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三门江林场杉木种植与管理对策

2022-02-11 00:33黄胜权
乡村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杉木林场整地

黄胜权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广西 柳州 545000)

0 引言

杉木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栽培的针叶速生树种之一,在广东、广西、四川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种植,如今其种植面积已经占据全国主要优势人工林树种的1/3。中国木业网显示,广西作为杉木中心产区,“十三五”期间杉木种植总面积已经超过150.408 5万hm2,蓄积量达到12 923万m3,杉木成为广西木材生产与出口的主要树种。基于此,笔者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以下简称三门江林场)杉木种植技术与管理措施展开分析,旨在提高杉木产量与产值。

1 杉木生长习性与特点

杉木属高大乔木,其幼年树树冠呈塔尖形,树皮呈灰褐色或深褐色;成年树树冠为圆锥形,大树胸径2.5~3.0 m,小枝轮生,大枝平展,侧枝基部为二列状,雄球花为圆锥状,梗短、扁平、有光泽。杉木花期为4月,6—7月果实成熟。杉木属于亚热带树种,喜温、喜湿、喜光照,广泛分布于我国两广地区。但杉木怕风、怕旱、不耐严寒,极端生长温度为-17 ℃,适宜生长温度为15~23 ℃,适宜生长的降水量为800~2 000 mm[1]。与其他速生树种相比,杉木对土壤要求较高,更加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湿润的酸性土壤中,且杉木没有明显主根,侧根发达,根系较浅,但穿透力强,再生能力强。

2 三门江林场杉木种植优势

2.1 自然优势

三门江林场位于柳州市,全年雨量充沛,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且夏长冬短,光热水气资源丰富,年日照时间1 250~1 570 h。三门江林场年总积温为5 700~6 800 ℃,年降水量在1 345~1 940 mm,土壤以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为主,沙土和黏土均有。三门江林场土层较薄,以酸性土壤为主,但土壤肥力较好,因此适合杉木生长。可见,三门江林场具有杉木种植的自然优势,适宜杉木生长发育。

2.2 政策优势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柳州市将杉木种植作为当地致富新路径,积极落实相关奖补政策,提高林农种植积极性。在“十四五”时期,三门江林场将利用政策优势,立足当地发展现状,围绕经营目标,着力打造特色示范点和杉木高产林,以此增加杉木产值,使林场步入高质量发展征程。2021年,三门江林场总经营面积超过66 700万m2,林场总资产超60亿元,森林蓄积量超过670万m3,且已经营造6 670万m2杉木高产林。由此可见,三门江林场政策扶持优势同样显著。

3 三门江林场杉木种植技术

3.1 良种选择与育苗

在种植之前,技术人员应选择经省级、区级以上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良种,如广西可选用的杉木良种有黔杉5~9号、湘杉43、湘杉300、湘杉68等。经试验研究,在桂北低山坡测点,28年生黔杉9号胸径28 cm、树高19 m、材积量0.47 m3,木材基本密度平均值为0.29 g/m3,具有生态适应性强、速生、丰产等优点。在确定良种之后,技术人员需要根据三门江林场内部土壤情况、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育苗方法。杉木常见育苗方式有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和组培育苗。播种育苗是在每年11月杉木果实成熟期,技术人员将果实采收后摊晒7 d左右,等球果干燥开裂,经过风选或筛选,得到发芽率为30%~50%、千粒质量为5.9~9.7 g的种子,贮藏1 a以上进行春播。扦插育苗是技术人员从杉木母体切取茎、根作为插穗,并在适宜条件下扦插插穗,为杉木生根创造良好条件的育苗技术[2]。但以上两种育苗方式对环境和立地条件要求较高,三门江林场仅在特殊条件下会选择以上两种方式,无特殊条件下均采取组培育苗方法。技术人员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在特制培养基中培育苗木,在苗木长到一定规格后,满足1级苗或2级苗要求再上山造林。采用该种方法造林成活率高,可以摆脱杉木传统育苗劣势,解决苗木生长参差不齐问题,有助于保证林相整齐。

