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新书发布会新书导读

2022-02-10 06:58周汉民
关键词:两本书外交国家

周汉民

应赵启正主任的要求,就此次公共外交新书发布会,本人谈三点感想。

第一,公共外交的研究要有宏阔的历史纵横感。公共外交是国家外交的组成部分,国家与国家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公共外交始终伴随着国家外交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国家,自1949 年10月1 日成立至今,公共外交从发轫到发展走过了艰辛的路程,但也留下许多公共外交典型事例,比如:2008 年北京夏季奥运会、2010 年上海世博会、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

公共外交核心要义在于将国家的三种能力合一,凸显出独特的作用。这三合一是指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软实力以及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效叠加而产生的公共外交的巧实力。

第二,公共外交事业的推进需要有重要的理论建树和充分的实践范例。理论建树和实践范例,就是出版这两本书的原因所在。第一本是《公共外交》,是独著,是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纵横天下,呈现洋洋洒洒的公共外交艺术。另一本《城市外交》是合著,是两位主编把几十人的心得体会、学术文章收集在一起,形成城市外交应该关注的观点。两本书相得益彰。

我认为三个特点是明显的。首先,我们强调在数字时代,公共外交发展要有崭新的思考。其次,城市外交是公共外交重要的组成部分,绝对不能被忽略,且要真正提上议事日程。最后,我们不能现在就强调有多少理论可以涵盖公共外交,而应该思考什么样的题材可以总结提炼,最终上升为理论。《公共外交》这本书,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1)公共外交首先需要倾听;2)公共外交应该强调适时地提出倡议;3)公共外交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于文化;4)公共外交的载体在于交流,在于教育;5)公共外交的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方式是国际传播;6)公共外交在做一件事,就是树立国家品牌,所以讨论国家品牌的构建理论和相关的指标体系;7)公共外交不能独立独行,而应当结伴同行,因此强调相关的伙伴关系。

说到这两本书的借鉴意义,我认为:第一,体例新颖而完整,尤其首推《公共外交》;第二,案例具有说服力,通过案例的比照,可以发现我们的成就和不足在哪里;第三,《公共外交》这本书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思想体系;第四,《城市外交》的相关案例其实与人们很贴近。我现在从这两本书中摘一些话,全是原文,可视为我读这两本书的体会。比如作者说:“公共外交在于倾听对方的观点,并达成一种共识关系。”(见《公共外交》第2 页)作者说:“形象是权力的一个核心元素。”(见《公共外交》第17 页)作者非常明确地谈到公共外交和政治宣传是有区别的。有一句话特别有穿透力,令人心潮澎湃,那就是:“地球上只有一种超级力量,这个超级力量就是公共舆论。”(见《公共外交》第23 页)然后谈到这个时代的信息已经武器化(见《公共外交》第27 页),认为健全的公共外交必须始终以倾听为基础。作者谈到成功的公共外交实践,总结起来构成英文单词success。他说:这个success 第一个s 是simplicity,要简单明了;u 是unexpectedness,即公共外交要出人意料;c 是completeness,要真实具体,不能虚构;第四个字母c 是credibility,要令人信服;e 是emotional,要富有情怀;第六个字母s 是stories,要学会讲故事;最后一个字母s 是success,最终达到成功。这个success 的总结引人深思。同时,我推荐大家认真读一读第245 页公共外交合作的9 个步骤和第250 页伙伴关系的十大秘密。《公共外交》一书的结束语说:“什么对人最重要?希望。公共外交可以传播希望,公众本身就是希望。”这也代表了我对这些书的态度。

说到翻译这两本书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两本书离人们很近,说了很多中国的人和事。比如第一本书《公共外交》,开篇写了一桩事:2012 年2月12 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访爱荷华州的马斯卡廷,去他的房东家里做客。这个故事,就叫做公共外交。所以我们想通过翻译这两本书,将这些故事呈现给中国读者。

