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BIBP-CorV的真实世界研究进展

2022-02-15 20:18张云涛付强杨云凯严兵张耀文穆蔚云王莹谢德颖姜鑫秦守义李兆丰刘晓丹申彦娜苏晨徐天放来博男吴之宸梁擎宇段晓晓王征曲靓车宏王倩范喜芳李燕董俊舒祥张可欣丁德天李红玲杨晓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免疫原性真实世界安全性

张云涛,付强,杨云凯,严兵,张耀文,穆蔚云,王莹,谢德颖,姜鑫,秦守义,李兆丰,刘晓丹,申彦娜,苏晨,徐天放,来博男,吴之宸,梁擎宇,段晓晓,王征,曲靓,车宏,王倩,范喜芳,李燕,董俊,舒祥,张可欣,丁德天,李红玲,杨晓明

1.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2.中国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时可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等。SARS-CoV-2属于RNA病毒,易变异。经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估,其中5种毒株被判定为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VOC)[1],包括既往流行的Alpha、Beta、Gama毒株,以及Delta和Omicron毒株。WHO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21日,全球约有6.23亿COVID-19确诊病例,其中死亡病例约655.2万[2]。目前,Omicron毒株在全球的广泛传播,使COVID-19仍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预防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是缓解和终止疫情的有效手段,截至2022年10月18日,已有199种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172种疫苗处于临床研究阶段[3]。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上市的灭活疫苗有2款,包括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BIBP-CorV疫苗,商品名:众爱可维)、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WIBP-CorV疫苗,商品名:众康可维)。

BIBP-CorV疫苗已完成了Ⅰ/Ⅱ[4]和Ⅲ期[5]临床试验,目前广泛应用于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开展了相应的真实世界研究。本文对BIBP-CorV疫苗在真实世界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为BIBP-CorV疫苗在大样本量的广泛人群中使用提供参考。

1 BIBP-CorV疫苗的临床研究及使用慨况

BIBP-CorV疫苗采用SARS-CoV-2 19nCoV-CDCTan-HB02株,经培养、病毒液收获、灭活、浓缩、纯化后,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备。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最佳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目前,BIBP-CorV疫苗在中国境内已完成18~59岁、≥60岁人群的Ⅰ/Ⅱ期[4]临床研究,在阿联酋(沙迦)、巴林、约旦和埃及已开展了Ⅲ期[5]临床研究。2021年5月7日,WHO将BIBPCorV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列入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可购买的疫苗范围[6]。BIBP-CorV疫苗是WHO认证的第六种安全有效和高质量疫苗,是中国最早获批紧急使用、国内供应和接种量最大的疫苗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获批使用最广泛的疫苗之一[6]。目前该疫苗已在11个国家获批上市,119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批准紧急使用或市场准入。真实世界研究中评估大样本量人群接种BIBP-CorV疫苗有效性(vaccine effectiveness,VE)、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十分必要。

2 一般人群中的真实世界研究

2.1 一般人群VE研究 摩洛哥于2021年1月22日批准BIBP-CorV疫苗在当地紧急使用。WHO数据显示,2021年1月28日,摩洛哥≥18岁人群开始接种新冠疫苗。摩洛哥共批准5款新冠疫苗在当地接种,分别为BIBP-CorV疫苗、病毒载体疫苗(阿斯利康Vaxzevria、Gamaleya Gam-COVID Vac)、mRNA疫苗(辉瑞-BioNTech Comirnaty)和改良病毒载体疫苗(Janssen Ad26.COV 2-S)。BELAYACHI等[7]在摩洛哥≥18岁人群中开展了一项检测阴性设计(test-negative design,TND)病例对照研究,通过RT-PCR法检测2021年2—10月期间SARS-CoV-2感染情况。根据摩洛哥国家COVID-19实验室数据库,该研究共纳入5 536例受试者,疫苗预防对18~59和≥60岁危重症住院患者的VE分别为84%(95%CI:80%~86%)和67%(95%CI:62%~70%)。

阿根廷进行的真实世界研究中,采用TND研究评估了2021年3月2日—6月22日期间≥60岁人群接种BIBP-CorV疫苗的VE[8]。其中接种BIBP-CorV疫苗且具有PCR检测结果的共147 908例。单剂次疫苗预防COVID-19死亡的VE为61.6%(95%CI:55.9%~6.2%),2剂次VE为84%(95%CI:77.9%~88.0%)。

塞尔维亚在Alpha株流行期间,采用真实世界研究评估BIBP-CorV疫苗在≥60岁人群中的VE[9]。共117 914人完成完全免疫,相对于未免疫人群,在完全免疫后4周,疫苗预防COVID-19的VE为86.90%,预防轻型和重型COVID-19的VE分别为85.80%和90.50%。研究表明,疫苗在老年人群中能高效地预防SARS-CoV-2,但观察时间较短,尚无法评估针对死亡的VE。

