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2022-02-11 00:33贾彦龙
乡村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圆环猪只患病

贾彦龙

(渭源县北寨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渭源 748200)

0 引言

1 发病机制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P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猪圆环病毒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主要分为Ⅰ、Ⅱ两种血清型,其中Ⅱ型PCV(PCV-2)具有致病性。PCV主要存在于猪只部分器官(肺脏、脾脏、扁桃体)的淋巴组织中,进而侵害猪只的免疫系统。此外,猪圆环病毒可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共生,导致患病猪只体内单核细胞数量增多,B、T淋巴细胞中CD4+数量减少,干扰细胞的正常增殖,形成免疫抑制后导致猪只自免疫缺陷[1]。

2 临床症状

感染猪圆环病毒的猪只由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同,故其在临床上的表现也不同,主要分为以下4种。

2.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1周左右的仔猪感染猪圆环病毒后最易出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低沉、皮肤苍白、被毛蓬乱无光泽、行动迟缓,还伴有呼吸困难等呼吸障碍。部分患病仔猪会出现腹泻、神经紊乱等症状,出现概率较小但病死率极高。极少患病猪嗜睡或突然死亡,同时患病猪只的部分器官会发生病变,如出现心包积液,呈绒毛心状,肺伴有间质水肿、粘连。

2.2 新生仔猪先天震颤

只有新出生的仔猪感染猪圆环病毒后会出现先天震颤症状,病猪在躺卧或睡觉时会不停地颤抖。若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如气温突然下降或突如其来的异响等,都会引起颤抖加强。新生仔猪先天震颤可分为轻微、严重两种。严重震颤的仔猪在出生5~7 d内会因无法正常吮乳而饿死,存活下来的仔猪在14~21 d内机体会逐渐恢复。

2.3 妊娠母猪繁殖障碍

妊娠母猪感染猪圆环病毒后会出现繁殖障碍。病猪妊娠早期感染会出现胎儿死亡,妊娠后期感染则会出现流产,即使未流产,也会导致出现死胎、弱胎、木乃伊胎等。

2.4 猪增生性坏死性间质性肺炎

育肥期的猪只感染猪圆环病毒后会出现增生性坏死性间质性肺炎,主要表现为病猪生长发育速度受阻,育肥速度减缓,采食量下降,全身被毛粗糙无光泽。解剖病死猪,可以看到肺部明显肿大、炎症反应明显,间质变宽且在表面有红色的斑点,有大量坏死的细胞存在于肺泡内,且含有蛋白样的物质[2]。

3 病理变化

患猪圆环病毒病的猪只最显著特征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其中肠系膜、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后是正常状态下的2~5倍,切面白色;可在肺部发现炎症和肿胀,有橡皮样的弥漫性病灶;肾脏水肿,质地苍白,并伴有坏死灶出现;脾脏发生肿大;心脏脂肪和心内膜上有出血点,心包积液;小肠和结肠多肿胀并伴有坏死灶,肠系膜及腹部有黄染的脂肪;膀胱中有黄褐色的尿液;还有心肌炎等多种炎症出现[3]。

4 诊断方法

经验丰富的兽医可根据病猪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则需要结合患病猪的病理剖检及专业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目前,该病较精确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免疫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④环境管理:根据血站业务工作的具体流程,合理进行布局、分区。分为采血区和非采血区、清洁区和污染区,均需要隔离开来。确保采供血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加强环境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献血环境。由专人负责引导工作,指导献血者有序的进行检验和采血。采血环境应保持整洁卫生,并严格进行消毒,预防血液污染,并对报废血和受到污染的血液进行妥善处理,确保血液质量,采供血过程信息完整的记录在档案当中。

4.1 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诊断方法主要是采集患病猪血液后分离血清进行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胶体金检测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养殖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诊断。

4.1.1 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即ELISA。诊断人员用一次性采血器采集患病猪的静脉血,离心后分离血清备用,然后严格按照猪圆环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诊断试剂盒的使用说明对采集的病猪样本进行诊断。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较强的特异性、较快的诊断速度等,适合养殖规模较大的猪场进行大规模检测,且操作简单,可在基层进行推广普及。

