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语课堂中情境主线与情境链的创设

2022-02-16 02:01杜燕婷
新课程 2022年10期
关键词:虚拟语气主线高三

杜燕婷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浙江 杭州)

在英语课堂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但许多高三英语课堂中的情境创设缺乏连贯性。本文将结合多个教学实例,阐释如何通过情境主线与情境链的创设,使高三英语课堂中的教学过程达到整体性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一)英语课堂中情境创设的价值

余文森教授曾说过:“情境之于学习,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境”能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再现语言知识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通过情境创设,语言知识可以从抽象晦涩变得具体形象,从而使学习和理解过程变得容易和有趣。

英语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学的情境性,与语言学习追求回归生活是有关系的。语言源于生活,语言只有联系生活才能绽放魅力,语言教学只有走进生活才能焕发生命力。干巴巴、孤零零、枯燥乏味的知识很难被理解、消化和吸收。教师应致力于将语言教学融入情境,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来进行。

(二)高三英语课堂中情境创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在高三英语的日常教学以及各类公开课中,教师都很重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但仍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情境缺失:有的教师在导入部分创设一个情境,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后期教学活动中没有延续这个创设的情境,显得“虎头蛇尾”;有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只在语言输出的最后阶段创设情境,在其他环节中,往往存在情境链缺失的情况。

2.情境跳跃: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多个情境,但这些情境缺乏相关性,后一个情境出现时,前一个情境已被搁置一旁,不再提及;学生忙于在各个无连贯性的情境中穿梭,加重了思维的负担。

一个优秀的情境,往往能使整个课堂教学环环相扣,连贯自然。笔者拟在本文中探讨如何通过创设情境主线与情境链,使高三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过渡自然、衔接流畅,切实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二、英语课堂情境主线与情境链的定义与关系

情境主线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中心式的情境,并贯穿这个中心式的情境,教师可设置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活动或小情境。这个中心式的情境就是课堂教学的情境主线,而由多个相关联的小情境组成的系列情境即为情境链(陈松林,2017)。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教师可从教学主要内容或生活实际中提取情境主线,并围绕教学主线创设出多个相关的具体形象的情境,使之形成情境链,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按照情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学习。相比碎片化的情境设置,这种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避免碎片化情境给学生带来的思维上的断层和跳跃。它既能在导入部分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激发英语学习的潜能,且在语言输出阶段依托情境操练语言,真正提高英语学科素养。

三、高三英语课堂中情境主线与情境链的创设

情境创设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激“情”,激发学生进入积极的语言学习状态;二是创“境”,即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或生活实际设置语言运用场景。创设情境主线与情境链,则要求高三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备课中,抓住教学重点,通盘考虑各个教学环节,围绕情境主线设置情境链,使整个教学过程丝丝入扣,浑然一体。

下面笔者将通过自己的教学实例,具体阐释如何在高三英语复习课堂(语法专题课、应用文指导课、读后续写指导课)中,通过情境主线与情境链的创设,达到教学过程的整体衔接。

(一)语法复习:创新复习形式,围绕趣味话题创设情境主线

高三英语语法课略显枯燥乏味,学生面对孤立的语法知识点往往缺乏感性认识,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或茫茫题海,以求熟能生巧,但却收效甚微,苦不堪言。究其原因在于教学中缺乏对语法情境的创设。

回忆教材中语法知识点的出现契机不难发现:英语语法专题均在某一个单元后出现,而现行英语教材都是按照“话题”为单元编写的,可见英语语法学习可依托一个具体的话题开展。在高三语法课堂中,教师也可创造性地设定某一话题为情境主线,并创设多个趣味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链中饶有兴趣地、自然地、系统地复习语法知识。

以虚拟语气条件句复习为例,教师从该语法点出现的M6U2“poem”主题中获得启发,围绕诗歌这一情境主线,运用生动有趣的诗歌形式创设情境链,在课堂上始终牢牢地抓住学生对这一语法难点学习的兴趣。

情境一:借助诗歌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有学生把语法课理解为语言规则的记忆和习题的操练课。笔者打破固有思维,在虚拟语气复习课伊始,不讲虚拟语气条件句的概念和语法规则,而是给出了一首富有美感的诗歌,让学生朗读和翻译,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

·If you were a teardrop in my eyes,

For fear of losing you,I would never cry.

And if the golden sun should cease to shine its light,

Just one smile from you,would make my whole world bright.

在学生兴致勃勃地朗读和翻译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抛出问题:Are you a teardrop in my eyes?Will the golden sun cease to shine its light?在异口同声地回答“No”中,学生对虚拟语气概念的理解恍然大悟。同时借助此首诗歌,学生对虚拟现在和虚拟将来时态的运用得到复习。

情境二:借助诗歌创设情境,加强有效教学

教师趁热打铁,又借助两首典型诗歌复习了虚拟语气条件句中的倒装和含蓄虚拟语气。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探究了这两个虚拟语气条件句难点。

·Were all apple treesonetree,whatabigtreeitwouldbe.

Were all the apples one apple,what a big apple it would be.

Had the big apple fallen off the big tree and hit Newton.

what a great pain it would have been.

·Without you,I’d be a soul without a purpose.

Without you,I’d be an emotion without a heart.

I’d be a face without expression,a heart with no beat.