HUN-VE(Hungarian Vaccine Effectiveness)是一项在匈牙利开展的回顾性研究,评价了包括BIBPCorV疫苗在内的6款疫苗预防SARS-CoV-2有症状感染和COVID-19相关死亡的VE[10]。由匈牙利国家健康中心提供2021年1月22日—2021年6月10日期间研究数据,研究人群为≥16岁匈牙利居民。共3 740 066人纳入HUN-VE研究,895 465人接种了第2剂BIBP-CorV疫苗,并被视为完全接种。经年龄、性别和日期校正后,BIBP-CorV疫苗全程接种对有症状SARS-CoV-2感染的估计VE为68.7%(95%CI:67.2%~70.1%),对COVID-19相关死亡的总估计调整VE为87.8%。

在阿联酋进行了3项真实世界研究以评估BIBPCorV疫苗的VE:①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BIBPCorV疫苗预防严重COVID-19的VE,其中完全接种和未接种组各纳入1 099 866成人。结果显示,全程接种3个月时疫苗预防COVID-19住院、危重入院和死亡的VE分别为79.6%、86%和84.1%[11]。②在阿联酋≥15岁人群中进行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筛选出176 640例SARS-CoV-2阳性且已知接种状态的患者,分为未接种、单剂次部分接种及2剂次完整接种组。结果显示,与未接种组相比,单剂次部分接种组无法产生有效的保护效果,而2剂次完整接种组具有较高的保护效果。2剂次完整接种组疫苗预防住院、重症监护入院和死亡的VE分别为79.8%、92.2%和97.1%[12]。③另一项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估了BIBP-CorV疫苗在Delta变异株流行期间预防住院的VE。中期结果显示,在完全接种人群中,BIBP-CorV疫苗预防住院的VE为95%[13]。

新加坡在Delta变异株流行期间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在≥20岁且接种2剂次疫苗(BNT162b2、mRNA-1273、CoronaVac、BIBP-CorV疫苗)的人群中,将BNT162b2疫苗作为参照(预防重症的VE定为90%),估算出BIBP-CorV疫苗预防重症的VE为84%(95%CI:60%~94%)[14]。

2.2 免疫原性研究 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共纳入323名受试者,并采用既往COVID-19患者作为对照,在BIBP-CorV疫苗首剂接种后4周以及第2剂接种后2周、3个月进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显示,95%受试者出现血清转化,疫苗诱导了与B.1.617.2自然感染后相似水平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Ⅱ,ACE2)阻断抗体和受体结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结合抗体,且能在受试者体内发生T细胞反应和记忆B细胞反应[15-16]。

匈牙利研究者在健康成年人中进行了关于BIBPCorV疫苗和BNT162b2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17]。BIBP-CorV疫苗组25人,BNT162b2疫苗组32人,同时采用35名恢复期患者作为阳性对照。在体液免疫方面,BIBP-CorV和BNT162b2疫苗接种2剂后均可诱导出针对抗-RBD中和抗体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水平分别为71.0%和99.4%;但BIBP-CorV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更广泛,在部分接种者体内可检测到抗-N抗体及抗原S特异性IgA。另外,接种2剂BIBP-CorV疫苗后,外周血B细胞计数和NK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提示B细胞向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分化,激活后的B细胞会向淋巴结和骨髓迁移;NK细胞被激活后也会有相似的迁移行为。在T细胞免疫方面,接种2剂BNT162b2疫苗可诱导更强的抗SARS-CoV-2的T细胞免疫(针对抗S1和S2肽段);但BIBP-CorV疫苗诱导的T细胞免疫更广泛,包括针对抗N、抗M和抗E肽段的T细胞免疫。BIBP-CorV疫苗诱导的T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和程度方面与恢复期患者更相似。

3 特殊人群

3.1 高风险人群 阿联酋进行的前瞻性、单臂、队列研究中,共纳入11 322名接种过2剂次BIBP-CorV疫苗的一线工作者(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工作者、警察和蓝领工人),在第2剂接种14 d,有症状感染者发病率为0.08/(1 000人·d),无重症患者血清阳转率为92.8%[18]。

秘鲁进行的真实世界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共收集了2021年2月9日—6月30日期间接种新冠疫苗的606 870例18~100岁医务工作者数据[19]。研究人群接种2剂次疫苗后≥14 d为全程免疫,共398 110例受试者数据符合研究方案要求,进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全年龄段人群中全程接种BIPB-CorV疫苗预防全因死亡的VE为90.1%(95%CI:87%~92%);预防因COVID-19导致死亡的VE为94.0%(95%CI:91%~96%);预防SARS-CoV-2感染的VE为50.4%(95%CI:49%~52%)。<60岁人群,预防因COVID-19导致死亡、全因死亡和感染的VE分别为95.7%、89.8%和49.8%。≥60岁人群中全程免疫接种BIPB-CorV疫苗,预防因COVID-19导致死亡、全因死亡和感染的VE分别为91.1%、90.2%和55.5%。

