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电视节目故事化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2022-02-08 14:09王文彬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育性电视节目教育

王文彬

(作者单位:太原教育电视台)

在市场与观众的双重要求下,我国教育电视节目应不断探讨与研究更适合表现教育节目内容的呈现方法和制作手段,从节目内容、形式、风格与制作等多个角度,故事化地提升教育电视节目的质量,寻找多种具有创意的资源与故事素材并加以实施,将科学文化知识、社会人文知识与丰满生动的故事相结合,突显出其中蕴含的科学情感与思想观念,使节目从单一枯燥变得灵活有趣,激发观众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1 教育电视节目故事化的概况

教育类电视节目是充分发挥电视传播功能,运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面向全社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社会教育的电视节目的总称。电视节目本就是一个“说故事”的行业,电视节目以寻找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为起点,以讲好故事为终点,教育类电视节目应尽量达到知识性、教育性与故事性、娱乐性的平衡统一。教育类电视节目指向性极强,题材广泛,节目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电视手段,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获得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另外,教育电视节目还兼具引导社会舆论、调节与平衡社会情绪,以及促进全社会养成终身教育观念的功能,包含电视传媒所具有的“新闻窗、百花园、知识库、服务台”等多种社会作用。但实际上,大部分观众比较抗拒教育类节目的教化特征,且节目内容较为单一枯燥,表现形式呆板,教导味浓,节目乏味,难以调动观众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教育类电视节目应不断创新播放形式与内容,增强电视节目的吸引力与人文性,增加知识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

2 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叙事模式

2.1 电视节目故事化叙事的含义

电视节目故事化叙事是指利用电视这一传播媒体,采用悬念、高潮等叙事技巧,巧妙地把包括各种叙事元素在内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电视受众,以此达到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社会教育和娱乐目的的叙事模式。将电视节目与故事叙事相结合,能够通过故事的力量实现节目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2.2 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叙事方式

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叙事是对文学技巧的升华,这种方式具有“文本流”特点,即电视媒体向观众传递的是一种连续的文本,并且是具有时间性的、不可逆的信息符号。电视节目是一种能够构建不断流进家庭文本材料的“海洋流”,故事化的叙事模式是对这种“洋流”叙事方式的延伸,能够使播放内容的表现力更强,内容更加丰富,对观众的吸引力更大。

2.3 电视节目故事化叙事的构成要素

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叙事应具备动荡、阻碍、复杂、对抗、危机、大团圆等要素组成故事化叙事的结构模型。故事的讲述不仅需要结构来支撑整个叙事框架,最重要的是要具备生动深刻的故事内容,而完整的叙事文本内容包括阐释、行动、语义、象征及文化等方面内容。通过将结构与内容组合形成故事化叙事的场景模式,结构与内容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也形成了不同的故事,能够传达不同的意义[1]。

3 教育电视节目故事化的形成原因

3.1 广大观众的诉求与市场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的电视传播事业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时代,逐渐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广大观众的主体地位更加突显。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精神、品味、素养等方面的追求,观众打开电视更期望看到高品质、趣味性强及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电视节目,而此前较为保守与刻板的教育说教已经难以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诉求。因此,诸多教育电视节目的从业者都在积极探索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满足观众心理诉求的节目内容与形式,以此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所以在故事化教育节目中加入更多的情感因素并使用灵活的表现手法,是新时代广大观众诉求与市场需要的体现,也是电视事业自我进步的结果。

3.2 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类节目面临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教育类节目能够借助互联网更好地进行传播,拥有更多受众;另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使电视受众逐渐流失。但随着受众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受众对教育类电视节目的需求从知识性转为娱乐性,当前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传媒迅猛发展,使广大观众将视线转移到了新媒体上,各类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短视频及公众号文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传播行业的发展,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也影响了各级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具体来说,对于一条教育时政信息或教育热点,短时间内会有诸多媒体平台以不同的视角与观点进行论述,这难以保证教育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且教育信息的同质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电视教育节目应通过故事化的形式从众多媒体平台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观众,树立良好的形象,取得更好的口碑[2]。

