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墨两家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2022-02-06 19:11孔凡洪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墨家墨子道德教育

□孔凡洪

儒家和墨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两大著名学派,两家思想内涵深刻,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单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两家的教育思想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应该充分利用两家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来教育平等思想和重视道德教育的思想,来为现在的教育事业服务。孔子和墨子提出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他们的教育目的、原则及方法等方面为我国当今的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学会以古鉴今,努力让我们的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一、儒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及教育思想

儒家教育思想在整个儒家学说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的教育目的是把人培养成君子。孔子认为君子的品格是对内“修己”、对外“安人”。如果每个人都能达到君子的品格,天下自然会变成“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这是孔子所推崇的最高理想社会。

孔子作为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方法不拘泥于教条,方法灵活,直到现在,他的教育方法仍具有实用价值和借鉴作用。在长期的教学经历中,孔子探索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因材施教。孔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尽力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二是学思结合。孔子重视“学”,更重视“学”与“思”相结合,孔子在“学”与“思”的关系上,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的观点,体现出“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三是启发教学。孔子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采取“不愤不启,不徘不发”(《述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直到学生想把问题弄明白但又思考不出时,再去开导;直到他们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又表达不清时,再去启发。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非常突出。除了以上三种比较典型的教学方法,孔子还总结出“循循善诱”、“教学相长”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即便放在现在也非常先进。

孔子的教育思想特色鲜明。孔子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促进个体发展的作用了解很透彻。孔子把教育放在极高的地位,他认为安邦治国的根本就是教育。孔子认识到只有教育才能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等传播到民众中去,从而对国家的安全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治理国家只靠政令和法律是行不通的,还要辅之于教育引导以实施德政治国。

孔子肯定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把统治阶级宣扬的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思想打破,并把教育推向平民,为他提出的“有教无类”的观点提供了理论根据。

孔子的教育内容以道德为中心,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等三个部分。《论语》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行、忠、信”属于道德教育,是指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属于才能和技术的训练,;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书”;技能技巧的教育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这是孔子在教育思想方面的历史性贡献,其中孔子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作为三个方面的重心,同时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二、墨子的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及教育思想

墨子思想精深学说宏阔,单就教育来说,他的教育思想也堪称独树一帜。墨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大量“兼士”,“兼士”意为奉行墨家兼爱学说的人。《尚贤上》记载:“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意思是如果国家拥有大量贤良人士,国家的治理就厚实;如果国家拥有的贤良人士太少,国家的治理就薄弱。因此执权者的首要任务,是增加贤良之人。怎样才能增加“贤良之人”即“兼士”呢?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教育增加。

墨子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多,重要的有三条。一是强学强教。墨子主张既然学和教都是为义,那么学生就必须强学,教师也必须强教。墨子对教与学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强学强教”。关于“强学”的例子,墨子曾劝一位不愿学习弟子去学习时说,“学”是一种义事,是天下最宝贵的东西,因此要努力去学习,不必管别人怎么做。关于“强教”,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墨子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马上动身,找到千里之外的楚王,当面向其讲授兼爱非攻的大道理,让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念头。二是因材施教。墨子根据每个弟子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于不同的教育。他给弟子提出的要求是“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耕柱》)。墨子不盲目固守培育全才、通才的教条,而是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弟子们学有专长。三是学思并重,提倡实践力行。墨子注重学思结合,与儒家相比,墨家更注重实践力行。墨子主张“以行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修身》)等具有实践性的原则。“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兼爱下》),墨子认为说出的话要有信用,行为要果断,言行一致就像与符节相合一样,没有出言而不实行的。墨子反对夸夸其谈而不务实际的行为。

墨子的教育思想也非常深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以便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同上)的国泰民安的理想社会。实现这一崇高理想的途径就是教育。在墨家思想中,教育是“为义”的活动。墨子认为教育可以培育出有德之人,让人们认识到义的重要性。这就是他反复劝说别人去学习的原因所在。

