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2022-02-10 02:37黄宝生福建漳州市龙文区坂上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信息技术作业

◇黄宝生(福建:漳州市龙文区坂上中心小学)

“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使课堂教学成了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主阵地。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就需要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以此为议题,本文探讨了“双减”政策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相关问题及措施。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双减”政策出台后,如何有效减轻学生学习和作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不少小学数学教师改变传统口头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期待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已经探索和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如有效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从整体的教学效果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认识不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在“双减”政策出台后,这种要求更加迫切。然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有不少小学数学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教学置于边缘化的位置;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尚小,过多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会使学生被多媒体课件中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声音所吸引,而忽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思想有一定的片面性,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合理把握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度,不仅能避免上述问题发生,也能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独特的魅力,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

(二)方法单一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重要性,但绝大多数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足。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仅局限于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课件以文字形式给学生展示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义及其他相关内容等,辅以相应的图片介绍。图文并茂的方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但是,这种单一的信息技术运用方式,并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是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思维活动的基础。然而,不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口头灌输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感觉数学知识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静相融等特点,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些特点为学生打造一个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的数学课堂,亦即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加深其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印象、记忆等。例如,在《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较大土地面积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如北京欢乐谷占地面积约为56公顷,天安门广场面积约为44公顷,香港迪士尼乐园占地面积约为126公顷,学校占地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等。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公顷、平方千米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件上展示的占地面积都用到了这些计量单位,你们想知道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面积有多大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本课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兴趣,还能初步体会公顷、平方千米的具体概念。

(二)拓宽视野,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乐学

单纯依靠数学教材中编排的知识内容进行课堂教学,不仅会导致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相对狭窄,也无法促进其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对网络中的数学素材进行搜集、整理、编辑、处理等,并将处理后的网络数学素材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然后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多种形式,将不同形态的数学知识展示出来,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另外,教师还要充分挖掘蕴含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用信息技术将数学文化展示给学生,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充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乐于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数学广角——优化》一课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探索“优选法”的过程以及“优选法”在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应用案例,以促进学生感受“优选法”中所蕴含的智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优选法”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切实感受用“优选法”解题的便捷性。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数学文化的魅力,乐学数学,还能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有限,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不少的数学知识较为复杂、抽象,尤其是图形、几何这两部分的知识点更是深奥难懂,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用口头语言进行教学,不少学生难以根据教师的讲解或描述想象、理解出几何体的空间形状的变化形成过程,且学生也难以发现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之间的变化规律和内在联系,从而易存在较多的学习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有研究表明,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可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点的总和超过90%。信息技术兼具视觉与听觉特点,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信息技术为例。交互式电子白板可随写随画,且能通过可视图形将静态知识变为动态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直观,从而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内容。例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梯形和长方形的关系。为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多媒体动画功能播放平行四边形平移变成长方形的过程,并利用电子白板的即时标注功能标注平移时平行四边形的两个角不能动。这样的展示教学,可促进学生更好地明白平行四边形通过平移可变成长方形。

(四)构建智慧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既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多是根据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教学评价相对片面,不仅无法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甚至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评价思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教学评价,亦即运用信息技术捕捉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如课堂学习注意力集中、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做课堂学习笔记等。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也能观察学生的这些表现,但受班级学生数量多、课堂教学时长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些内容,单纯以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易使一些学习态度端正,但学习能力相对不足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而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录制课堂教学全过程,教师课后再仔细观看课堂实录视频,就能发现一些学生的闪光点,然后,以正向的教学评价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就能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例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态度以及对本课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的教学评价。

(五)设计分层次的作业

“双减”之下,要求教师减少作业量,提升作业设计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作业模式。由于传统的作业内容大多局限于复习资料上的习题,整体较为粗放和分散,教师想要布置精细和系统的作业,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并归纳习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运用电子书包发布分层次的作业。教师可根据数学教材内容、教学进度等整理一些经典的题型形成作业库,在给学生布设作业时能按照某一章节、某一知识点或题型难易程度进行分类筛选;学生在做作业时,也能根据自身的现有数学知识水平、意愿等自主选择某种类型的作业,通过作业完成习题训练和相关知识点巩固。这样,不仅能大大节省教师布置作业的时间,还能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电子书包发布分层作业,分为简单的基础作业,如135÷15=?300÷20=?难度一般的作业,如(135+18)÷15=?(300+50)÷20=?难度较大的作业,如(135+18-60)÷15=?(300+50-40)÷20=?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选择相应层次的作业。这样,不仅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效完成数学作业,还能促进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从而产生持续不断的数学学习动力。

三、结语

在“双减”政策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是落实减负增效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数学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信息技术作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