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2022-02-12 22:28孙志福
学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教师应游戏

摘 要:爱玩是幼儿的天性,而游戏教学也是幼儿教育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幼儿产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为幼儿营造游戏氛围,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融入游戏教学,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学;游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5-01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5.087

幼儿阶段处于第二启蒙期,也是智力高速发展的阶段,幼儿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但却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而单纯的照本宣科式的灌输式教学法,不仅无法调动幼儿学习的自主意识,甚至会使幼儿产生抗拒心理。因此,教师应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教学法,引导幼儿进行学习,这可以调动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幼儿的分析思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结合主题,激发兴趣

为提高幼儿的游戏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更加多元化的游戏内容与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包括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游戏,在主题内容中融入游戏,在户外活动中融入游戏,不同的游戏活动与不同的学习内容相吻合,有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同时,游戏教学方式与幼儿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身心发展特点十分吻合,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习主题为幼儿进行游戏引导,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这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将经典的民间游戏融入教学环节,由于这类游戏大都不用使用道具就可以开展,因此具有较强的便利性,且民间游戏需要调动思维能力,故而也可以考验幼儿的智慧,进而达到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可以在每日户外活动中开展民间游戏,既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也可以达到调动幼儿自主思维能力的目的[1]。而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不同的游戏教学法,在对幼儿进行主题性手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教材引导,带领幼儿开展手工制作,并告诉幼儿在制作完成后,可以利用制作好的手工创设游戏情境,将幼儿的手工作为游戏背景,让幼儿能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以此培养幼儿的手工制作自信心,也能够激发幼儿的游戏参与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小竞赛活动,在游戏过程中,看哪一名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较强,并鼓励幼儿向能力强的幼儿进行学习,以此构建良好的互助化学习体系。

二、适时融入,合理引导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合理而又科学的方式组织幼儿的每日活动,并找准合适的时机融入游戏活动,从而使教师直接引导与间接引导的活动实现有机融合。同时,教师也应对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深入了解和预知,包括幼儿的所需、所想,这有助于教师将游戏内容适时地融入幼儿的学习情境中,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如在幼儿进行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幼儿出现迷茫的情况下,以引导者的身份融入幼儿的学习环节,以此帮助幼儿找到学习的方向,并通过合适的游戏带领幼儿认知学习内容,还可以在游戏结束后,鼓励幼儿分析游戏的意义,这会培养幼儿的自主思维意识[2]。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在开展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好度,教师过多地参与游戏教学中,会抑制幼儿的主观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很容易使幼儿产生依赖感,而较少参与幼儿的游戏过程,又容易使幼儿出现游戏目标缺失,不利于发挥出游戏教学的重要作用。

三、营造氛围,互助合作

在对幼儿开展游戏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突出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以此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意识,也能逐步激發出幼儿的学习情感,让幼儿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应注意,需要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从幼儿的实际学习内容出发,有机融入游戏内容,并为幼儿营造游戏学习的氛围,有助于幼儿更加高效地投入游戏学习情境中。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到幼儿对游戏内容的关注点,了解到幼儿的好奇心理,这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进行深度的游戏化学习。再者,由于游戏既可以独立开展,也可以从集体角度开展,且后者的运用范围更加广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游戏活动能力,以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对幼儿进行分组,还应根据游戏的特点,为幼儿选择不同的游戏道具,并确保道具应与游戏活动内容相匹配,以便更加高效地开展小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开展游戏竞赛活动,让幼儿能够体会到游戏过程中,小组成员合作的乐趣,使幼儿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实践能力,通过集体游戏活动,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也可以让幼儿体验到不同的游戏结果,这可以激发幼儿多元思维能力,也可以丰富幼儿的思想情感,使幼儿的身心能够更加趋向于立体化,提高幼儿的情感素养,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幼儿的互助精神。

