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2022-02-12 22:28陈多灵
学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多媒体教学

摘 要:随着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应用性的统一结合,在教学活动中融合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也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探索研究的重点。对于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学科是培养其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教师需要关注语文学科的发展,创新语文教学方式,结合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本文主要针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现出的有效作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22)05-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5.049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课程中深度融入现实生活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为学生营造一种独特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对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时候,需要关注初中语文课程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度,并通过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促进初中语文课程体系和生活化教学的融合。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融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活跃语文课堂氛围,保证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三观养成的关键期,其思想意识和学习思维并没有形成强烈的主动积极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无法在语文课堂中形成高效、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形成了接受灌输式的学习习惯,在开展学习互动的时候,往往不愿意积极主动展开讨论学习,这种学习习惯和思想使得学生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枯燥的教学环境更无法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1]。

针对这个现象,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现象相结合,构建生活化情境,以此为学生营造出具有独特性的教学情境,建立起学生生活和教学内容的联系性,从而加强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的引导能力和感知能力,有效引导学生将语文阅读素材情感化、生活化,以此提升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和阅读素材的理解能力。

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时候,首先,教师需要注意创设学生容易理解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实感受到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性。其次,需要明确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参与者,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就在于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学习认知。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或小组提问、讨论等方式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创设情境中,以此实现学生思考能力和语文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2]。

例如在教学初二语文上册《台阶》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氛围的创设来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首先在课程开始时,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父亲形象,以此作为导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本内容,让学生观察《台阶》题目并思考作为题目的台阶的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台阶的内容,并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的台阶和课文中的台阶有什么不同?课文中的父亲为什么要造这么高台阶的新屋?为什么新屋造好之后父亲又觉得不对劲了呢?”通过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中台阶的形象思考文章台阶的含义。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课堂中的台阶和文章中的台阶,并让学生讨论课堂里的台阶对于教学课堂的含义,进行文章和现实的对比,增加文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台阶的含义分析父亲的形象,并思考文本中展现出的父亲这一角色形象。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将问题引入思考,主动进行思考探究,从而提升学生对课文素材的关注度,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加强对学生综合基础能力的培养。而在培养学生提升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根据需求结合常见的表达方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文字准确描述自己的体验或想法,这也是一种书面形式的语言运用技巧。在提升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主要问题就是学生无从下笔,不知道怎么写[3]。对此,教师需要将写作教学和生活化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引导学生灵活掌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并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写作方面的文章,让学生学会如何组织语言并利用语言来描述情感和场景,继而通过书面形式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加强对语言的运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积累大量现实生活素材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另外,由于大多数的初中学生并没有形成主动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来加强培养力度,以此引导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主动观察习惯和意识。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可以布置作文作业,让学生将观察或回忆到的父亲形象以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通过检查随笔日记来提升学生观察生活的自觉性和认真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有效提升学生的生活积累素材质量和数量,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理解。而在学生写作关于生活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将其中蕴含的情感引入作文中,使写作内容更加真实、情感化。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高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和写作效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展开生活化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程中,还可以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4]。

主要通过比赛、课本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借助课本教材或课外素材举办朗读比赛,组织全体学生参与比赛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课本情景剧表演,安排小组成员按照课本素材选择表演剧本,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或能力编排剧本并根据组内特色安排课本剧的角色,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一定的提升作用,同時还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四、使用生活化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大多数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学习,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感悟生活,因此生活阅历并不充足。而语文教学内容中多数都是描写外界事物或对生活的感悟及思想,这对于初中生来说属于不熟悉的生活内容,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不熟悉的课程内容的兴趣不高,尤其是在面对理解较为困难的课文时,学生很难仅仅依靠想象进行学习,这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当然也就无法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要想加深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设施将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5]。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感知力,拉近语文课本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安塞腰鼓的图片和文字描述的发展历史,为学生展示安塞腰鼓的发展起源,加深学生对安塞腰鼓的认知和印象。在学生明确了解安塞腰鼓的主要信息和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通过课本想象安塞腰鼓的击打场面并进行想象描述,随后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以此对比语文课本中对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描写以及视频中播放的安塞腰鼓击打场景的异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文章中作者对于安塞腰鼓的感情和感受,以此提升学生对于安塞腰鼓的描写认知以及对于文章情感的感受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探究,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还可以为学生营造独特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在良好学习氛围的影响下有效开展学习活动,进而推动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作用展现,主要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多样化教学活动以及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等方式来体现。这种结合方式可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加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并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学习活动,从而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理解力,强化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综合性学习能力,而且对于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也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凯鑫.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J].学周刊,2021(12):2.

[2]   苏启春.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0(18):97.

[3]   肖美玲.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66.

[4]   万佳丽.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读写算,2021(4):29.

[5]   魏娜.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65.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陈多灵(1970.4— ),男,汉族,甘肃高台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多媒体教学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