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研究

2022-02-12 11:07张想玉
学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开始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意识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高效性和应用灵活性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影响,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未能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而如何有效改善傳统教学模式并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5-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5.017

从小学生角度来讲,其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更多知识,但受教师教学引导方式影响,他们过于关注成绩,这使得学生被应试教育所禁锢。同时,小学数学教师盲目追求高成绩,往往会忽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思维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近年来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教育领域的观念和模式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培养健全的学科思维,其有助于引导他们实现高效学习,使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克服而不是退缩。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且有自己的数学思维,这样才能更高效地解决学习困难,并且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因素

(一)教师干预过多,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习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课本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后的一些基础训练。这种学习方式只是将知识强加入学生的大脑中,缺少一种思考的过程。目前,部分教师还一直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课学生听讲,这样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讲的内容。但学生能否真正地听懂,知识能不能真正进入脑子中,教师就不得而知了。在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要角色,只有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才能活跃课堂的氛围。教师应该大胆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方面有助于发挥教师群体的引导作用和辅助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了更好地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思路,尽可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由此来充分培养其形成独立的学科思维。

(二)未能准确把握教学深度

如今由于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未能准确把握教学深度,因此虽然现在许多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地掌握了许多解题法,但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只会解题,而且解题的意识很强,而题目本身所要传达的知识内容,却有许多学生不懂。同理,一些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套标准的解题方法,也能完美地写出相应答案,但在解决问题时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学生的情感方面的素质也会逐渐丧失,长此以往学生还会对较难的题目产生抵触,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

前文提到,受传统理念和模式影响,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未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这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消化能力和应用灵活性。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案例问题来引入课堂知识,借此来激活课堂氛围,其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自主思考意识和合作探究热情。在具体提问环节,教师要避免出现形式化现象,尽可能结合学生生活中和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场景来设置具有一定探究意义的问题。教师不光要能够设置有效的问题,还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去发现学生的问题,去纠正学生的错误。所以说,教师应该尽快地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相比,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加减乘除相关知识时,教师要尝试联系生活案例,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加减乘除来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购买文具的具体案例来设置计算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组讨论来强化知识应用能力,由此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比赛的模式和提问的模式都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制定小组学习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探究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严格落实每个成员的任务,如可以采用积分制制定共同学习目标,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小组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与传统的引导方式相比,制定小组学习目标可以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热情,同时有助于激活课堂氛围并加强班级管理。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组内成员的分配合理性和分工科学性。为了更好地保障这一模式得以有效推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划分小组,如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来形成小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情况和喜好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前者一方面可以提高小组划分工作的开展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缩短内部成员的磨合期,但同时会增加小组内部的管理难度。

(三)教会学生学习技巧

数形结合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技巧,可以直观地让学生看出题目的实际考查点,也就是将题目简洁化,这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形结合一方面很节省解题时间,另一方面是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上,为学生以后的深层次数学知识学习做准备。如果学生能够养成很好的数学思维,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能获得大幅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学生可以根据对题目的理解进行分析,因为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看法,拥有特定的数学思维,其解题过程也会简单许多。在学生思考并解决相关习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路和方法,借此来拉近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距离,其对于高效解决抽象性问题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分析问题。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与生活相结合,一些生活常识也是解题或者是验证题目的关键。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我们知道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教师往往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得失。这种“唯成绩论”的教育观念导致学生只注重答题的技巧,而不重视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当前部分学生存在套用解题模板和答题模板的问题,这会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点内涵的学习深度和应用熟练度。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重新认识数学这门课程的地位,一方面需要提高对课堂教育教学水平的关注程度,不能自顾自地讲解,而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由此来分析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接收效果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下练习活动,以此来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和应用水平。课上要深入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课下要进行巩固和预习。教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题感,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对应用技巧的了解程度和应用熟练度,由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特性,比如知识掌握程度、知识接受能力、性格、心理等等因素,然后制订计划,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到知识。合理进行教学分层可以使教师关注到不同学习层次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要给予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同样的参与机会,也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成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如设置基础层面、提高层面、拔尖层面。基础层面针对需要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提高层面针对基础掌握牢固,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学生,拔尖层面就是针对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因此,教师就要针对这三个层面的学生进行相对应的知识引导和巩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课堂知识细化到各个任务中,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各项任务来充分掌握相关知识。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式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意识。在前期任务分配阶段,教师要遵守针对性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应用情况来设置不同的难度和方向。教师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良好的學习环境。教师在这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这对于充分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合作探究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引导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数学学科思维。

三、结语

总的来说,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范建平.学会做一个“懒”园丁,还小苗以自主成长的权利[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

[2]   李建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1(6).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张想玉(1978.3— ),女,汉族,甘肃甘谷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猜你喜欢
数学建模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