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舱专利技术综述

2022-02-13 13:54
专利代理 2022年4期

刘 健

高压氧舱是在封闭的空间内以高于一个大气压的氧气来治疗疾病的医学设备。高压氧医学起源于19 世纪的英国。1956 年,荷兰人Boerema 等在大型高压氧舱内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成功,随后高压氧舱治疗法引起了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重视和极大的兴趣,高压氧医学开始迅速发展。高压氧舱历经200 多年,由最初的高气压治疗阶段,已经发展到高压氧治疗阶段。时至今日,高压氧舱设备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地步,极大地推动了高压氧医学向更高、更深层次的发展。高压氧治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某些疾病,如脑血栓、脑出血、脑损伤修复、糖尿病等,具有副作用小、效果好、抗菌效果佳等特点,此外高压氧舱在地震救灾、矿难、潜水减压、健康保健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高压氧舱的分类及系统组成

(一)高压氧舱的分类

一般而言,高压氧舱按舱内加压物质不同分为空气加压舱和纯氧舱;按容纳人数多少分单人舱、多人舱(参见图1①裴承芝. 单人医疗高压氧舱自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7:1-5.),其中多人舱又分大型高压空气舱、中型高压空气舱、小型高压空气舱;按用途不同分为高压氧舱、婴儿高压氧舱、动物实验用高压氧舱、潜水加压舱、低压舱、高低压两用舱、潜水加压舱 群等②张禹,肖宏,吕艳,等. 高压氧舱设备的发展概况[J]. 中国医疗设备,2010,25(2):1-4.。

图1 高压氧舱的类型

(二)高压氧舱系统的基本组成

高压氧治疗最基本的流程是用空气压缩机将高压空气经过滤后注入舱中,使舱内压强达到高压氧治疗所需的压力,与此同时开通供氧系统,患者在舱内呼吸高压、高浓度氧气。空气加压氧舱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最安全的高压氧舱,下面以医用空气加压氧舱为例,介绍高压氧舱的基本组成。按系统功能可将高压氧舱设备分成如下几个大的系统:供排气系统、供排氧系统、舱体及辅助系统、操控系统。按功能组成又可将高压氧舱设备分为舱体部分、空气加减压部分、供排氧部分、氧舱电气部分、氧舱空气调节部分、氧舱消防及紧急减压部分③同注释②。。高压氧舱系统的组成如图2 所示。

图2 高压氧舱的系统组成

二、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本文对医疗氧舱领域的国内外专利进行了检索,检索截至2021 年6 月25 日。中文数据库选择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外文数据库选择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DWPI),利用关键词与分类号组合进行检索,共获得5733 篇专利,然后进行数据分析统计。

下文将从申请趋势、申请区域分布、主要申请人分布等方面对医疗高压氧舱技术进行分析④魏保志. 专利审查理论与实践[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197-309.。

(一)高压氧舱全球专利状况

1.申请趋势

图3 显示了1908—2019 年全球高压氧舱的专利申请量分布情况。自1908 年起,其技术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曲线尾部的回落是由于专利文献延迟公开的特点所造成的):

图3 全球专利申请趋势

萌芽阶段(1908—1963 年):全球范围内关于氧舱的专利起始于1908 年。限于当时高压氧医学的发展水平较低,科技、工业化水平也不够高,1963年之前世界范围内高压氧舱的专利年均申请量很少,基本维持在个位数,这也客观反映出这一阶段高压氧治疗还未引起医学界足够的重视和兴趣。

发展阶段(1963—2003 年):这一阶段呈现了高压氧舱在世界范围内起步和发展的状态。虽然在1963年到1980 年之间处于一个波动期,但是随着高压氧医学逐渐受到重视并不断走向成熟,以及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1980 年以后,大量新建的单人高压氧舱进入市场,高压氧治疗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获得较快的发展,并在2003 年申请量出现一个顶峰。

成熟阶段(2003 年至今):2003 年以后,高压氧舱的申请量有所回落并且整体上进入一个成熟期,这一阶段高压氧舱的设备更加完善、安全,对高压氧的生理作用、治疗机制、毒副作用等有了进一步全面的认识和预防措施。从此,高压氧医学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又突飞猛进。