3.3 信息技术为节目创作提供更多素材与创新空间

信息技术与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吸引了部分观众的关注,还对教育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视节目从业者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转变了传统的媒体业务。具体来说,现阶段的教育电视节目实现了现代化、智能化和信息化,通过系统资源库能够为教育电视节目的提取、制作与播放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全流程的节目制作。另外,教育电视节目还可以借助数据库服务器、共享系统、客户端多层体系结构等,实现电视教育节目故事搜集、采编、制作、剪辑、存储、播出的平台化管理,并能够完善教育节目故事化结构,增添情感元素,激发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触动人们的心灵。

4 教育电视节目故事化的实际意义

4.1 确保教育知识框架的完整性

教育电视节目故事化需要将知识融入完整的故事情节之中,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内容,而是一个具体的实践故事,有悬念、有冲突、有情怀,能够为观众呈现具有故事趣味性的社会文化知识,观众通过对故事的了解能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把知识放在生动的故事中,能够使观众学会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且教育电视节目通过开放性的题材带领观众走向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情节中,能够有效调动观众的兴趣,弥补教育电视节目形式上存在的不足,提高教育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4.2 符合电视文化的构成规律和受众观看需求

当前电视文化在大众媒体中广泛传播,教育电视节目需要遵从电视文化的构成规律,以故事化的口吻与观众进行交流、沟通,通过温情的故事打动观众,以故事样态实现教育目的。传播科教知识信息本就是一种比较枯燥的传播形式,需要在教育电视节目中将科普知识融于故事中,这不仅符合电视文化的构成规律,也能够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具体来说,通过电视叙事将生活故事层层铺展并融入科教知识中,使教育电视节目更具有人文性、通俗性和广泛性,使观众在感知故事的同时内化科教知识,满足自身的观看需求。

4.3 满足审美主体的好奇心与探索心理

从文化审美角度来讲,大部分观众会享受故事中设置的悬念被全面揭开的系列过程,既能为观众带来精神层面的愉悦,还能够满足审美主体的好奇心与探索心理。具体来说,教育电视节目在叙述整件故事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对后续故事与文化知识进行铺垫,借助设疑与铺叙能够有效激起观众对未知情节的期待与预测,使观众在娱乐与探索中理解与掌握社会文化知识,故事结束后,观众会不自主地以审美视角解析整个节目,其好奇心与探索心理得到满足。由此可见,教育电视节目故事化能够为广大观众带来更为具体、丰富、多元的视听及精神感受[3]。

5 教育电视节目故事化存在的问题

5.1 故事性与教育性的兼顾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教育电视节目若以故事化的手段来呈现必然会需要更多的人力与财力,教育节目的创作者必须确保故事的完整性、教育性及故事情节的清晰性,挖掘当前教育时事与热点信息的教育价值,并以故事化的形式进行创作。同时,故事中若未体现充足与系统的教育内容时,需要创作者根据教育主题自行编创,这无法保证故事的连贯性与科学性,教育电视节目的故事性与教育性往往难以同时兼顾。

5.2 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

由于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与各级电视台的竞相模仿,故事化形式的电视节目成为当前一大趋势,但在电视节目实际播出的过程中,其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不仅会使广大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影响其观看教育电视节目的兴趣,还会影响教育电视节目的创新性。究其原因,部分电视台为保证自身节目能够具有良好的收视效果,降低播出风险,会采取跟风模仿的手段进行电视节目的编创,导致电视节目失去原本的生命力,从而无法保证节目的教育性。

5.3 社会舆论引导作用的弱化

教育电视节目不仅需要帮助观众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修养,还需承担引导社会娱乐、调节社会氛围的社会责任,若社会舆论引导作用弱化,将会导致教育电视节目故事化叙事陷入困境。教育电视节目将系统的文化理论知识以故事的形式展开叙述,在生动饱满的故事氛围中突显故事情节对观众的吸引力的同时,容易忽视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致使教育电视节目的社会责任感无法体现。因此,教育电视节目创作者应探索与创作出既能突出教育性,又能发挥社会舆论引导作用的教育电视节目[4]。

