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供应链金融模式PEST分析

2022-02-05 07:21耿子涵
商展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金融公司账款供应链

耿子涵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苏州 215031)

汽车供应链金融为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增添了动力。伴随汽车保有量增加、新消费群体崛起、金融政策利好,金融与汽车产业的结合发展前景广阔,契合时代机遇。本文运用PEST分析法,对我国汽车供应链金融行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定性分析。从政治、经济、社会与技术角度梳理其特征及影响,为汽车供应链金融优化提供指导思路和参考方案。

1 相关概念

1.1 供应链金融模式

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大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和保兑仓融资模式[1]。随着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目标的提出,供应链金融作为产融结合的创新服务模式,受到多个国家政策层面的鼓励。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要“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6月底央行发文、落实尽职免责制度,便利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

1.2 汽车供应链金融模式

汽车供应链金融即围绕汽车生产运作活动价值链开展的融资服务,重要环节包括以制造为核心的生产环节和下游的流通环节。生产环节的融资方一般为零部件供应商,因为制造公司处于优势地位,中小微零部件企业受自身体量限制资金压力较大。该环节以应收账款为主要方式,具体业务包括保理、商票贴现、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流通环节融资主体为经销商,在进行整车采购和库存融资运作活动时需要资金款项支持,具体融资方式包括存货质押融资、汽车合格证质押、回购担保等。

2 政治法律环境

2.1 发展规划

2019年11月发改委在《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提完善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强调汽车供应链融资服务将为产业链升级持续赋能。2020年6月,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将基础的应收账款融资上升至供应链金融服务思想,极大地提高了重视度,为汽车行业等小微企业予以政策支持,缓解融资压力,经营状况得到改善,实现业务转型和产品创新。

银保监会于2020年11月出台《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通过放宽拨备监管指标,提供多方融资渠道,盘活借贷资金等系列支持措施,缓解汽车金融企业资本压力并降低金融安全风险。2021年6月底央行发文,大力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落实尽职免责制度。

2.2 监管政策

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下,释放需求侧潜力至关重要,通过汽车消费金融政策间接拉动汽车供应链金融。《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通过适当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加大对汽车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融资租赁公司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范汽车融资租赁企业发展,包括直租与售后回租,在汽车融资租赁的经营范围、经营规则、监管指标、监督形式等方面统一标准。

2.3 产业政策

汽车市场逐渐转为存量市场,二手车与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流通的新增长点,成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应用场景。国务院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文件,激发汽车供应链金融企业推出创新金融方案,扩大二手车贷款规模。设计面向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全流程线上化金融产品,并配合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趋势,探索如何向汽车相关虚拟智能服务提供有效融资支持。针对汽车库存融资、供应链金融等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发展新型出行模式下的汽车金融创新产品。

3 经济环境分析

3.1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虽受新冠疫情冲击,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依旧平稳,制造业保持高增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呈现良好增长趋势。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7827亿元,同比增长7.3%。分行业来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8%,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7%。

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仍为负增长,具体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累计同比减少6.5%,但降幅收窄。2021年以来,汽车投资动力较为不足。

3.2 汽车行业应收账款情况

汽车制造业经营状况得到改善,应收账款余额增长率有所降低。2016—2019年9月,汽车制造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呈逐年缓慢扩大趋势。2021年9月,汽车制造企业的应收账款为13737.5亿元,比2020年12月减少了1230.9亿元,累计同比负增长。从近期来看,在2020年第二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汽车应收账款整体相差不大且呈增长趋势,应收账款余额于2020年季末达到高值点后开始下跌。

汽车制造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加快,运营效率提高。在汽车产业链条中,应收账款是上游配件供应商和末端零售商重要的流动资产,满足正常资金周转,企业应收账款与流动资产之比不应超过30%,汽车制造企业流动资产逐年递增并趋于平稳。截至2021年9月,流动性资产达4.18万亿元,相较2020年末稍有下降,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先增后减,截至9月达到近五年最低点,具体为28.29%。

3.3 汽车金融公司市场运行情况概览

新冠疫情期间,作为汽车供应链金融主体之一,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提供多种信贷服务支持实体汽车产业链,对内利用信息技术强化风险控制,逐步实现融资渠道拓宽升级,融资产品结构优化,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村民传统的饮水观念也是影响饮水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的差异,很多村民喜欢就地取水,直接饮用,饮水安全知识淡薄,这受农村地区的传统所影响,也与广大村民的生活有关。国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来向村民讲解饮水安全方面的知识,让广大村民意识到饮水安全的重要性,改变村民长久以来的饮水观念,达到有效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程度的目的。

汽车金融公司市场占有率高于商业银行、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与融资租赁公司。中国银行业协会《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末,25家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9774.84亿元,同比增长7.85%;经销商库存融资贷款车辆428.39万辆,是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的16.98%。

