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设计作业 提高作业管理水平

2022-02-08 12:41金彦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布置作业设计

金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让“双减”落地生效,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作业”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作业是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情况的有效载体,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实践应用进而内化理解的重要媒介。那么,学校管理者应该怎样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呢?

一、跳出“圈圈”,重新审视作业

学生作业量过多,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师对教学要求把握不准,希望通过让学生大量做题弥补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所带来的问题。

通过座谈与调查,笔者了解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多是从当天或近期所学知识内容的角度去考量。也就是说,教师关注更多的是作业的巩固、反馈和检测功能,而对作业能够培养学生习惯、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这几个维度的功能考虑得并不多。换句话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有一个自己的“舒适圈”,喜欢图自己的方便。很少从作业的功能性角度去思考:作业从哪儿来?应该给谁布置作业?应该布置什么作业?应该怎么布置?什么才是好的作业等问题。这就导致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大多是凭经验,更愿意布置整齐划一、直观性强、时效性强、检测性强的内容。对于周期过长、操作复杂、不易用统一标准衡量的作业,教师往往不愿尝试,因为既费时又费力,还不易跟踪与评判,指导起来也比较困难。

教师要把给学生“布置作业”的这项权利用好,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的“福音”而非负担,就必须从转变观念做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就“完善作业考试辅导”这一点,对学校和教师明确提出“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要求。

我校依据国家文件精神,结合辽宁省教育厅印发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以下简称《“十要求”》,几次组织专题沙龙研讨,让教师重新审视并梳理自己以往布置作业时需要继续坚持的做法有哪些,需要摒弃的思想及做法有哪些,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做法有哪些。在研讨中,教师就作业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布置作业以便检测学生所学,是教师的权利;借助作业来展示学生个性,满足学生探究的需求,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等,是教师不可推卸的义务。

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思考“作业”这一命题,教师就不会局限于眼前教的一字一题,纠结于孩子当下的“一对一错”了。

二、打破“框框”,研究作业设计

在充分研读国家、省市印发的文件中对作业要求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专项教研活动,明确不同类型作业的价值指向:机械识记类的作业,起到巩固熟练的作用;应用练习类的作业,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实践探索类作业,起到拓展延伸、发展思维的作用。

学校提出作业不能仅仅是“布置”,而必须是建立在“设计”前提下的“布置”。同时,不能因限时限量就对作业设计畏手畏脚、因噎废食。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接着让教师结合过往曾经布置的作业类型进行梳理和思考:哪些作业是必须布置的,哪些作业是可优化设计的,哪些曾经的尝试是有效的,哪些是可以进一步尝试优化的。

教师通过对作业进行梳理,发现有些作业学生确实可做可不做,或是不用全员做,教师可以针对一部分学生设计布置,还有些作业的设计过于呆板和流程化,换成另一种形式就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的愿望,等等。

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打破以往固有的思维框架,在布置作业时,多想几个为什么,即:我为什么要布置这个作业?这个作业学生会感兴趣吗?这个作业适合哪些学生?这个作业能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与品质?等等。并且在作业设计时养成“想—试—核”的习惯,即:一想,想作业的出处,想作业的受眾对象,想作业的难易程度,想作业从布置到反馈再到评价的实施过程;二试,试做作业中难度较大或不易操作的内容;三核,核算学生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

三、建立“条条”,提供作业图纸

学校出台了作业设计的指导意见,让教师在一定的方向指引与具体的操作建议下,实现“挂图作战”。

其一,教师必须以“组元”为单位,对每课时的作业(含课堂练习作业和课后巩固或检测作业)进行预设,让教师建立整体观,将全册书放在本学科本学段的课标里看,将整组元放在整册书里再看,深入思考编者意图,承担内容的背后价值,进行整体架构,针对学生能力与思维水平整体设计并分解到各个课时里。在每个组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应对本组元作业设计做行进式调整并注明调整原因,用具体数据进行论证,不断自我纠偏,锻炼并提高作业设计能力。

