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民办高校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22-02-12 00:21麦剑荣周玲林丽娜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校

麦剑荣 周玲 林丽娜

摘    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民办高校护理学专业应进一步深化改革,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职业认同感的培养,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变革,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大湾区输送具有较高健康素养水平和临床核心胜任力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校;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1-0036-02

在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发展、融合、创新的大背景下,大湾区高等教育系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公办高校以高校联盟的方式迅速提高国际竞争力。广州以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为代表、香港以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等9所高校为代表、澳门以澳门大学和圣若瑟大学等7所高校为代表组成高校联盟,通过信息共建共享、加强区域合作的方式促进大湾区教育领域合作共赢。与公办高校相比,地方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办学时间较短、平台建设不足、经费投入较少、办学经验欠缺、视野格局受限和区位优势薄弱等问题。民办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学科和专业优势,开展多元化的改革,根据社会需求制定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课程以适应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文章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专业为例,以多元化维度探讨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定位

一方面,选择广东省区域代表性较强的8所院校护理学专业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结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人才培养类型和特色、软硬件材料支撑和课程设置等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院已向广东省21家三级甲等医院输送护理专业人才千余人,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基础,就临床核心胜任力和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基于上述两方面结果,确定以培养“能用、好用、耐用”的护理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较高健康素养水平和临床核心胜任力的护理人才。临床核心胜任力是护理实践的基础,是注册护士从业时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评估和干预、沟通、批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管理、领导、教学、知识综合8项能力。围绕职业认同感的培养、理论教学革新、实践教学平台革新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构建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二、构建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注重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环境塑造人,氛围感染人。围绕“三个三”理念,营造高职业认同感的氛围。注重“三课”:入学第一课、实习第一课、离校前最后一课。新生入学第一课由护理学院院长介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院的发展历史,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护理专业的历史与工作发展;实习第一课由教师详细讲解护士的职业素养、职业要求和实习过程遇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明确临床实习的意义并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离校前最后一课表达对毕业生的祝福,希望他们能心怀感恩,坚定志向,护理好每一位病人。注重“三节”:护士节、学术节、教师节。国际护士节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而设立的,更是提升高校护理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渠道;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学术讲座和技能竞赛,促进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为适应快节奏、高效率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尊师重道,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院的教学宗旨。人文关怀和职业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注重“三传”:高年级向低年级的传承、实习生向在校生的传承、高年资护士向低年资护士的传承。

(二)理论教学革新

1.课程体系的优化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院为培养具有较高健康素养水平和临床核心胜任力的护理人才,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划课程体系,对护理学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护理学专业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6门,护理学专业课程8门,护理人文课程7门,专业选修课32门。专业必修课由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学专业课程组成,包括理论956学时和实验2104学时,理论与实验比为1.00∶2.20,改变了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为减少交叉课程产生的重复学时,打破学科壁垒,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5门课程整合为“成人护理学”课程。开设“社会学基础”“护理礼仪”等7门人文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达到因材施教、发挥专长的培养目标,开设“灾难护理学”“孕产期整体护理”等具有院校特色的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弥补必修课的不足。为实现与国际化教育接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的学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院开设“护理学基础”“成人护理学”“医学统计学”等多门双语课程和“临床护理英语”“循证护理”等4门全英文课程。课程体系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師生负担,学生可以通过选修“临床营养学”“预防医学”等课程提高健康素养水平;“成人护理学”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达到提高临床核心胜任力的目标。

2.教学方式的变革

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育等模式逐渐兴起,弥补了传统教学不足。在妇产科教学中运用学生标准化病人结合模型的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升护患沟通和应急处理能力,从而提高临床核心胜任力。在“护理科研”教学中应用TBL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临床营养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健康素养水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护理学基础”“成人护理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授课前教师均需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由课程负责人组织,主讲教师针对即将讲授的章节向小组成员进行展示,讲授结束后小组成员从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作业布置等方面提出意见。集体备课凸显了“合作、共生、共享”的理念,在实践中对于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技巧和教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确保教学质量。

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变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教、以评促改,通过评价诊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进行整改。为了培养“能用、好用、耐用”的具有高健康素养水平和临床核心胜任力的护理人才,教学质量评价采取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诊断性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因材施教的方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向;过程性评价采用以赛促教的方式,通过护理三基技能竞赛检验学生临床护理能力及批判性思维,教师也定期组织参与院内授课竞赛,打造“金课”,提升教学水平和拓展课程深度;终结性评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OSCE模式,如“成人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采用多站式考核方法,“预防医学”课程采用口试考核+闭卷考核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实践教学平台革新

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有坚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借助虚拟现实模拟技术,实现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成人护理学等8个实操模块全覆盖。模拟医院是一所集教学、科研、技能培训和考核为一体的“小型教学医院”。模拟医院可以开展技能竞赛、护理教学查房、岗前培训和实操教学,对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起到积极作用。教师能自行设计案例,根据不同临床情境设置不同的生命体征,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判断病人疾病进展并施加适当的护理干预以达到救护的效果。通过虚拟现实模拟技术建立人机交互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水平是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保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院与美国旧金山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护理学院、美国拿撒勒大学和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签署合作交流协议,为教师提供学习发展机会。此外,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积极引入美国护理专业专家作为首席教授参与护理教学。迄今为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院已有5位教师赴美培训研修,回国后开设相应的双语课程。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院以培养具有较高健康素养水平和临床核心胜任力的护理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能用、好用、耐用”的护理人才。近年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院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校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5人;学生参与“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获一等奖5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5次;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3项,校级16项;学生参与实习医院技能竞赛获特等奖1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院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完善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粤港澳高校联盟成立 打造“一小时学术圈”[DB/OL].(2016-11-16)[2021-01-28].http://www.cssn.cn/gx/gx_zdjd/201611/t20161116_3277697.shtml.

[2]  冯唐锴,韩文华,毛鹏飞.地方性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34(2):50.

[3]  LENBURG C B, ABDUR-RAHMAN V Z, SPEN-CER T S, et al. Implementing the COPA Model in Nurs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 Settings:Promoting Competence, Quality Care, and Patient Safety[J]. 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2011,32(5):292.

[4]  黄洛莹,王秀岚,黄廷芬,等.SSP结合模型的OSCE模式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3):74.

[5]  林丽娜,莫益俊,麦剑荣,等.在护理科研课程中应用TBL教学模式培养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6):61.

[6]  麦剑荣,周玲,林丽娜.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临床营养学教学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6):96.

[7]  吕增峰.集体备课的核心:理解教材——以“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2020(10):39.

[8]  李遠珍,汪苗,唐丽玲,等.“三位一体”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9,33(18):3248.

■ 编辑∕李梦迪

收稿日期:2021-01-29                                                          修回日期:2021-03-11

作者简介:麦剑荣(1986—),男,广东顺德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框架协议》下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018J050);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的移动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探索”(2019HHJG002)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校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