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山药两种物理保鲜处理方式的比较

2022-02-13 11:51
食品与机械 2022年1期
关键词:次氯酸钠总酚去皮

钱 井 满 杰 韦 强 林 琼

(1.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 100193)

山药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口感清脆,营养丰富[1-2],具有补中益气,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降血脂[3]、抗氧化[4]、抗衰老[5]等药理作用,是中国传统保健食品之一。鲜切蔬菜因方便快捷,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爱,是现代蔬菜消费的新趋势[6-7]。鲜切山药既保留了山药的营养成分,同时又具备鲜切果蔬方便快捷、可完全食用的特点,是目前山药最合适的加工方式之一[8],其生产以山药片、去皮山药段、山药块3种加工形式为主,由于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去皮和切分处理,产品易受微生物污染[9],严重影响鲜切山药的食用和商品价值[10],而杀菌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保持鲜切蔬菜品质,因此,清洗杀菌工艺至关重要[11]。

目前,国内外鲜切果蔬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两种方式进行杀菌,结合低温贮藏、气调保鲜、生物及化学保鲜等技术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货架期[12-14]。京郊鲜切蔬菜往往采用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杀菌,结合低温、气调或者真空包装等方法,以保证较长的货架期[15],然而,化学保鲜剂如亚硫酸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16]。UV-C照射作为一种物理杀菌方法,具有简单、安全、经济的特点,被处理的产品无污染、无化学残留,满足现阶段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环保处理方式的需求[17],在食品保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8]。研究表明,UV-C照射利于保持蓝莓[19]、鲜切莲藕[20]、鲜切甘蔗[21]、鲜切黄瓜片[22]产品品质,但有关UV-C照射对去皮山药段贮藏品质的研究报道较少。超声波对鲜切芹菜[23]、鲜切胡萝卜[24]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然而,超声波在鲜切山药保鲜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拟以去皮山药段为研究对象,探究贮藏期间UV-C照射与超声波处理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并以次氯酸钠和未杀菌处理作为对照,明确两种物理杀菌方式的保鲜效果,以期为鲜切果蔬的贮藏保鲜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与试剂

普通山药:北京市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次氯酸钠溶液:食品级,广州市九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平板计数琼脂: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碳酸钠、邻苯二酚、Folin-Ciocalteu:分析纯,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乙醇:分析纯,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1.2 主要仪器设备

恒温水浴锅:HHS-21-4型,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生化培养箱:SPX-1508-7型,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 BXM-30R型,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超净工作台:HDL APPARATUS型,北京东联哈尔仪器制造;

双频数控超声波清洗机器:KQ-500VDE型,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分光测色仪:NS-A-1608型,深圳市三恩时科技有限公司;

菌落计数器:YLA-30A型,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

超纯水系统:Easy2-15型,上海康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AR2202CN型,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水果硬度计:GY-4型,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

漩涡振荡器:QL-901型,海门市其林贝儿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紫外分光光度计:UA8000A型,上海市元析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试验方法 选择粗细均匀、无机械损伤的山药,去除表面泥沙,去皮、切段(8~10 cm)。分别采用超声波(频率45 kHz)处理3 min、3 kJ/m2的UV-C正反面各照射240 s(去皮山药段距灯管20 cm,紫外线强度0.623 mW/cm2);并以50 mg/L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 min和未杀菌处理(自来水浸泡3 min)作为对照。自然沥干,真空包装,每个处理重复20次,每袋真空包装300 g,于温度0~2 ℃、相对湿度85%~95%下冷藏14 d,测定其硬度、褐变度、感官品质、菌落总数、总酚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情况。

