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探究

2022-02-06 19:11徐盛富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事务管理法治化规章制度

□徐盛富

在高等教育中实行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在依法治校背景下衡量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依法治国向依法治校的延伸[1]。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工系统的排头兵,直接负责参与和实施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其处理学生事务的法治化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与高校形象。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在学生事务管理中树牢法治观念,秉持法治原则,做到处理学生日常事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的必要性

(一)是“依法治校”的客观要求。高校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是“依法治校”的直接体现,也是高等教育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举措。教育部2012年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明确了高校全面依法治校的总体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学生是高校的构成主体,也是高校辅导员直接工作的对象,高质量的学生工作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是高校推动以生为本、依法治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2]。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要树牢法治意识,充分发挥法治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水平关系到高校安全稳定的大局,学生事务法治化管理有利于建设清新阳光的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二)是教育部有关文件的新要求。教育部2017年再次新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实施奖励与处分的规则作了进一步完善细化,尤其是增设了“学生申诉”这一章。这对学生辅导员进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应根据该规定树立法治思维、法治观念,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处理学生事务,避免在工作中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进而走向违纪违法。

(三)是由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决定的。2017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明确: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性质的具体界定。明确了辅导员工作的9大职责,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辅导员在平时学生事务管理主要包括:入党推优、奖助学金评定、学生干部选拔与聘用及学生违纪处罚等涉及到学生切身利益的方面,辅导员在这些方面的日常事务管理中拥有绝对的主导权,如果缺乏法治化管理的意识,辅导员极易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引起学生的不满,难免会在公平、公正上有失偏颇,进而失去辅导员的公信力。辅导员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法治化也是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四)是由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当前,新时代大学生均为“00后”,他们具有多元的思想观念,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且从小接触互联网,拥有广泛的知识面和视野,维权意识较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社会变革的空前复杂、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思想文化的丛生并存,辅导员的工作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如果辅导员在处理日常事务过程中触碰到了学生的切身利益,他们会竭尽全力争取甚至会充分利用朋友圈、QQ空间、微博及论坛等网络空间给学校、辅导员施加舆论压力。另外,“00后”大学生成长在物质条件比较丰裕的时代,主体意识强、个性化突出、家庭背景复杂,抗压能力较差,若辅导员处理日常事务没有公平公正公开,特别是在处理学生奖助学金评定、违纪处分、推优入党等方面,可能会侵犯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原本心理脆弱的学生可能会引起心理问题导致校园危机事件甚至可能走向极端。据统计,我国拥有近9,000万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02%,其中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新时代辅导员开展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必须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融入到管理育人全过程中,处理学生事务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辅导员在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各大高校都已意识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上位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规定,各大高校都制定了各自的章程及规章制度,但是在高校辅导员平时的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进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规章制度不完善。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高校辅导员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内容包含九大板块,工作繁杂琐碎,在处理学生事务过程中,总会面对突发的新情况,往往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能完全适用,甚至出现辅导员“无法可依”的情况,例如:辅导员在先进集体及个人评比、学生干部选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对经济来源的界定以及纪律处分规定中没有写到的内容等方面,现有的规章通常是说的很模糊,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或者是缺失找不到依据,一般是辅导员凭经验处理。另一方面,虽然高校应该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但是在实际高校管理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管理模式。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往往成为弱势群体,部分高校一味强调行政管理,制度上缺乏学生法律救济,致使学生无法维护自身权益。

(二)制度执行不到位。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我国高校专职辅导员人数已突破13万人,但是辅导员队伍素质良莠不齐,部分辅导员还没有转变思想观念,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来管理学生,没有意识到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让学校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在奖助学金评定、学生干部竞选及处分违纪学生等情况时搞“一言堂”,完全凭经验、靠跟学生关系亲疏,甚至看辅导员的心情处理学生事务,不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办事。例如:有的辅导员在处理学生违纪时,会容易因平时该生的日常表现印象来主观化处理,没有去认真了解调查事情的起因和过程。另外,由于每名辅导员要带近200名学生,每天要面对各种学生日常事务,因此,在处理学生事务时往往会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制度执行不到位,辅导员趋于完成各任务,以结果为导向,轻视了规章制度流程的执行。此外,学生工作千头万绪,辅导员往往会培养一支学生骨干队伍来协助其完成各职能部门和学院布置的工作。一支精干高效的学生骨干队伍能有助于辅导员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但是,一支政治强、作风硬的学生骨干队伍需要辅导员花时间精力去培养。近年来,个别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出现“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小官僚现象,负面新闻也常在媒体报道。学生骨干在开展学生工作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校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学生骨干法治化管理意识薄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会根据平时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亲疏开展工作,极容易引起班级内部矛盾纠纷。

