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2-02-17 04:01郭菲菲李秋芳吴秋歌赵毛妮崔芳芳徐瑞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肺癌癌症维度

郭菲菲 李秋芳 吴秋歌 赵毛妮 崔芳芳 徐瑞

(1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河南省人民医院)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1〕,肺癌平均发病年龄超过60岁,已成为我国老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老年群体中癌症的发病率超过50%〔2〕,且预计发病率会伴随人口老龄化及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而增加,老年癌症患者普遍存在抑郁〔3〕、疾病进展恐惧〔4〕等心理问题,不仅会降低老年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花费,甚至加大患者自杀风险〔5,6〕,因此有必要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老年肿瘤指南提出〔7〕,可通过开展精神健康促进活动,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生命意义感作为个体精神层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患者超越身体、心理等方面的障碍,调动积极情绪维持适应性心理与行为有促进作用〔8〕。癌症患者生命意义感是指个体基于自我调适、人际关系及自我实现需求满足后认为生命有价值、生活有目标、有方向及伴随的主观体验〔9,10〕。目前,国内老年群体生命意义感研究多聚焦于健康人群〔11〕,仅有极少数质性研究〔12〕涉及癌症患者,老年癌症患者生命意义感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河南省郑州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47例老年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痰液/胸水脱落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肺癌;②年龄≥60岁;③知晓病情且自愿参加者;④具有一定理解力能正常沟通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疾病者;②发生严重的全身转移或合并严重的心肺脑等疾病者。其中男100例,女47例;年龄60~82岁,平均(65.88±4.50)岁。

1.2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等人口学资料和病程、疾病分期等疾病资料两部分。②生命意义感量表〔10,13,14〕包含接受与适应、生活态度、自我控制、人际关系、生活目标5个维度,25个条目,其中条目4、7、10、12、16、20采用反向计分。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生命意义感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 α为0.881。

1.3调查方法 采用一对一调查形式进行面对面资料收集,使用统一指导语,根据问卷条目内容向患者提问或由患者独自作答。问卷当场收回并检查,如发现漏填条目及时请患者补填。问卷收回后,由两位研究人员核查,完成数据录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得分情况 147例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总分为(80.63±12.45)分,接受与适应维度得分为(17.77±4.10)分、生活态度维度得分为(17.59±3.92)分、自我控制维度得分为(17.19±2.58)分、人际关系维度得分为(18.40±2.85)分、生活目标维度得分为(9.67±2.01)分。目前癌症患者生命意义感量表尚未建立常模,根据统计学中区分度相关理论并借鉴其他研究应用经验〔15,16〕,以生命意义感总分前后27%作为高低组,调查对象中有108人(73.5%) 存在中低水平的生命意义感(评分<84.04分)。

2.2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单因素分析 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宗教信仰、吸烟史、病程是影响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的重要因素(P<0.05,P<0.01)。见表1。

表1 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单因素分析分)

2.3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的多因素分析 以文化程度、收入、居住状况、宗教信仰、吸烟史和病程为自变量,生命意义感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居住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病程是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的重要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老年肺癌患者存在中低水平的生命意义感。这可能与老年肺癌患者因身体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易经历疲乏、疼痛等多种症状负担,同时,还面临着复发恐惧,导致患者失去治疗信心和生活目标〔17〕,甚至产生死亡欲望有关。此外,老年肺癌患者多以男性为主,较少表露自我需求及真实想法,自我隐瞒水平较高,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18〕,从而导致患者对自我需求满足体验评价下降,生命意义感受损。因国内学者对于生命意义感研究起步较晚,较少有相关报道〔19〕。

病程可影响患者生命意义感,病程越短,生命意义感越低。这是因为老年初诊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更加关注自身躯体功能〔20〕,加深对病情发展及预后等强烈的不确定感,进一步激发患者生存危机,导致失去生活目标,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21〕。

本研究结果显示,独居、收入及患病前吸烟与否也可明显影响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进一步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可知,独居对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收入。独居的老年肺癌患者缺少子女家人的陪伴,易出现负性情绪,进而产生消极、回避社会等行为,长此以往,以致其失去基本社会技能,人际交往得不到满足,产生自我否定及孤独感或被遗弃感〔22〕,最终导致生命意义感知缺损。因此,医护人员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独居老年肺癌患者家庭功能,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以缓冲患者生命意义感缺损的发生风险。同时,家庭人均月收入是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与明星等〔23〕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感相关研究一致。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相关调查显示〔24〕,2015年我国肺癌医疗总费用达243.1亿元,且60 岁以上人群消耗了主要的肺癌医疗费用且占比仍在逐年上升。医疗费用的巨大支出加重了老年肺癌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程度,以致其丧失治疗、生活信心,生命意义感大幅降低。因此,呼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针对老年患者的疾病相关保险制度,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改善内化性自我消极评价,促进患者积极感知生命意义。另外,患病前吸烟与否也是老年肺癌患者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有吸烟史的患者生命意义感更低,这可能与吸烟行为导致患者感知强烈的病耻感,进而导致患者产生疾病相关治疗的虚无主义〔25〕,降低其治疗依从性的同时丧失生活目标有关。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肺癌防治等健康宣传知识,提高患者、公众的认知,缓解肺癌患者病耻感,以减轻对生命意义的消极感知体验。

老年肺癌患者治疗复杂,需要面对疾病困扰、经济拮据、孤独等多种问题,易引发生命意义感的缺损,从而对患者的治疗、生活质量等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国内老年癌症患者生命意义感的现况研究较少,现有的癌症患者生命意义感的干预主要借鉴国外相关研究开展生命意义教育,手段相对单一,尚需验证其在老年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考虑到不同于西方强调独立性自我,国内更重视互我性自我在生命意义构建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本研究结果,建议医护人员将调动患者社会支持系统与生命意义感干预相结合,引导患者澄清自己的内在资源和社会资源,多角度看待生命意义感的获得途径,深化家庭支持等在生命意义感体验中的重要作用;并呼吁相关部门完善针对老年患者的疾病相关保险制度,加强肺癌防治等健康宣传知识,通过社会角度予以患者相应方面帮助,从而增强社会支持对不良心理状态的抑制作用,促进患者调整自身情绪和行为。

猜你喜欢
肺癌癌症维度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癌症“偏爱”那些人?