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

2022-02-11 08:21迟宇歆
传媒评论 2022年12期
关键词:前台后台主持人

文_迟宇歆

近年来,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以其即时性、交互性、便利性、大容量等优点成为受众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使传统媒体的受众黏性明显下降。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媒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时代发展与变化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应当结合新媒体环境特点与传统媒体的优势所长,重新进行身份角色的塑造定位。

一、主持人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一)以受众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核心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变成了多对多的网络传播模式,任何人都能在“去中心化”的流量战场上抢占一席之地。如何在第一时间报道出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增强受众黏性,这对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和反应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媒体承载的信息量之大、之杂,使得受众的需求不是信息的简单加工和初级呈现,而是甄别真伪、发掘内涵的信息的深加工。这又要求主持人要适应从信息传播者到信息把关人的角色转换。

(二)以流量为首位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新媒体环境让主持人行业竞争白热化,任何风格新颖、观点独到、符合互联网口味的节目都可以受到受众青睐。传统主持人言行不仅代表个人立场,也是媒体的整体传播理念和审美表现,因此主持人在风格化表达上会受到一些限制,而网络与新媒体平台上的主持人所主持的节目与节目播出平台的关系相对松散,主持人承担的角色较为单纯,无需背负诸多“官方”职责,可以更率性地表现自己,在平民风格的建构上具有先天优势。[1]

从品牌营销方面来看,如今部分网红的关注度和粉丝量远超节目主持人,明星有自带流量基础的“明星光环”,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有着更为专业的知识基础,这些从业者的社会知名度以及社会影响力不在主持人之下,无疑是对主持人的又一挑战。

(三)以娱乐为主流的互联网文化形态

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借娱乐博来一笑、放松心情,这种心态也是造成当下娱乐化流行的原因之一。《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说:“产品的本质是连接中介,工业时代承载的是具体的功能,互联网时代连接的是趣味和情感。”互联网时代产品营销策略及受众对娱乐的强需求无疑是节目形态转变的助推器,大量追求“笑点”以娱乐为主的综艺节目和真人秀应运而生,并不断趋于“剧本化”,主持人在其中的出镜时间减少甚至缺位。主持人的控场、主导作用被分散在节目的每个嘉宾身上,主持人对节目进程的推动作用被分散在旁白、画外音甚至是线索、道具当中。主持人本身承载的功能和作用被剧本内化,分散在剧本的各个环节和设计中。这也意味着主持人功能被弱化,专业性发挥的空间大大被压缩。

二、主持人的“前台”与“后台”

表演舞台被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表演者跟观众近距离接触的地方,人们往往扮演着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想化和社会化的自我。而当表演者演出结束回到“后台”休息,不被观众和舞台所束缚时,就会表现出自然流露、不加修饰的真我。在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中,背景区域可以被定义为当时没有被照相机捕捉到的任何地方,或者被定义为“现场”麦克风广播范围以外的所有地方。[2]

(一)主持人传统“前台”行为的束缚

“对象感”作为播音技巧之一,要求播音员主持人面对冷冰冰的摄像机,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模拟与受众交流互动,但这种虚拟交流始终是一道隔膜,让受众有“看得到摸不到”的不真切感。新媒体衍生出的弹幕区、评论区,让受众可以畅所欲言、随心表达观点,使这种一屏之隔的分隔感有所弱化。但主持人作为媒体的人格化符号,是媒体态度立场的代表,更多时候展现出的是带有社会责任与职业要求的“前台”行为。鲁豫在《鲁豫有约》节目中曾以犀利直接的语言受到受众喜爱。这种大胆直接的“前台”言行符合节目调性,但在融媒体时代这种带有俯视说教意味的交流不再是受众青睐的方式。海量节目的出现和大批具人格魅力主持人的亮相让受众的选择权更大,在对比中更希望找到亲民、自然的主持人形象。如今许多主持人都在做个性化表达追求独特,但无法突破“高冷”形象的主持人依然让受众觉得遥不可及。

(二)受众对于“后台”信息的窥探

公众人物常常以近乎完美的“社会面具”示人,但受众早已看腻了公众人物荧幕前的前台演戏作秀,更希望看到的是公众人物的真我流露,迫切需求公众人物前台化的“后台”信息的展现。天津卫视联合新浪、中广天择传媒共同制作社交生存真人秀《百万粉丝》,把选手们在密闭空间的一切生活轨迹通过近百台多角度的高清摄像头进行全程24小时网络直播,以及《爸爸去哪儿》《朋友请听好》《向往的生活》《我家那闺女》等节目制作,纷纷选择将公众人物的“后台”前台化,满足受众对公众人物窥探欲,吸引更多流量。