3.2 造林地选择与整地

技术人员要根据杉木生长特性,选择合适造林的区块。杉木喜温、喜湿、怕风、怕旱,对土壤要求较为严格,而三门江林场内部土壤类型较多,砂岩、页岩、花岗岩等风化而成的土壤分布不均,土壤整体呈酸性或微酸性。因此,三门江林场应尽量选择土壤腐殖质含量高、通透性好、疏松湿润、排水灌溉条件良好,土层厚度25 cm以上,立地指数大于16的地块造林。三门江林场多选择在山坡和山脚(山麓)造林,或者是在主产区边缘地造林,要求立地指数不小于14,海拔不超过800 m,朝向为东南向(即迎风坡)。

三门江林场以往整地方式为火烧炼山法,即工作人员将林地上的杂草挖起、暴晒、清除。但是,采用火烧炼山法会破坏土壤中的有机质,降低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因此,三门江林场当前常用整地方法为带状整地法、块状整地法、全面整地法等。其中,对于坡度为25°及以上地区,三门江林场统一采用沿等高线带状整地法。该类地区腐殖质层较薄,黏土类土壤发育较好,实施带状开垦可有效提高土壤层疏松度,发挥土壤资源优势。对于坡度大于15°、小于25°的地区,三门江林场多使用块状整地法,根据具体坡度灵活调控整地深度。坡度越高,整地深度越浅;坡度越低,整地深度越深,但整地深度总体维持在25~40 cm。对于坡度小于15°的地区,三门江林场尽量利用全面整地法。与其他整地方法相比,该种整地措施整地深度最深(维持在30 cm以上),通过深翻、深耕提高土壤疏松度和孔隙度。

3.3 测土配方施肥

三门江林场土壤类型较多,土层厚度不均匀。因此,为及时满足杉木所需营养,三门江林场对每块造林地土壤微生物含量、酸碱性、土层肥力状况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然后依据检测数据施用肥料,确保杉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养分充足,以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证杉木高产、稳产。经测量,三门江林场某样地土壤养分状况为全氮含量0.62 g/kg(<标准值1.0~1.5 g/kg)、碱解氮含量102 mg/kg(>标准值60~90 mg/kg)、有机质含量25 g/kg(>标准值10~20 g/kg)、全磷含量1.12 g/kg(>标准值0.75~1.00 g/kg)、速 效 磷 含 量12 mg/kg(>标 准 值5~10 mg/kg)、全钾含量4.6 g/kg(<标准值5~10 g/kg)、速效钾含量44 mg/kg(<标准值50~100 mg/kg)。由此可见,该地块氮元素、钾元素含量较低,因此技术人员根据地块实际情况施加氮肥和钾肥,667 m2施加量分别为250、30 kg。

3.4 移栽与密植

三门江林场利用组培快繁育苗法,选用一两年生杉木大苗造林,栽植季节为12月至次年2月,根据当地天气情况灵活选择栽植时间。通常情况下,杉木以春季移栽为宜,天气选择小雨天或阴天,此时造林地土壤黏着,水分含量适宜,造林后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在一起,有助于幼苗生长发育。在杉木定植时,技术人员根据苗木高度和挖穴深度确定栽植深度[3]。若苗高在40 cm以下,栽植深度约为20 cm;若苗高大于40 cm,则栽植深度约为25 cm。杉木定植时要确保根系舒展,苗木直立,土壤压实。

三门江林场根据《广西杉木速丰林综合标准》和造林目的,合理控制造林密度[4]。例如,培育杉木大径材时,林场适当降低造林密度,在立地指数18以上地区合理稀植,667 m2地块种植90~120株;培育小径材时,林场适当增加造林密度,在立地指数18以上地区密植杉木,667 m2地块种植120~160株;如果立地条件较差,即立地指数低于14,则667 m2种植杉木110株左右。

4 三门江林场杉木管理方法

4.1 林间管理

在林间管理环节,技术人员应根据杉木长势进行精细化抚育,每年抚育2次,分别为4—5月和9—10月;如果造林地杂草繁茂,应增加杉木抚育次数,每年3次,第1次在3—4月,第2次在7—8月,第3次在10—11月。杉木林抚育内容为除草、扩穴、除蘖、松土。技术人员一般利用草铵膦除草,每667 m2施加量为100 mL,在杂草二三叶期施加;并对林间1~3年生杉木沿冠幅向外挖土扩穴,施有机肥;及时剪除杉木侧生枝、小枝,以此巩固树势,避免消耗过多养分;利用松土机粉碎结块的土壤,提高土壤孔隙度,加速杉木根部呼吸作用,提高矿物质和营养物质交换速率;及时观察黄叶、落叶枝、空洞枝,第一时间清除残叶,切断病虫害传播路径。