专项指标表现良好,监管与风控能力强,流动性比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优于商业银行汽车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底,行业平均流动性比率达214.09%,远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49%,低于商业银行高于1%的不良贷款率。

融资渠道拓展,改变单一银行借款和资本金注入。2020年,有3家汽车金融公司完成增资,合计增资约62.11亿元。

融资方式多样,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与金债券。2020年,16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了37单资产支持证券,3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了4单金融债券。

3.4 汽车相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我国经济恢复缓慢增长,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依旧存在。新冠疫情导致上下游部分企业业务停滞,消费动力不足,汽车供应链条中断,供应商或零售商应收账款回收受阻。此外,双碳目标和消费升级背景下,由于上游企业多涉及高耗能型工业企业,如原油铁矿开采、钢铁冶炼等,汽车行业产量严重下滑。中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在新冠疫情的压力下凸显,应收账款余额仍然是汽车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制约因素之一。供应链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多样化,直接影响未来汽车行业结构优化与效益提高。政府应重视汽车供应链金融服务,实现供应链金融赋能汽车实体产业。

4 社会环境分析

4.1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双碳目标催生了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格局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履行负责任大国义务,双碳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汽车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产生,以支持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4.2 营销渠道

流通方式变革促使汽车供应链金融深耕细化领域,消费结构升级及习惯变化,消费端偏向快捷便利的购买方式,更注重消费体验。直营或代理模式给传统授权经销模式带来冲击。新型汽车品牌如蔚来、小鹏,通过新零售业态及全生命周期服务,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品牌体验,汽车流通模式发生变化。流通模式的变化需要供应链金融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给予创新支持。

4.3 新兴业态

新能源汽车创造更多融资需求和服务,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且呈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在此背景下,电池、电机、电控、电子等相关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企业,有望成为新的供应链金融主体,以及相关服务产业包括电桩安置、清洁保养、维修替换、系统升级等前景广阔。上下游配套产业兴起,企业数量增加,不断涌入市场,供应链融资需求随之增加。

4.4 县乡消费

5 技术环境分析

5.1 法律金融科技

电子合同与电子证据固化技术,有利于汽车供应链金融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合约效率,推动汽车金融行业业务轻量化、合规化、数字化。在业界实践中,法大大电子合同及“实槌”保全系统是具有代表性的法律金融科技服务产品。电子合同缩短了签约交易周期、降低了签约成本,避免信息作假和合同篡改,赋能汽车金融风控管理。此外,电子证据固化系统提供完整证据链条,支持供应链金融平台快速参与仲裁,客观公正地解决法律纠纷。

5.2 大数据

外部数据构建多维度模型,展示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分析潜在风险,精准识别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内部数据积累实现信息共享,供应链各方信息来源多样,促进汽车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互联互通。内外部数据相结合,完善风控模型,提高汽车金融公司整体的风险控制能力。商业银行技术实践中,民生银行输入多方数据来源和多种数据类型,通过加工整合和技术处理,输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评价体系,量化经销商风险特征,实现信用风险测评。

5.3 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以可靠、透明、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对汽车供应链金融所有参与者、活动、信息进行全面托管,实现凭证多级拆转融,解决非一级供应商的融资问题,实现信贷审批环节线上化,极大地降低了人工审核的错误。万向区块链开发2B区块链产品,构建跨产业、跨行业、跨公司等全新的商业生态集群。不同层级内的供应商,依托相应核心企业信用担保,缩短融资周期,大大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和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提升服务满意水平。

5.4 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助力汽车供应链金融中动产质押和存货融资模式,实现动产质押品的实时跟踪。对零部件或整车库存进行精准定位、实时监控和质量管理,帮助供应商清晰了解存货的数量、种类和质量,有效提高库存资产管理能力,为存货融资提供新动能。平安银行推出“动产质押品识别跟踪系统”,借助RFID、无线摄像头等信息设备,对运输车辆进行识别、监管与辅助定位,并且对接信贷台账系统,实时跟踪质押品的流动,促进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动产质押模式的优化与发展。

6 结语

汽车供应链金融行业在外界宏观环境中机遇和挑战并存。政治环境层面,政府部门通过发展规划、政策支持、监管制度等的修订与更新,为汽车供应链金融行业构建良好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层面,汽车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动力减弱,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在疫情压力下凸显,应收账款余额仍然是汽车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制约因素之一。同时,汽车金融公司市场运行良好,具有市场规模优势和较高的技术水平。社会环境层面,环境保护和消费结构升级,引起汽车供应链模式的变化。技学环境层面,科技技术水平和普及率整体不高,但电子合同文件、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初步实践并应用,有利于提高供应链金融效率和风控。

猜你喜欢
金融公司账款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中小企业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试析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我国证券融资融券的实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