6 我国教育电视节目故事化的优化策略

6.1 力争故事性与教育性的协调统一

首先,电视节目的创作人员在引入故事情节时,需尽可能选取真实案例或人物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力争故事性与教育性协调统一。教育电视节目可以通过历史、法律事件、时政新闻等素材的引入来强化故事化叙事的情节性与悬念性,创作者在将法律知识与教育内容结合时,应对复杂、单调的法律文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解析,以此增强法律常识的传播效果。法律案件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具有矛盾、危机、阻碍、动荡等故事要素,主持人在讲述案件的过程中应插播调查行动,由浅入深地展开故事情节,注重故事性与教育性的协调统一。其次,教育电视节目故事化可选用的题材十分广泛,包括历史、哲学、动物、科学、政治等多个领域的素材,创作人员应借助叙述手法对隐含的知识进行深度剖析,通过事件的跌宕起伏来突显教育主题,从而做到故事性与教育性的协调统一,使观众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文化知识。

6.2 杜绝同质化,坚持创新

教育电视节目若想永葆健康旺盛的生命力,就不能盲目追求故事化潮流,应杜绝模仿、抄袭节目内容与形式等同质化现象,科学合理地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对于有价值且观众喜爱的节目元素,创作者应予以保留,并不断完善与创新节目的内容、形式、制作方法及节目包装等,将文化教育知识与故事化叙事形式深度结合。同时,创作者应注重教育电视节目风格的创新,严格、精心、慎重地提炼与选择紧扣时代脉搏且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情节来呈现教育内容,使自身在众多同类节目中自成一派,形成专属于自身的节目风格,并不断提升故事化教育节目的内涵与品质,突显教育主题与教育价值,使节目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6.3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教育电视节目必须肩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使命,因此,创作者在进行节目创编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节目的故事化与教育意义,还应发挥社会舆论引导的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具体来说,故事化的教育电视节目要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让观众思考故事情节中本质的内涵,就要发挥教育电视节目的正面价值意义。基于此,教育电视节目的创作者在故事的叙事过程中要重视人们关注的热点事件,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热点信息,深化平凡故事的主题,可通过对比、反衬、烘托等手法补充故事情节,以此增强故事化叙事的活力,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与生动的形象使故事情节具有悬念,使其具有发人深省的魅力,给予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促使其思考故事情节背后的文化知识与社会问题。

6.4 以全局视角进行故事结构的细节描写

细节的设置能够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细节是教育电视节目的核心,缺少细节设置的电视节目会难以满足观众的精神诉求与审美需求。细节本身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易被人关注,但能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激发观众继续探索知识的欲望,为广大观众提供更为立体、多元、生动的视听与精神享受。因此,教育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创作应以全局视角进行故事框架的细节描写,注重对人物感觉与情绪波动的阐述,使全篇故事高度连贯、引人回味。

6.5 注重镜头语言的运用,增强教育电视节目的感染力

当前电视制作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加持能够打造生动形象的图像和画面,使电视节目的呈现手法多元丰富。对于电视教育节目的故事化而言,生动性、流畅性的画面能够让教育知识的内容与原理变得可见、可感知,使复杂深奥的教育知识通俗易懂,使电视教育节目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观赏性。因此,教育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应注重镜头语言的运用,体现教育电视图像的宏大叙事画面,同时可利用三维动画技术为观众呈现故事的细微线索,还原科学文化知识中的深层奥秘和内涵,以此激发观众的参与积极性和求知欲,刺激观众的审美情绪。另外,电视教育节目还要注重图像的精细叙事,可以动画演示的方式将现实生活中难以捕捉或难以察觉的现象呈现出来,如细胞裂变、子弹运行轨迹、化学反应等,以此体现电视教育节目运动画面的线性组接,增强教育电视节目的画面感染力,为观众带来持续不断的叙事意蕴[5]。

7 结语

教育电视节目涉及的知识教育内容极为广泛,能够对观众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党的方针与政策的教育、普及科学技术的教育、普及文化知识的教育及职业技能的教育。为使节目内容与形式更能被大众接受,扩大节目受众范围,教育电视节目应充分实现故事化,以故事化叙事的形式激发观众对文化教育内容的学习与探索欲,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与审美诉求,同时教育电视节目要融入人文关怀,承担社会责任,体现出教育电视节目在新时代的价值。

猜你喜欢
教育性电视节目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前教育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的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