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越舞蹈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2-02-09 04:4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7期
关键词:骆越舞蹈动作

吴 丹

(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广西南宁 530199)

骆越古国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骆越文化作为远古的文明,源远流长。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棉纺织文化、舞蹈文化、航运文化、龙舟文化、象形方块字、铜鼓文化、冶炼制造文化、花山壁画文化、巫文化、三界观、太阳文化、龙母文化、玉器文化、柱子崇拜文化等对中华文明、东南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的骆越舞蹈文化,在穿越了千年的历史后依旧可以被当代的舞蹈文化进行吸收和提炼。通过查阅关于骆越文化及骆越舞蹈的研究文献发现,对于骆越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骆越舞蹈研究却相对匮乏,关于骆越舞蹈文化的起源问题,因史料的缺乏,只能通过相关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艺术学、民族学的资料,借鉴其他原始民族舞蹈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来进行研究和提示。

一、骆越舞蹈文化

骆越舞蹈文化和所有文化一样,都是通过民族和社会不断发展而创新和沉淀形成的民俗风情,舞蹈的素材都是从日常的农业劳作和生活中提取的素材提炼加工的,因此骆越舞蹈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一样都具备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传承历史也能启发后人。

骆越舞蹈作为骆越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体现了骆越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骆越舞蹈体现出了劳作、情感等,写实而洒脱,将骆越舞蹈、骆越图腾与现代光电视觉艺术融合设计的《花山影像》,展示了古代骆越人奋力创造良好家园的传奇故事,是对骆越舞蹈的创新和传承。骆越舞蹈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中形成具有时代烙印与民族异域风情特色的舞蹈艺术,对后骆越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1.舞蹈文化概述

舞蹈是人类早期的艺术形式,几乎是人类天生就具备的艺术表现方式。舞蹈也被称作艺术之母,舞蹈通过人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情感等,不断地对人类的肢体进行重新组织和编排,使其更能表现出民族自身的精神文化,舞者对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行提炼和美化让自我更加突出,舞蹈中要将自身的肢体和音乐的节奏融为一体,让身体表现音乐,让音乐融入身体。舞蹈能够表达舞者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舞蹈能够展现出特有的思想和精神,是一种能够展现出极具个人和民族风格的艺术,舞蹈文化是利用舞蹈语言而进行组合、构图、场面调度和生活场景的一个综合文化,舞蹈动作的组合和舞蹈的语汇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以达到舞蹈最佳的表现方式。舞蹈文化以表达理念、意趣功能以及审美情趣为精神文化内涵,利用舞蹈的习俗、配饰装扮以及配乐为特征的文化体系。舞蹈文化是综合的体现,能够表现出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将场景同自身进行融合就可以表现出更加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作品,能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1]。因此舞蹈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就包含了很多文化所需要的元素,而这些元素也是舞蹈文化的精华,舞蹈文化不仅能够表现历史、展现历史,还能将古人的智慧进行记录并传承给下一代人,让民族精神得以延续。

2.骆越舞蹈因何而起

骆越舞蹈起源于远古时期,当时的先民会跳一种原始舞蹈,这种舞蹈被称作巫舞。骆越舞蹈在继承巫舞后又结合自身民族实际的生活情况和社会环境而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在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后,变成了极具特色的骆越舞蹈。骆越舞蹈作为生活的艺术,其特点就在于它的民族性上,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是对先民的纪念,也是对后世的启发,骆越舞蹈文化也对后骆越时代的舞蹈艺术产生了影响。

舞蹈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生活、生产以及劳作,先民的舞蹈动作也和人类的狩猎、耕作、宗教信仰、战争、繁衍生息等密切联系,都是为了表现某些特定的文化[2]。人类的任何声音都可以被称之为乐,这个乐只是有好听和不好听、安静和焦躁之分,但都是一种乐,而人类的任何肢体动作都可以被称之为舞。

