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2022-02-07 06:03仇志浩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4期
关键词:分馆文旅苏州

仇志浩

(苏州图书馆,江苏 苏州 215000)

文化立城是国际知名城市的战略选择,图书馆城伦敦、博物馆城罗马、画城墨西哥、电影城戛纳……均以文化扬名世界。纽约、墨尔本、东京、首尔等城市也陆续出台了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其中在突出城市发展的绿色低碳和创新能力、强调民众公平性和幸福感、注重政府能力建设与治理模式转变等方面存在共性,尤其均把文化和旅游发展纳入城市愿景目标体系中,给予文化和旅游巨大的价值关注。

苏州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手工艺文化资源在此汇集,拥有多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文化遗产。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存有园林73处,其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文化资源方面,苏州、常熟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庄、同里、震泽、甪直、沙溪、千灯、沙家浜等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陆巷古村、明月湾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二的平江路、山塘街;生态文化资源方面,湖山众多,虎丘山、凤凰山、狮山等各具特色;湖泊密布,坐拥太湖、阳澄湖,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贯穿而过;手工艺文化资源方面,门类齐全、技艺精湛、作品精美、特色鲜明且极富人文特性,在全国工艺美术11大类中拥有10大类共3 000余个品种,御窑金砖制作技艺、苏绣、玉雕等18项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站在“十四五”发展新起点,我国文化旅游事业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文旅事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呈现出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群发展的新发展特征和趋势。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作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交汇形成的新兴理论和实践方向,尤其是在处于长三角的交通接点和沪宁杭、沪苏杭的中心位置的苏州,如何利用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抢占公共图书馆业在未来文旅发展高地,是传承名城文脉、彰显江南魅力、丰富中国特色,以文化自信固中华文化之根、铸新时代文化之魂,以历史文化名城复兴、融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以世界文化名城跻身全球现代国际化大都市中的重要课题。

1 苏州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现状

“十三五”期间,苏州编制出台《苏州市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7—2035)》,打造“城乡10分钟文化圈”。全市共建成8个公共图书馆总馆,811个分馆,92个24小时图书馆,203个投递服务点,1 990个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实现全市“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全市“十三五”期间新增文化设施面积超过100万 m2,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42 m2,各级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单位实现100%免费开放。

2018年,随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组建,各级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也陆续完成,文旅融合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中央及各地对文旅融合的推动力度加大,文旅融合迎来新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很多公共图书馆对文旅融合开展了系列的尝试和探索,在促进文化普及和增进旅游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苏州各级公共图书馆也对此开展了大量的实践,以提供旅游信息服务、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组团研学旅行、开展文化旅游直播、建设园林景区分馆等方式为切入点开展系列文旅融合尝试,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但综合而言,苏州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仍属于起步阶段,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和精细化亟须提升,新技术和新服务亟须突破,地方文旅品牌和文化身份识别亟须建立。

2 苏州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结合苏州公共图书馆实际,积极融入全球城市话语体系,寻找世界城市文化身份识别,争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抢占未来文旅发展高地,是苏州传承名城文脉、彰显江南魅力、丰富中国特色、传播中华气韵、展现中华风范,以文化自信固中华文化之根、铸新时代文化之魂,以历史文化名城复兴、融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以世界文化名城跻身全球现代国际化大都市中的重大课题。为进一步拓宽视野,笔者探析苏州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文化旅游上下游链条的整合、完整生态和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2.1 在广覆盖基础上进行涉旅化改造

公共图书馆作为苏州满足公众公共文化需求、活动需求和空间需求的重要场所,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特别是其全域数千个分馆、24小时图书馆、投递点、农家书屋等,覆盖了全市“市-区-镇(街道)-村(社区)”设施网络,在此基础上的场所涉旅化改造,是体现文旅融合的“前沿阵地”:全域覆盖旅游导览导视,苏州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全面优化升级,完善设备保障,位置显著处、入口处配套设置文化旅游全域全景图,方便主客共享整体感知区域空间布局,为市民游客出行安排提供引导;文旅要素嵌入公共设施精细化改造,加强公共图书馆主题文旅氛围营造,嵌入特色化旅游元素改造公共图书馆空间,实现公益文化服务常态化提升旅游服务环境,在公共环境空间中增加苏州特色文旅要素的植入与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营造具有苏州特色的高品质文旅环境;特色场馆风格化出新,打造升级一部分特色图书馆分馆,以景区分馆、园林分馆为代表,以新鲜潮流为特点,打造一批集旅游、阅读、生活于一体的风情化、主题化、中高端特色公共图书馆空间。

2.2 将特色场馆打造成网红打卡地

如今的公共图书馆与20年前乃至10年前的图书馆完全不同,不再是中规中矩的小楼和老气的书架书桌,近几年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都力求时尚现代有特色,就是为了给市民提供更“优雅”的阅读环境。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高达五六层楼的“书山”设计给人极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很多去天津的游客特地去“打卡”留念;西安的阅读空间凭借西餐艺术展演等多功能性阅读也在“抖音”等直播平台上收获了大量“粉丝”。2020年建成的苏州第二图书馆,炫酷的外观设计,硬核的内部配置,海量的藏书,超大的阅读台阶可以让读者或躺或坐着看书。