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的完善路径

(一)健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规章制度。要实现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唯有健全制度机制,运用法治化的手段,才能确保组织平稳运行,工作才是可持续的。一是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全面系统梳理现行的各项关于学生事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深入各高校调研,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遵循教育管理规律,与时俱进修订完善现行规章制度,不断细化程序性规定,完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机制,确保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有法可依。2022年,共青团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填补了对大学生青年团员违纪处理“无法可依”的空白,高校辅导员要学深悟透国家部委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充分“靠制度管人管事”“按规矩立身处世”。二是在高校层面,各个高校要依据最新修订的上位法及时修订现有的学校规章制度,在制定相关规定时,要以学生为本,深入师生群体开展调研,畅通意见反馈渠道,倾听广大师生意见,切实让师生全员参与学校治理,使高校相关学生事务管理规章制度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职能部门还要细化管理制度使规章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尤其要重视完善学生法律救济和援助机制,构建完整的学生申诉制度、学生听证制度、教育仲裁制度,探索设立大学生维权援助组织,多措并举扩展大学生权利救济渠道,充分发挥权利救济的作用。三是在院系层面需要更加细化学校出台的规章制度,针对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制定各项管理细则,如学生综合测评细则、先进班集体评选细则、学院查寝细则等。四是各班级和各个寝室可根据各自班级实际情况,经班级民主讨论报学院审批制定各自班规和寝室条规。通过规章制度约束管理学生,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开展校园法制教育,提升师生法律素养。一是辅导员要提高法治意识。由于绝大多数高校招聘辅导员都是不限专业的,因此,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背景比较多样,法学专业占比较少,大多数辅导员都是招聘的应届毕业研究生,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意识薄弱,经验欠缺,特别是在处理校园危机事件时往往需要较高的法治化水平。各高校要对辅导员定期进行与学生日常事务相关法律知识系统、专业的培训,经常举办法制讲座。特别是加强新进辅导员的法治化水平培训,通过邀请有经验的优秀辅导员分享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法治化的经典案例和经验。二是辅导员自身要加强法治教育学习,转变传统工作方式方法,在处理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牢固树立法治化意识,要去经验化,减少主观主义干预,养成严格执行法律及依法管理的自觉性。三是辅导员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为本位的管理理念要求辅导员在行使管理职权的同时,必须强化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强调管理和服务并重;同时,高校辅导员要树立学生权利至上的管理理念,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3]。四是给大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是高校职责所系,构建覆盖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全方位的法治教育体系,辅导员要加强学生对学校章程、相关管理制度等校纪校规的宣讲[4]。高校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着重加强新生对校纪校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法治意识。另外,各院系可以通过“晚讲评”制度、班会、主题团日、法治宣教月、举办法律大讲堂、普法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法治意识,充分利用学校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QQ空间、官方抖音号发布普法推文和宣传视频。

(三)完善学生权利救济体系,保障学生合法权益。高校学生事务法治化管理是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因此,高校必须要为大学生权益受到侵害提供救济途径,一是高校应健全校内申诉机制,并在校内广泛宣传,特别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重点做好宣传,确保每个学生知晓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有哪些反馈渠道、救济渠道。二是高校应成立专门法务机构,以便及时为辅导员开展学生事务管理提供法律咨询和高校及时处理学生提出的教育行政诉讼、行政复议,通过规范开展校外审查来提高学生事务管理的法治水平[5]。三是高校应成立学生法律援助组织以便为学生及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及时收集学生权益信息,如大部分高校学生会都成立了权益部,班级也有“权益小天使”,定期向学生发放权益调查问卷,将学生普遍反映的权益问题汇总反馈给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又如,部分高校学生事务中心定期组织校领导接待日等活动保障学生的权益,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该校每两周会组织一次“校领导学生接待日”,由校领导轮流接待,各职能部门领导轮流陪同接待,学校办公室会提前发布“校领导学生接待日”的通知,包括时间、地点、出席接待的校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等内容,学生事务中心会转发至全校各班级群里让全校学生知晓反馈权益问题途径。又如,随着高校深入推进学生会改革,按照《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中青联发〔2019〕9号),校院两级学生会每年会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广泛征集学生关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建议,向学代会提案,这也体现了学生依法依章程参与学校治理,广大同学通过参与学代会在校园体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大会充分了解和监督学生会工作,并且对学院和学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逐渐渗透到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全过程中。高校学生事务法治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经历,是高校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也是为了高校更好地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及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证。虽然近年来高校在“依法治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是规章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不容小觑。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国家层面、高校层面及院系层面要多方协同健全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体系;高校有义务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法制教育,提升师生法律素养;高校还应完善学生权利救济体系,拓宽学生权利救济渠道,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需要不断提高法治意识,普及法律常识,树立“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权益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猜你喜欢
事务管理法治化规章制度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CAS生涯服务专业标准述评
浅谈中央企业规章制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民主促进会规章制度制定条例
反腐败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
“墙化”更需“强化”
管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探究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地方治理法治化的困境、原则与进路
服务型政府法治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基于网络开放平台提升高校学生生活事务管理有效性:上海高校“易班”平台实践应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