骆越时期的舞蹈,在历史资料当中未提及过多,而实物资料体现在了一个名叫羽人舞蹈的舞蹈艺术上,该舞蹈艺术有图像记载,该图像通常在石寨山型铜鼓上,目前主要出土于云南、广西等地,在这些铜鼓的胸至腰部都有此类图像。羽人舞蹈图像描绘的是,舞者舞动的形态和身上佩戴的服饰,利用衣服的裙摆来表现舞者的飘逸姿态,用舞者的形态来体现舞蹈的特点和想要传达的思想,可以通过该图像感受出当时舞动起来的精神状态,这种飘逸洒脱的图画充满了强烈的动感,展现出其舞蹈的美。这些刻在鼓上的图案应该取材于骆越族人们的生活,从他们的生活姿态中进行提炼和加工才最终形成了的这支舞蹈,而骆越人的经典舞蹈鹫舞就是其崇拜鹫鸟的直接反映[3]。模仿和崇拜正是骆越舞蹈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整齐划一的律动和铿锵有力的节奏都是骆越舞蹈文化区别去原始舞蹈的重要标志。

骆越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文化综合的集合体,其中就包含了诸如装饰、音乐、绘画以及民族风情的各种文化。这些文化共同构成了骆越人民的社会生活,而最综合最直接的就是利用舞蹈来展现。而作为舞蹈的灵魂民俗风情,则让舞蹈蕴含了人性。

二、教学探索与实践

当下的舞蹈文化也是继承原始舞蹈艺术而不断发展变化的,集众家之所长是当下舞蹈文化能够普及的原因,现代的舞蹈文化跟骆越时期的舞蹈文化相比只能是更加进步和更加和谐,但由于现代的舞蹈文化缺乏足够的精神支撑,从而导致现当代的舞蹈文化同骆越时期的舞蹈文化相比缺乏动机,缺乏民族性。因此,通过对骆骆越舞蹈文化的探究,能够梳理骆越舞蹈的传承发展情况,为骆越舞蹈文化传承提供理论依据。针对骆越舞蹈品牌教学体系建设的探讨,能够为骆越舞蹈的发展规划好方向,能够为民族音乐与舞蹈的教学发展提供借鉴和理念指导。有利于拓宽原生态舞蹈研究的文化视野,能够丰富舞蹈学理论研究基础。

舞蹈文化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通常采用口传身授和言传身教来进行教学,而学生并没有很好地理解舞蹈文化所表现的内容,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跳这段舞蹈。而将骆越舞蹈文化对学生进行很好的介绍,让学生有了很好的了解以后,学生在舞蹈创作和联系中都会有一种非理论的文化内涵蕴藏其中,学生若是能够很好地感受并表现出来,则可以在未来的舞蹈文化中增添一份独特的民族性,而骆越舞蹈文化正是民族性最好的表达。

以骆越舞蹈、骆越文化为起点,辐射到民间音乐与舞蹈的专业课程建设,并以些经验在其他中职学校的艺术教育学科进行推广应用,使广西中职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走向精品,并通过艺术教育品牌专业建设,使广西原生民间民族文化艺术得到广泛传播和传承,使其在新的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并得以永久共存。

以骆越文化理论为背景,分析民族音乐与骆越舞蹈的特点,融合骆越舞蹈发展史、文化特色、专业术语等内容,归纳总结骆越舞蹈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民族精神,完善骆越舞蹈文化的教学理论,编写骆越舞蹈教学样本课程,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积累舞蹈理论,以更加专业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进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论内涵和文化底蕴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与舞蹈的学习。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由灌输性向自主探究性教学转变,利用先进的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利用视频、动画、图片、音乐剧等积极创新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赋予骆越舞蹈新的内涵,让学生感知骆越舞蹈的魅力,提高学生对骆越舞蹈及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学习兴趣。建立骆越舞蹈教学信息库,形成教案、课件、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线上学习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意识,构建和谐的骆越舞蹈教学课堂,使学生在探究中夯实基础知识和技能并提升舞蹈综合素养。

学校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因此学校需要对骆越舞蹈发源地、骆越舞蹈代表作品演出剧场及骆越文化典型地区进行走访调研,了解骆越文化的起源、发展,了解骆越舞蹈代表作的风格、情感等内涵,为研究骆越舞蹈的创新打开新思路。学校还可以尝试利用先民的舞蹈文化来传达舞蹈文化中的民族特性,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舞蹈中所表现的民族特性。学校可以从骆越文化是如何发展,以及骆越舞蹈文化是怎么起源作为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了解骆越舞蹈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在采用出土的文物上面描写的舞蹈动作,经过老师的理解和提炼后在起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4]。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经过学习后再进行汇报表演,让远古的骆越舞蹈文化在当今焕发生机就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骆越民族,了解先秦至秦汉时期的历史,起到教化作用。