秘鲁2021年2—5月期间针对医务工作者的BIBP-CorV疫苗的真实世界研究中,共纳入290人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完全接种BIBPCorV疫苗预防有症状或无症状SARS-CoV-2感染的VE为95%(95%CI:70%~99%)[20]。

在中国进行的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大规模紧急使用安全性评价研究中,采用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疫苗接种信息采集系统”记录接种信息及不良反应数据[21]。共纳入约49.8万BIBP-CorV疫苗接种者,主要为紧急使用期间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的高风险重点人群。结果表明,疫苗接种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6%,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6%,远低于Ⅰ/Ⅱ期[4]和Ⅲ期[5]临床试验披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阿联酋约1.1万名一线工作者(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工作者、警察和蓝领工人)接种BIBP-CorV疫苗后,随访时间至第2剂接种14 d,15%报告发生了不良反应,最常见为头痛、疲乏、疼痛,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18]。另有涉及安全性的小规模(研究对象约数百人)研究显示,BIBPCorV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主要为接种部位疼痛、头痛、疲劳、疼痛、寒战等[22-24]。综上,BIBP-CorV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同研究展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但具体不良反应症状均未超出说明书范畴。

3.2 未成年人群2021年8—10月在巴林进行的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中,共纳入582名3~12岁儿童。结果显示,BIBP-CorV疫苗接种后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能有效诱导体液免疫[25]。疫苗的安全性随访至首剂接种后第35天,期间共161人报告发生了256例不良事件(AE),主要为注射部位疼痛(16%)、发热(9.3%)。AE主要发生在接种后第1天,无SAE发生。在接种前和第2剂接种后14 d进行的体液免疫原性研究中,既往未感染SARS-CoV-2的儿童(n=274)在第2剂接种后14 d血清阳转率为100%;既往感染儿童(n=127)在第2剂接种后14 d血清抗S、抗N抗体和中和抗体水平均较未感染组高。

一项研究评估了阿根廷Omicron株流行期间BIBPCorV疫苗在3~11岁人群中的VE[26],截至2021年12月1日,共纳入3~11岁接种疫苗人群630 908例(91.5%),未接种疫苗人群58 644例(8.5%)。结果显示,BIBP-CorV疫苗预防3~11岁人群因COVID-19住院的VE为76.4%(95%CI:62.9%~84.5%)。

3.3 癌症患者BIBP-CorV疫苗在癌症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癌症患者接种BIBP-CorV疫苗后,最常见的局部AE为疼痛,主要为轻度,占15.4%;中度和重度分别占9.3%和2.2%。最常见的全身AE为发热(31.6%),其他分别为疲劳(21.6%)、肌痛(19.4%)、厌食(13.5%)、寒战(11.5%)、恶心(10.4%)、呕吐(2.9%)和腹泻(2.9%)[27]。另一项研究中,卡瑞丽珠免疫治疗的实体瘤癌症患者接种BIBP-CorV疫苗后,未发生与疫苗相关的SAE,常见不良反应为肌肉痛(20.2%)、发热(11.1%)、肺炎(0.5%),接种疫苗不会增加卡瑞丽珠治疗相关的SAE[28]。

BIBP-CorV疫苗在癌症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364例接种2剂BIBP-CorV疫苗的癌症患者中,血清阳转率(抗Spike蛋白IgG或抗RBD中和抗体任意1项阳性)为86.9%[27]。但不同癌症类型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后的血清阳转率并不相同,乳腺癌患者(93.3%)和上消化道癌症患者(94.7%)最高,而血液系统癌症患者最低(61.9%),这一现象在其他研究中也有报道[29-30]。

另外,有研究还表明,接种BIBP-CorV疫苗并不会干扰卡瑞丽珠单抗的治疗效果。疫苗组在接受卡瑞丽珠单抗治疗后较未接种疫苗组合并症更少(18.2% vs 34.9%,P<0.001),疾病控制率更高(72.2% vs 67.0%,P<0.05);进一步对卡瑞丽珠单抗治疗和疫苗接种时间间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间隔>16 d时能较好地避免免疫相关AE(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发生的可能性[28]。作为晚期、转移性癌症常用的治疗方式,放疗和化疗会导致一过性淋巴细胞降低,引起淋巴细胞免疫组库多样性的重构,而靶向治疗也会对免疫(尤其是肿瘤免疫微环境)产生影响。当采用这些治疗方式时,疫苗接种与治疗的交互影响以及接种时间与间隔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3.4 慢性乙肝患者 根据2022年WHO报道,乙肝病毒感染仍为公共卫生的一大负担。据WHO评估,2019年全球共有约2.96亿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感染造成约82万人死亡[31]。有报道提示,肝脏部位的基础疾病,包括慢性乙肝,可能因免疫功能的改变使得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32-33]。一项慢性乙肝患者接种灭活疫苗(BIBP-CorV、WIBP-CorV、CoronaVac疫苗)的研究表明,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良好[34]。149名患者接种2剂灭活疫苗,中位随访时间33 d,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0.2%;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25.5%,为注射部位疼痛;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7.4%,为嗜睡、疲乏、头晕、发热、恶心、肌痛等。2剂疫苗接种后,患者体内抗S-RBD-IgG和中和抗体血清阳转率分别为87.25%和74.5%。