从苏州公共图书馆角度出发,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①从科技的发展和用户需求出发,优化空间设计、功能分区。以苏州图书馆为例,新建成的第二图书馆力求现代化和舒适性,而位于古城区的“老馆”,则将园林风格和控保建筑融入其中。②强化本地属性,打造独特形象。苏州相城区太平老街分馆,就是一所建在古镇老街的“网红”图书馆;国学分馆则是建在苏州“文庙”中,有大量国学书籍的分馆。③找准场馆定位,开发特色功能。以服务特色为主,打造文化标志,例如设计图书馆、音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咖啡图书馆等,特色精准的服务正符合日渐庞大的文艺青年群体的情怀,需主动为读者展示个性化、人性化的图书馆品牌形象。④强化社交媒体服务。充分利用好“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将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特色活动以视频、图文、直播等多种形式传播,激发市民游客的社交热情,提高知名度参与度。

2.3 以文彰旅,形成公共图书馆文旅一体化发展

苏州文化旅游重在传承苏州历史文化底色,重在彰显苏式江南文化底蕴,苏州公共图书馆应当深度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增加特色文化旅游内涵,深度挖掘苏州历史文化、江南文化、古籍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以市民游客需求为导向,创新机制,将公共图书馆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优势。苏州图书馆2021年3月举办的“册府千华——苏州市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展示了苏州市各藏书单位收藏的珍贵古籍,介绍了苏州刻书的历史与成就,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古籍爱好者前来观看;应当借助苏州非遗、古迹等特色亮点,打造“大文化”概念,推动文化遗产和旅游产品开发深度融合,推动苏州公共图书馆文化活动与非遗项目的结合,文创产品与园林、丝绸、刺绣等文化遗产,与苏工、苏作大师作品的结合等,着重促发文化内容可持续自我生存力和创造力,以此提高苏州旅游附加值;应当加强文化创意赋能旅游发展,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资源创作生产适合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系列体验馆、科技馆、动漫乐园、儿童天地等特色体验项目,开展数字图书馆、虚拟现实等服务。

2.4 场馆文化服务场景特色营造

实现“一馆一主题、一馆多功能”,针对基层社区分馆,采取文化主题嵌入策略,挖掘核心文化元素,推动主题特色化打造和空间复合化利用:努力实现“一馆一特长”,针对不同市民游客的文旅需求,可采取公共文化服务定制策略,放大社区现有公共文化服务比较优势,建设学习文化图书馆、书法文化图书馆、戏曲文化图书馆、工艺美术图书馆等标杆图书馆,继而扩大影响力;努力实现“一馆一风格”,推广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分馆,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形成一批书香之馆、音乐之馆、舞蹈之馆、影视之馆等,倡导学习进取、友爱互助的图书馆文明风气。发挥高校及产业园区文化体验属性,依托苏州高等院校、科创园区,以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集聚、共享和融合为抓手,增设高校及产业园区的图书阅读设施,在苏州已建成的轨交分馆、国际教育园分馆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与高校、产业园区之间在科技、经济、人才以及区域发展等方面的融合与互动发展。

2.5 提升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水平

当前是信息化时代,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作为重要的地方信息文化中心,发展数字化已是发展主题。数字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效能,保护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为区域公共文化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奠定资源基础,促进不同资源、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助于优化各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苏州公共图书馆也通过苏州市政府建设管理的“文化苏州云”“君到苏州”平台开展了系列线上集成,推动了图书、活动、展览、文创等内容的数字化展现。从苏州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角度而言,数字化更是必不可少:①推送数据库和平台建设,馆藏建设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以跨学科跨领域的数字人文资源作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主题,利用数字人文应用技术实现深层次的知识挖掘、可视化的数据资源呈现和多元化的服务创新;②加强和旅游场景的数字化融合,在公共图书馆中增加科技元素,如VR技术和实景体验技术等,超越书籍文字的形式,以视觉、听觉乃至嗅觉方面多方面展现文化特色场景。

2.6 强化公共图书馆与其他文旅单位的合作

苏州公共图书馆需积极加强与其他文旅单位的合作,推进图书馆服务进星级饭店、进旅游景区、进文艺团体,与历史街区、古镇古村、演艺集团、旅行社等合作,打造文化旅游服务新载体,例如开展古城文化探游、历史寻迹、书籍漂流等项目;在项目建设、活动举办方面大力引进文旅元素,可引进非遗产品、演出项目、出行出游等特色产品,例如与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联合打造实景版“游园惊梦”演出,与苏州评弹团打造评弹书场等;利用各类各级图书馆场馆,鼓励文化艺人才现场表演,传播传统文化,利用现有空间建设文艺集聚区,形成文旅艺术聚落,营造展演氛围,为文旅事业提供更多展现平台。

3 结束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苏州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应该以打造文旅一体的布局体系和功能空间,丰富立体、综合、全方位的产品供给体系,塑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形象,完善主客共享的旅游休闲服务配套,以引领型要素载体、亮点型品牌内容、复合型基础设施全面系统打造全域“苏式生活”为目标,积极把握机遇,将苏州打造成文化传承创新核心区和旅游主客共享区。

猜你喜欢
分馆文旅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