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长相思 悠悠爱国情

2022-02-13 01:57谢春燕
江西教育B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念家乡纳兰性征途

谢春燕

以诗学诗,学诗悟诗是主题式古诗教学的理想目标。笔者立足《长相思》,展开乡思主题式古诗教学,旨在丰润学生的诗意人生,让学生学得更深、更广也更真,不断彰显古诗的魅力。

一、引经据典,感受诗中“思”

师:同学们,乡愁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常吟常叹的主题。看,乡愁在杜甫的眼中,是空中皎洁的明月——

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在王安石的眼里,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在张籍的笔下,乡愁是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在张继的诗里,乡愁是姑苏城外的悠悠钟声——

生: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在余光中的心中,乡愁是一湾海峡——

生: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作品《长相思》。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念得字正腔圆。

二、初读词意,读出“思”之情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里的这个“更”字是个多音字。对于多音字,我们可以根据字义来判断它的读音。看看是哪个意思,选哪个读音?

[出示“更”的意思:(gēng)①改变;改换:变~|~改|~衣|~名改姓|除旧~新。②量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打~|三~半夜。③〈书〉经历:少不~事。(gèng)副①更加:刮了一夜北风,天~冷了|~好地工作|这样做~能解决问题。②〈书〉再;又:~上一层楼。]

生:在这里,“更”应该是旧时夜间的计时单位,读“gēng”。

师:那“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呢?

生:不是,是指风和雪一起。

师:风雪交加啊,一更又一更,整整一夜,这种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的方法叫互文。

师:上阕用的也是这个方法,那它的意思就是——

生:跋山涉水,一程又一程,向着那山海关进发。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师:这时,谁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纳兰性德整夜都没有睡,他在思念家乡……

生:这让我想起了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声声打更声像钟声一样敲打着纳兰性德,让他更思念家乡。

师:像钟声一样敲打着他,诗中用的不是敲,而是“聒”,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字,“聒”是个生字,一起读这一句。

生(齐):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师:聒的意思是——

生:声音吵闹,使人厌烦。

师:再读“聒碎乡心梦不成”,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风雪声、打更声让纳兰性德厌烦,睡不好,连梦也做不成。

生:因为思念家乡,他觉得风雪声很吵闹,使人厌烦。

师:在千帐灯的夜里,他写了吵闹的风雪声,这种写法叫——动静结合。

师:因思念,梦不成。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学生个别读诗)

师:很好。我注意到你们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时停顿了,我们再试试,做到声断而气连,情感能表达得更充沛。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三、想象词境,读出“思”之韵

(一)展开想象,朗读上阕

师: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地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思考:作者身在哪里?心在何处?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在书上做好批注。

(学生默读《长相思》)

师:作者的“身”在哪里?

生:在连绵起伏的山上。

生:在河边。

生:在大雪覆盖的山路上。

生:在狂风呼啸的官道上。

生:在冰雪未化的河中央。

生:在帐篷里。

师:是的,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

师:身在征途,风雪交加,让我们一起读上阕,说说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们又想到了哪一句诗呢?

生:我仿佛看到将士们远离繁华的京城,在纷纷扬扬的风雪中前行,边塞非常荒凉,我想起了诗句“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师:老师也想起了“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边”。

生:我仿佛看见了大雪下得特别大,落满了他们的盔甲,落在他们的弓刀上,将军们穿着狐裘大衣,仍然冻得瑟瑟发抖,我想起了“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师:这让我还想起了“大雪满弓刀”。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睡不著,出来看着月亮,眺望着远方,思念家乡和亲人。

师:这不禁让人想起李白的诗——

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自古以来,边疆征途都是苦寒艰辛的。(课件出示: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师:这些诗句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同学们,这就是塞外。身处幽远苍凉的塞外,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作者的心又在哪里?

生:家乡。

生:故园。

师:你们是从哪里读到的?

生: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带着这种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朗读下阕

师:如果作者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

生:那可能故园已经春暖花开,他会去野外放风筝……

师:草长莺飞二月天,正好趁着东风放纸鸢呢!

生:可能是和他的好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诗词,说说笑笑。

师:好一幅惬意安闲的宴饮图啊!

生:可能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师:温馨和谐,令人向往。

生:可能是一家人在院子里赏月,他抱着孩子数星星……

师: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作者的故园在北京,故园也会有风雪吗?

生:有。

师:那为什么作者会说故园无此声呢?