其二,建立多学科融合的思想,敢于打破学科界限,敢于打破学生感官界限,敢于打破学科知识本身的局限。即:作业不再是单一学科的形式,可组团、捆绑、共融;作业要让学生更多的感官参与进来,手、眼、口、耳、脑、肢体等,提高学生认识的深度与广度;作业不仅解决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多的是让学科作业能够融通生活、服务生活、改变生活,让学生从学科中获得知识,还能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其三,作业设计要结合学生实践水平,注重层次性;针对学生兴趣,增强趣味性;发展学生能力,增强实践性;训练学生思维,增强多元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开放性;鼓励多学科共同参与,加强互通性。

四、乐于“试试”,打开作业思路

学校鼓励有“想法”的教师先行一步,以名优教师与青年教师组成的“琢玉”团队发挥各自优势,名优教师的经验丰富、持重稳妥与青年教师的锐意创新、不拘一格相得益彰,给全体教师打开了作业设计的思路。

在教学三年级语文第三组元课文时,正值秋天,室外的秋景和书中几篇选文描写的景色相映成趣,语文教师与美术教师沟通,将《秋天的色彩》一课内容提前,配合语文课,进行秋景创作。学生从书中文字到眼中实景,经由美术教师的点拨,将脑中的秋景用画笔展现出来。秋日的落叶也受到了学生“热捧”,成为他们绘画与表达的素材。他们还自发地用文字描述家乡、校园和公园的秋景。数学课也用落叶“大做文章”,以“小蚂蚁赛跑”为题,让学生为小蚂蚁当裁判员,想办法测量叶子的周长,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周长的概念。

“琢玉”团队的抛砖引玉为教师打开了思路。如英语组将整册书的单词进行归类,将实物类单词与生活场景相结合,图词结合,设计生活实物小卡片,创设具体场景——超市、水果摊、饭桌、动物园等,通过看图猜词再造句的方式,巩固单词的识记和应用,同时拓展学生的词汇量。体育组经常组织“数学好好玩”学习实践项目,六年级以“为运动会确定200米赛起跑线”为项目启动点,运用圆的数学知识,借助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在学校操场上确定200米起点与终点。

再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教师以“玩蛋”为主题,设计多学科参与活动。美术课上,学生为蛋宝宝设计服装、头饰,组织蛋偶手办展,评选最有创意的蛋偶;科学课布置了制作不倒翁的作业,学生亲自查资料、组团合作并完成后期的微型实验报告;语文组与音乐组合作举办屈原诗歌诵读会,学生前期收集选择诗歌,音乐教师指导学生选背景音乐,古韵悠扬中,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成为当日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综合实践课以“端午传情”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学校按年级分专场,从端午的来历、传说、民俗、故事、诗词、情感几个专题,在校本课上进行展演汇报。这些作业普遍“战线”较长,人员参与多,学科交叉多,难度也较大,但学生乐此不疲,劲头十足。

五、定期“管管”,作业常抓不懈

作业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常规工作,教师天天布置作业,学生天天做作业,对这项工作的管理就要做到天天监管。

《意见》中明确指出:“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省教育厅作业《“十要求”》也提出“严禁教师在微信群、QQ群等布置家庭作业”,所以,我校一再教导教师,在“作业”这项工作中,一定做到不触红线,守住底线,严格按照各级文件的规定落实。学校下发《致家长一封信》,让家长明确政策,知晓自己的职责及学生本人在作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对于“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的要求,学校出台了《山屏小学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的具体要求》《山屏小学作业批改与辅导制度》等相关文件,将此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教导处一月一次全面大检查,一周一次抽检,平日看课随检,在检查中,教师通过查学生记事本、作业本,查班級群等,了解学生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质量、作业数量和作业用时等;通过访谈,了解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意见和建议。

作业形式的创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常项的作业做好、批好、改好、辅导好,而这些需要研究与实践同步,落实与检查同行,只有规范管理、常抓不懈,才能常做常新。

“作业”作为减负工作中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认真设计给学生的每一份作业,耐心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桥梁。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布置作业设计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BUBA台灯设计
特别号都有了
有种设计叫而专
作业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设计之味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