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克氏原螯虾虾头酶解工艺研究

2022-02-07 08:56燕瑜翰卢静静
农产品加工 2022年24期
关键词:解液对虾克氏

燕瑜翰,卢静静

(1.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23)

0 引言

克氏原螯虾因其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烹饪方式多样,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克氏原螯虾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虾头、虾壳等副产废弃物,目前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将虾头等废弃物粉碎后与鱼粉混合加工饲料,但其附加值较低[1]。

虾头富含蛋白质、脂肪酸及风味物质,作为副产废弃物之一,其回收加工再利用研究备受关注,以虾头为原料加工开发水产调味品,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解万翠等人[2]以南美白对虾虾头酶解蛋白粉为原料,加工开发得到虾味浓郁的虾风味料。任艳艳等人[3]以中国对虾虾头为原料,利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进行复合酶解,对酶解液进行处理,得到香味浓郁的虾调味料。郑捷等人[4]采用风味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复合酶法对虾下脚料进行酶解,以酶解液为原料处理后,进行调配,得到香味浓郁、虾味鲜美的复合调味料。另外,汤丹剑等人[5]、徐坤华等人[6]分别以哈氏仿对虾虾头、中华管鞭虾虾头为原料,进行研究,制备虾味调味料。但关于克氏原螯虾虾头利用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试验以克氏原螯虾虾头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进行水解,并对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为虾头副产物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克氏原螯虾虾头,购自农贸市场;碱性蛋白酶,安徽天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水合茚三酮、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等,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1.2 仪器与设备

AL104型分析天平、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产品;TG-16WS型高速离心机,长沙湘智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产品;UV-28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1.3 试验方法

1.3.1 克氏原螯虾虾头酶解条件优化

虾头解冻后洗净,加水粉碎磨浆,取虾头浆于锥形瓶中,按料液比(1∶0.5,1∶1.0,1∶2.0,1∶3.0,1∶4.0)加水混匀,调溶液pH值为(6.0,7.0,8.0,9.0,10.0),加入碱性蛋白酶(500,1 000,1 500,2 000,2 500,3 000 U/g),在适当的温度下(40,50,60,70,80℃),酶解(2.0,2.5,3.0,3.5,4.0 h)后,沸水浴10 min灭酶,然后以转速4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测游离氨基酸含量,计算水解度,研究酶解条件对酶解效果的影响[1]。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Design Expert软件设计响应面试验,以水解度为响应值进行优化。

1.3.2 酶解液水解度测定

(1)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7]。采用茚三酮比色法,准确吸取200 μg/mL的异亮氨酸标准溶液0,0.5,1.0,1.5,2.0,2.5,3.0 mL,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4.0 mL,加入缓冲溶液1 mL,混匀后水浴加热15 min,冷却至室温,定容摇匀。静置15 min,于波长570 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Y=0.001 1X+0.075 1。

(2)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参考凯氏定氮法GB 5009.5—2016。

2 结果与分析

2.1 底物料液比对虾头酶解效果的影响

料液比对虾头酶解效果的影响见图1。

图1 料液比对虾头酶解效果的影响

由图1可知,随着体系溶剂量的增大,底物浓度逐渐减小,虾头水解度先上升后下降,在料液比为1∶1(g∶mL)时,体系水解度达到最大,随后水解度开始下降,可能是由于底物浓度降低,不利于碱性蛋白酶与蛋白质的结合[8],因此当料液比为1∶1时酶解效果最好。

2.2 酶用量对虾头酶解效果的影响

酶用量对虾头酶解效果的影响见图2。

图2 酶用量对虾头酶解效果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碱性蛋白酶用量的增大,水解度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酶用量由500 U/g增大至1 500 U/g,底物水解度由8.74%升高至20.44%,达到最大值,可能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用量的增大,酶浓度增加,酶与底物蛋白的结合位点逐渐增多,酶解效果不断增强,达到一定浓度,酶与蛋白的结合位点达到饱和,水解度达到最大,而后继续增加酶用量,但由于底物浓度固定,水解度基本保持稳定,酶解效果变化不大。因此酶用量为2 000 U/g时,虾头酶解效果最好。

2.3 酶解pH值对虾头酶解效果的影响

酶解pH值对虾头酶解效果的影响见图3。

图3 酶解pH值对虾头酶解效果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着pH值的增大,水解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pH值由6.0增至9.0,底物水解度由5.55%增至22.3%,继续增大pH值至10.0,水解度开始下降。原因在于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在酶最适pH值时酶的活性最大,此时酶解效果最好,试验所用碱性蛋白酶的最适pH值可能是9.0,此时体系内生成的游离氨基氮含量最大,水解度最高。所以,当初始pH值为9.0时,酶解效果最好。

2.4 酶解时间对虾头酶解效果的影响

酶解时间对虾头酶解效果的影响见图4。

由图4可知,随着酶解时间由2 h增加至3 h,虾头水解度显著增加,由9.63%增至22.57%,但反应至3 h后,水解度基本趋于平稳,不再有显著变化。可能是由于酶与底物结合需要一定的时间,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与酶活性位点逐渐结合,酶解程度逐渐增大,当底物蛋白与酶活性位点完全结合时,水解度增至最大,继续延长反应时间,无多余的酶活位点参与反应,水解程度不再增加。因此,当酶解3 h时,酶解效果最好。

图4 酶解时间对虾头酶解效果的影响

2.5 酶解温度对虾头酶解效果的影响

酶解温度对虾头酶解效果的影响见图5。

图5 酶解温度对虾头酶解效果的影响

由图5可知,随着酶解温度的升高,水解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60℃时,水解度最大。可能由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大,加速酶与蛋白质之间的酶解反应速率,达到酶最适温度60℃时,酶活最大,酶解效果最好,体系水解度最大,继续升温,温度过高会抑制蛋白酶的活性甚至失活,影响酶解反应的速率,导致水解度降低。因此,当酶解温度为60℃时,酶解效果最好。

2.6 响应面优化虾头酶解试验

响应面设计方案及分析结果见表1,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响应面设计方案及分析结果

由表2可知,模型p<0.000 1表明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2=0.937 6,校正决定系数R2Adj=0.952 5,说明该模型可靠,可用于克氏原螯虾虾头酶解条件的分析和预测。

表2 方差分析结果

通过对二次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得到最优酶解条件为料液比1∶1.2,初始pH值8.92,酶解时间3.11 h,酶解温度60.66℃,得到酶解液水解度为24.89%。为验证该条件的可靠性,重复3次进行试验,得到酶解液水解度为25.31%,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1.7%,说明该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结果可靠。

3 结论

以克氏原鳌虾虾头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酶解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2 000 U/g,料液比1∶1.2,初始pH值8.92,酶解时间3.11 h,温度60.66℃,该条件下水解度25.31%。

猜你喜欢
解液对虾克氏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水产品酶解液中重金属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水解度对牡蛎酶解液特性的影响
电子舌在甲鱼酶解液滋味评定中的应用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