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业设计 提升学科素养
——小学科学健康教育多元化作业的设计策略

2022-02-09 07:30陈云霞李艺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式作业核桃仁袋子

陈云霞 李艺 _ 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不同类型的作业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要丰富作业类型。

下面,以健康教育为例,谈谈如何开展多元化作业设计。

游戏式作业

游戏式作业,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设计游戏式作业。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袋子里面有什么》时,教师通过设计“猜一猜”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和作用。课上先让学生不打开袋子,运用摸一摸、闻一闻、摇一摇等方法,猜测袋子里面有什么,然后再利用耳听、鼻闻、手摸感受并辨别物体,最后打开袋子,运用眼看、舌尝等方法进一步辨别物体的特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五种感觉器官是相互配合、密不可分的关系,初步认识到保护器官的重要性。

■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对物体进行有序观察

建模式作业

有些事物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此时,可以通过建模使其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脑的功能》时,学生通过学习资料、观察脑模型和核桃仁的样子,对脑的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两人一组完成建模作业,即参考相关资料和核桃仁的样子,用超轻黏土制作一个脑模型。在制作中,学生能够自主地进一步仔细观察脑的结构,更加准确地发现小脑与脑干的位置关系、脑沟回遍布的区域等。同时,教师也会通过学生的建模作业,发现学生对脑结构的认知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人的大脑沟回并不是均匀遍布在大脑皮层上,而是在大脑顶部有一个较深的沟,把大脑分为了左右两个半球,从而既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同时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提出新颖而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人脑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特征

活动式作业

生命安全与健康知识、能力、态度意识,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上,教师要切实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形成实践能力。

例如,在《脑的功能》一课中,教师课前布置预习作业——砸核桃,让学生观察核桃仁的样子,找一找核桃仁上的“沟”和“回”。学生不仅仔细观察了核桃仁的结构,还通过砸核桃皮这一实践活动,发现如果使用力量过大,核桃皮碎裂的同时,里面的核桃仁也极易被砸碎,观察不到完整的核桃仁。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迁移思考,体会脑对人体的重要性,认识到大脑非常脆弱,容易受伤,要保护好我们的大脑。

调查式作业

小学科学课程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命观念,形成对生命的积极情绪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提升社会责任感。

以传染病防治为例,首先学生要对常见传染病有一定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防治传染病。例如,针对新冠肺炎疫情,课前让学生调查新冠肺炎疫情的危害和疫情进展的情况,了解学校、社区防控疫情的措施,以及计划免疫的实施情况等。在课上,学生基于课前调查,思考讨论如何预防传染病。通过调查式作业,学生体会到,细菌、病毒就在我们身边,要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注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多元化的作业设计策略,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在学习新单元之前,教师要先作好铺垫,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锻炼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动手实践、创新探索等为主,让学生的科学观念在作业中实现升华,科学思维在作业中得到发展,探究能力在作业中逐渐形成,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式作业核桃仁袋子
如何借信息技术优化“自助餐”式初中英语家庭作业
威风凛凛的东北虎
对比与探索
对比与探索
把手放进袋子里
熬膏煮汤多样化——谈谈核桃仁的食用
核桃仁巧治感冒
我们都有“袋子”,你有吗?
取米
我国首次进行页岩气“工厂化”四井同步拉链式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