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2022-02-11 15:04郭先敏
种子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害虫病虫害水稻

郭先敏

(水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贵阳 550018)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持续发展,食品供应安全与普及绿色食品十分重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相关人员只有不断优化水稻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才能切实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势复杂、农业结构多样、水稻产量差异较大。水稻在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种植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相关人员需积极推广水稻种植技术,改良水稻品种,优化种植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1]。

1 水稻种植技术

1.1 选种

随着水稻产业迅速发展,市场上的水稻品种越来越多样化。在水稻栽培中,不同水稻品种对生长周期成熟度和生长环境有不同的要求。不仅要确保种子优质,还要结合水稻种植区的种植条件,使收获的水稻能够满足当地人们的消费需求。水稻的抗性、适应性、适宜的生长期和优良品质是水稻选择的关键。此外,农民购买水稻种子必须检查包装和种子的标签,确保种子的质量。如果水稻种子包装损坏、标识不明确或二次储存有缺陷,应在发货现场更换种子,避免种子质量问题对水稻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2]。

1.2 处理种子

种植户购买水稻种子时需确保颗粒饱满,之后对种子进行前期处理,提高种子存活率,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水稻种子的处理可以从以下3 个方面进行。

第一,筛选种子。剔除干燥、扭曲和不良品种的种子,确保水稻成活率。

第二,晾晒种子。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块晾晒种子,促使种子中的水分蒸发。晾晒种子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种子的酶活性,还可以起到杀菌作用,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第三,浸泡种子。将药剂与温热水充分融合后浸泡种子12~24 h,之后滤干贮藏。在滤干后的种子中加入适量的化学药剂和肥料,灭杀昆虫,补充养分,提高水稻幼苗成活率。

1.3 播种育苗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自制小型温室或塑料薄膜覆盖育秧方式育苗。文章以塑料薄膜覆盖育秧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整理苗床。苗床要达到肥、松、细、酸的标准。种植人员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背风向阳、水源较紧的旱地,最好是酸性菜园地。播种前选择无雨天气碎土、耕地、开箱,四周开排水沟。

第二,播种。苗床整理好后即可播种,播种量为120 g/m2。播种时,应将经过浸泡处理的种子均匀播撒在床面,用过筛土覆盖种子,厚度为1 cm 左右,之后用清水浇灌,使床土水分处于饱和状态,禁用粪水浇灌,避免发酵烧苗。覆土后立即用竹片或树枝搭建拱架,覆盖塑料薄膜,用土将薄膜四周压紧压实。

第三,苗床管理。温度管理,播种期至出苗期,密闭薄膜保温,确保温度为30~32 ℃,床面温度高于35 ℃时,揭开薄膜两头降温。湿度管理,播种期至出苗期,保持床土湿润,出苗至2 叶1 心一般不浇水,如底水未浇透可适当浇水。处理病虫害与死苗,苗床管理不当容易发生病虫害,出现死苗现象。常见病害有恶苗病、立枯病,常见虫害有地下害虫和稻杆潜蝇。感染恶苗病后病苗呈黄色且细长,比健壮苗高出1/3 左右,根部发育不良,分蘖少,甚至不分蘖。感染立枯病后秧苗根茎部发黑,变软腐烂,根系不发达,呈褐色,无新根,一提秧苗会从基部断裂。发生病虫害和死苗的原因有6 点。一是种子消毒不严格引发病虫害;二是苗床整地不精细,凹凸不平,厢面积水多,引起烂秧;三是施肥不当;四是管理不当,如温度过高未揭膜降温,造成高温烧苗;五是苗床选地不适宜,土壤板结,秧苗长势较弱,抵抗力差;六是土壤消毒不到位,引发立枯病。同时,种植人员需重点防治地下害虫和稻秆潜蝇,发现后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避免害虫蔓延与扩散[3]。