2.申请区域分布

虽然高压氧医学的发展在世界各地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世界各国高压氧医学的发展仍不均衡。自从1964 年我国第一台高压氧舱投入临床,经过60多年的发展,医用氧舱在设计与制造、安全使用与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由图4 可以看出,相对而言,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较为突出,尤其我国在1998 年以后,年申请量逐年增长。目前中国的申请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33%,欧洲地区次之,占比达到17%(不含俄罗斯/苏联),其次是美国,占比达到11%。2003 年,中国申请量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增量,是2002 年的2.3 倍,并且美国和欧洲申请量均有增长,导致2003 年全球申请量出现一个高峰值。之后,申请量有所回落,到2013 年这一时期申请量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并从2014 年开始至今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图4 全球专利申请区域分布和趋势

3.全球主要申请人

图5 列出了世界范围内前10 位的主要申请人,其中有5 家中国企业位列其中,并且位居世界前两位的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和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都是中国企业,可见,中国在高压氧舱领域取得了领先的地位。

图5 全球主要申请人分布

(二)高压氧舱中国专利状况

1.申请趋势

我国高压氧医学的发展由于起步相对比较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其发展的速度十分迅速。1985 年,我国高压氧舱的专利申请仅仅为4 件,随后,高压氧医学在我国不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况。我国专利和全球专利的趋势有所不同,由图6 可见,我国专利申请量在1998 年前一直很少,直到1999 年出现了2 倍的增长量,2000 年以后至今虽然个别年份申请量出现波动,但是整体上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到2018 年申请量已经超过200 件。从图6 也可以看出,国内申请人占比较大,为96%,说明国内申请人重视高压氧舱的本国布局,我国高压氧舱目前已处于优势地位;而国外申请人仅占不到5%,并且在中国市场上所占份额也 较小。

图6 国内申请趋势和申请人的国家分布

2.主要申请人分布

图7 显示了中国专利申请的主要申请人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前10 位均为国内申请人,且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和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的申请量以绝对优势位列前两位。

图7 国内主要申请人分布

三、专利技术分析

(一)重要申请人关键技术分析

通过以上国内外专利技术研发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已经成为高压氧舱领域的专利大国,其主要申请人的研发技术在高压氧舱领域具有明显指导意义。现对申请量在世界范围内排名前两位的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和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的重点技术进行分析。

1.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

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在2003—2004 年之间重点对医用高压氧舱内的安全消防装置、外循环水式空调装置、氧浓度安全锁定装置、心电脑电监护装置、急救呼吸机以及药物雾化装置等部件进行了研究(CN 2579454Y 等),通过舱内操作可实现高效率灭火,电脑自动控制可安全锁定氧舱内的氧浓度在要求的限制以内,采用药物雾化与纯氧混合的医疗技术治疗多种疾病。到了2007 年,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内增加了远程会诊系统(CN201150611Y),借助于计算机平台,将高压氧治疗和抢救过程的图像、患者病历、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抢救过程的全程监控录像进行远程传输,达到了共同诊断、指导治疗抢救的目的。2015 年,针对市场上高气压医疗设备不能作为空投快速展开应急救援的问题,CN204636824U 提供了一种救援式软质加压舱,舱体由既为密封部件又具有承压功能的软性囊体构成,具有良好的可折叠性、透光性、高低温性能以及足够强度,其断裂强度可达到8000N/5cm 以上。2016—2018 年之间,主要针对高压氧舱的安全性进行改进:CN206852743U 解决了舱内安全供电的技术问题;CN206934272U 提出了一种舱内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对舱体进行减压,完成出舱,从而确保舱内人员的人身安全的便携式医疗加压舱应急逃生装置;CN208171504U 提供一种医用空气加压氧舱递物筒安全开启自动报警装置,解决了现有递物筒外盖开启时的安全性问题。

2.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

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从2001 年开始从事高压氧舱研究。在研究初期,2001 年首先解决了高压氧舱计算机监控系统及方法(CN1300585A),对于当时技术中的氧舱舱体均为硬质材料构成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2007 年软体舱的问世(CN201101659Y、CN201168147Y),使高压氧舱较硬质材料的氧舱在舒适性上有了改善;CN201135568Y 中在软体舱的基础上增加了全透视性功能;CN101947169A 对于软体舱进出口密封不严、容易泄漏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解决,在所述壳体以及外部拉链层和内部拉链层所用的基材均采用了高强度的聚氨酯纤维材料,实现了高强度密封性。2009 年开始在负压隔离舱进行研究,CN2014 41570U 采用了新型材料热塑性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制成的舱体,利用负压原理隔离病原微生物,同时将舱内被患者污染的空气经特殊处理后排放,保证环境不受污染。到了2014 年,氧舱在功能上更加多样化,CN103720559A 在舱内设置无源空气调节装置,可以对舱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和温度调节,而且在舱内增设相关医疗设施。2015 年,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氧舱更加智能化、服务人性化,CN204909933U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氧舱远程监控系统,改变了现有的人工管理模式,其通过移动网络的方式,实现远程智能控制,实时了解产品运行状态,产品发生故障时实时发送故障消息缩短故障反应时间,加快了维护速度。

