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升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

2022-02-09 00:30◎陈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电视节目广播电视

◎陈 斌

(安庆市新闻传媒中心,安徽 安庆 246005)

新媒体行业的出现使人们对新闻采访的严谨性、实时性有了更高要求,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造成了直接影响。但与新媒体行业相比,广播电视行业的优势在于:经历事件较多、已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专业性更强。在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行业需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通过创作具有看点的广播电视节目吸引受众、增加受众黏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鉴于新闻记者采访艺术提升可使节目效果得到提高,所以相关企业需将其重视起来。

一、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面临着的挑战

(一)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鉴于其依托于网络,且具有图文声结合、实时传播等优势,所以吸引了大批受众,广播电视行业的受众数量大幅度减少。此外,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广播电视台呈现于受众面前,受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节目进行观看,所以电视台只有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可吸引受众的目光。也就是说,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与新媒体进行竞争。

(二)新闻信息泛滥

二十一世纪又被称作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实现了不出门知晓天下事,信息获取再也不是难事。但事物具有两面性,互联网也不例外。互联网的普及虽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也使得新闻信息泛滥,难以辨别其真假,久而久之,便会给人们带来恐慌。而这些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人们想要及时获取准确信息。而新闻记者的职责与使命是作好信息传播的使者。所以提升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迫在眉睫。

二、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含义、作用

采访艺术简单来说就是新闻记者采用适合的采访手段、方法进行信息挖掘,从而把控采访过程,为采访质量提供保障。鉴于新闻采访对广播电视节目而言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其成为了新闻记者的必备技能之一。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掌握采访艺术的新闻记者具有较高的采访能力、采访素养,在进行新闻采访时做到角度明晰、具有特色,并对采访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把控,选择受众所喜欢的内容,从而使新闻价值得到提高。同时,新闻记者掌握采访艺术可与受访对象进行深入交流、友好互动,从而使记者与受访对象的关系更加和谐,为新闻信息传递奠定良好基础。

三、新形势下提升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

(一)做好准备工作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并非按照主观想法进行,而是有计划的。因为新闻采访需考虑到受众需求、受访对象的实际情况、受访原因等因素,确保在采访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且可将受众想知道的信息挖掘出来。这样才可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效果。所以在提升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时,相关企业需从做好准备工作入手。

首先,新闻记者需利用自身职位的优势对新闻事件过程进行深入了解,搞清楚受访对象的身份、实际情况、受访原因,明确采访目的。其次,新闻记者需根据这些内容进行问题设计,为新闻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确保新闻采访任务可以完成。但是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新闻记者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受访对象处于身心放松状态,愿意进行沟通。同时,新闻记者需明确,新闻采访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使广播电视节目吸引受众的目光,并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就需做好新闻内容。而在新形势下,新媒体行业的实时传播、图文并茂为广播电视节目带来了巨大挑战,只有新颖的内容才可以吸引受众目光、增加受众黏性,所以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新闻记者需进行创新,借助新颖的提问形成自己的采访风格。再次,新闻记者需进行采访预测,对可能发生的尴尬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并采用有效手段将其规避,实现条理清晰的、有条不紊的采访。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做好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新闻记者可在采访过程中做到有条不紊,可瞬间拉近与受访对象的距离,使其想说、愿说、敢说,从而完成采访任务,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

(二)营造采访氛围

氛围营造在新闻采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未重视氛围营造便进行采访,受访对象会产生隐私被侵犯的感觉,从而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所隐瞒,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同时,这样的新闻采访较为尴尬,无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所以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新闻记者需将采访氛围的营造重视起来。

采访之前,新闻记者可根据受访对象的准备情况挑选时间段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内容可为兴趣爱好、逸闻趣事,旨在拉近双方距离,消除陌生感,为新闻采访奠定良好基础。采访伊始,新闻记者需考虑到受访对象的实际情况,因为受访对象可能是很少接受采访的人员,而采访过程中会有较多镜头,而在镜头下,受访对象很有可能出现表情凝重、不自然的现象。所以新闻记者需采用适合手段帮助受访对象放松下来。比如,新闻记者可以这么说:“在采访之前,我与某先生(女士)进行了交谈,其提起某件事便十分激动,但采访时间快到了,我也没有深入询问,请问你可以深入讲解一下吗?”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是因为人在谈起自己得意的事物时会呈身心放松状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为后续采访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氛围营造在新闻采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新闻记者将其重视起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氛围营造,才可拉近自己与受访对象的距离,从而为新闻采访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三)重视开场引入

“好的开头意味着事情成功了一半”。新闻采访虽与其他事物存在差异,但其开场引入在整个新闻采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说的导入语引起了受访对象的不满,受访对象在后续采访过程中便会产生消极态度,不愿配合采访工作,从而使采访任务无法完成。所以在提升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时,需将开场引入重视起来。

首先,在开场引入时,新闻记者需尽可能避免使用太多专业术语,因为专业术语太多会使受访对象产生疑惑,不知如何接茬,从而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同时,新闻记者还需避免内容过于宽泛。也就是说,新闻记者在开场引入时需做到简单明晰,确保受访对象能听懂、愿意接话。其次,新闻记者在利用提问进行开场引入时,需掌握相关方法,否则将会对采访效果造成影响。比如,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进行提问时,新闻记者应减少主观情绪带入,确保采访任务可以完成;在提问过程中,新闻记者还需避免暗示性提问,以免受访对象产生误会,对新闻采访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再次,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新闻记者需将自己放置于服务者的位置上,尽可能做好各方面服务,使受访对象愿意配合采访,并将重点信息筛选出来。最后,新闻记者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开场引入模拟训练,不断提高自身采访水平。此外,在进行开场引入时,新闻记者需考虑到采访环境、受访对象的实际情况。如此,才可提高新闻采访的效果。

