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

2022-02-09 12:19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包正
河南农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商业性金融业务政策性

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包正

农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政策性金融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推动作用。近年,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河南省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为了推动全省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必须要聚焦于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深入研究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构建完善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解决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前正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背景之下,农业的发展聚焦于解决“三农”问题。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业务情况来看,“十三五”时期是支农力度最大、作用最为显著的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之下,农业政策性金融必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主动承担起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大力支持农业项目,搭建系统性的金融业务服务平台,助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有助于协调区域发展

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是推动农业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必须要发挥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加强区域间金融机构的合作,把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机遇,借势而上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三)农业政策性金融是稳定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保障

作为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具有本质的不同。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必须要发挥出自身的调控作用,全力配合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稳定金融体系。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在保障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河南省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历程较短,在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缺乏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约束,主要是按照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法律体系以及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自身的管理规定进行监管。农业政策性金融法律体系的不健全虽然不会在短期内对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但农业政策性金融与一般的商业性金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从长远来看,现行的法律体系不利于对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约束,同时还容易造成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走向商业化,违背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初衷。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边界模糊

国务院2014年针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方案的批复当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对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实施分账管理、分类核算”。但是就目前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而言,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性金融业务在组织架构的设置、财务核算的方式以及财务数据的统计等方面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分账管理,不同业务体系之间的财务核算存在混淆的情况。这就使得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边界模糊,容易引起交叉管理的问题。

(三)农业政策性金融缺乏健全的风险补偿机制

与商业性金融业务相比,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所服务的一般都是中长期农业发展的项目,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及安全管理、经济欠发达领域的重点项目等,使得农业政策性金融所服务的对象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当前,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发展当中缺乏健全的风险补偿机制,面对资金缺口大、投资周期长的项目,部分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打击。

(四)农业政策性金融资金充足率不足

资金的充足率是衡量政策性金融机构稳健经营能力及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但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存量与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资金充足率不足会直接导致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受限,制约农业金融的供给能力。

三、农业政策性金融助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明确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战略定位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要明确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战略定位。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把握政策性金融服务的重点,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以政策性金融服务为主,大力扶持国家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农业发展项目,发挥出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于农的职能,聚焦“三农”问题,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现实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法律体系,加强法治建设,参考商业性金融体系的法律法规,结合全省情况,明确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差异,把握二者的边界,通过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法律体系,提高监管力度,保障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的水平;最后,要健全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治理架构,在省级金融部门的部署之下明确落实治理主体、划分管理责任、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满足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需求,为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二)加快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创新改革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创新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建立动态化的调控机制,把握住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借鉴优秀省份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经验,做好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充分衔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之下,灵活调整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的方向,明确划分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范畴,重点关注“三农”问题的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加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方面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创新信贷模式,迎合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创新金融服务的形式,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依靠创新驱动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工程项目,推动农村经济、文化、产业、教育等协同发展,发挥出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服务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支持。

(三)提高农村政策性金融风险控制能力

首先,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在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盈利能力。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针对一些中长期、高风险的农业发展项目应当给予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一定的风险补偿。其次,要搭建完善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借鉴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经验,结合自身特色开发和引进相应的风险防控工具,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最后,要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政策性金融业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主动规避潜在的金融风险。

四、结论

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是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体系,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确保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的规范化,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商业性金融业务政策性
山西首个政策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落地
2022-2024 年广东省政策性渔业保险
绿色金融回顾与展望
罗克辛刑事政策性刑法体系批判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金融业务拓展策略探讨
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业务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装置艺术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商业性
浅谈中国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