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探讨

2022-02-06 19:27江涛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肇庆市场地设施体育产业

□文/江涛章

(1.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肇庆;2.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

[提要]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举措,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以广东省肇庆市乡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例,通过对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对比分析,研究指出:加强乡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能满足乡村人民运动健康、开展活动、乡村风貌建设等需求,实现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增量,为高质量提升乡村体育服务做好铺垫,进一步缩小城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差距,开展体育活动能带动乡村体育经济发展。可以满足乡村人民对美好体育运动的需求,助推乡村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实施,促进体育旅游和体育产业发展,丰富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有效带动乡村体育产业巩固脱贫地区的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迎来了机遇,也指明了方向。2018年1月,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保证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精准性。我国社会体育学者卢元镇曾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体质和健康的需求永无止境,而满足这种需求的活动也永远不会停止,这种需求最终要转化为人们的体育参与。

丰富乡村振兴战略理论,通过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内涵和实质融入乡村振兴,为体育服务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促进乡村体育旅游和群众体育休闲文化融合,缩小体育场地设施城乡化、区域化差异,促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开启新局面,为农村体育发展机制、群众体育锻炼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提供实践支撑,为肇庆市工业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关键基础保障。

一、满足乡村人民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

(一)运动健康的需求。在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要把乡村人民的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完善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满足乡村人民运动健康的基础需求,提高乡村发展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尤其在小康社会征程中,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美好体育运动健康生活的需要尤为迫切。目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发挥体育运动功能和作用,既能增加身体素质和提高抵抗力,又能缓解疫情下的心理压抑,有助于促进情感宣泄,缓解人们对疫情防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焦虑,在乡村人民大众中营造良好的体育健康氛围。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承载了满足人民体育运动的愿望,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乡村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条件,也是乡村振兴、社会昌盛、国家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开展各类活动的需求。随着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乡村体育迅速发展,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与乡村开展各类活动有着紧密关联,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为乡村开展体育类、文娱类等活动提供了极大的基础保障,对乡村振兴有着重大影响,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仅是人民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更是促进彼此间交流、活跃村落文化、增进乡村人民感情和凝聚力物质保证。乡村开展的体育活动和各类运动比赛都要用到体育场地设施。同时,农村举办的风俗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农村文化活动等大型活动都需要体育场地设施作为支撑。目前,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主要表现为:总量不足、主体单一、多元协同供给尚未实现、供需不平衡、配套服务不全面、结构性不平等,存在趋同化存量利用低效现象,且精细化供给尚未形成。肇庆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仍欠缺,要提高乡村体育活动数量,活跃体育氛围,需要足够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三)乡村风貌建设的需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计划乡村风貌提升重要内容之一,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仅能便于人民参加体育活动,还能改变村容村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与乡村山水景色有机结合,构建和美生态环境,促进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尤其肇庆的美丽乡村,多在山水之间,景色宜人,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山水景区建设,进一步为肇庆乡村举行大型体育活动打好良好物质基础。如,2018德庆乡村半程马拉松大赛,本次比赛主题为“马拉松+乡村振兴”,以“欢跑山水德马,乐摘甜美贡柑”为口号,赛事融合德庆龙母文化特色,围绕龙母文化传承开展不畏前行的乡村路跑,让参赛者用双脚丈量醉美的马拉松线路。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对乡村风貌建设,不仅提高乡村风貌和文化建设,还有助于加快当地环境的维护,促进人与自然、运动、健康和谐结合。

(四)带动乡村体育经济发展的需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有助于体育发展,促进体育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有利于推动体育经济发展。新时代体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提供适宜于农村居民需要的体育产品与服务,加强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完善,培育农村体育消费体育经济环境,发展乡村体育运动健身休闲产业,推动体育经济圈,补齐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发展短板,加快推进体育助力精准扶贫转向乡村振兴,其关系是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互动同向而行。近年来,肇庆市加强乡村振兴建设,政策上对乡村经济建设倾斜,助力体育产业发展,城区人走向乡村的氛围逐渐加浓,乡村振兴通过加强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促进乡村农产业、乡村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相融合,既能满足人民大众需求,又能促进和完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助力乡村体育经济和体育产业发展。

二、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增量。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以来,肇庆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之城”,相继开展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各类体育赛事和全民运动,但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显,尤其乡村公共体育领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短板,加强建设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有利于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推进“健康中国2030”建设,提高乡村居民身体素质,增加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数量。

