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音乐游戏的教法改革与教具使用

2022-02-13 21:07钱晓燕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精灵草莓图谱

钱晓燕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幼儿园 江苏如皋 226500)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主流教育。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构成,对幼儿感知世界、发现美、创造美、表达美有重要意义。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通过旋律的起伏变化、节奏的跳跃更改、速度的变化统一等表现形式将音乐情感具体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优秀的作品可以直击心灵。面对抽象的艺术表达形式,幼儿的学习有很大的困难,将音乐表达具象化是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音乐游戏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中的节奏、节拍等音乐要素。

一、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法改革与教具使用的必要性

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表现美。音乐游戏是幼儿教师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但时代是发展变化的,幼儿的发展程度,接受事物的能力等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音乐游戏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音乐教学。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时代发展要求等,不断地创新音乐游戏教学方法,从生活入手,利用多样教具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游戏活动[1]。

二、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法改革策略

1.加入肢体动作,培养幼儿节奏感

幼儿对音乐的学习感知单纯依靠音乐感受、歌词分析并不能获得很好的音乐能力发展。幼儿在幼儿园阶段依旧以直观形象思维、行动思维为主,对音乐的深入感知需要幼儿的真实参与。肢体动作是最简单、快捷的音乐学习教具,能够帮助幼儿获得直观的经验认知,在音乐游戏中,加入肢体动作内容,可以让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对音乐的节奏、旋律掌握更加透彻,也使音乐游戏的组织形式更富变化,是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有效方式[2]。

以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我是机器人”为例,本次活动的主要活动目标是幼儿倾听音乐并感受|XX|XX|的节奏,再熟悉音乐节奏、结构的基础上开展游戏,能够依照音乐节奏做出机器人走、动互相传递的动作,体会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师开展谈话活动导入,如围绕“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机器人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机器人是如何动的?你能用肢体动作表示一下吗?”让幼儿模仿机器人引发幼儿的兴趣。教师播放音乐《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剪辑版,让幼儿倾听、感受音乐的节奏、结构。第二遍音乐播放时,教师跟随音乐节奏模仿机器人走路,幼儿观察教师的肢体动作,理解音乐游戏中的基本动作要素。教师创设问题:“机器人是如何走路的?它的节奏是什么?”教师用1234节拍提示幼儿音乐节奏,带领幼儿一起跟随音乐节奏模仿机器人。在音乐获得感知的基础上,教师为幼儿创设情境,开展机器人按开关加能量的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情境游戏中进一步感知音乐的节奏。教师利用语言营造游戏出游戏互动氛围,“机器人在刚刚的活动中把自己的电都用完了,要怎么办呀!”引导幼儿说出“充电”。教师运用肢体动作示范如何充电,并提问“我刚才是怎样充电的?”,在幼儿说出要“买插头、找电源、到加油站加油、买电池”后,教师给予评价“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把所有的步骤都记下来了,现在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充电的‘开关’除了按头还可以按哪里?”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说出自己认为可以充电的地方。“现在请小朋友两人一组,轮流按开关给对方充电。”开展充电游戏。

幼儿教师将游戏化的语言贯穿于音乐活动的全过程。这种情境化的互动游戏能够将幼儿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教师的活动内容上来,通过多机器人肢体动作的模仿,帮助幼儿感知音乐节奏内容,掌握|XX|XX|的音乐节奏。

2.创编音乐故事,提升教学趣味性

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内容。良好的故事讲授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而音乐作为人心理活动的投射,其节奏变化、节拍强弱等都代表着音乐创作者、音乐人物形象等的情感变化。故事和音乐具有一定程度的互通性。幼儿教师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可以根据音乐内容适当创编音乐故事,令整个音乐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使幼儿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3]。