Without you by my side,I’d be just a flame without the heat.

情境三:借助诗歌巩固语法,检验教学成果

诗歌这一情境主线也可用来检验学生复习虚拟语气条件句的成效,在语言输出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恰如其分地使用虚拟语气条件句的各条语法规则解题。如通过翻译若干中文诗歌,巩固虚拟语气条件句的三种基本形式:

·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

If you were(be)the water in the lake,

I would be(be)pleased to be the dike surrounding you.

·如若当时未离去,吾悟此刻不尽然。

If you hadn’t run(not run)away,

This wouldn’t have happened(not happen).

·假若他日相逢,我将何以贺你?以沉默,以眼泪。

If I saw/should see/wereto see(see)you after long years,

how would I greet(greet),with tears,with silence?

(二)应用文:设计多种课堂活动,围绕应用交际功能创设情境主线

依据考试说明,英语应用文写作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境,写一篇80 词左右的短文。应用文写作尤为强调“应用交际”的功能。考题设置往往联系真实生活,要求考生“完整、准确、有吸引力地传达信息”,即将真实的交际场景虚拟化为试题考查。在高三应用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反其道而行之,将虚拟化的试题真实化,将试题考查的交际能力搬入课堂,将各类应用文的交际功能(通知、咨询、感谢、祝贺、推荐、申请等)巧妙地融于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

以建议信的复习为例,笔者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phubbers(低头族)现象为情境主线,通过听、说、读、写、看等多样课堂活动,探讨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危害,并提出如何合理使用手机的建议。

情境主线建议信复习——如何劝说“低头族”?情境链 学生活动情境1:viewing 查看关于低头族的图片和视频,并描述其特点。情境2:peaking 讨论手机的有害影响并集思广益摆脱过度使用手机的方法。情境3:listening听老师和外国朋友之间的QQ 语音聊天片段,并与同学创建一个关于建议的简单对话。情境4:reading 阅读M5U2 课文,复习写建议信的技巧。情境5: writing 联句成文,写一封有逻辑和令人信服的建议信。

(三)读后续写:协同文本特点,围绕微技能指导创设情境主线

读后续写是“续”作。“续”即承接,续的内容要有创新,语言要模仿。续文是原文的延续,自然要遵循原文的风格与特点,做到风格协同。原文的语篇特征就是后续文章的语篇特征。而每篇读后续写所给文本的特点不一:有的清新简单,有的高级复杂;有的善用对话凸显矛盾冲突,有的多用间接引语推动故事发展;有的原文各种修辞方法运用丰富,有的原文心理描写堪称一绝等,不一而足。

教师在做读后续写指导时,可挖掘每篇文章的特点,并将其设定为某节微技能指导课的情境主线,指导学生分析情境、模仿情境、并在续文中使用该技能续写故事内容,但又协同原文文本风格,即实现与原文风格的无缝衔接。

以最近某次联盟考试的读后续写(After Three Days’of Missing)为例,文章记叙了主人公Jennifer 离家出走三天后偷偷回家,发现父母因寻找自己焦急万分,她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任性,愧疚不已。Jennifer 的心情经历了“relaxed—anxious—confused—guilty—relieved—determined”等多重变化。原文中运用大量的环境描写表达和衬托人物的心情,笔者就以“微技能指导——情景交融”作为本课的情境主线,在输入和输出阶段都围绕此主线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让该技能的学习和模仿运用深入学生心中。

情境一:找出原文中的环境描写,并指出该环境描写表达了人物的何种心情。

学生很快从第一、二、三段中找出多处环境描写,并准确解读出这些环境描写分别展现了人物relaxed,anxious,confused 等心情。

情境二:分析环境描写方法,并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情景交融描写公式。

公式1.写景+感受: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黑体表示),又有环境对心情的衬托(下划线表示)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the song of the birds,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公式2.融情于景:将人物心情融入景物意象(下划线表示)

A gentle breeze blew through Jennifer’s hair. The golden red sun was setting. She could hear nothing but the waves and the seagulls flying up above in the sky.

情境三:协同原文文本特点,运用情景交融法描写主人公后续的心理。

在此阶段,为降低难度,教师指导学生从词到句,再以句扩句,帮助学生搭建语言输出的脚手架。

学生优秀示例如下:

写景 + 感受:She realized the floor was coated with thick dirt,which seemed nobody had taken care of it for a few days,guilt and shame creeping upon her.

融情于景:The gentle breeze,the deep blue sky and the song of birds consisted of a most delightful picture,unfolding in front of her family.

四、结语

总之,高三英语教师应仔细挖掘出课堂教学的主话题,并围绕主话题创设情境主线和情境链,使高三英语课堂摆脱单一、枯燥和碎片化的复习,实现整体衔接,达到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的效果。

当然教师也不能绝对化,不能为情境而情境,要避免形式化的情境。情境只是学习的工具,如果学生已经进入抽象思维了,就不用事事、时时都回到情境中,否则,只会限制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情境主线和情境链的创设绝对不止上文介绍的这三种课型和方法,作为教学的一线工作者,笔者将不断探索、不断更新。

猜你喜欢
虚拟语气主线高三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高三·共鸣篇
数字主线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浅谈虚拟语气
我把高三写成诗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
虚拟语气考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