第四,秧田寄插。按照湿润秧田的要求开箱平整秧地,寄插规格根据秧龄长短而定。秧龄长排苗宜稀,寄插宜浅,确保根沾泥、泥盖谷即可。寄插结束应缓缓灌一层浅水,第二天扶苗、补苗。追肥是促进分蘖的重要措施,扎根回青后应施第一次肥,以腐熟人畜粪水为宜;开始分蘖后施第二次肥,除施人畜粪水外,可增施少许尿素;栽前7 d 施送嫁肥。寄插后保持浅水,以利扎根,3~4 叶期间歇性灌溉,促进分蘖,之后浅水勤灌,切忌断水,防止扎根过深,拔秧困难。

1.4 大田移栽

当前,水稻大田移栽提倡推广“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增密、增钾、调氮的方式提高水稻产量。合理增加水稻种植密度,将水稻种植密度提高到150 000~180 000 窝/hm2;强化水肥综合调控;增加基肥、穗肥、钾肥的施用量,调整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时间,促进水稻分蘖,促进大穗形成,提高结实率,防止早衰。移栽后保持浅水7 d,分蘖期保持土壤湿润,分蘖数达目标穗数的80%后开始晒田控苗,拔节期至孕穗期保持薄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直至水稻成熟[4]。

1.5 施肥与灌溉

1.5.1 施肥

为保证水稻生长期间营养充足,必须适当施肥。水稻生长前、中、后3 个阶段一般采用四轮施肥法。

第一,施基肥。尿素与磷酸二铵、硫酸钾混合,用量分别为45 kg/hm2、150 kg/hm2、90 kg/hm2。以上3 种肥料也可在水稻种植前充分混合后施肥,施肥量60 kg/hm2,施肥深度5~10 cm。

第二,分蘖肥。由硫脲、硫酸钾、硫酸锌组成,用量375 kg/hm2,可用尿素代替硫脲,用量为112.5 kg/hm2。

第三,调控肥。施加尿素肥15 kg/hm2。如果叶子长得不均匀且变黄,需追加肥料。

第四,孕穗肥。抽穗期是水稻生长最快、最需要养分的时期。此时可添加硫氨酸112.5 kg/hm2,确保增产效果。

1.5.2 水分管理

水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水量不同,了解每个阶段的需水量至关重要。遇干旱、高温时,可按要求增加水量。加水时确保水层在5 cm 左右。特殊低地稻田排水不良,管理水层时不宜太深。后期茎总数达到合理数量时,要注意阳光照射,保持土壤通风,促进幼苗生根生长。

移栽阶段,幼苗的根系不固定,水太深会漂秧,太浅会抑制水稻生根。水稻萌发阶段,水深应控制在10 cm 左右,以提高幼穗成活率。抽穗成熟阶段需干湿交替灌溉,保证土壤水分充足,提高水稻产量[5]。

1.6 除草

稻田中的杂草会与水稻争夺养分,限制水稻生长。种植人员可采取“化学除草为主、人工除草为辅”的防治措施,确保田间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影响水稻生长的杂草主要有稻稗、沙草等,种植人员常用的除草剂有丙草胺、丁草胺和稻思达等。

2 水稻病虫害防治要点

2.1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种植人员需科学防治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农药使用过程中,要控制用量,避免出现过度喷洒农药和农药残留现象。与物理防治法与生物防治法相比,化学防治法效果显著,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生物防治发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种植人员应大力推广[6]。

2.2 水稻常见病虫害

2.2.1 稻瘟病

南北气候和地质差异导致水稻病虫害存在差异。稻瘟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会对水稻产量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种植者应密切监测水稻生长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应尽可能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播种前需用抗菌溶液浸泡水稻种子,消毒土壤,降低急性水稻病害的发生概率。出现稻瘟病后,可用40%稻瘟灵乳油1 000 倍液处理。

2.2.2 纹枯病

“翻转课堂”的成功应用离不开对“翻转课堂”内涵的正确理解。正如张金磊[2]所指出的,“翻转课堂”不能停留于形式,不是学生课前自习、课堂上参与讨论等课堂活动就叫“翻转课堂”。学习过程由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构成。一堂课翻转成功的两个标准是:“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情况须达到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的效果”;“课堂中学生完成了本次课程内容的内化”。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成功实现“翻转课堂”要重视以下要素。