(四)注意提问技巧

新闻采访由问题组成,且目的在于获取想要的信息,并将其公之于众。而提问是一门艺术,只有掌握了提问技巧,才可把控好问题的度,使其效果得到增强。具体而言,新闻记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提问时,新闻记者需做到中立,不能带入自己的主观情感,避免新闻采访效果受到影响。二是需给予受访对象尊重,避免提出不当问题,使受访对象感到尴尬、难堪。三是采访时记者应避免表现出自己的主观判断,确保受访对象不会因此产生心理压力。四是需结合采访主题进行提问,确保可以通过新闻采访获取重点信息。五是结合受访对象特点选择提问形式,确保提出的问题具有深度。六是问题需进行创新。创新性问题有利于带给受众独特体验、感受,有利于形成采访风格。所以在进行提问时,新闻记者需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如此,才可使新闻采访的质量提高,才可使广播电视节目具有看点,从而吸引受众目光,增加受众黏性。

(五)抓住重点、疑点内容

新闻采访与做题一样,只有抓住重点、疑点才可在时间不足、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进行信息提取,对新闻进行填充。所以在提升新闻记者采访艺术时,需将抓住重点、疑点内容重视起来。比如,相关企业需使新闻记者形成观察意识,对周围环境、采访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分析、观察。通过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使新闻报道更加完整。如此,便可使受众获得独特体验,从而使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得到提高。

(六)依据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采访

新闻采访应具有准确性,而想要为新闻采访的准确性提供保障,新闻记者就需端正自身工作态度,做到实事求是。首先,新闻记者需明确自身岗位的独特性,明确新闻采访可对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从而树立实事求是的意识。其次,新闻记者需借助有效手段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结合新闻采访情况进行信息分析、整合,避免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发生。

(七)善于倾听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扮演的角色一般为引导者、倾听者。因为受访对象说出来的话语才是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只有善于倾听,才可从大段话语中提取重要信息,从而完成采访任务,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所以相关企业在提升新闻记者的艺术素养时,需将倾听重视起来。具体而言,相关企业可给予新闻记者锻炼机会,使其在倾听过程中不断提升信息获取能力。但为了避免新闻记者对倾听产生消极情绪,在进行锻炼时,需结合新闻记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手段。

(八)提供适宜环境

在笔者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环境可对新闻采访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想要提高新闻采访效果,想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率,就需将环境重视起来。就目前情况而言,新闻环境分为场内、场外两种,但其各有优缺点。比如,场外采访真实性更高,且可实现快速采访。但场外采访易受天气影响,如出现大风、大雨天气,便会出现采访中断的问题。场内采访的真实性相对较弱,但受环境影响不大。所以在进行新闻采访时,需提供适宜环境,为新闻采访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四、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访需遵循的原则

(一)计划性原则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较为特殊。即:采访过程中易出现意外、新闻传播影响力较大。只有遵循计划性原则开展新闻采访工作,才可提高新闻采访的实效性,才可使广播电视节目具有看点。比如,新闻记者需对受访对象、新闻事件进行深入了解,明确采访的目的是什么,需达到怎样的目标。之后,新闻记者需根据这些材料进行问题设计,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获取信息。但是在提问时,新闻记者需考虑到受访对象的实际情况,需把控好度,确保在固有时长内可将所有疑问提出,并在答案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完成采访任务。

(二)研究性原则

之所以强调新闻采访工作需遵循研究性原则,是因为新闻采访工作涉及到较多信息,且受访对象是独立的个体,有些自己的意识、想法,可以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传达不同信息。而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新闻记者需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传播。此外,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需对新闻事件进行研究,需对新闻事件中涉及到的角色进行分析,了解其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工作内容、社交范围、性格特征等,基于此为新闻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三)尊重原则

新闻记者与受访对象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需遵循尊重原则。具体而言,记者需明确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自身与受访对象的关系,并做到互相尊重。在提问时,新闻记者需考虑到受访对象的实际情况,确保受访对象不会产生尴尬、不满、不被尊重的感受。同时,新闻记者需从适合的角度入手,将受访人员的情感、思想共鸣调动起来,使其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想说、愿说、敢说,从而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四)倾听原则

新闻采访的过程为:新闻记者提出问题,受访对象进行回答、倾诉。而受访对象的回答、倾诉是新闻采访的信息来源,所以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新闻记者需扮演好倾听者、引导者的角色,使受访对象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陈述事件。而在受访对象进行陈述时,新闻记者需保持微笑、安静倾听,给予受访人一定尊重,使其更好地进行倾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行业迎来了巨大挑战,而想要使广播电视节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想要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企业就需将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提升,使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大众提供高品质、高质量的新闻,使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而且在实践中发现,通过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可为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提供保障,可以使新闻报道的实时性提高,可为受众带来新的体验,从而增加受众黏性,提高节目收视率。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电视节目广播电视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