《公共外交》第4 页引用了孔子的话,用得很好很恰当。书里说,孔子说“以德服人”,孔子又说了一句话,叫“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意思是,好多人不服你,你要做什么事呢?你要修文德,人家就来了。作者懂兵书,第5 页引用孙武的名言:“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孔子、孙武两位的原话用在这里,隐含了软实力。中国人对这位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是多么推崇,他讲到几代中国领导人推崇这个观点,然后他在第35 页引用孙子的名言,如何知敌呢?怎么了解敌人呢?沟通。再引用孙子的话,表明倾听是治国的核心所在。特别在第37 页引用唐太宗的话,“倾耳虚心,伫忠正之说”。公共外交就是要伫忠正之说。作者在104 页谈到2005 年华盛顿肯尼迪中心的中国文化节;在第115 页提到了我们的孔子学院;在第116 页谈到中印两个国家合拍的《大唐玄奘》;在第117 页谈到中美乒乓外交;在第134 页谈到唐太宗当时设立吸引留学生的国子监,从“蛮夷”共引来了8 000名留学生;在第138 页谈到庚子赔款的留学生项目;在第145 页谈到刚刚去世的杨福家教授所创立的诺丁汉宁波分校;在第152 页谈到我们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交流项目;等等。《公关外交》谈中国的时与势,妥妥贴贴,正正当当,说出来可以响响亮亮,堂堂正正。

另一本书《城市外交》。在这本书里,关于我们国家,作者在第61 页谈到国家规模的一些核心指标问题;在第62 页谈到我们参与14 国东亚海洋战略;在第65 页至71 页,用了整整7 页的篇幅谈厦门如何治水并成为世界范例;在第114 页谈到上海西外滩的文化长廊;在第116 页谈到中国已经有了5 000 家博物馆;还谈到兵马俑跑到美国去了,叫“永恒的守卫”。可举的例子实在太多,我写的读书笔记,足足8 页。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道不远人,而我们翻译的这两本书就是道,离人们很近。

下面谈最后一个问题。本人兼任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的理事长,我们对待公共外交,第一步是借鉴。去年翻译的这两本书,填补了今年这方面出版的空白。这两本书原本意在参加书展,但由于疫情,书展遥遥无期,所以有了今天的发布会。我们今年的任务是再翻译两本。有了这些敲门砖,我们就可以著书了。

在座这么多的专家,只要有人振臂,我愿意加入其中,我们能写出关于上海的公共外交实践方面的书。这本书的内容可以很恢弘,它有宏阔的历史纵横,举三个例子。第一,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多少年来做一件事,搞公共外交对话,如中国的古语所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协会每年举办一次公共外交对话会,启正主任每次都在对话会上发表讲话,其原始资料都在,这可以成为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公共外交对话的成效。第二,2013 年9 月,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从2013 年到今年,正好10 年,上海公共外交协会每年组织一次“走出去”系列论坛,每年设定一个方向,主线是顺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将这10 年的资料好好整理,就是一桩大事。第三,这场两年前突如其来的世纪疫情,期间我们做了什么?沟通。疫情期间我们开了江上会客厅。当时,黄浦江上的游轮全部停摆,一点业务都没有,上海公共外交协会提出倡议。首先,启动停摆的游轮,多少可以维持商家生计。其次,黄浦江作为母亲河是最好的恳谈场所,让人们融入其中,成为自己人。我还记得第一次会上我说过,“我们”没有“我”和“你”,只有“我们”。恳谈最要紧的是每次对话会让参与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恳谈会上我们使用一款小设备,就是语音翻译,各个国家的人来开会,不用翻译,机器打开,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甚至韩语、柬埔寨语等都可以自由选择。我们带着这款小机器,在江上举行公共外交对话活动,在岸上的浦发银行大楼也举行过一次。我们还将和黄浦区合办“江上会客厅”这个重要的公共外交活动。

以上可知,公共外交到底可干什么,为什么要出这两本书。首先,中国的公共外交有自己的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有比较有鉴别才能发展”,这是我们引进这两本书的原因之一。第二,这两本书将促使我们对中国的公共外交、上海的公共外交进行总结,书中已经形成的思考可以作为其基础。第三,公共外交事业是值得重视的事业。今天在座有大学者,有出版家,有大学教授,有公共外交协会的人士,也有中华职教社的同志们。我们大家同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聚在一起,就是为了一个目的,既然公共外交是众人的事,就让我们一起把众人的事做好。

猜你喜欢
两本书外交国家
有趣的“拔河”比赛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一口“仙气”
两本书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