后台行为通过媒介前台化的社会行为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原因。从心理上讲,社会对个人隐私的关注和窥视以及大众媒介空间的急速扩张是主要原因和推动力。[3]这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明星“人设”的塑造,对于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主持人也同样适用。如果主持人无法突破传统“前台”行为的表演框架展现独特真我,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的窥探欲,那么在融媒体传播上将失去竞争优势。

(三)主持人后台信息的适当展露

融媒体环境下全景式信息传播让公众人物“后台”场景前台化变得更加便捷和频繁。适当的展现“后台”信息相当于对公众开启了私人空间的分享,这种带有反差感的生活化传播,可以补充受众对主持人的形象构建,换言之,受众可以像交朋友一样来看待主持人。原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在短视频平台上运营的个人IP账号,粉丝量达到了720w,内容主要围绕亲子关系和新闻热点,视频中日常化的妆造、简单舒适的房间背景和娓娓道来的谈话体,偶尔还有女儿与母亲的亲密互动镜头,让受众从中体会到令人舒适的生活化和脱离绚丽灯光的“平民化”。这样的“后台”表现在原来央视的大屏上难以见到,但由于智能手机强大的社交属性,这样的“后台”内容,不但亲密的母女互动使亲子主题更具可信性和感染力,丰富了主播的表达场景,也高效达成了主播和用户之间的社群连接。[4]可以说,后台信息的适当展露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主持人的庄重感和距离感,提升了受众对主持人印象的好感度、鲜明度。“平民化”“真实化”恰恰符合当下新媒体互动性、社交性趋势的需求。

三、主持人的身份定位和价值创造

(一)个人性格与主持风格的平衡

白岩松说:“主持人拼到最后,拼的是人格。”寻找自身的人格魅力是主持人突破框架的第一选择,我们说起白岩松会想起他的严肃认真,说起董卿会想起她的端庄优雅,说起撒贝宁会想起他的幽默风趣等,他们独具魅力的人格给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以独具魅力的人格特征在庞大的主持人队伍中独特亮眼。主持人把握自身性格特征和节目主持风格,使两者相互适应匹配,才能发挥出最优水平。

(二)专业能力的多维发展

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提高个人价值是主持人破圈的根本出路,在信息量爆炸、信息极速传播的局面下,受众对于信息时效性和真实性的迫切需求切实反映在主持人的专业能力上。一方面主持人要主动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开阔眼界、发现“新”闻,及时捕捉信息并加以整合,尽量缩短新闻报道时差,紧跟时事和新闻热点,同时将从新媒体获取的信息加以阐释、印证,最终传于受众;另一方面主持人必须夯实知识、文化积累,加强专业能力的训练,提高自身的信息组织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

(三)个人专属IP的塑造

融媒体时代下,庄重严肃的主持人形象、刻板单一的话语样态越来越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主持人应积极发掘个人特点塑造个人专属IP,并通过个人IP吸引更多相同喜好的受众,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影响力,创造更多价值。比如舌灿莲花、妙语连珠的朱广权“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风里雨里节日里,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没有四季,只有两季。你看就是旺季,你换台就是淡季”,诸如此类单口相声般生动有趣的语言一下吸引了无数受众,让国家级“段子手”朱广权的形象深入人心。“酒香也怕巷子深”,央视推出的《主播说联播》也是基于融媒体环境下的新尝试,主持人也应积极大胆地表现个人特色并借助短视频等平台,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个人专属IP,在“全民皆主播”的竞争压力中构建别具一格的形象,从而收获更多流量,提升自身知名度、传播力与影响力。

四、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不再是刻板单一的“发声者”,甚至不只是一个采编播合一体的“多面手”,而更像社会舞台上“人”的立体多面的人格化特写。在主持人“身份泛化”危机中,探寻融媒体下主持人的形象塑造,使主持人跳脱出传统框架束缚,生动刻画个人风采,以真实、平等、亲民的形象增强与受众之间的联系,成为以受众为中心的融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破圈立足的关键。

猜你喜欢
前台后台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Wu Fenghua:Yueju Opera Artist
庞鲜、周衍耀室内设计作品
公路电助力 从幕后走向前台
孟晚舟:从前台打杂到华为副总裁
后台暗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