三、儒家与墨家教育思想异同

儒家和墨家的教育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同时又各具特色。儒家和墨家都承认教化的巨大作用,但儒家代表了上层阶级利益,墨家代表底层人民利益,因而儒家和墨家对于教化作用的论述有区别。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环绕在它的周围,形成为一个团结的整体。儒家认为教化的作用就是实现天下大治。墨家认为通过教育使天下人“知义”,进而实现天下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是从国家层面或统治阶级的角度强调教化的作用,墨家是从社会层面或个人角度强调教化的作用。

儒家和墨家都重视道德教育,但是两家的教育内容有很大不同,儒家重视“仁者爱人”,教育内容以“文、行、忠、信”为主。墨子强调“兼爱”,墨家的“兼爱”没有等级差别,儒家的“仁爱”有等级差别。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差别源自两家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儒家和墨家的教育内容有着显著的不同。儒家在教育内容方面主要以道德为主,其它方面鲜有涉及。墨家的教育内容比儒家宽泛得多,除了道德教育,还包括一些技能知识的教育,如生产技能、军事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等,此外墨家还重视思维和辩论的教育,比如公孙龙、惠施这样的论辩大师就是墨子培养而成。

在教育方法上,儒家提出“启发、诱导、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主张“因材施教”。墨家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主动、创造、强力而行”的教育方法。儒家和墨家教育方法存在着一些共性,但也有着很大不同,特别是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儒墨两家差别更大。墨家强调“强说人”式的主动教育方法,即便无人请教,也要主动登门强教,认为“不强说人,人莫之知。”《墨子·公孟中》儒家采取“有教无类”的教育模式,只有愿意接受教育的人主动登门拜访才能受到教育,采取的是被动性的教学方式,在创造性方面,儒家采取保守的态度,主张“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教育理念。墨家反对儒家这一教育理念,认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耕柱》)意思是古代善的则阐述,对现在善的则创作,希望善的东西更多,体现了墨家的创造精神。

儒家与墨家的教育思想的理念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只不过两家由于各自所代表的阶级不同,最终导致两家在教育思想方面产生差异。

四、儒家与墨家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思想的启示

孔子与墨子两人的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教育影响很大,而且对现代教育也有重要影响,在当今,他们的教育思想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导致他们产生如下问题:理想信念淡薄,价值观导向出现偏差,缺乏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以及功利化趋向日益严重等。儒家和墨家的教育思想对解决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儒家和墨家的教育思想中都包含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利用现实中的人物来阐述他的观点和思想,用来教育学生要有救世情怀,比如说:伯夷、叔齐在继承君位上互相推让,孔子称其“求仁而得仁”(《述而》)。孔子通过评论人和事来教育学生要有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墨子提出“兼爱”思想,教育学生要为国家百姓兴利除害。反观当代大学生,缺少的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救世情怀。

道德教育在儒家和墨家的教育思想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孔子对道德教育的重视不言而喻。孔子认为德育是其它一切教育的基础,也就是他所说的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墨子的德育思想是把人培养成有担当的英雄侠士,拯救万民,同时墨子还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墨子》中很多地方都提到“德”和“行”的重要性,墨子主张“行”一定要以“德”为标准,只有符合“德”才能采取“行”,不符合道德的行为坚决不去做。一个人只有自己率先垂范,才能教育别人,只有老老实实践行仁义,才能获得别人的信服。儒家和墨家的德育思想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儒家和墨家的教育思想中都包含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内圣外王”理念是儒家思想的灵魂和主线,体现出儒家积极进取和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儒家知识分子普遍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他们往往把安邦济世、建功立业当作个人的最高理想,把个人的人格完善与人类的福祉紧紧联系在一起。儒家知识分子过度推崇这种“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典型人格,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要求在现实政治中倾注道德关切,借此追求良好的、能够带来或引导大众向善的政治效果”。墨子不相信天命,强调“非命”、“强力”,他认为人应该积极发挥自身能动性改造自然。墨子通过把人与动物相比较,认为人跟动物不一样,动物单靠自然界供养就能生存下来,人类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才能生存下去。因此墨子主张每个人都要自食其力,对不劳而获者要坚决反对。墨家这种“非命、强力”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发意义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墨家墨子道德教育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墨子破云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墨学研究——朱传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一方汉字 几点墨彩——访汉字彩墨家周泰宇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墨子》“戮于社”考——兼谈社的文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