生:故园在下雪的时候,他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师:是啊,有亲人的陪伴,风雪便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

生(齐):没有。

师:这里,只有——

生(齐):山一程,水一程。

师:这里,只有——

生(齐):夜深千帐灯。

师:这里,只有——

生(齐):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师: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

生:思乡的心碎了。

生:和亲人团聚的梦碎了。

师:带着这心碎,再读这首词——

(学生齐读《长相思》)

四、互文印证,读透“思”之心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

生:他的父亲、他的孩子、他的妻子。另外,他的朋友也会问。

师:假如你们是他的父亲,你们会怎么问?

(课件出示:填空“问______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假如你们是他的妻子,你们会怎么问?

生: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假如你们是他的孩子,你们会怎么问?

生: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假如你们是他的弟弟,你们会怎么问?

生:问兄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假如你们是他的朋友,你们会怎么问?

生:问友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是啊!许许多多的人,他的老父,他的爱妻,他的娇儿,他的兄弟,还有他的朋友都在问他。我们再一起问问纳兰性德——

生(齐):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同学们,那纳兰性德是轻离别吗?

生:不是,他是皇帝的一等侍卫,随君出行、护卫皇帝,是职责所在。

师:所以,只有——

生(齐):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哪怕——

生(齐):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生:作为一个男儿,他应该报效朝廷、建功立业。

师:所以,只有——

生(齐):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哪怕——

生(齐):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生:他是一个军人,应该保家卫国。

师:所以,只有——

生(齐):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哪怕——

生(齐):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五、纵贯古今,读透“思”之魂

师:同学们,诗人因职责在身、孤独在外,而思念家乡,但思念亲人的又岂止纳兰性德,看——

[课件出示: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师:从这些诗中,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他们身处艰苦的塞外,和纳兰性德一样很思念家乡。

生:我感受到他们思念家乡,思念到夜不能寐。

师:他们又为什么远离家乡、孤寂苦守呢?

生:他们是军人,保家卫国是他们的职责。

师:是啊,职责在身,踏上征途,远离故园,舍小家为大家。在当代,你们又知道哪些人,哪些事?

生:我知道在祖国的边疆,条件依然非常艰苦。比如察隅,处于中国、缅甸、印度的交界地带,边防官兵常年离家,一年有6个月要巡逻,他们涉冰河、攀悬崖、过沼泽、战毒蜂、斗蚂蟥,晚上只能看着孩子的照片入睡。

师:是啊,此刻,让我们也为他们写一首词。

(课件出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______那畔行,夜深______灯。)

师:纵然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園无此声。他们仍然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生(齐):边疆那畔行,夜深——

师:伴孤灯。

生:我知道,郭永怀、邓稼先为了给国家研究原子弹,远离亲人去遥远的西北大漠主持研究工作,一去就是几十年。我想他们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都会看着大漠的星星思念自己的妻儿、父母。

师:是啊,此刻,纵然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他们仍然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生:大漠那畔行,夜深伴孤灯。

生:我知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有很多的医护人员前往武汉支持,人民解放军更是除夕夜出发,他们离开亲人,离开家乡,很多人在防护服上写下对亲人说的话,我想他们也是思念亲人的,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生:这让我想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师:是啊,此乃人间大爱!让我们也来写一首《长相思》。

(课件出示:昼出征,______,除夕团圆梦不成,新年悄无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______那边行,点燃生命灯。)

师:所以,纵然昼出征——

生:夜出征,除夕团圆梦不成,新年悄无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武汉那边行,点燃生命灯。

师:是啊,纵然除夕团圆梦不成,他们还是——

生: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武汉那边行,点燃生命灯。

师:一样的征途难,一样的长相思,一样的爱国心,一样的家国情,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绵绵的情意,让我们记住这拳拳的爱国心!

在乡思主题式古诗教学中,笔者立足《长相思》(“思念情”“边塞的艰辛”“爱国情”),找到相关“X”——古往今来的思乡诗词,描写边塞环境的诗词,作者在征途中写的另一首词,同样表达身处塞外坚守职责、思念家乡的诗词,对其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品诵、涵泳中走进诗人的内心,读懂纳兰性德对故乡、家人的深深眷恋,也读懂他身为皇帝侍卫坚守职责的爱国之心,同时,让学生在更多此类的诗词中感受到同样的绵绵长相思、悠悠爱国情。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东江源小学)

猜你喜欢
思念家乡纳兰性征途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百年征途
落 叶
思 念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点绛唇·咏风兰
真切自然:纳兰性德悼亡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