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五点认识

2022-02-05 08:06刘朋乐吴艾坪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民族

刘朋乐 吴艾坪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民族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此次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讲话是学术界民族研究领域“做好民族工作提供智力支持”[1]1必须要遵守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文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及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丰富内涵进行梳理,谈五点学习的思考与认识。

一、准确把握我国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基本情形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几千年传承发展,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最终成就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发展格局。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作为一体的中华民族是由多个不同民族构成的统一体,虽然都称为“民族”,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关民族的认识和“民族”一词的内涵与指代是有所不同的。民族学家费孝通就以“自觉”和“自在”来区分历史上民族含义的不同维度,他认为作为一个长期存在(即“自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是在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但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却是近代以来在与西方的激烈碰撞过程中产生的。[2]17我国历史从秦代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态就初步形成,自此以后的两汉时期,这一面貌得到巩固,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的情形得到不断整合,辽宋夏金时期这一格局得到全面发展,直至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形态最终定型。[3]总之,中华民族的形成,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单一民族经过漫长沟通交流与发展壮大中不断整合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难分彼此而各具特色是中华民族“多元统一体”最典型的特点。[2]17

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民族特色与地区发展差异需要我们始终坚持既维护统一又尊重差异的发展思路。民族地区资源丰富、生态多元、文化多彩、社会多样,只有全面把握多元一体的基本特点,才能对民族工作的复杂性产生深刻认识,对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形成既清晰又准确的研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后,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引导全国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这一民族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全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起荣辱与共、休戚与共的共同发展理念。[4]我国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其中少数民族地区占五分之三以上,约为64%。据最新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14多亿人中少数民族人口约为1.25亿,占比约为8.89%。[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差异性仍然客观存在,这需要我们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多民族共同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坚持把这一理念与尊重差异、共同发展的思想相结合,才能有效维护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保障和维护好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对我国而言,“多民族及其承载的文化多样性不是负担而是优势”,[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族识别,使得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感受到各自的身份与认同,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民族平等而开始的实践。这样的民族认同必须建立在尊重个性与强调共性的辩证统一中,才能和谐协调地处理好多元民族格局带来的治理难题。本次的中央民族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立足于我国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基本情形,强调要继续推进各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4]这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格局而提出的论断,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新的理论高度和精神境界,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搞好民族工作的前提条件。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为复杂的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调整优化民族工作的举措,思考如何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社会发展情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4]从这一层面而言,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的各项成果,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后国家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夯实了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理论基础,从“统一”与“多元”两个维度解释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意义与时代内涵,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表现,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涵。

二、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

党和国家向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始终坚持适合中国民族工作实际的管理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民族理论运用到民族工作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民族工作理论政策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面临着不同的矛盾和特点,这需要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开拓创新。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正是基于不同时期民族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反映了当前和往后一段时间内民族发展领域的新部署。[6]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起,中国共产党人就对如何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做出了积极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有关民族方面的普遍原则,并结合中国现实状况,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断探索和完善,走出了一条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愈加频繁,民族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机会不断增多,但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客观上长期存在。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民族问题常常和经济、政治、宗教问题交织,表现出复杂的局面,并且由于历史问题客观存在,国际国内影响依然严重,处理民族问题已不再是单一的民族政策所能囊括完全的。[7]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民族间的关系问题,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边疆安定等各个领域。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必须要坚持延续性、创新性、稳定性的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正确道路不动摇,从根本上推动民族问题的良好解决。[8]