(二)高压氧舱的技术发展路线

对全球高压氧舱的专利申请进行梳理和分析后,发现高压氧舱的关键技术分支主要分为:(1)舱体部分。高压氧舱的壳体结构轻量化、便携式,外观美观化是长期的一个研究方向,而氧舱的应急安全设计一直是各国申请人研究的热点。另外,舱体的供排氧设备如制氧机、空气压缩机等的改进也提升了高压氧舱的性能和用户舒适度。(2)氧舱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由最原始的手动操作逐渐发展到电磁阀遥控、单片机+继电器、计算机控制等方式,另外智能化、人工交互技术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3)辅助医学治疗技术。随着高压氧医学的深入发展,高压氧舱与其他医学辅助治疗技术如芳香或药物熏蒸疗法、热辐射疗法、呼吸机、负离子保健、负压隔离/负压模拟高原环境等形成综合性治疗技术,对人体进行疾病治疗、医学研究、养生、保健、健身、锻炼等,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高压氧舱关键技术分支及发展趋势和特点参见表1,高压氧舱关键技术演进图参见图8。)

图8 高压氧舱关键技术演进

表1 高压氧舱关键技术分支及发展趋势和特点

1.舱体部分

(1)舱体结构

早期的氧舱结构,如1987 年4 月提供的一种医疗应用的高压多人压力室(DE8705838U),舱体由彼此成直角排列的壁组成,腔室壳体由均匀的板块复合并且在边缘处经焊接连接而成。而同时期的1988 年,US4727870A 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超大气条件下治疗患者的腔室,能够帮助病人进行坐姿调节和方便移动的单人氧舱,其关注了高压氧舱的可移动操作性和病人的舒适性。之后舱体整体已朝向美观化、轻型化、优质化发展,所用钢材的韧性和强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航空铝材的广泛应用到舱体上,如单人轻型医疗保健氧舱(CN2616196Y),外观流线型好,充分体现高科技的视觉感,舱体主体材料为高强度铝合金板材,舱内设计舒适安全。另外,便携式高压氧舱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应用到救援急救等场合(CN20463682 4U)。随着3D 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2018 年,世界上首次出现3D打印技术的高压氧舱(CN2091727 88U),该高压氧舱通过设置多层复合结构,可以通过打印设备直接在现场打印,使高压氧舱的结构、形状、大小可调,从而提高与场地的匹配度,整体式结构保证了高压氧舱的结构强度,同时可以采取多个打印头协同完成,大大促进了高压氧舱的普及水平,对高压氧舱的使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应急安全

由于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的舱内是一个封闭的环境,且舱内的气压大于舱外气压,氧浓度>32%容易引起火灾,一旦舱内出现失火等突发事件时,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因此,尤其是针对大型的高压氧舱,使用各种工作物质如粉末、液体、惰性气体的传统灭火系统,以在发生火灾时为患者提供救援,例如在1935 年高压氧舱上使用的喷淋灭火(GB1086635A);而对于单人高压氧舱,由于内部体积非常小,在灭火(溢流)时容易对患者造成危险,因此通常不使用灭火系统。1995 年,一种具有生命支持和灭火系统的压力室装置(RU2094034C1),提出软压力舱和破坏装置相结合的生命支持系统,可实现紧急情况时快速接近患者,在压力室中存在危及生命的情况下,触发用于破坏壳体的装置,由此切除具有电网的壳体的特定区域,破坏的壳体脱落并触发灭火装置,达到快速拯救病人的目的。2016 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研发出一种多孔喷淋头(CN109331385A)并将其应用到高压氧舱上,多孔喷淋头结构受驱动装置的驱动可自动开启和关闭,大大提高了水覆盖的面积,提高了火灾扑灭的效率。

