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行业科技发展的导向标和播种机

2022-02-15 06:52编辑董雅琪
纺织科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纺联针织纺织

编辑 / 董雅琪

围绕行业“十四五”发展重点方向,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要抓住机遇,实现从数量型向高质量发展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于2021年12月1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纺织之光”202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教师奖和学生奖、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奖励项目工作报告,2021年度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报告,全国纺织行业劳动技能竞赛报告;审议投票通过了理事和投委员会委员调整;发布了《“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评估报告(2011~2020)》。

中国纺联党委书记兼秘书长、公益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勇,中国纺联会长、公益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瑞哲,中国纺联原会长杜钰洲,中国纺联副会长、公益发展委员会委员夏令敏,中国纺联纪委书记、公益发展委员会委员王久新,中国纺联副会长、公益发展委员会委员杨兆华,中国棉花协会原副会长林乃基等领导,以及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监事参加会议。纺织之光基金会理事长叶志民主持会议。

中国纺联科技发展部科技计划处副处长赵翠琴作“纺织之光”2021年度科技奖励项目工作报告。她指出,2021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项目积极探索工作模式、努力抵消疫情影响,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目标,在奖励纺织行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及产业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赵翠琴从申报与评审、公示、审定批准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评选过程,并从完善中国纺联科技专家库建设、配合开展国家科技奖励调研工作、加大“纺织之光”中国纺联科技奖宣传力度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纺联科技奖品牌建设工作。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倪阳生作“纺织之光”2021年度教育奖励项目工作报告。为了更好地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接轨,为纺织教育教学项目参评2022年国家4年一次的教学成果奖评审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开始将原获奖等级特、一、二、三等奖调整为特、一、二等奖。为了鼓励在纺织教学和科研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及有特殊贡献的教育管理干部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受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委托,学会继续组织院校申报“纺织之光”教师奖和学生奖。2021年度共评出纺织之光教师奖22 人,教师特别奖1 人;纺织之光学生奖151 人,学生特别奖2 人。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科技部项目主管周羿恬作“纺织之光”2021年度针织奖励项目工作报告。2021年共有9 个项目被授予“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评选的获奖项目集中代表了针织内衣行业在环保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应用;内衣生产装备智能化的研发;功能性针织产品的开发;行业标准和质量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中国纺联人力资源部人事处杨正作“纺织之光”2021年度技能人才奖励项目工作报告。2021年中国纺联围绕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建设,组织开展了全国纺织行业劳动技能竞赛和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从“全国纺织行业劳动技能竞赛”“全国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技能人才奖励工作反映出的情况来看,通过举办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进一步调动企业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推动全行业群众性岗位培训、操作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蓬勃发展,同时让企业高度重视员工技术培训,把人才培养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纺织之光基金会副秘书长陈思奇宣读发放“纺织之光”2021年度科技教育奖励金议案,申请为以上项目发放本年度奖励金总计人民币379.6 万元;宣读新增及修订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章程和部分管理制度议案和相关说明。

纺织之光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翠竹宣读郑敏泰专项基金变更议案。经中国纺联、中国针织工业协会、郑敏泰和基金会共同商议,拟将原郑敏泰中国针织(内衣)基金和2021年10月郑敏泰向基金会捐赠的共计2000 万元人民币合并设立“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郑敏泰专项基金”(简称郑敏泰基金),用于促进纺织行业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纺织之光基金会副理事长倪阳生宣读指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新闻发言人议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民政部关于推动在全国性和省级社会组织中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通知》,基金会指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翠竹担任基金会新闻发言人,主要职责是做好基金会新闻信息公开发布工作,主动引导好舆论导向。

会议表决通过了上述议案。会议还审议通过了第三届理事和投资委员会委员变更议案,对新增理事进行了投票选举并一致通过。

中国纺联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赵明霞对在本次理事会议上发布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评估报告(2011~2020)》进行了解读。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自2011年起设立“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到2020年底,该项目在纤维材料、纺织染整、专用装备、智能制造等纺织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支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共计63项,资助资金总额达1444 万元。为确保“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在新形势下继续发挥好对纺织行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支持和示范带动作用,纺织之光基金会决定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评估。该评估报告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完成。报告通过在线问卷调查、主体访谈、资料整理等途径获取评估所需信息,在对评估信息进行分类梳理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得出五点评估结论,针对“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出四项发展建议。

夏令敏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在中国纺联领导以及各部门的支持下,基金会工作越来越规范,所支持的项目成果明显,在评估工作中受到民政部的表扬,这是多年来所有发起人、捐赠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基金会在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方面取得很大提升。

对于未来工作,夏令敏提出,基金会从小规模发展到今天非常不易,但是离行业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未来要拓展思路,多想办法,加快增加资金规模,支持更多的行业项目。要继续坚持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这不仅是监管部门的要求,也是基金会自身发展的需要。

杜钰洲在发言中说,基金会是行业的向心力所在,是自力更生的标志。目前的规模还不够,在新的发展时期要有新的发展理念和新格局。规模的发展要开拓思路,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能争取国家支持的项目中,此外要加强行业内部沟通,调动企业家积极性,可考虑设立聚焦某个领域的专项基金。

林乃基说,随着国家鼓励科技创新和人才战略实施,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基金会要抓住机遇,实现从数量型向高质量发展,扩大规模。

孙瑞哲指出,基金会不仅要承担基本职责,还要有更大的使命,要肩负两个重要责任:一是要成为行业科技发展导向标,科技奖励和基础研究要体现创新导向,要体现自主创新、需求驱动创新、以人为本创新、绿色低碳创新和数据驱动创新;二是要成为行业发展的播种机,鼓励培养未来人才,立德树人。

针对未来工作的重点,孙瑞哲提出要持续扩大规模和模式创新。规模是基金会提高影响力的基础,是支持科技教育项目的支撑。模式创新要围绕行业“十四五”发展重点方向,设立专项基金。

高勇表示,国家提出共同富裕发展模式,第三次分配也提上日程,今后大环境会越来越好,大家共同努力,基金会将有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纺联针织纺织
澳洋纺织
2021年发布的纺织标准目录(含中国纺联团体标准)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中国纺织
国际纺联将继续推动抗疫合作和经济复苏,实现包容可持续发展
国际纺联将继续推动抗疫合作和经济复苏, 实现包容可持续发展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针织暖意
启动智库建设、设立年度奖励、推进标准化工作
多彩针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