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与流变性能

2022-02-15 02:26王林艳杨凯杰王雅婷李承俊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22年1期
关键词:晶型结晶复合材料

王 龙,王林艳*,杨凯杰,王雅婷,李承俊

(1. 太原工业学院 材料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8;2. 中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聚乙烯(PE)是性能优异的通用塑料,其原料广泛,价格低廉,化学性质稳定[1],但机械强度低,容易变形,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需要对PE进行改性。在PE基体中引入其他组分进行填充补强是常用的改性方法。有机黏土(OC)是一种二维纳米材料[2],资源丰富而价廉,且OC具有独特的片层结构,晶片层间由弱的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连接,各层间容易解离,有时会相互滑动,这一特性使PE很容易进入到其片层内形成一种复合片层结构,OC片层间距加大,甚至发生部分剥离,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得到提升。OC不依赖于石油资源,所以越来越多地用于增强聚合物制备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概念最开始是由Roy等[3]于1984年提出的,一提出就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在PE与OC的结合过程中,通过熔融插层法[4]、原位聚合法[5]、溶液插层法[6]等使PE在OC中形成插层结构。本工作主要应用熔融插层法制备PE/OC纳米复合材料,并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晶性能、流变性能、力学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PE,工业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I.44P型OC,美国Nanocor公司。

1.2 试样制备

将PE和OC于80 ℃真空干燥6 h,以除去水分。按质量比分别为50.0∶0,49.5∶0.5,48.5∶1.5,47.5∶2.5,46.5∶3.5,45.0∶5.0称取PE和OC预混后加入到美国TA仪器公司的ARES-G2型转矩流变仪中,于180 ℃密炼5 min,转速为50 r/min。将密炼好的物料加入到上海新硕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WZS10D型微型注射机中,于180 ℃注塑成哑铃型样条,备用。

1.3 测试与表征

X射线衍射(XRD)分析:采用丹东通达仪器有限公司的TD-3000型X射线衍射仪测定OC及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结晶性能。小角测试范围为0.5°~10.0°,广角测试范围为10.0°~40.0°,扫描速率为1(°)/min,工作电压30 kV,工作电流20 mA。复合材料的结晶形貌采用重庆澳浦光电有限公司的UB100i型偏光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采用美国TA仪器公司的Q20型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先以20 ℃/min从室温升温至200 ℃,然后恒温5 min,再以10 ℃/min降到30 ℃,氮气氛围,流量为20 mL/min。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采用旋转流变仪测试,测试温度为160 ℃,剪切应变为1%,频率为0.01~100.00 Hz。力学性能采用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的TCS-2000型拉伸试验机按GB/T 1040.1—2018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从图1可以看出:衍射角(2θ)为3.52°处是OC的衍射峰1,由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d为晶面间距,m;λ为X射线的波长,m;n为衍射级数)得到对应的晶层间距为2.51 nm,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衍射峰1均提前至3.27°左右,对应的晶面间距为2.70 nm,即OC的晶面间距明显增大,说明在密炼机的剪切力作用下,部分分子链进入OC片层之间,片层间距增大,形成了插层结构。w(OC)为5%以上时,衍射峰1和衍射峰2(2θ为6.74°)明显,表明形成的是明显的插层结构。w(OC)为1%,3%时,衍射峰1和衍射峰2都比较平缓,表明OC发生了部分剥离,形成了剥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7]。

图1 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小角XRD图谱Fig.1 Small-angle XRD patterns of PE/OC nanocomposites

2.2 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

从图2可以看出:所有试样分别在21°,24°,36°处呈现三组明显的峰型,说明材料中存在三种晶型,分别对应α晶型、β晶型、γ晶型,且OC的加入并没有改变材料的晶型。

图2 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广角XRD图谱Fig.2 Wide-angle XRD patterns of PE/OC nanocomposites

从图3可以看出:w(OC)低于5%时,可以明显观察到黑十字消光现象,这是PE的球晶结构,即低含量的OC对于PE的结晶类型没有很明显的影响,没有破坏PE的正常结晶情况,只是提供了部分异相成核点。随着w(OC)增加至7%,10%,PE球晶开始逐渐变小,没有呈现出明显的黑十字消光现象,这可能是由于OC的加入出现异相成核[8]。

图3 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偏光显微镜照片(40×60)Fig.3 PLM photos of PE/OC nanocomposites

从图4和表1可以看出:随着OC含量的增加,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焓变和结晶度都先增加后减小。加入低含量OC使纳米复合材料的晶格堆砌更容易,分子链的活动更加易于结晶[9]。w(OC)为3%时,纳米复合材料的熔融焓最大,说明此时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最好,PE的结晶完善程度高,片晶厚度大。随着OC含量的增加,过多的OC与PE分子链发生缠结,反而阻碍了材料分子链的移动,没有更好地增加材料的结晶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10]。