1.2.2 褐变指数测定 采用色差仪分别测定去皮山药段中间和两端的L*、a*、b*值,结果取平均值,并根据文献[25]计算褐变指数。

1.2.3 硬度测定 采用水果硬度计分别穿刺测定山药段边缘、中心位置硬度,结果取平均值。

1.2.4 感官品质评价 由5名专业人员根据产品的颜色、组织状态、气味情况进行感官评价,6分为商业拒绝点,具体评价标准根据文献[26-27]修改,如表1所示。

表1 鲜切山药感官评价标准

1.2.5 菌落总数测定 根据文献[28]。

1.2.6 总酚测定 根据文献[29]并修改。

(1) 样品液制备:称取1.0 g样品,研磨至匀浆状,按料液比1∶20 (g/mL)加入80%乙醇溶液,超声30 min(频率45 kHz,功率30 W),12 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用于总酚测定。

(2) 总酚测定:取1 mL适当稀释的提取液,加入1 mL Folin-Ciocalteu试剂,加入2.0 mL质量分数为7%的Na2CO3溶液,摇匀,30 ℃水浴2 h,测定760 nm处吸光值,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总酚含量以mg/100 g(以鲜样计)为单位表示,重复3次。

1.2.7 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 根据文献[30]并修改。

(1) PPO粗提液:称取1 g样品,加入5 mL预冷后的pH为6.8的磷酸缓冲液(0.1 mol/L,PBS),冰浴下充分研磨至匀浆状后转移至离心管,于4 ℃、12 0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于4 ℃冰箱暂存。

(2) PPO活性测定:移取1.0 mL PBS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 mL 0.02 mol/L邻苯二酚溶液,35 ℃水浴10 min,加入1 mL PPO粗提取液,混合后倒入比色皿中,测定410 nm处吸光值,以PBS溶液为空白参照,每30 s测定1次,连续测定5 min,以每克组织每分钟吸光值变化0.01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1.2.8 数据统计方法 每组平行3 次,采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OriginPro 8.5软件作图;采用 SPSS 20.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去皮山药段褐变指数的影响

由图1可知,去皮山药段褐变指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前期(0~9 d),各处理对去皮山药段褐变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可能与低温及真空包装抑制各处理组褐变反应有关。贮藏第7天,UV-C处理的褐变指数显著低于超声处理的(P≤0.05),可能与UV-C处理的抗褐变效果较好有关,也可能是因为检测时取样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贮藏第13天,UV-C处理的褐变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的(P≤0.05),与刘容等[30]的结论一致,可能与贮藏后期UV-C处理组酚类积累、抗氧化活性升高有关。综上,13 d贮藏期内,UV-C处理可有效抑制去皮山药段褐变。

图1 杀菌方式对去皮山药段褐变指数的影响

2.2 对去皮山药段硬度的影响

由图2可知,去皮山药段硬度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贮藏前期(0~7 d),各处理组山药硬度无显著差异。贮藏末期(11~13 d),UV-C处理的硬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P≤0.05),说明UV-C处理在保持山药硬度方面优于其他处理。解新方等[20]研究发现,UV-C处理可以减缓鲜切莲藕硬度的下降,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是因为UV-C照射会增加果实组织中多胺(腐胺、精胺等),而多胺物质可以抑制细胞壁降解酶的体外活性,从而使果实组织保持较高的硬度,保持细胞完整性,延缓果实的软化[31-32]。综上,UV-C照射处理可以减缓去皮山药段硬度的下降。

图2 杀菌方式对去皮山药段硬度的影响

2.3 对去皮山药段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知,感官评分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贮藏第5天,各处理组感官品质差异显著(P≤0.05),各杀菌处理组的感官评分显著高于未杀菌对照的(P≤0.05),说明杀菌处理可以显著减缓山药感官品质下降。贮藏第13天,各杀菌处理组的感官评分均显著高于未杀菌对照的(P≤0.05);超声波处理的感官评分为5.57,低于商业拒绝点;UV-C处理的感官评分较高,仅次于次氯酸钠处理组,且两者无显著差异。UV-C处理的感官评分较高,可能与UV-C照射有效抑制褐变、减缓微生物增加有关,也可能与UV-C照射抑制鲜切果蔬呼吸强度,减缓果肉硬度下降等因素有关,与高建晓等[33]的结果基本一致。综上,UV-C照射可以减缓去皮山药段感官品质劣变速度,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