(二)为乡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做好铺垫。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肇庆乡村地区风景秀丽的优势,乡村长期以来形成特色的民俗民风和传统体育项目,加快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有助于整合乡村体育资源服务于乡村体育公共服务,实现乡村有效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自治”“法治”“德治”有效结合,平衡城乡统筹规划下乡村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现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重要举措。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服务基础性物质建设,加强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有助于乡村体育活动开展,保证社会体育指导的物质基础,为组织基层体育活动提供坚实后盾,促进乡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提升。

(三)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缩小城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差异。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建成小康生活目标,实现乡村现代化建设,完善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社会体育组织力,完善乡村体育运动比赛制度,发展乡村民俗体育活动,增强乡村体育供给。加快乡村体育体育现代化发展,提升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智能化发展,促使体育场地设施便利化和人性化,有助于培育乡村体育消费,带动乡村产业振兴。通过体育场地设施改进,推动乡村体育产业升级发展,满足人们对体育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乡村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助力乡村体育产业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有望实现,这也为完善乡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带动乡村体育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下绿水青山优美乡村环境下,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举办更多的高端体育赛事,吸引社会力量资金投入,“体育+”赛事旅游集聚区,集运动训练、旅游、休闲、农家乐于一体,吸引社会群体到农村消费,刺激体育消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随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肇庆加强体育旅游、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发展,利用广袤的乡村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运动、体育小镇、体育农家乐、健康养生等体育产业缩小城乡发展差异。

三、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现实意义

(一)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促进肇庆体育旅游和体育产业发展。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作为肇庆市“美丽乡村”建设重要组织部分,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及支农服务功能。肇庆市2个村被文旅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条旅游线路被广东省文旅厅评为广东省第二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同时“河乐水”等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加快建设。肇庆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在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时,适合开展形式丰富的“体育+”旅游活动,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肇庆市进入“后省运”时代,多次举办乡村马拉松、武术、游泳比赛;结合肇庆市乡村本土旅游资源,全市104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0%达到省三级站以上标准,1,551个行政村(社区)100%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进一步凸显“绿色省运、全民健身”的理念。目前,肇庆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3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肇庆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助推乡村全民健身开展。建设和完善乡村体育场地设施,推动乡村全民健身运动,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健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肇庆市乡村向来有游西江、赛龙舟、舞狮子、太极拳等传统体育运动习俗,结合肇庆市乡村新兴广场舞、马拉松等团体性运动,2021年举办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肇庆国际马拉松、广东省龙舟赛争霸赛、横渡西江、元旦环湖跑、德庆乡村马拉松、肇庆徒步日等,更是在全市掀起了全面运动健身的热潮。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有助于乡村普及健康生活、加强健康教育、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推动了广大群众树立自觉的健身意识。加强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可以促进人民体育健康,增加体育人口,形成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形成运动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三)乡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丰富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发展。“后省运”时代的肇庆市,不断完善和建设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活跃乡村体育文化,增浓乡村的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塑造形象的良好氛围,结合肇庆市包公文化、龙母文化、端砚文化、状元文化、六组文化等丰富的文化特色,以体育场地设施为载体,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深化融合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发展,发挥肇庆市文化独特魅力,营造乡村体育文化,实现“体育+旅游”“体育+休闲”的双结合,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发展,释放肇庆市“体育+”效应,促进乡村人民良好精神面貌、正确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建设,持续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向纵深发展,营造全民健身氛围,繁荣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

(四)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有效带动乡村体育产业对脱贫地区的经济发展。基于“体育+乡村旅游+产业共建”的发展模式,肇庆市开展了多项大型体育活动,带动乡村体育产业对脱贫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地域差异。城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一般比较合理,但在一些比较偏远的乡村地区,现有的体育场地较少,无法满足人们体育活动的实际需求,使得肇庆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整体供给低下。新兴“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新业态,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强乡村大型体育运动、体育休闲、体育旅游等体育活动,有助于带动农村消费,活跃乡村体育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丰富乡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加强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有效缩小城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地域差异。以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带动乡村体育产业、体育旅游,促进乡村体育经济发展,巩固扶贫脱贫成果,推动乡村经济新发展,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结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促进乡村体育旅游和群众体育休闲文化融合,缩小体育场地设施城乡化、区域化差异,促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为农村体育发展机制、群众体育锻炼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等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基础上,提出乡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发展乡村体育产业、体育旅游和体育经济等乡村振兴战略路径,以期为肇庆市工业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

猜你喜欢
肇庆市场地设施体育产业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肇庆市排舞运动的推广及其启示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