(3)供排氧设备

空气压缩机是高压氧舱最主要的设备之一,现已从传统的活塞式压缩机向螺杆式压缩机转变。例如1988 年研发的高压氧舱(EP0277787A2)和烟台朗格高压氧舱有限公司的高压氧舱(CN205068702U)使用的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经多级压缩可提供至少3MPa 的压力,但是其存在噪音大、压缩空气中含油量高、故障率高等缺点。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噪音小,压缩空气中含油量低,故障率低,但只可提供最高1.5MPa 的压力。例如2008 年,奥布莱恩(OBRIEN V J)研发的可变压力舱(US2008210234A1)中应用了螺杆式压缩机,其具有使舱体增压至1 到6 个大气压之间的能力,或使舱体减压至大约0.1 个大气压的能力,从而使该舱体既适合承受高压又适合承受低压。另外,国外已经发展出纯无油空气压缩机(JP200017 6018A),压缩空气在空压机中不跟任何润滑油接触,使压缩空气质量更高。随之国内高压氧舱上也逐渐使用了无油空气压缩机,例如CN102266258A 的便携式软体气压氧舱,将净化后的空气经过无油空气压缩机输入舱体内形成10KPa 到20KPa 稳定的高压环境。

2.氧舱控制系统

(1)操舱方式

早期的高压氧舱系统的压力控制是由操舱人员以手动调节进气阀和排气阀的方式来实现的。在治疗过程中,操舱人员从气动压力表上读取舱内压力值和气源压力值,然后根据经验来控制舱内的压力和升降压速率(US3877427A1)。目前的操舱方式由手动操作逐渐发展到电磁阀遥控、单片机+继电器、计算机控制等方式,但大部分操舱方式是手动操作配合自动操作来共同完成控制,例如CN201164557Y 中,即是通过自动和手动加压的两路来气共同汇集后通过消音器进入载人气压舱的治疗室,供气控制采用电动调节阀与气动开关阀相串联的配套方式,是为了电动调节阀一旦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自动关闭气动开关阀,实现加压程序由自动控制平稳地切换到手动控制。2004 年,烟台朗格高压氧舱有限公司研发的高压氧舱气动控制装置(CN2683095Y),采用气动控制方法实现了对高压氧舱进出气流的压力、流速智能化控制,该气动工作方式安全可靠,模拟计算机程序,实现了智能化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

(2)人机交互

早期的高压氧舱(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SE403253、FR2068949 等)功能结构较为简单,自动化程度较低,病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也很差。病人在一个密闭的载人压力容器里进行高压氧治疗,而舱内的温湿度、噪声、空气洁净度等环境条件变差会二次危害病人的健康。2003 年时,CN203122863U 提出了一种智能远程多参数监控式高压氧舱。该高压氧舱上的火灾报警系统能够及时监测高压氧舱是否发生意外事故,通过压力传感器来监测氧气的压力大小,并通过对舱内的温度、湿度、噪声、照明、烟雾及空气洁净度的传感器来监测其变化,计算机监测控制系统和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避免了人为的延迟、错误的判断而造成高压氧舱安全事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环境的统一,作出科学、可靠、实时的报警。2017 年,青岛道一空优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共享氧舱(CN109984900A),将高压氧舱的智能化程度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该新型智能共享氧舱可与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实现无线同步互联、数据上传分享,身体监测传感器实时对身体数据进行监测,使用者通过手机APP 扫描舱体上的二维码并设置在氧舱内吸氧休息的时间,通过手机APP 或者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支付后,自动打开舱门,进入舱内进行吸氧,智能设备通过手机APP 与共享氧舱进行互联,实时了解使用者身体数据,实现数据的上传分享。

(3)供氧控制

早期的高压氧舱在供氧的浓度、压力和流量的控制上不够精确,例如1987 年,US4633859A 对舱内氧气压力、浓度的控制过程中,采用压力传感器或换能器连接到压力控制计算机以控制和调节腔室内的气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治疗过程更加精细和精准。传统的氧舱供氧系统多是统一供氧,供氧过程中供氧量是固定不变的,医护人员很难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需求进行定制化供氧,而在2018 年,国内的烟台福皓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基于模糊控制的医用氧舱定制化供氧系统(CN108186252A),首次出现了将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的思想应用到高压氧舱供氧系统的定制上,通过模糊控制器在供氧期间针对患者的个人需求进行供氧的自动调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也给医疗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综合辅助治疗技术