表2 杀菌方式对去皮山药段感官品质的影响†

2.4 对去皮山药段菌落总数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菌落总数明显增加。贮藏第5天,各杀菌处理的菌落总数显著低于未杀菌对照的(P≤0.05),说明杀菌处理可以有效抑制菌落增长。贮藏第11天,UV-C处理的菌落总数最低,与次氯酸钠对照组无显著差异。UV-C照射鲜切果蔬可能通过破坏微生物的DNA直接杀死微生物,控制果蔬表面微生物和病原菌生长繁殖[17],同时提升鲜切果蔬自身抗病性。综上,UV-C处理可以有效减缓菌落总数的增加速率,减轻微生物感染程度,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图3 杀菌方式对去皮山药段菌落总数的影响

2.5 对去皮山药段总酚含量的影响

由图4可知,贮藏期间,总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山药切分后由于机械损伤诱导合成大量酚类物质,而后酚类物质发生氧化被消耗,含量降低[26]。贮藏第13天,UV-C处理的总酚含量是未杀菌对照的1.49倍,显著高于超声和未杀菌对照的(P≤0.05),与文献[21,30]的结论一致,这可能与UV-C诱导鲜切果蔬功能成分的增加有关,具体原因需进一步试验明确。总之,贮藏期间,UV-C处理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P≤0.05)。

图4 杀菌方式对去皮山药段总酚含量的影响

2.6 对去皮山药段PPO活性的影响

由图5可知,贮藏期间,PPO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贮藏第7天,次氯酸钠对照、超声波与UV-C处理的PPO活力较未杀菌对照分别降低了35.08%,27.82%,16.53%,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贮藏第13天,未杀菌对照的PPO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的(P≤0.05)。PPO活力上升可能是因为山药去皮切段加工后生物膜系统受到损伤,PPO被活化,催化酚类物质与氧气结合;贮藏后期(7~13 d),PPO活力下降,可能是因为鲜切蔬菜自身抗逆性增加,PPO活力受到抑制,UV-C等杀菌处理对PPO活力抑制程度较高,贮藏期间PPO活力变化相对较小。也有研究[34]发现贮藏期间鲜切山药PPO活力呈单一上升趋势,可能与山药种类或贮藏条件有关,具体原因需进一步探究。综上,次氯酸钠、UV-C、超声波3种杀菌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PO活力,UV-C抑制PPO活力效果优于超声波处理,可能与UV-C调节酶生产相关遗传物质有关[35]。

图5 杀菌方式对去皮山药段PPO活性的影响

3 结论

试验表明,在温度0~2 ℃、相对湿度85%~95%的贮藏条件下,UV-C、超声波两种杀菌方式对鲜切山药均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UV-C处理的保鲜效果较好,贮藏期间可以有效减缓山药感官品质下降速度、明显抑制细菌繁殖、减轻氧化损伤,提升保鲜效果,贮藏第13天的感官评分为6.3,菌落总数为5.48 lg(CFU/g)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的(P≤0.05),说明其保鲜期可达13 d;超声波处理的保鲜效果稍差,虽然贮藏期间褐变指数较高,但是可以明显抑制细菌繁殖,减缓山药感官品质下降速度,贮藏第11天的感官评分为6.4,说明其保鲜期可达11 d。后续可研究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保藏技术的联合应用,可能会更好地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鲜切果蔬的货架期。

猜你喜欢
次氯酸钠总酚去皮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乙炔清净系统改造运行小结
凌云白毫总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探索次氯酸钠在存储使用过程中出现沉积物的原因
不合格次氯酸钠循环利用工艺
不同去皮方法对猕猴桃去皮效果和品质的影响
茄子
——去皮
生姜到底要不要去皮?
白薇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苦荞茶乙醇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