4.1.2 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人员先要采集患病猪的血液并分离出血清备用,然后对照竞争性酶联免疫试剂盒的操作说明逐步进行操作。简要操作步骤如下:诊断人员先进行洗板,接着按照说明书在免疫板中加入抗原(即分离出的患病猪只的血清)、竞争试剂(即PCV-2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竞争30 min,最后加入显色底物后在酶标仪450 nm处进行测定,颜色越浅则说明检测结果为阳性,即可确诊该猪感染了猪圆环病毒。

4.1.3 免疫胶体金检测法。免疫胶体金检测法的原理是利用银显影液增强的标记效果,将还原的银覆盖在金颗粒的表面,提高胶体金的检测限度。诊断人员通过被标记到胶体金上的特异性抗体与细胞悬液涂片或组织切片中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抗原与抗体表面的结合位点,从而进行准确判断。该方法除了对Ⅱ型猪圆环病毒血清表现出极高的特异性外,不会对其他病毒免疫血清出现交叉反应[4]。

4.2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均是以PCR技术为基础,主要包括常规PCR、荧光定量PCR及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4.2.1 常规PCR。常规PCR检测方法历史悠久,且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诊断人员首先要采集患病猪的肝脏、肺脏等组织进行病毒核酸的提取,将其剪碎后置于2 mL的EP管中,加入PBS并进行研磨,反复冻融3次后离心取上清液,按照病毒DNA提取试剂盒的说明书提取样品中的DNA,然后用其作为模板进行PCR检测(具体PCR操作流程参考使用说明书),接着用高保真酶对PCV-2的16SrRNA进行扩增,最后对患病猪样品的PCV-2核酸进行检测。若在特点片段处出现了特异性条带,则说明该猪感染了PCV-2病毒。

4.2.2 荧光定量PCR。诊断人员首先采集患病猪的血液,将血液离心后获得血清,并采用核酸提取试剂盒进行病毒核酸的提取工作,然后制备猪圆环病毒的重组质粒标准品,接着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猪圆环病毒的核酸,并通过设置阴性对照来评估特异性,分别以重组质粒浓度的对数和Ct值作X、Y轴绘制标准曲线。当PCV在533~580 nm波长处出现了扩增曲线时,说明该猪感染了猪圆环病毒病。

4.2.3 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诊断人员首先要采集患病猪的血液,将血液分离得到血清,然后使用限制性内切酶从血清中分离出猪圆环病毒的DNA,接着进行凝胶电泳,并使双链的DNA变性成单链,再进行Southern印迹,将带有DNA的尼龙膜暴露于带有放射性互补核苷酸探针的溶液中,使探针与尼龙膜上特定选择的DNA序列杂交,最后将尼龙膜放置在X射线胶片上,产生放射自显影图,再根据RFLP分析以检测模式差异来确认多态性,从而对该猪是否感染猪圆环病毒病进行诊断。

5 治疗措施

5.1 常规治疗措施

第一,治疗人员可根据患病猪的体质量,按照0.1 mL/kg的剂量用炎康注射液对患病猪进行肌内注射,同时联合应用盐酸吗啉胍(具体用量可参照使用说明书),连用2 d即可。第二,治疗人员可将山药、麦芽各35 g,黄芪、洋参、山楂、甘草、白砂糖各20 g,黄芩15 g,桑叶10 g,红花5 g,以及复合维生素B(用量0.002 g/kg)混合后研制成粉末,混入饲料中对患病猪进行饲喂,一日3次。第三,对于抗病力较弱且已经感染猪圆环病毒病的猪只,治疗人员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猪的体质量,用白细胞干扰素和黄芪多糖注射液(各10 mL,充分混合)混合液,对3~10日龄的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分别注射1、2、4 mL/头,一日1次,连用3 d,以提高猪只免疫力和抵抗力;再分别称取黄芪150 g,党参、金银花、连翘各50 g,甘草25 g,板蓝根、茵陈各20 g,然后加1 000 mL水进行煎煮,共煎煮3次,待药水冷却至室温后再根据患病猪的体质量,按照1 mL/kg的剂量对猪只进行灌服,一日2次,连用5 d,即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5.2 患病仔猪的治疗措施