我国的民族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和实践下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思想。”[4]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民族工作影响深刻、局势复杂的特点,立足中国和平发展的基本情形,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而形成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审时度势,科学而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入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框架逻辑,是具有纲领性质的重要文献,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必将产生重要作用。[9]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同国家在民族问题上道路方向、理论模式的选择,是基于本国国情、历史变迁、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统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4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后采取的解决民族问题最好的治理模式,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如果不能充分保障各少数民族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从根本上就难以实现民族平等的要求。[10]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尊重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又符合当前中国的发展实际,更顺应了时代与人心,这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民族工作的正确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经受住了风云突变的国际环境和复杂的国内政治局势等一系列重大考验。在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国际政治局势突变的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曾经预言所有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都将步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后尘走上分裂之路”[11]。当然,这样的论断是基于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设计来源于苏联。然而,历史与现实表明,苏联解体后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冲突与矛盾并未在中国发生,与之相反,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形势、新挑战下焕发生机,民族间区域发展不平衡差距缩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空前迅速,各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和模式是关乎国家前途的最根本问题,其本质和核心是执政党实施何种政治方向的问题。[12]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民族工作会上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4]并以精辟的语言对中国特色民族问题所需要坚持的正确道路作了“十二个必须”(1)这“十二个必须”概括起来是: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具体内容参见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EB/OL].(2021-08-30)[2021-09-05].http://www.zytzb.gov.cn/szyw/359465.jhtml.的深度概括,这“十二个必须”是民族工作领域承上启下的重要论述。从2014年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八个坚持”的论述,到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九个坚持”的表述,再到此次“十二个必须”的重要阐述,使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得到一以贯之地坚持和与时俱进地发展。

在本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对坚持和强化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做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将党的领导提升到根本政治保障的地位进行阐述,这是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民族工作正确道路的根本要求。坚持正确的道路,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动摇;调整过时的理念,就是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及时改正不合时宜的工作内容,把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方法、标准加以改革。应该说,第五次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论述,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尤其是“十二个必须”的提出,为党和国家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指南。

这“十二个必须”从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的历史事实,探讨了民族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的原因,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开展的历史脉络,集中指出了当前民族工作的核心问题和道路方向,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所取得的历史经验和辉煌成效做了深刻阐述,为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后党的民族工作正确开展提供了指引与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个必须”,就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在新时代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系统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四、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到新高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此次民族工作会议最核心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了共同体意识对各民族和平、稳定、团结的重要意义。比如,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各民族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号召各民族群众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在工作学习交流和生产生活中深化了解、增进感情。到了2017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上被正式写进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更好开展指明了方向。2020年,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再次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一系列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举措,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13]

在本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更是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为大会主题,显示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重视。中华民族拥有兼具国家属性和民族属性的强烈共同体意识,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扬,使得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强烈的共鸣,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必然要求,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应对当前复杂局势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4]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清晰看出,在国家层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调,能充分显示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同,对进一步推进民族进步、维护民族团结有着极强的号召力。

在此次民族工作会议中,如何对待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亦成为讨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不仅是各民族发展进程中凝结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从历史发展演变中积淀下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的灵魂,也是民族精神中共同体意识最为核心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用大树和枝叶的关系来形象比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4]要想拥有枝繁叶茂的民族文化,那么根深干壮的中华文化才是根本的依托。实际上,各民族间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共同培育自身的优秀民族文化就是中华文化发展壮大的过程。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记忆,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共同凝练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认同,构建各民族都能遵循的核心价值与家国认同,这就是各民族文化在新时代发展需要树立的意识,[14]而这也是本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不断强调的重点。

五、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个国家政策制度的选择,需要十分贴近本国的发展现状。在讨论我们国家改革创新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都是不可行的,“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15],政治制度的选择,只有适合本国的发展特点,扎根于本国的社会历史情形,充分吸收本国历史发展的经验,才最可靠和实用。中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巨大、民族构成复杂的大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比较而言,当今能够同时拥有巨大的国土面积和多元的民族构成的国家也为数不多。这样的具体情形要求我们在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时要充分论证,不能照抄照搬,既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又要站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好的东西转化为对本国有用的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16]。

在本次民族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问题和现状,全面论证了国内外严峻形势下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战略眼光站在全局高度,把握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向,那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民族工作道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民族工作的发展进步。回顾本次民族工作会的讲话精神,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的全新认识,是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工作经验的凝聚,是民族治理理论层面的创新,集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民族治理的思考和智慧,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必须要遵循的行动指南。

历史经验与实践充分显示,我们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中央民族政策与方针,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团结各民族人民维护好国家发展的安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面对各种理论思潮的冲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民族工作的目标,以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为依据,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科学分析民族工作中面临的重点难点,并以强大的政治路线为引领,让民族工作彰显出新时代的活力。

总而言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路与要求;全面总结了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创造性地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处理民族事务的具体要求和举措;特别强调了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与隐患。我们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不移抓准民族工作的主线,深化认识、践行实践,认真学习领会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精神内涵,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