以音乐游戏《握手舞》为例,教师在对本首歌曲的歌词内容、节奏旋律等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其创编一个故事曲折丰富的故事——在一片果园中,有一对好朋友,它们每天形影不离,是互相最亲密的另一半,它们就是美丽的苹果精灵和草莓精灵。一天,苹果精灵看到蝴蝶从头上飞过,苹果精灵着急去追蝴蝶玩耍,没有叫上它的好朋友草莓精灵,这件事情被草莓精灵知道后,草莓精灵十分生气,跑出了果园。苹果精灵看到草莓精灵跑出果园,怕它遇到危险,连忙追了上去。苹果精灵跑了好久,终于追上了草莓精灵,想要得到它的原谅,但是草莓精灵还是很生气,并没有原谅它,并继续向前跑去,一直跑到了小河边才停下,苹果精灵并没有因为草莓精灵的拒绝而失落,而是追随着草莓精灵跑到了小河边,向草莓精灵解释原因。草莓精灵看到了苹果精灵道歉的诚意,被苹果精灵感动,终于原谅了苹果精灵,草莓精灵和苹果精灵和好以后,一起拍拍手、转圈圈,最后跳起舞来,好不快活。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小朋友们,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是谁呀?”“草莓精灵和苹果精灵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是怎样解决的呢?和好以后它们做了什么?”幼儿在问题回答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的印象、认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握手舞》这首歌,感受一下音乐的美妙旋律。”“刚刚我们听了草莓精灵与苹果精灵的故事,也欣赏了《握手舞》音乐,对其节奏、旋律有了一定的认知,下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玩一个游戏。”两名幼儿为一组,跟随音乐节奏一个在前跑,一个在后边追,在音乐舒缓时两个相遇,音乐节奏再次变化时前面的人继续跑,后边的人继续追,直到音乐改变节奏,两个人跟随音乐节奏,拍手、转圈,音乐结束后,完成游戏。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将音乐创设成了更具趣味、直观的故事,让幼儿通过草莓精灵和苹果精灵的故事情节变化,感知音乐节奏的变化,再通过音乐游戏将音乐节奏演绎出来。整个音乐活动课堂形式丰富,能够充分地调动其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学习兴趣,也使得对音乐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3.图谱融入游戏,加深音乐的认知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抽象的,是以听觉为主要形式的情绪传达。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对事物的认知需要依靠事物的表象来辅助认知。图谱法直观形象地将音乐的层次、结构、特点等表现出来,有利于幼儿对音乐架构的理解认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主观感受。

就图谱法对音乐层次的展示而言,以音乐活动《种西瓜》为例,讲述了西瓜从种子到小苗、再到开花、最后结瓜,将瓜分给家庭成员的故事。整首音乐节奏欢快,且具有丰富的层次,教师可以利用图谱法帮助幼儿理解不同音乐层次中表现的西瓜不同阶段。例如,将西瓜的各阶段用相应的图片表示,西瓜两个阶段中的成长过程用∽表示,西瓜有种子长成西瓜的节奏较为欢快,二西瓜裂开后分西瓜的音乐节奏明显变得更加缓慢。教师可以在西瓜、被分西瓜的人中间用⌒符号,表示节奏的缓慢,这样便很好地将整首音乐做了层次上的划分,并且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不同乐句表现的具体内容,提升音乐游戏学习的效率。

就图谱法对音乐特点的表现而言,以音乐活动《敲熟鸡蛋》为例,本次活动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重音记号图谱的帮助下学习音乐中的重音,教师出示鸡蛋图谱,引导幼儿带图谱记号鸡蛋重敲,不带图谱的鸡蛋轻敲,根据音乐节奏,观看重音记号图谱,敲鸡蛋,感受音乐的节奏、音乐节拍的强弱特点,让幼儿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影响下感知音乐变化,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4]。

就图谱法对音乐结构的影响来说,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音乐符号标记音乐作品的结构,指导幼儿音乐动作。例如,音乐游戏活动《娃哈哈》是一首较为经典的儿童歌曲,教师可以提起前了解儿歌的歌词、旋律等内容,掌握儿歌的音乐结构,将整首儿歌分为四部分,利用四种不同的音乐符号做提示。教师引导幼儿依据儿歌的歌词内容创编肢体动作,并结合图谱跟随音乐表现音乐的不同结构。