3.5 HIV携带者 在携带HIV-1的人群中进行了BIBP-CorV疫苗接种的相关研究[35],结果显示,在42例基线CD4+T细胞计数>200个/µL的携带HIV-1的受试者中,接种2剂BIBP-CorV疫苗后,HIV-1携带者和健康对照组的RBD结合抗体滴度及中和抗体浓度均较接种前明显升高,而HIV-1携带者基线CD4/CD8比例可能影响接种后抗体水平。HIV-1携带者接种后T细胞计数有下降趋势,在BNT162b2疫苗相关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现象[36]。导致T细胞计数下降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T细胞计数的下降并未对患者血浆HIV-1负荷产生不良影响,反而有所下降。

3.6 透析患者 阿联酋SEHA(Abu Dhabi Healthcare Company)肾脏护理中心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BIBP-CorV疫苗安全性良好,且能诱导体液免疫[37]。血液透析稳定的成年患者在接种BIBP-CorV疫苗后耐受性良好,在1 986次接种记录中,无SAE发生,仅包含4例疼痛和1例斑丘疹。在完成体液免疫原性研究的270名透析患者中,接种2剂后14~28 d,抗S蛋白抗体阳性的患者为134人(50%),中和抗体阳性的患者为142人(53%)。

3.7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MS患者在罹患COVID-19后可能会导致基线症状的放大,甚至导致临床复发。另外,针对MS的一些疾病修正治疗(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DMT)会抑制或改变免疫系统,可能使接受治疗的患者有更高的感染风险[38],基于MS疾病和治疗的特点,在进行安全性随访时,需关注接种后发生的一般症状和神经症状。2021年在伊朗MS患者中进行了2项关于BIBP-CorV疫苗安全性的研究。一项研究纳入517例接种过BIBP-CorV疫苗的MS患者[39],电话随访结果表明,一般症状(如发热、头痛、肌痛、疲乏等)的发生情况也常见于普通人群接种后;约83.7%患者在接种后未出现任何神经方面的AE,发生神经症状的患者以运动神经症状(6.2%)和眩晕(4.4%)较常见。另一项研究纳入583例接种BIBP-CorV疫苗并完成调查问卷的MS患者[40],60%患者报告曾发生过AE,最常见为身体方面,如疲乏、不适、一般性身体疼痛和发热;其他包括胃肠道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但症状持续时间较短。目前,英国多发性硬化症协会(Multiple Sclerosis Society,MS Society UK)[41]、多发性硬化国际联合会(Multiple Sclerosis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MSIF)[42]和美国国家多发性硬化协会(National Multiple Sclerosis Society,NMSS)[43]等多个国家的专业协会发布的指南均建议MS患者接种新冠疫苗,但MS患者接种后抗体产生情况以及疫苗保护效果等均不明确,这些均需进一步的研究。

4 小结及展望

BIBP-CorV疫苗在后续大规模的紧急推广接种中展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且不良反应的发生未超出说明书范畴[44],该疫苗在一般人群中展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对预防感染,尤其对重症和死亡具有良好的VE,在预防变异株(如Delta变异株)造成的感染以及重症方面也具有良好的VE,未来应持续关注疫苗对变异株的预防效果。BIBP-CorV疫苗在携带基础疾病人群中也展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但VE尚需进一步探讨;另外在该部分特殊人群中,关于新冠疫苗的研究多集中在疫苗相关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面,少有疫苗接种后对预后及原有治疗产生影响的研究,这也是进行其他新冠疫苗相关研究中需侧重考虑的。

以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BIBP-Cov疫苗为代表的灭活疫苗为预防全球COVID-19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亚洲、非洲等中低收入国家。BIBP-Cov疫苗除在中国完成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外,在其他国家如阿联酋等也成立了合作的疫苗生产商,为实现疫苗的本地化生产和高疫苗接种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猜你喜欢
免疫原性真实世界安全性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参麦宁肺方治疗22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人工髋关节假体临床使用研究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分析输尿管软镜手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必要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