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风雨路 殷殷为民情

2022-02-13 12:31张振贺
共产党员·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坝村服务队驻村

张振贺

时间在新时代铿锵前行的足音里飞速流逝,岁月却沉淀着一幕幕无法磨灭的记忆。2000多个与村民并肩奋斗的日子,我深切感受到驻村干部职责使命之重大,深刻感悟到担当奉献之荣光。

2014年,第一次驻村是组织选派我;2018年,第二次驻村是我主动请缨;2021年,第三次驻村是由于村民集体签字申请。7年来,我和这座小山村——葫芦岛市建昌县素珠营子乡蟒挡坝村的每一个人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情感交融,蟒挡坝村也从贫穷走向小康,沐浴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

解烦忧

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

“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就一定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在我和村民相处的7年多时间里,这句话得到了充分的验证。驻村第一书记是党在农村政策的执行者,是党加强同农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直接实践者。在工作中,我把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化作为村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党的关怀一直都在身边。

2014年,我刚刚任职第一书记时,蟒挡坝村还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全村2400多口人,大多靠人均不到一亩的贫瘠土地过活,村民缺少发展资金和谋生技能,全村600多戶人家就有145户是贫困户。我在村干部带领下,逐户走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村民张春香嫁到外省,离婚后带着女儿回到村里,租住在邻居家。了解到张春香租住的房子阴暗潮湿还漏雨,我就在自己组建的爱心微信群里筹集了五六千元,帮她修补了房顶、更换了门窗。贫困户郭玉庆的房子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我就和村干部一起争取到上级拨款3万元,帮他家盖起了宽敞牢固的新房。

贫困村民要安居,更要乐业。我多方收集用工信息,组织村民进工厂、进大棚打工,在家里搞特色种植和庭院养殖,带领妇女学缝纫、学草编,让大伙儿致富有奔头。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我争取到报社和上级有关部门扶贫资金30余万元,在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帮助蟒挡坝村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2018年,我驻村的第四个年头,蟒挡坝村实现了整村脱贫。那一年也正好是我驻村结束的时间,但是我觉得,蟒挡坝村还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我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于是,我向组织提出申请继续留任。

谋长远

扭住脱贫攻坚的牛鼻子

驻村以来,我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同时,将大量精力用在了开展教育扶贫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往往是脱贫攻坚战中的最短板,克服了教育短板,就是扭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

我借助媒体记者认识人多的优势,“奔波”于网络上,大力开展“结对助学”。我把村里困难家庭的孩子资料写清楚,再通过网络寻求爱心人士结对精准资助,创建了爱心人士辐射全国的“辽宁齐远微爱助学群”。

大学生谭守洋就是我联系爱心人士帮扶的一个孩子。当时,他父亲刚刚去世,姐弟三个都在读书,他母亲一度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在爱心人士的长期资助下,三个孩子陆续考上了大学。前些日子,谭守洋给我打来电话说:“张书记,我的工作定下来了,一个月能赚6000多元呢!”听到这个好消息,我高兴极了。

多年来,我联系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资助学生的范围也扩展到全县28个乡镇,铺就了众多山里孩子的求学之路。截至目前,全县先后有2000余名贫困学生在接受长期资助,资金超过500万元。

聚人心

抓乡风文明促振兴发展

如今,蟒挡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变美了、大伙儿腰包鼓了,改变民风村风在我工作中的分量也加重了。我认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振兴,而人的振兴关键在于乡风文明。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进步、生活水平如何提高,乡村一代代人涵养的优良品德、优良作风决不能丢。

2018年,我为蟒挡坝村制定了“抓党建促发展、抓经济促振兴、抓村风促文明”的发展思路,先后组织成立了“好媳妇”“榜样村民”“优秀党员”“党员先锋”和“优秀少年”5支志愿服务队。队员的积极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村民、改变着村风、提振着精气神。

村里的“女强人”申秀丽,是“好媳妇”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她经常和“好媳妇”们一起去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还参与“一对一”助学活动,雇用脱贫户在她的养殖场做工,默默奉献着爱心。5支志愿服务队里,像申秀丽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的贴心关怀与陪伴,让村里需要帮助的人充满了幸福感。儿子意外去世的葛春学老人,两个孙子接受资助继续读书,村里为他安排了公益岗,逢年过节,村里的志愿服务队都会手提米、面、油上门,帮老人打扫屋子,陪老人聊天解闷。葛春学老人逢人就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我跟娃娃们说,可得好好念书,读好书了去社会上做好事!”

2021年,选派干部再次轮换,村民们得知我要走的消息后,自发写下了“请愿书”让我留下来。看着请愿书上满满的红手印,我感动于心,泪湿双眸。我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村里,继续与大伙儿并肩前行。

最初进村时,曾有村民说我:“一个耍笔杆子的记者,能给咱办啥实事?”7年过去了,我完成了从村民眼中“可有可无”到“不可或缺”的转身,这源自于我坚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坚持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坚守初心、践行使命,靠的正是实际行动。

(作者系葫芦岛日报社记者、建昌县素珠营子乡蟒挡坝村第一书记)

猜你喜欢
坝村服务队驻村
高台地戏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驻村博士
用脚步丈量民情
结对帮扶 共战脱贫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自愿服务队忙到点上了!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春运路上的“花甲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