图4 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曲线Fig.4 DSC curves of PE/OC nanocomposites

表1 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DSC数据Tab.1 DSC data of PE/OC nanocomposites

综上所述,随OC含量增加,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在w(OC)为3%时其结晶性能最好,且OC的加入并没有改变PE的晶型结构[11]。

2.3 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从图5a可以看出:在低频区,纯PE表现出明显的牛顿平台,复数黏度(η*)对频率没有明显的依赖性。w(OC)为1%,3%,5%时,PE/OC复合材料的η*有所增加,但表现出与纯PE类似的频率依赖性。当w(OC)大于5%时,达到了“渗流阈值”,η*的牛顿平台消失,低频区的η*较纯PE增加2~3倍,且对频率的依赖性明显提高,随着频率的提高η*下降,“剪切变稀”现象更加明显[12]。聚合物熔体的流动性取决于分子链段的运动能力,OC的加入没有改变PE的分子结构,故η*的提高是由于OC在体系中增加了分子间的摩擦力,阻碍了分子链段的自由运动,表现为聚合物熔体流动性的降低[13]。OC用量较低时,对链段运动的阻力较小,η*提升小,而当w(OC)大于5%时,达到了“渗流阈值”,大量的OC在体系中阻碍了链段的运动,导致了η*曲线牛顿平台的消失及其对频率依赖性的增加。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也是在w(OC)为5%时发生突变,表明在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中,大量的OC严重限制了分子链段的自由运动,使链段通过热运动排列进入晶格的难度极大增加,从而导致了结晶度的下降。

图5 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曲线Fig.5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PE/OC nanocomposites

从图5b可以看出:在低频区,随着OC的加入,G′呈现上升趋势,在w(OC)为10%时出现下降,说明过多OC的加入对于材料的流动性有影响,加入过多的OC后会形成更多的插层结构,PE分子链在OC插层中受到片层的限制,运动受到阻碍,使G′下降[14]。在高频区,随着OC的加入,对G′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与纯PE相比,OC含量高的PE/OC纳米复合材料在高频区内都是随着频率的增加而趋向一致。从图5c可以看出: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G′′随着OC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说明加入OC后,对于材料G′′的影响是呈现规律性的。

2.4 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从图6可以看出:随着OC的加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上升后下降,w(OC)为3%时拉伸强度最大,达27.6 MPa,较纯PE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7%,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在小角XRD中的分析,w(OC)为3%时,OC片层发生了剥离,对于材料强度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15]。OC片层的表面积很大,与PE基体结合时,二者可以通过很大的相界面结合,在有外界作用力时,作用力通过PE传递到OC片层上,再通过OC片层将力进行传递和分担,从而大幅提升了材料的强度。另外,在PE与OC组成复合材料以后,二者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所以在受到外力作用时,PE分子链会沿着受力方向进行取向,而通过相界面已经结合紧密的OC片层结构也就随着PE分子链发生了相应的取向,对材料起到了很大的增强作用[16]。但随着OC含量的进一步增加,OC在PE中的插层效果开始下降,OC片层出现团聚,形成应力集中点,使拉伸强度下降。从图6还可以看出:随着OC含量的增加,PE的断裂拉伸应变逐步降低。这是由于OC相对于PE呈现的是刚性片层结构,虽然可以适当提升材料的拉伸强度,但是对于材料的韧性是有所降低的,材料呈现更强的刚性。

图6 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Fig.6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E/OC nanocomposites

3 结论

a)通过熔融插层法将OC加入到PE基体中,制备了PE/OC纳米复合材料。

b)w(OC)低于3%时,PE/OC纳米复合材料形成了部分剥离型结构,随OC含量进一步增加,PE/OC纳米复合材料形成了插层型结构。

c)w(OC)增加至5%以上,PE球晶结构变得不完善,黑十字消光现象消失,w(OC)为3%时,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度最大,且OC的加入并未改变PE原有的晶型,只是提供了部分异相成核点。

d)w(OC)大于5%时,达到了“渗流阈值”,随着频率的提高,PE/OC纳米复合材料的η*下降,“剪切变稀”现象更加明显,G′和G′′呈现上升趋势。

e)随着OC的加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上升后下降,w(OC)为3%时拉伸强度最大;随着OC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断裂拉伸应变逐渐下降。

猜你喜欢
晶型结晶复合材料
聚偏二氟乙烯分子晶型结构及热变性研究
聚偏二氟乙烯 β 晶型结构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
覆盆子酮油析结晶过程研究
浅谈现代建筑中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
Jiangle ceramics
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制剂开发中药物晶型的研究
齐长城,人类智慧的结晶
国产复合材料预浸料过程控制的认识与实践
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及过程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