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害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种植户在纹枯病的防治过程中,应优先预防,与其他控制方法相结合。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避免凝固残渣和疾病传播。在稻底喷洒农药,有效防治纹枯病。科学施肥和合理灌溉,加强农田管理。春季发现菌核后,应从源头上控制其蔓延。科学确定水稻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性,必要时用戊唑醇等防治纹枯病[7]。

2.2.3 稻飞虱

防治稻飞虱的重点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确保水稻品质,防治稻飞虱。种植人员需合理控制药剂使用量,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有效提高水稻抗稻飞虱的效果。

2.2.4 叶枯病

防治叶枯病时,要加强对水稻种子的检疫。例如,在选择水稻种子时,采取严格的植物检疫措施,快速有效地剔除受真菌感染的种子。如果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发生真菌感染,极易导致白叶枯病,应及时采取秸秆烧毁、消毒等措施。种植期间需灌溉充足的水分,科学施用肥料,确保水稻正常生长。使用药剂防治时,应将其分散在各处,叶枯宁是防治白叶枯病的主要药物,连续喷洒2~3 次即可见效[8]。

2.2.5 二化螟

二化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其为害范围广、程度深、影响大。二化螟经过蛹、幼虫、卵、成虫等4 种形式,繁殖速度非常快。种植人员可农田上设置性诱捕器,初步杀死二化螟,也可利用二化螟的趋光性,用灯光诱杀。

2.3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大多数害虫为光毒性害虫,种植户可以利用高光灯泡和电网灭杀。物理防治对水稻生长影响较小,符合国家倡导的生态调控技术。绿色病虫害防治措施可提高水稻品质,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种植人员通常利用病害虫趋光性,布设各种诱捕灯、电网、照明板等,诱捕水稻害虫,如稻飞虱、二化螟、卷叶螟等。

当水稻田出现蝗虫或蚱蜢时,可用温水溶解90%晶体敌百虫,将稻麸煎熟,搅拌制成毒饵,做成脊状诱捕害虫。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水稻田害虫对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应根据稻田的实际情况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2.3.2 化学防治

选择化学防治手段时,要根据病虫害防治要求,合理控制用量,避免使用高残留农药,减少化学防治对人体的危害。除病虫剂主要有溴氰菊酯、烯啶虫胺等。种植人员需根据当地环境和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间隔7 d 喷施1次,连续喷两次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褐飞虱、稻瘟病和二化螟是常见病虫害,随气候变化而变化,种植人员需注意。当水稻分蘖达到1 000 株或穗期虫病数量达到500 只时,应立即使用化学药剂清除,降低感染程度[9]。

2.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科学、环境友好型的防治措施,主要用于控制食物链,调节稻田害虫天敌数量,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种植人员可以释放七星瓢虫、草蛉等捕食蚜虫,调节水稻生长环境。需要注意的是,采用生物防治法时,应尽可能使用生物药剂,维持害虫天敌的数量,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将鸭群养殖在水稻田中,可以很好地清洁土壤,促进水稻生长。此外,鸭粪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以补充水稻生长所需的肥料[10]。

2.3.4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的主要方法是仔细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寻找人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保证水稻健康生长。农业防治法对环境危害小、效果好,适合在水稻栽培中推广应用。科学的育苗管理方法可以降低水稻纹枯病、锈病等病害的发生概率。迅速清除稻田杂草可以防止杂草与水稻幼苗争夺阳光和水分等营养物质,破坏害虫的繁殖空间。在稻田中发现病虫害菌株后,应立即清理并带离麦田焚烧,减少菌源,防止水稻锈病和白粉病大规模发生。

2.3.5 正确选择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认识病虫害的危害,根据病虫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减少种植户经济损失的关键。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对水稻种植产生影响,应尽可能采取科学的控制方法,运用先进的防治手段。

选择农药时,要考虑食品安全与药剂的有效性。水稻种植者在预防和治理病虫害时必须遵守相关原则,认识到物理防治法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性,促进水稻健康生长[11-12]。

3 结束语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满足市场需求,解决粮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在水稻生产中,引入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种植人员需不断优化水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害虫病虫害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