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SDF-1、α-HBDH水平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2022-02-17 04:01张新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粒细胞骨髓白血病

张新荣

(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多发于老年群体,老年AML患者骨髓储备、免疫、脏器功能相对较差,且具有复杂染色体核型的特点,易耐药〔1〕。相较于年轻AML患者,老年AML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差,存活率较低,且即便是治疗有效后,也有较高的复发风险。《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推荐可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AML,且目前中西医结合在老年AML患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但目前未达成共识,对于治疗后预后情况如何也缺少一定的评估手段〔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其受体趋化因子CXC受体(CXCR)4在恶性细胞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SDF-1对机体免疫、造血等多方面具有影响,能与CXCR4共同促进白血病的发展〔3〕。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主要反映乳酸脱氢酶(LDH)1和LDH2的活性,被证实与疾病的恶性程度具有密切联系〔4〕。由此推测,SDF-1、α-HBDH可能与老年AML患者治疗及预后具有联系,检测血清SDF-1、α-HBDH水平或可为老年AML患者预后的预测评估提供参考,但目前血清SDF-1、α-HBDH水平在老年AML中表达及意义的报道较为少见。本研究拟分析血清SDF-1、α-HBDH水平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前瞻选择唐山市工人医院2019年1~12月80例拟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老年AML患者,患者与家属均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80例患者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65~82岁,平均(69.57±4.98)岁;体重指数18.07~24.65 kg/m2,平均(21.70±0.58)kg/m2。纳入标准:①符合《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5〕中AML诊断标准;②经免疫分型、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为AML;③初治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发热、感染等症状;②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20%;③年龄<60岁;④进行骨髓移植。

1.2实验室指标检验方法 治疗后,采集2 ml空腹静脉血,血常规测定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治疗前,采集3 ml空腹静脉血,自然凝固20 min,2 500 r/min 离心20 min,-70℃下备检,使用上海晶抗提供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SDF-1、α-HBDH水平。

1.3治疗方法 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选择CAG化疗方案: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若血红蛋白低于60 g/L、血小板低于20×109/L,则酌情调整阿糖胞苷的用药频率或总量,配合输注红细胞悬液、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等对症处理,待血象稳定可继续实施原方案治疗,共进行2个疗程。中医选择健脾益肾法,自拟健脾益肾中药加减方:党参30 g,黄芪30 g,茯苓15 g,白术15 g,薏苡仁20 g,熟地黄20 g,黄精20 g,菟丝子20 g,女贞子20 g,补骨脂20 g,水煎服,3次/d。于化疗周期开始时服用,直到化疗结束21 d。

1.4预后评估方法 参考《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6〕,将治疗无效、2年内缓解后复发纳入预后不良,无事件生存纳入预后良好。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白血病症状、体征消失,外周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且血小板>10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巨核细胞系、红细胞系正常,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始单核+幼稚单核细胞)≤5%;部分缓解(PR):临床症状或血常规未达CR,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始单核+幼稚单核细胞)>5%且≤20%;未缓解(NR):临床症状、血常规与骨髓象均未达到CR、PR。复发:经治疗获得CR后出现下列情况中至少一种:①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始单核+幼稚单核细胞)>5%且≤20%,经1个有效抗白血病治疗疗程仍未达到骨髓象完全缓解标准;②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始单核+幼稚单核细胞)>20%;③骨髓外白血病细胞浸润。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UC),检验各主要指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AUC值>0.90表示预测性能较高,0.71~0.90表示有一定预测性能,0.50~0.70表示预测性能较差。

2 结 果

2.1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情况 80例老年AML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无效17例,治疗后经2年随访(期间无失访),随访3~24个月,平均(11.53±2.12)个月,复发22例,合计预后不良39例(48.75%)。

2.2不同预后老年AML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 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白细胞计数、SDF-1、α-HBDH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预后老年AML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对比

2.3主要实验室指标与老年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SDF-1、α-HBDH水平作为自变量,将老年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1=预后不良,0=预后良好),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低、中性粒细胞比值低、白细胞计数高、SDF-1高、α-HBDH高可能是老年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子(OR>1,P<0.001)。见表2。

表2 主要实验室指标与老年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血清SDF-1、α-HBDH水平预测老年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价值 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SDF-1、α-HBDH水平预测老年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的AUC均>0.8,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见表3,图1。

表3 血清SDF-1、α-HBDH水平预测老年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价值分析

图1 血清SDF-1、α-HBDH水平预测老年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ROC

3 讨 论

AML患者中老年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中西医结合逐渐应用于老年AML患者的治疗中,临床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为老年AML患者治疗提供丰富经验〔7〕。但目前尚缺乏有效评估老年AML患者中西医治疗预后风险的方法手段。本研究说明老年AML患者预后情况较差,有必要探寻有效的预测指标。SDF-1属于趋化因子,分泌于上皮细胞、间皮细胞,SDF-1通路通过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和肝细胞癌的转移,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8〕。相关研究表明,SDF-1在恶性肿瘤的细胞株中呈过表达状态〔9〕。Dierksen等〔10〕研究表明,组织细胞损伤后,血清内LDH含量升高,而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血清LDH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LDH过表达也与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联系。α-HBDH作为LDH的同工酶,水平与LDH表达活性联系密切。研究证实,α-HBDH水平越高,LDH活性越强,两者正相关〔11〕。由此推测,血清SDF-1、α-HBDH水平可能与AML患者病情相关,或可作为预测AML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患者SDF-1、α-HBDH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进一步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SDF-1、α-HBDH水平与老年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有关,血清SDF-1、α-HBDH过表达可能是老年AML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子。分析可能的原因:肿瘤细胞能通过旁分泌表达SDF-1,病情严重的老年AML患者可能SDF-1水平更高〔12〕。SDF-1能刺激间质细胞,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诱导肿瘤生长,加快AML患者病情进展〔13〕。研究表明,SDF-1参与肿瘤特异性转移,且影响肿瘤因子黏附和抵抗化学药物,对骨髓微环境也有一定影响〔14〕。而且SDF-1也能在白血病细胞膜上结合CXCR4,加快白血病细胞向骨髓细胞中转移,维持白血病细胞的生长能力,削弱药物作用,从而造成AML患者耐药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或者诱导复发,影响预后〔15〕。LDH是糖酵解的酶类之一,而肿瘤组织糖酵解相较于正常组织更高,加快代谢率,造成癌组织酶进入血液,病情严重的AML患者恶性程度更高,可能增加血清LDH、α-HBDH水平〔16〕。α-HBDH是利用α-酮丁酸为底物所测定LDH的活力,升高的程度与LDH一致。LDH-A能增加乳酸含量,加快肿瘤细胞内信号传导,促进肿瘤微环境血管的生长和肿瘤的发展,加重AML病情〔17〕。LDH-A造成乳酸含量升高时也会影响肿瘤微环境,造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调控细胞凋亡因子的减少,树突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免疫抑制细胞的增加,诱导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导致耐药的发生,从而影响AML患者预后〔18〕。本研究还发现,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水平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AML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但OR值较小,因此并未对其参与老年AML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作详细描述。

综上,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老年AML患者,若治疗前血清SDF-1、α-HBDH水平呈高表达,可能提示治疗无效或缓解后高复发等不良预后,可考虑将二者用于老年AML患者治疗效果预测评估。

猜你喜欢
粒细胞骨髓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中性粒细胞在稳态和病理状态下的免疫调节作用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赞美骨髓
裸露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