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

2022-02-16 10:01黄述春赵延文胡定菊覃玉术宋登文刘银银王建兵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闭塞性缺血性血栓

黄述春 赵延文 胡定菊 覃玉术 宋登文 刘银银 王建兵

(贵航安顺医院(中国贵航集团302医院),贵州 安顺 561000)

机械取栓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式,可快速开通血栓,恢复脑组织供血,减轻梗死程度和神经损伤程度〔1〕。但由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可导致脑部整体循环障碍,大多患者发病至治疗期间病情发展迅速,缺血性损伤不断加重,尽管血栓开通后,仍有部分患者病情恢复不佳,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增加致残、致死率〔2〕。因此,积极探索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可能对临床早期干预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指导意义。尽管目前关于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因素具有一定研究,但具体结论还未证实,且尚有其他因素需探索,鉴于此,本研究重点分析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收集中国贵航集团302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30例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0~71岁;平均年龄(65.52±1.26);梗死面积:5.2~9.5 cm2;平均面积(7.37±0.68)cm2;发病至入院时间4.0~8.5 h,平均时间(6.40±0.58)h。纳入标准: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中诊断标准,经头颅CT、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首次发病;患者均参照上述指南在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及机械取栓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年龄≥60周岁。排除标准:合并脑实质病变;合并脑外伤;合并颈内动脉闭塞;术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既往有颅脑手术史。

1.2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后行全身麻醉,选择股动脉穿刺并置入8F动脉鞘,经造影明确闭塞位置,取微导丝穿过闭塞节段,沿微导丝置入微导管,使导管到达闭塞血管远端,头端穿过血栓后,经导管置入SolitaireAB支架(美国EV3公司),打开支架并等待5 min,待支架与血栓充分接触后,撤回支架及取栓装置,最后取出血栓,术毕。

1.3疗效评估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72 h评估取栓治疗效果;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4〕:量表共11个条目,共计42分,得分越高表明神经损伤越严重。根据治疗前、后NIHSS减分率评估患者疗效:减分率=(治疗前NIHSS评分-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前NIHSS评分×100%;优:91%≤减分率≤100%;良:46%≤减分率≤90%;可:18%≤减分率≤45%;差:减分率<18%,翻阅资料过程中,将神经功能恢复优、良、可患者纳入治疗有效组,将恢复差的患者纳入治疗无效组。

1.4资料收集 查阅资料,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梗死面积,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部位(脑干、颞叶、顶叶);合并基础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2)实验室指标:术前采集所有患者外周静脉血4 ml,以3 000/min速率离心10 min,取血清,置于-80℃冷藏柜中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胱抑素(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β蛋白(S100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等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试剂盒均购自北京协和洛克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述操作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结 果

2.1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效果 30例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患者,经机械取栓治疗后,治疗有效18例(60.00%);治疗无效12例(40.00%)。

2.2有效组、无效组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无效组术前血清CysC、Hcy、S100β、MCP-1、CRP水平均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有效组、无效组一般资料比较

2.3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

2.3.1单因素分析 将2.2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作为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将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效果作为因变量(1=无效,0=有效),经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Hcy、S100β、MCP-1、CRP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治疗无效单因素分析

2.3.2多因素分析 将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效果作为因变量(1=无效,0=有效),将血清CysC、Hcy、S100β、MCP-1、CRP作为自变量,同时将2.2中P值放宽至<0.15,纳入符合条件的变量(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面积)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清CysC、Hcy、S100β、MCP-1、CRP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3 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可导致脑组织血流供应中断,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程度,最终影响治疗效果〔5〕。有研究显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经机械取栓后,预后不良约占46.00%〔6〕。本研究中,30例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患者,经机械取栓治疗无效占40.00%,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可见,找出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CysC、Hcy、S100β、MCP-1、CRP水平升高是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逐个分析原因如下:(1)CysC。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参与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目前被证实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有关〔7〕。高水平CysC可促进血管壁重构及额叶、皮下区等区域动脉硬化形成,导致动脉内膜增厚,进而促进动脉狭窄闭塞,加重脑组织缺血性损伤,导致病情不断进展,影响机械取栓治疗效果〔8〕。此外,CysC还可促进炎症因子释放,推动脑卒中后炎症反应进展,加重缺血区域炎症损伤,进而加重神经损伤程度,影响治疗效果〔9〕。对此建议,今后临床可早期检测脑卒中患者血清CysC水平,一旦发现表达异常,可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提高机械取栓治疗效果。(2)Hcy。Hcy是蛋氨酸循环中的代谢产物,参与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0〕。高水平Hcy可促进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血管壁增厚、斑块形成,进而推动缺血性脑卒中进展,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最终增加治疗无效风险〔11〕。Hcy还可激活凝血因子、蛋白C等,加快血小板聚集,进而促进血栓形成,加重脑卒中患者病情,影响治疗效果〔12〕。因此,对于Hcy水平高的患者,应采取积极方式降低Hcy水平,以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机械取栓治疗效果。(3)S100β。S100β水平升高可产生神经毒性,促进神经细胞坏死、凋亡,导致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加重脑卒中患者病情,影响治疗效果〔13〕。S100β还可促进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分泌,加重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加重缺血性损伤程度,增加治疗难度〔14〕。(4)MCP-1。MCP-1可促进黏附分子分泌,使得血管内皮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而巨噬细胞在低密度脂蛋白介导下可增加嗜碱性粒细胞分泌,推动炎症反应进展,进而促使细胞凋亡,加重脑卒中患者病情,降低治疗效果〔15〕。研究显示,MCP-1水平与NIHSS评分及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16〕。可见,血清MCP-1水平升高可能会推动缺血性脑卒中进展,围术期应加强MCP-1水平监测,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机械取栓治疗效果。(5)CRP。大量的CRP可诱导炎症因子募集,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加重脑卒中患者缺血区域损伤程度,推动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进展〔17〕。CRP还可激活凝血系统和补体系统,影响脑循环,增加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风险,这也给临床治疗增加一定难度。研究显示,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18〕。因此,建议临床今后应早期监测脑卒中患者血清CRP水平,一旦发现其表达异常,可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如抗炎,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循环,提高机械取栓治疗效果。

综上,血清CysC、Hcy、S100β、MCP-1、CRP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早期监测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对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闭塞性缺血性血栓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好发于吸烟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