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取穴规律分析

2022-02-13 06:36于楠楠刘鹏薛剑匡禹霏程光宇韩亚鹏肖飞孙殿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风池腧穴合谷

于楠楠, 刘鹏, 薛剑, 匡禹霏, 程光宇, 韩亚鹏, 肖飞, 孙殿甲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3.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类以静止性震颤、运动缓慢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加剧[1]。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西医治疗也多以服用药物为主,例如:复方左旋多巴、抗胆碱能药物等。西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但长时间持续服用容易诱发并发症,并存在疗效减退的情况,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颤症”的范畴,其治疗手段多样,研究[2-4]显示,针灸疗法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特色,并且近年来其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本研究通过对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寻临床选穴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选取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关于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词为“帕金森OR帕金森病OR老年性震颤OR震颤麻痹”和“针灸OR针刺OR艾灸OR刺法OR灸法OR电针”。

1.2 纳入标准

①文献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②文献样本量≥30例,总有效率≥80%;③针灸处方明确且治疗手段为针灸,包括艾灸、电针、穴位注射等;④治疗对象诊断明确,符合帕金森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1.3 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的文献仅保留最新发表的1篇,其余删除;②经验、个案、动物实验或系统评价类不属于临床试验的文献;③全文不完整的文献;④使用个人经验穴位或不被公认的穴位;⑤以头针、耳穴等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文献。

1.4 资料提取

将文献依照1组主穴配1组配穴的原则进行拆分,并规范穴位名称,例如“绝骨”为“悬钟”,“人中”为“水沟”。由2名研究成员进行交叉审核,如有疑问,协商解决。

1.5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导入Microsoft Excel 2013,并利用IBM SPSSStatistics 25.0与IBMSPSS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高频腧穴分析

文献筛选后,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96篇,针灸处方152条,涉及腧穴102个,总频次1 128次。其中,将频次≥10次设定为高频腧穴,排名前5位的腧穴分别为风池(87次)、合谷(85次)、太冲(80次)、百会(71次)、曲池(59次)。结果见表1。

表1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高频腧穴(选用频次≥15次)的腧穴分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commonly used acupoints in acupuncture treating Parkinson’s Disease(selected frequency≥15 times)

2.2 腧穴归经情况

总结腧穴归经,发现使用频次和选用个数最多的分别为足少阳胆经和督脉,足少阳胆经涉及腧穴13个,使用频次为215次,督脉涉及穴位15个,使用频次172次,其次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厥阴肝经。结果见表2。

表2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穴位归经分布Table 2 Distribution of meridian points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2.3 聚类分析

将高频腧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可将腧穴分为5类:①完骨、天柱、哑门、风池、丰隆;②气海、中脘、阴陵泉、内关、命门;③太溪、三阴交;④肝俞、肾俞、阳陵泉、百会、四神聪;⑤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血海、外关;⑥风府。具体见图1。

图1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高频腧穴聚类分析树状图Figure 1 Cluster analysis dendrogram in acupuncture treating Parkinson’s Disease

2.4 关联规则分析

依据Apriori算法对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低支持度为20%,最低置信度为80%,共得出67条关联规则。根据结果显示,腧穴配伍关联密切的有太冲-合谷、合谷-百会-太冲、合谷-太冲-风池、哑门-完骨等组合,具体见表3。关联规则网络图见图2,密切程度用线的粗细表示,线条越粗,代表关联规则越强。

图2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关联规则网络图Figure 2 Association rules network diagram in acupuncture treating Parkinson’s Disease

表3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高频腧穴关联规则(前20位)Table 3 Commonly used acupoint association rules in acupuncture treating Parkinson’s Disease(top 20)

3 讨论

帕金森病虽在中医学里没有明确的病名记载,但本病多归于“颤症”“强直”“痉病”等范畴。肝、脾、肾三脏皆虚为本,风、火、痰、瘀在表为标实,病位在脑,病机为肝风内动,髓海失养[5-7]。治疗多以调补肝肾、息风定痉、调补气血为主[8-10]。经数据[11-12]分析发现,针灸治疗本病的高频腧穴为风池、合谷、太冲、百会、曲池等。风池隶属于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和阳维脉相连通,肝胆二经相表里,此穴可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研究[13]发现,风池能有效促进基底动脉及椎动脉血液循环速度,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合谷、太冲配伍又称为“四关穴”,二者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厥阴肝经原穴,一上一下,一升一降,能充养气血,协调阴阳,既解肝郁,又养经脉。百会位于巅顶,汇聚各经脉之气,给予刺激可调动全身阳气,此外,本穴为足厥阴经和督脉交会穴,可平肝息风。诸穴合用,共奏定风止颤,补肝通络之功。

从经脉的选择来看,阳经穴位使用频次高于阴经,同时以足少阳胆经和督脉的选择频率最突出。胆经循行联络各关节,具有疏筋利节的功效。杨上善认为“少阳主筋,筋以约束骨节”。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就包括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等,选用胆经穴位对肢体症状能有效缓解[14]。督脉为人体十四经脉中唯一一个与脑直接络属的经脉,“上至风府,入属于脑”,针刺督脉具有调达气血,柔筋通络的作用[15-16]。

高频腧穴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穴位主要可分为6类。深入挖掘分析可见类1、类6中的穴位主要为祛风祛痰要穴,除丰隆外,其余5个穴位定位均在颈部,体现了经络“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特点,而且完骨为足少阳胆经穴,天柱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哑门、风府为督脉穴,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穴,体现了所属经脉对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性。类2、类3、类4、类5腧穴选择以补肝肾、养气血的作用为主。帕金森病主因肝肾阴虚,气血亏虚而导致的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上述两类腧穴的选择可以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同时可以预防认知功能改变及焦虑抑郁情绪加剧。而这也与关联规则分析的常用腧穴配伍相类似。研究结果表明,常用的腧穴配伍为太冲-合谷、合谷-百会-太冲、合谷-太冲-风池、哑门-完骨等,诸穴配伍可充分发挥腧穴对机体的综合效应,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基于数据分析挖掘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选穴规律具有可行性,对临床治疗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体现了针灸治疗的优势和可行性,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猜你喜欢
风池腧穴合谷
旅途止泻按脾腧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五)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墨风池诗词选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