三、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具使用

1.合理运用打击乐器,提升幼儿音乐兴趣

幼儿园音乐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学习,更要在乎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对乐器的掌握、使用情况等。乐器是幼儿音乐学习的常用教具,多样的音乐器材可以有效调动起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将打击乐器融入音乐游戏活动当中,可以丰富音乐游戏课程的内容、形式,又可以让幼儿学会乐器的使用方法,可谓一举两得[5]。

幼儿园的音乐打击乐器种类多样,一般将其分为金属乐器、木制乐器、散响乐器三种,每种乐器具有不同的用途。以大班打击乐《加油干》音乐活动为例,本次音乐教学活动的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幼儿指挥演奏打击乐器的能力。教师可以提前为幼儿准备响玲、铃鼓、沙锤、双响筒等打击乐器,大鼓一个,《加油干》操作图示。教师先出示操作卡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对劳动音乐性质有了初步感知,然后播放劳动音乐音频《加油干》,引导幼儿表达自身的音乐感受。教师带领幼儿分析歌曲中的内容构成、节奏旋律等,在嗬嘿处引导幼儿敲击大鼓或者铃鼓表示有力,在音乐节奏较为轻松、欢快的地方,引导幼儿敲击双响筒等木质乐器,表示劳动者欢快的情绪。教师将儿歌的旋律、节奏等内容利用不同打击乐器的特点表现出来,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了解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音高等特点。多样化打击乐器的运用可以提升幼儿对音乐内容的表现兴趣,感受到音乐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幼儿爱上音乐游戏活动,为后续的音乐游戏活动做铺垫。

2.创造应用生活物品,增加音乐生活联系

幼儿由于自身思维发展水平有限,对事物的认知要依靠事物的表象辅助,且幼儿正处于好奇心旺盛、对周围世界探索欲望强烈的时期,生活中的一把伞、一支笔、一块手表等都有可能成为幼儿的关注焦点。幼儿教师应该善于观察生活中幼儿的表现,找到幼儿感兴趣的物品,将其转变为音乐游戏活动教具应用到音乐游戏活动当中,帮助幼儿在生活与音乐活动中建立起联系,在促进幼儿音乐游戏活动进程中,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音乐内容,让幼儿能够在生活中发现音乐、体验音乐[6]。

以音乐活动《舞龙舞狮》为例,本次音乐活动在了解音乐构成的基础上,还需要较为逼真的游戏道具,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加真实的音乐游戏环境,让幼儿获得沉浸式的音乐游戏体验。教师在制作狮子的身体和头部时,可以在生活中收集废旧纸盒、彩色布条等,如可以用牛奶的纸盒箱做狮子头部的骨架,用剪裁过的酸奶盒做狮子的眼睛,将彩色的布上边贴上各种颜色的彩色布条作为狮子的身体,做成完整的狮子道具。教师让幼儿利用为其制作的狮子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体验到身边物体和音乐活动之间的联系。教师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作为音乐的主要来源。以音乐活动《小雨滴》为例,我国是季风性季候,降水十分集中,每名幼儿都经历过下雨的天气,教师可以以谈话为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对雨水有哪些认识”引发幼儿的想象、思考,播放音乐《小雨滴》让幼儿倾听,并思考这首歌里边都表达了哪些内容?情感是怎样的?你还体验过生活中的哪些音乐呢?引导幼儿表达出对于生活音乐的、想法。教师将事先准备的五个空玻璃瓶拿出来,用筷子敲击空瓶子,倾听其音高等,再依次将不同的杯子中倒入不同的水,用筷子以此敲击,倾听其音高变化,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音乐的乐趣。

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音乐活动是帮助幼儿打开“音乐之锁”的钥匙,能够带领幼儿走进音乐的世界。音乐游戏不仅局限于传统的音乐节奏游戏等,还包括肢体游戏、音乐故事等形式,将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到音乐游戏课堂当中可以帮助幼儿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提升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音乐游戏教具的运用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开展音乐游戏活动,使音乐课堂更具趣味性,让幼儿在和谐、自由的音乐学习环境中对音乐的节奏、旋律等音乐元素有更深的感知。

猜你喜欢
精灵草莓图谱
冬精灵
绘一张成长图谱
海底精灵国
欢舞的精灵们
草莓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杂草图谱
俏美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