主店铺租金等,这些背后是诚信建设的缺失,同时也反映了商人敬业诚信的品质、楚商精神的损失。小说创作也与这些现象相映照,《风流巨贾》中塑造了不少汉正街商贩形象,其中就有逾越规矩与客户进行勾搭有私情的黄警察,觊觎他人既有财富妄图用不正当手段窃取的胡福财,染上赌博陋习而影响采货、出摊做生意的年年,打着让别人代销的名义想占便宜而未成便告状想让其被吊销执照的史油条……除此之外,有學者调查显示,汉正街市场上的小商品有一半来自,或采用后厂前店生产、经营商品,几乎是生产无标准,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原材料无检验,有的生产者还无营业执照等,久而久之这些境况也被消费者所熟知,对于商品品质的失望进一步加快了汉正街的滑落。

2011年,汉正街搬迁改造“24字方针”出炉:“痛下决心、依法整治、整体搬迁、全面改造、转型升级、限时完成”,并付诸行动,搬迁、改造攻坚战就此打响。政府针对外部及市场环境整改的同时,人们也应反思如何寻回最初的精神内核,如何打造具有楚商精神品质的汉正街文化,近年来以汉正街为叙事重心的小品、电视剧、相声不断创作传播,汉正街及其文化在不断地传承,但是正如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贾春峰所说:“汉正街要不断塑造和提升商业街整体形象。商业街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商业街的整体印象与评价,是商业街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客户忠诚度。提升商业街形象,需要系统实施名街、名店、名品、名人战略。商业街的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摊位、每一笔交易,都代表着商业街的形象,都要展现感人的形象魅力。”[7]因此,从多个维度全面推进振兴“天下第一街”任重而道远。

四、结语

《风流巨贾》 《从汉正街到洛杉矶》《汉正街的女人们》等等,在这些与汉正街相关的汉派小说中,汉派作家从主要人物营商经历、小说描写的汉正街文化商业风貌、包括汉正街现实发展状况等多个方面对汉正街客观历史进行了映照,体现了汉正街“天下第一街”在一代人心中的记忆。结合汉正街发展实际,如何传承发展好汉正街文化,有效延续“天下第一街”,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唐正,陈俊岭.从汉正街走出来的饼干大王[J].光彩,1999,(10):32-34.

[2]汉正街服装市场吴正春借“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向成功[J].纺织服装周刊,2007,(47):52.

[3]台继荣.汉正街的“商业语言文字”探研[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01):14-16+20.

[4]武汉汉正街服装业规模破千亿元[J].中外缝制设备,2017:65.

[5]张东凯.汉正街轉型升级的反思与建议——基于营商环境视角[J].科技创业月刊,2019,(04):43-46.

[6]方正松,田志龙.对汉正街诚信制度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商业时代,2005,(11):76-77.

[7]黄兵,雷全林.汉正街上市悬念[J].南华时刊,2002,

(24):28-30.

作者简介:

郭雅旖,女,汉族,四川雅安人,江汉大学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观照商业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家庭伦理剧: 从人伦差序到地域关系融变的影像观照
倾斜(小说)
关照与观照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