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走向“学”

2022-02-10 02:37丽水市小学科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小学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素养中心

丽水市小学科学教研员 正高级教师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浙江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

陈志强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并定义了科学课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那么科学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呢?我想,除了首先提升我们自身的科学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一节一节的科学课、通过不断改进科学课教学来培养。而教学从基本要素看,除了教材等教学资源外,还应该包括“教”(包括教师及教师的教)“学”(包括学生及学生的学)和“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三个方面。然而当前的问题是,教师主要习惯于,甚至只着眼于“教”的研究,而对“学”的研究还处于缺失状态,包括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一涉及“学”,同样处于忽视与缺失状态。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学”是为“教”服务的:教师总认为课堂上存在学生配合的问题,学生也觉得应该配合教师上课。这就告诉我们,传统的重视“教”不重视“学”的教学必须改革了。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更要研究“学”,而且“教”与“学”二者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是有主次、先后的。“教”的研究是服务于“学”、依附于“学”的,“教”的研究也应该建立在“学”的研究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关注重心要改变,要从研究怎么“教”转到研究怎么“学”上来,要先沉下心来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再返回来研究教师怎么“教”更有利于学生“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从“教”走向“学”。

从“教”走向“学”,表面上看是一句口号,但实际上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一线教师又该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首先需要实现两大立场的转变

一是“学生立场”的转变。学为中心,以生为本,学生才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永远是为“学”服务的。我们必须重视对学习主体的研究,要认识到他们是一个个在天资、兴趣、背景、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独立个体;也要认识到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更不是等待园丁“修整”的林木;还要认识到进入课堂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因此,我们首先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走出来,走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探究、实践与思考,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中心,让学习在学生身上真实发生。

二是“探究立场”的转变。知识固然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知识的过程,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是可教的,而素养是不可教的。素养必须通过主体的实践性活动,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解决问题才能形成。传统的科学教学主要完成的还是科学知识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科学课所承担的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过程。我们要从原先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走出来,走向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我们要重视和强化学生的亲历体验与探究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并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之,素养导向的科学课教学改革,需要我们从囿于“教”的研究中走出来,向着注重“学”的研究方向推进。而在这个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实现“学生立场”“探究立场”两大转变,真正从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知识中心走出来,走向学生、走向学习、走向探究。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素养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