技术人员如果发现杉木苗木枯黄或者长势不佳、林相不整齐,可根据实地情况追肥,追肥时间一般为造林后第2年5—6月,一次性施加氮磷钾复合肥,每株施加量为150~200 g。对于中龄杉木林,技术人员应在第2次间伐后施肥;对于近熟林,应在主伐前5~10 a追肥,以提高林分蓄积量。施肥时,技术人员尽量采用沟施法,沿树的两侧开施肥沟,沟宽10~20 cm,长40~60 cm,深度为18~20 cm。幼树施肥均一般距树干45 cm,追肥前适当松土,以此提高肥效。

4.2 病虫害防控

4.2.1 幼苗猝倒病。幼苗猝倒病是杉木纯林中常见的严重病害,多发生于4—6月[5]。杉木幼苗感染猝倒病后种芽、茎叶呈腐烂状态。产生这一病害的原因是造林之前土壤潮湿、板结,易引起根系腐烂;若造林地苗木密集,林间密度过大,病菌易进一步感染幼苗。由于杉木常在茎叶木质化前根茎处感染病菌,因此多在造林3个月左右出现猝倒。此时技术人员可以利用75%五氯硝基苯500倍液、25%敌克松乳剂2 000倍液、50%福双美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治。

4.2.2 双条杉天牛。双条杉天牛属于钻蛀性害虫,取食杉木树皮和枝叶,阻断树根、树干、枝叶间养分、水分输送,导致杉木长势衰弱,直接影响杉木速生丰产性。广西双条杉天牛暴发期集中在8—9月,林间受害率在20%~25%。双条杉天牛幼虫在木质部表面蛀成不规则坑道,并排出少量细碎粪屑,长此以往,树势衰弱,杉木易倒伏且生长缓慢。此时技术人员可利用25%杀虫脒水剂1 000倍液、50%甲基氧化乐果乳剂2 500倍液,重点喷洒杉木流脂处,防治效果良好。

5 杉木造林地管理注意事项

人畜破坏、自然灾害影响、管理不善、造林方式粗放等,可能导致林地产量低,杉木生长质量差、生长速度慢,不利于杉木高产林的营造,此时林场需要对低产林地进行改造。三门江林场低产林改造措施主要有补植并提高林地密度、皆伐重造、营造混交林等。

5.1 补植并提高林地密度

三门江林场对于条件较好、林分较为整齐的地块进行适当补植,尤其是杉木幼树损失较多的地方,适当增加杉木种植密度。在清理林地之后,每公顷保留1 400株杉木即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每公顷森林蓄积量。

5.2 皆伐重造

对于产量低的林分或者年龄较大的疏林地,若每公顷蓄积量低于70 m3,且林木生长速度极为缓慢,林分生长差,技术人员可全面皆伐重造,砍除现存杉木重新造林,造林密度、方法与前期保持一致。

5.3 营造混交林

对于立地指数低于14且土壤微生物逐年减少、理化性质变差、地力逐年下降的地块,技术人员可采用营造混交林方式,提高林分生产力。三门江林场在杉木纯林中混交桉树、马尾松、红椎等树种,其中主要树种和次生树种混交比例在(1∶4)~(1∶5)。营造混交林可以改善林分结构,在提高林间密度的同时,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6 结语

三门江林场依据杉木生长特性和养分需求特点,采用测土配方技术保证杉木生长所需养分充足;根据造林地坡度灵活选择整地方式,控制苗木移栽深度;对低产林进行针对性改造,营造混交林,适当补植或皆伐重造,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三门江林场在此基础上做好杉木林病虫害防控,增加了每公顷森林蓄积量,为促进杉木优产、高产奠定了基础,造林效果良好,值得其他林场借鉴。

猜你喜欢
杉木林场整地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塞罕坝采伐迹地不同整地方式效果研究
杉木萌芽更新关键技术
杉木育苗化学防除杂草技术
清水江流域杉木育苗、种植技术及其生态学意义
林场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