治疗人员可根据患病猪的体质量,按照0.2 mL/kg的剂量,对患病仔猪注射黄芪多糖,一日2次,还可对每头猪肌内注射聚肌胞4 mg,连用5 d即可[3]。该治疗方案适合治疗出现消化不良、腹泻、消瘦症状的仔猪。

5.3 患病母猪的治疗措施

治疗人员可在患病母猪日粮中分别添加利高霉素1.2 kg/t、15%金霉素2.5 kg/t、阿莫西林150 g/t,添加时间为母猪分娩前7 d和母猪分娩后7 d,共用药14 d即可[5]。

5.4 患病公猪的治疗措施

治疗人员应该根据患病公猪的体质量,按照1.5 mL/kg的剂量对猪肌内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一日1次,连用3 d。同时,为了防止发生继发感染,治疗人员需要在猪饲料中拌入头孢噻呋钠水溶性粉4 g/kg,一日2次,连用5 d。

6 预防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可有效减少养殖场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及流行。第一,养殖人员要做好圈舍的消毒工作,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每15 d进行一次全面、严格的消毒,确保圈舍的清洁卫生。第二,养殖人员要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对养殖场进行通风换气,并在炎热的夏季做好降温工作,在寒冷的冬季做好保暖工作,以确保为猪只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有效避免生猪因应激导致免疫力低下带来的疫病。第三,养殖人员要做到科学饲喂,根据猪只的营养需求制订适合不同阶段猪只的饲料配方,严格把控饲料质量关,禁止饲喂发霉变质、冷冻腐烂的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中草药制剂(板蓝根、蒲公英、黄芪多糖等)、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益生元等),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猪只发生猪圆环病毒病。

6.2 疫苗免疫接种

疫苗免疫接种是各畜禽养殖场有效减少疫病发生的重要预防手段之一,因此制定科学高效的免疫程序至关重要。养殖人员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制度,并做好疫苗免疫接种相关工作,减少疫病的发生及流行。为预防猪圆环病毒病,养殖场要加强猪圆环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在妊娠母猪产前四五周内对其接种Ⅱ型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在仔猪出生后两三周内对其接种疫苗,疫苗接种量按照说明执行。养殖人员对猪只接种疫苗时要事先了解疫苗免疫方法及用量,保证免疫效果和免疫质量,以进一步降低猪群的带菌率,提升猪群的免疫力。

6.3 科学引种繁殖

科学引种繁殖可减少养殖场疫病的发生。第一,养殖人员在引种之前要确保所引进猪只的健康,提前对猪只所在猪场的疫苗接种情况、猪只的免疫抗体等进行详细检查,并进行抽血检测,必须由引种地的检疫部门出具健康检疫证明。第二,在运输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做好运输车辆和运输人员的消毒工作,避免运输过程中猪只感染某些疫病,并尽量缩短运输的时间和距离,避免过度颠簸造成猪只应激,或在运输之前适当在饮水中加入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预防。第三,新引入的猪只到达场区后,一定要在隔离后进行混养,一般需要对新引入的猪只进行一个月的隔离,隔离圈舍与其他圈舍的距离要大于50 m。在隔离期间,养殖人员要对引入猪只完成高发传染病的检测,确定引入猪只未携带其他病原后再和原猪群进行混养。

7 结语

近年来,猪圆环病毒病在各地养殖场普遍发生,给养殖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生猪养殖人员要充分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基础知识,掌握先进科学的诊断技术,对该病进行科学治疗及防控,以保障养殖场的效益,推动生猪养殖业发展。

猜你喜欢
圆环猪只患病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五环填数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巧剪圆环
转动戒指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