教师可以将骆越舞蹈艺术同需要学习的舞蹈种类进行融合,尝试寻找到一条合适的教学路径。教师可以尝试将骆越舞蹈中出现的某些标志性的动作进行拆分,然后将其连贯的舞蹈动作变化成一帧一帧的肢体动作,目的是将该舞蹈动作还原成日常生活平常的动作,在还原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锻炼自己的逆向思维能力,就会主动思考骆越人民是如何将这些日常动作提炼成舞蹈动作的。这种逆向思维能力的提高就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可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舞蹈艺术创作中寻找到一个汲取创作灵感的宝贵经验,而这段经验会让学生成为舞蹈艺术海洋中的不断被激起的海浪,而这一波一波的海浪可以一下一下地击打和启示着所有热爱舞蹈的人,从而起到舞蹈的教化作用,为舞蹈艺术贡献新的活力。

教师要在舞蹈教学中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奠定其理论基础。重中之重在于骆越舞蹈文化教学体系的实践,通过实践真正实现骆越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舞蹈技能的提高,并通过系列实践活动的参与,使骆越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教师可以分析骆越族特有的女巫舞,将其动作统计出来,利用到当前的舞蹈教学实践中。女巫舞的基本舞蹈动作大约16种,其动作包含原地和舞姿的变化,行进和跪地以及滚地等技巧动作,这些动作不单是单一动作组合,而是伴随着舞姿的变换而不断旋转和跳跃的。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动作先拆分后组合,将传统的骆越舞蹈在当代进行新的创新,用那些来自先民的动作表达当代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走访骆越舞蹈起源地及骆越文化典型地区,对民间壮族原生态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和骆越文化的音像、文字资料进行梳理,对代表作品的演出单位进行采访,对作品的创作思路、内涵、风格、情感等进行了解,获取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去深入挖掘舞蹈的民族性。教师要探索骆越舞蹈文化所表现的民族性,了解骆越族为何会出现如此动作,将这些动作所表现的文化特性以及所蕴含的民族性充分理解,在今后的教学编舞中加入当代民族性。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尝试改编,丰富当前舞蹈艺术的形式,让其情绪变得更加饱满。

以表达为基础,让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内容不断进行良性发展,让更多人接触和学习到其中的精髓。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启发学生,学生才可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富有民族性的作品。

结语

创新的骆越舞蹈文化教学实践体系能够提高学生对骆越文化的了解,激发对骆越舞蹈的学习激情,提高自身舞蹈技能水平。将骆越舞蹈文化融入现代的教学实践,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为当前舞蹈文化增加精神文化内涵。向学生讲述骆越舞蹈文化是如何进行发展的,启发学生进行更多的舞蹈创作,提醒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让学生在舞蹈中利用生活中某些属于自己的场景,来更好地表现自己。通过多样形式的实践,促进学生积极参加骆越舞蹈演出和比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演出和比赛,使骆越舞蹈、骆越文化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传播。总结与反思在新形势下对于骆越舞蹈文化的传承及课堂教学方面的经验,总结归纳出艺术特长生特色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和基本策略,并进行推广应用于符合学校的舞蹈专业特长生。以骆越舞蹈品牌教学为核心,以新思维、新技术对课程进行创新性的体系构建,从而对原生民间民族音乐与舞蹈艺术的教育品牌教学建设提供新的方案策略。以骆越舞蹈文化为立足点,对原生民间民族音乐与舞蹈进行品牌专业教育概念厘定,对广西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培养进行了重新办界定,有效促进广西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对品牌课程的推广应用,广西原生民间艺术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继承,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促进广西原生民间艺术文化的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骆越舞蹈动作
学舞蹈的男孩子
骆越•印象系列设计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动作描写要具体
南宁市博物馆馆藏西周铜盘赏析
骆越花山岩画的稻作文化解读
西瓯、骆越的出现、分布、存在时间及其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