四、角色饰演,增强体质

在幼儿教育阶段,不仅要培养幼儿的分析思考能力,提高幼儿的基本文化素养,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幼儿的体能运动能力,以此确保增强幼儿的身体素养。但是,体能训练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较难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体能运动环节融入游戏化教学,以此让幼儿感受到体能训练并非枯燥无趣的,可以让幼儿通过游戏自发自觉地进行体能训练。教师可以为对幼儿开展趣味性较强的体能训练游戏,可以将游戏中的不同角色分配给幼儿,激发幼儿的角色代入意识,让幼儿能够在饰演角色的过程中,得到深刻的情感体会,并能够更加高效地发挥出角色的价值[3]。同时,这也会调动幼儿的体能运动参与意识,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游戏本身的乐趣,也能够在游戏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身体素养。再者,为提高幼儿的基本体能素养,并让幼儿得到专业性较强的体能训练,教师可以在体能课的初始阶段,对幼儿进行一些规范化的体能知识训练,并在确保掌握了相关体能训练要领后,为激发幼儿的体能训练兴趣,再对幼儿开展游戏化的体能训练活动,这样既可以确保幼儿能够掌握专业化的体能知识,也可以使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对所掌握的体能知识进行锻炼,还不会让幼儿产生枯燥感,这种一举多得的专业体能训练结合游戏体能锻炼的方式,可以有效凸显出游戏教学在体能运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通过游戏化体能训练,增强幼儿身体素养的目的。

五、差异引导,因材施教

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幼儿的身心发育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为提高游戏教学质量,教师应结合不同幼儿的特点,对幼儿进行差异化的游戏教学引导,以便在整体层面提高幼儿的综合发展能力。有一部分幼儿性格相对内向,但善于动脑筋,喜欢一些节奏较慢的游戏,对于这类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其进行一些益智类的游戏,这与这部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十分吻合,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这类幼儿的游戏热情,也能确保幼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可以通过游戏得到有效提升。而对于一些性格较为外向的幼儿而言,这部分幼儿大都活泼好动,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也喜欢一些动感性较强的游戏,这可以激发这部分幼儿的兴趣,也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可以引导这部分幼儿进行一些趣味性和动感性均较强的游戏,让其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也可以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思维活力,让幼儿能够更加高效地思考文化知识,使幼儿的文化认知素养在趣味游戏的开展后,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六、信息促进,强化效果

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对幼儿进行教学引导,教师应注意利用信息技术融入游戏教学,以此提高幼儿的游戏学习能力,强化幼儿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展示一些具有难度的游戏,并可以将游戏过程进行分解,以便于幼儿进行精准认知。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信息技术展示的游戏过程,以此提高幼儿的模仿能力,也可以确保幼儿能够通过模仿,不断提高自身的游戏技能,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构建体系化游戏学习模式,让幼儿能够尝试到不同的游戏内容,获得更多的游戏体验,也能够帮助幼儿积累游戏经验,并鼓励幼儿尝试将不同的游戏进行综合,以此形成全新的游戏内容,这会使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幼儿的游戏活动内容进行录制,并制作成幼儿游戏活动合集,以此形成完善的幼儿学习资料,可以定期为幼儿播放自身的游戏过程,让幼儿在重温游戏内容后,鼓励幼儿产生新的创意,能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游戏教学效果,从而体现出信息技术背景下,幼儿游戏化教学的意义,也能提高幼儿的游戏化学习效率。

七、结语

幼儿的特点在于精力较难长时间集中,且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层面照本宣科的教学理念,需要注意与游戏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这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十分匹配,因而会调动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幼儿的专注力,也可以为幼儿的游戏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幼儿能够自发自觉地通过游戏學习文化知识,进行体能运动,从而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潘雪婷.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89.

[2]   倪敏.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00.

[3]   邬尔娜.在指南背景下开展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再思考[J].科技资讯,2020(27):139.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孙志福(1976.3— ),男,汉族,甘肃永昌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教师应游戏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