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

2022-02-05 16:46
建筑与预算 2022年4期
关键词:预制件装配式施工人员

吕 萌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相比,不会使施工现场出现“湿作业”的情况,其在工厂阶段就可以完成前期的工序,而到达施工现场时,只需要进行装配即可。这种施工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施工难度,还可以提升施工的效率,因此无论是从进度管理角度还是对建筑工程成本管控的角度来看,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以及重要的价值[1]。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剪力墙、阳台、预制柱、预制梁等都可以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完成,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已经非常广泛地运用于当前的建筑工程中,并且也已经成为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对优化管理以及技术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运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

1.1 提升建筑质量

在工厂的生产模式背景下,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完成建筑施工,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应用。在开始建筑施工之前,利用装配式施工作业的方式能够代替传统的手工作业的方式,使得施工时出现错误的概率明显降低。在工厂生产模式下,直接将所需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还减少了传统产品出现质量不合格的问题,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1.2 创新管理模式

在建筑装配式施工技术中具有两大最主要的特点,即标准化设计以及工厂化生产。它们能够确保在施工阶段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具有完整性与规范性,使得施工人员都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并且能够分工明确地将施工任务下派到每一位施工人员身上。为能够使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必须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以便他们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保证建筑行业能够得到快速、持续的发展。

1.3 提升管理效率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能够有效节约25%的施工时间,同时减小“湿作业”的操作数量比例,使整体的工程项目工作效率以及工作量均得到提升[2]。而如果站在另一个角度分析,在交叉作业施工过程中所运用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也能够更好地提升施工管理工作的效率。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运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预制件堆放管理不佳

在制作完成预制件之后以及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都需要进行集中的堆放,而如果在堆放方式管理不到位,那么不仅会导致预制件出现相关性能的变化,还会出现型号发生错乱的问题,最终造成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以及管理均受到影响[3]。在对堆放的预制件进行管理时,部分预制件还对所处环境的卫生情况具有一定要求,如果此时管理人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么就会导致某些预制件出现被氧化或者发生性能变化的情况。将这些预制件运用到施工中则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甚至会为建筑工程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不仅如此,在堆放管理中也存在着没有进行精细且严格的标号管理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会造成预制件出现型号混乱的现象,在施工中容易出现拿错的情况,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不得不进行返工,直接加大了施工管理所需的成本。

2.2 没有重视运输工作

在运输预制件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不恰当的运输方式或者放置方式不恰当,也容易造成预制件的损坏。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将预制件运输问题引起重视,同时也忽略了不同预制件之间的特点差异,而采用相同的装载方式对其进行运输,导致预制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发现出现了损坏,造成施工进程减慢,对施工的质量也会有所影响。例如,在运输楼梯预制件时,为避免其出现损坏的情况,那么就需要采用平放的方式。但是由于相关人员没有重视运输工作,也没有详细了解应该如何运输楼梯预制件,导致在运输时依旧采用立放的方式,增加了该预制件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概率。

2.3 施工人员能力不足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运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施工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时,需要施工人员保持超高的精准度,以及掌握熟练的相关施工规范和安装工艺。然而,施工人员存在能力不足就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情况,进而引发一连串问题,非常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

3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运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策略

3.1 加大预制件的堆放管理,做好预制件的进场检测和质量管控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运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需要做好预制件的进场检测以及质量管控工作,同时加大对预制件的堆放管理。尽管不需要在施工现场完成建筑工程“湿作业”,但是依旧需要严格把控钢筋、水泥、骨料等建筑材料的质量[4]。在设计预制件环节时,需要与建筑工程需要相结合,设定好相关的参数。在预制件制作的过程中,更是需要把控好原材料的质量,尽可能地提升预制件的精准度,进而为后续的装配工作打好基础。在预制件进场环节中,需要专业的质检人员全面检测预制件的质量与参数,只有通过了进场检测的预制件才能够进入到施工环节中。不仅如此,在管理堆放的预制件时,需要对其做好标识记录与取用记录,分门别类地放置好预制件,并做好场地中的通风、排水工作,根据预制件性质的不同做好防护管理,这样就能够保证预制件不会发生性能上的改变,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

3.2 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保护好预制件

在运输预制件时,需要加大对运输工作的重视,依照不同预制件所具备的不同结构以及性能而选择合适的摆放方式与运输方式,做好对预制件的的保护工作[5]。例如,选择能够将预制件进行固定的运输车辆,这样就能够保证预制件在运输过程中不会由于车辆的颠簸而造成损坏。又如,还可以对预制件采用支垫或包角的方式进行防震保护。除此之外,对于楼梯、剪力墙板等预制件,要采用竖立放置的方式进行运输等。

3.3 利用BIM技术提高装配的精准度

利用BIM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装配的精准程度,进而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管理、精度管理以及成本管理均得到提升[6]。首先,利用BIM技术可以对预制件的装配进行模拟,及时对其中所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优化和调整,这样施工人员就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照BIM技术优化的参数进行作业,进而使得装配的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使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其次,将BIM技术运用于前期的设计中,能够有效追溯质量管理的责任,同时还可以通过碰撞检测来对预制件与数据库模具中的参数数据进行比对,进而提升预制件的生产质量,保证预制件的出厂精准程度;最后,建筑工程中运用BIM技术能够保证施工任务更加精准快速的完成。在模拟施工的状态下避免出现施工失误现象的发生,同时在可视化功能下还能够提高施工管理人员控制装配流程的能力,进而让施工的成本得到更好的控制,避免出现超出施工成本预算的情况。

3.4 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增加对施工人员技能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开设系统化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培训,让施工人员熟练掌握不同结构、不同材质的预制件的施工工艺,提升施工人员认知的精准度。同时,还可以采用考核的上岗方式,并且建立相对应的激励、监督机制,一旦发现施工人员出现不规范施工的情况,则需要对其进行处罚,而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表现良好,则可以获得奖励和表彰。这种奖惩方式能够促进施工人员严格地遵守施工的标准和工艺要求,使得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得到良好的应用,并将其应有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运用建筑施工技术优势明显。并且通过加大对预制件的质量管理,做好运输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运用BIM技术,并且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则能够有效促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最终达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预制件装配式施工人员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预制件在港口码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大型预制件物流运输安全管理分析
耐火预制件在水泥窑中的应用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PC预制件生产线信息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