高压氧舱早期的应用较为单一,主要是应用在病人呼吸高压氧来发挥治疗作用,对于高压氧结合其他辅助治疗技术是比较少见的。在较早期的1978年,一种医用高低压治疗室(AT95877A)能够在腔室中产生正压或负压,并且制备气态活性物质经水蒸气喷射到腔室内来增加呼吸系统或皮肤表面或血液的浓度。而我国最早将高压氧舱和其他辅助医学治疗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出现在1986 年,由山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研发的高压氧舱激光照射装置(CN 85103131A),通过导入高压氧舱内的激光与高压氧产生功能上大于两者单独效应相加的协同作用,与光敏剂结合在高压氧舱内进行光动力作用诊治恶性肿瘤,增强对肿瘤的杀伤作用。随着高压氧医学的发展,高压氧舱逐渐作为辅助治疗的设备结合其他医学治疗技术,例如药物熏蒸疗法、热辐射疗法、负压隔离/负压模拟高原环境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综合性的高压氧舱来应用于治疗疾病和医学研究等。此外高压氧舱还与负离子、芳香疗法等相结合,逐渐走向商业应用如保健、美容、健身锻炼、特殊训练等,应用更加普及。例如北京氧与芳香医药研究院于2018 年研发的一种芳香氧疗养生舱(CN108186251A),舱内雾化装置将芳香剂雾化后向舱体内供给雾化气体,离子发生装置产生清新的携带负离子的压缩空气,经过管道进入舱体内进行加压,舱体内可营造出类似于森林、海边等高浓度负离子环境,增加养生保健效果。

四、市场及技术发展趋势预测以及国内企业发展建议

从高压氧舱的市场前景及趋势来看,高压氧疗除了具有辅助治疗功效外,还可以使人体在疲劳后快速恢复体力,具有调节身体状态、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的作用,其不但可以满足病患人群的康复需求,也可以服务于健康人群的日常健康需求,比如在车站、机场候车候机时休息,在办公场所短暂地恢复体力。微高压氧舱新技术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养老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为康养产业打开了广阔前景。目前,我国医疗康复及美容市场对氧疗设备具有非常大的产品需求,运动员对这项技术的需求激增,但是该类产品在国内还是空白,预计这是未来几年推动需求的因素之一。随着国内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产品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宽,市场需求增长空间也随之扩大,行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而且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健康有了更高的重视度,由此逐渐形成了新的健康消费趋势。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健康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虽然其整体上还是分为医疗和保健两大板块,但是针对国民的多元化需求,已经有了明显的精细化趋势,而高压氧舱也将被越来越多的保健养生群体所发掘。作为健康行业下的细分产业,高压氧舱行业目前由于受到生产技术的限制,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高压氧舱在我国市场上的渗透率仍然较低,不管在医用领域还是商用领域,未来发展空间都是巨大的。

从高压氧舱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预测其发展方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高压氧舱持续向智能化、简便化、清洁化、美观化方向发展,使高压氧治疗更安全、更方便,舱体操作简单方便而又智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舒适有效的服务。

2.高压氧舱设备更加专业化。为了应对不同环境和需求,开发出特殊的设备,如沉箱作业、海洋石油钻探、高压氧急救、减压病患者转运等,所以出现了便携式高压氧舱、高压氧救护车等。

3.氧舱内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的开发和使用,打破了常规医疗设备不能进舱的禁忌,使各种救治设备在舱内可安全使用,提高氧舱内的救治水平,扩大氧舱内的救治范围。

4.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医疗高压氧舱等医疗设备并入互联网成为现实,医生、操舱人员、病人家属随时随地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观察到病人的治疗情况,其中连接5G 网络实现屏幕数据信息化,就是与互联网时代接轨的重要体现。

当前,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正式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强调健康在促进国家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这让健康产业的发展正式进入了政策“红利期”。在这个“主旋律”的引领下,各种扶持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也相继推出。后疫情时代,新的健康消费趋势和人们的保健养生需求,是推动健康相关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这对许多国内企业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因此,高压氧舱行业的相关企业应当抓住这个发展机遇,积极拓展健康产业相关业务,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企业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依赖规模扩张转向提高质量效益,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劲动力;要依托国家和各地区大力扶植医疗氧舱行业科技创新企业、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积极创建科技型创新型大健康医养企业,积极探索研究高压氧舱的市场需求热点和空白点以及技术发展整体态势,同时关注国外企业的研发动态,找准定位,占据市场先机,尤其要在高端高压氧舱设备领域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品牌实力,形成竞争优势,在高压氧舱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还要注重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通过专利布局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专家点评

高压氧舱是医疗健康产业的一个研究热点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该领域专利信息数据进行了深层次挖掘,从多角度全面分析研究,梳理了高压氧舱领域的技术演进路线,预测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国内企业发展给出了建议,为国内企业准确把握高压氧舱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技术研发重点、促进健康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参考。

审核人:杨祺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光电技术发明审查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